文 | 化妆品报 李嘉馨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中国女性敏感肌肤白皮书》数据,过去一年敏感肌肤的市场规模预估占据总体皮肤科学化妆品市场的42.4%(包括所有品牌),整体市场容量超过300亿元。
面对增长迅速、需求旺盛的敏肌人群,一些美业从业者萌生了一个想法,想要将敏感肌护理的思路代入彩妆。在底妆已有的干皮油皮的分类基础上,开发”敏感肌底妆“似乎潜力无限。
01 方里发布视频,直言亏了8位数
2024年12月,抖音账号“程前朋友圈”发布了一期节目,内容是国货品牌方里的团队,讨论是否要砍掉“敏感肌粉底液”这样一个项目。
方里成立于2017年,来自杭州,是一个专注亚洲肌肤研究的底妆品牌,天猫旗舰店粉丝109万,其口碑气垫方里柔焦蜜粉饼在全渠道曾创下累计销售超2000万盘的成绩,截至发稿前,该款粉饼正位居天猫“粉饼热卖榜单”的第一名。而这样一个专研底妆类目并取得市场认可的品牌,却在上述视频中透露,做敏感肌底妆“已经亏了8位数”。

据了解,“方里特护敏感肌粉底液”于2024年4月份上市,旗舰店价格为208元/15ml(不含赠品),以“全绿配方”“敏肌专研”为卖点。根据方里品牌方的数据,自上市以来,该款粉底液月销售额60-70万元,“不足大热产品的零头。”,相比7000万元的年销售目标,更是距离遥远。
方里在视频中将新品的不及预期归结于市场空白性,“我们是第一个告诉消费者,‘粉底液是可以改善你的肌肤的’,非常反常识。”方里创始人菊子谈到。也许,这个空白市场仍需要一个培养与教育的过程。
为了建立消费者信任,方里曾做了消费者反馈实验,结果也得到了验证,但不知怎么,敏感肌底妆这款产品还是没有掀起什么水花,“市面上没有讨论这款敏肌产品的声量”。
02 “落空”的潜力赛道
其实,方里并不是第一个涉足敏感肌底妆的品牌。早在2021年,花西子就曾推出过平衡粉底液,突出对敏感肌用户适用的价值,在2023年的品牌六周年庆典中,花西子更是将“敏感肌适用”作为向用户提供的新的产品价值。2024年6月,花西子联合知名调研机构艾瑞咨询(iResearch)发布了《中国女性敏感肌深度分析与适敏彩妆研究报告》,向敏肌适用彩妆领域更进一步。
相比花西子对敏感肌底妆赛道的“兼顾”,也曾有品牌更进一步,直接将“敏感肌底妆专研”作为品牌定位。2022年,保利沃利推出了品牌Supple Supple舒朴,该品牌将护肤领域分肌护理的发展思路延伸到底妆,提出“分肌底妆”,分别为干敏肌和油敏肌开发不同配方的底妆产品。

“市面上的底妆品牌似乎都浅尝辄止,很多粉底产品会宣称自己是养肤型,或者是纯净温和的极简配方。敏感肌的需求永远被大众化产品兼顾,而不是聚焦。‘适用’还不够,‘专研’才更好。”品牌创始人李梓嘉曾如此阐释舒朴的定位。
然而,化妆品报发现,舒朴最近的新闻仍停留在上线的初期。目前,Supple Supple舒朴未开通天猫旗舰店,有一家没有官方认证的抖音店铺,小红书粉丝最多,销量最高的单品卖了32件。距离这个1.6万粉丝的账号上一次发布内容,已经过去近1年。
敏感肌底妆曾被业界看好,源于中国敏感肌人群的激增,以及护肤领域分肌护理成为主流的现实趋势。而根据《中国女性敏感肌深度分析与适敏彩妆研究报告》,超过半数成年女性自我判断为敏感肌肤(以轻度敏感为主)。尽管存在敏感问题,但近四成的敏感肌人群仍会化妆,且在敏感不严重或出席重要场合时,87.6%的敏感肌人群仍会选择化妆,其中68.3%会调整化妆步骤,敏感肌人群也存在化妆需求。
那么,市场与需求俱在,为什么敏感肌底妆赛道仍未诞生一个知名品牌?
03 敏感肌底妆,尴尬的定位
一位网友在方里的视频下面留言说:“化妆和护肤本来就是相背离的吧。你现在化妆品兼带护肤效果,这对消费者的教育和解释成本得多大。还要短时间拿到结果。”“化妆和护肤本来就是相背离的吧”这种想法占据评论区的绝大多数。
大多数消费者认为,护肤是护肤,彩妆是彩妆,如果皮肤有问题,那多半会选择不去化妆,而不是用“敏感肌底妆”。而这种看法与上述《中国女性敏感肌深度分析与适敏彩妆研究报告》提到的“在敏感症状不严重或出席重要场合时,87.6%的敏感肌人群仍会选择化妆”并不一致。
对此,广东尚品汇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彩妆研发主任林丽隽表示,这种矛盾或许在于“敏感肌是一个很含糊的概念”,“有的是消费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有点过敏、红点、痒,就自我断定是敏感肌。但这种敏感肌,很可能是气候、环境、身体状况不佳、生理期等原因导致的,过段时间就没有。那这种消费者,其实用普通的彩妆,跟敏感肌底妆没什么差别。那她溢价付费的意愿就很小了。”
也就是说,即便敏感肌底妆真的能改善敏感肌肤质,但在化妆场景下,消费者优先考虑的将是粉底液是否持久贴合以及不脱妆的问题,模棱两可的“我是不是敏感肌”并不适用于化妆场景,而是要挪到护肤场景再考虑。而到了护肤场景,“敏感肌护肤品应该更安全”等想法会推波助澜,令消费者将自己代入敏感肌。需求的错配导致“愿意支付敏感肌彩妆溢价的消费者较少,”而“敏感肌底妆具有较高的研发门槛,而市场回报又不确定,导致了敏感肌底妆很难起量、上规模。”林丽隽评价。
对于“敏感肌底妆”这个概念,DeepSeek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敏感肌底妆与纯净美妆(无争议成分、可持续包装)高度重叠。”
根据DeepSeek的回答,“敏感肌底妆面临以下挑战与风险——
1. 研发成本高:低敏配方需反复测试,临床验证周期长,中小品牌资金压力大。
2. 消费者教育难度:需普及“敏感肌底妆≠药妆”,避免与护肤品功效混淆。
3. 法规趋严:中国《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要求提交功效证明文件,增加合规成本。”
敏感肌底妆、纯净美妆、药妆,在51秒的深度思考后,DeepSeek将这几个概念混在了一起,并以纯净彩妆的发展趋势论证敏感肌底妆的前景。在人工智能看来,这三个词的差别似乎并不大。而对于消费者而言,为一款“敏感肌底妆”买单的想法,也只能是更模糊更不确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