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菜鸟酒商吐真言:3年栽过N个坑,将店开到县乡镇活了下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菜鸟酒商吐真言:3年栽过N个坑,将店开到县乡镇活了下来

认清趋势很重要,自己能够在第三年翻身主要就是将专卖店开到了县城,并主攻进口葡萄酒。抓住消费升级机遇,是中小酒商发展壮大的机会。

文 | 云酒团队

“无知者无畏”。回忆自己4年前一脚跨进酒业,辽宁盘锦经销商王健(化名)笑着说:“那不是无知,简直就是傻”。

王健2014年一脚跨入酒业就亏掉30万;2015年他调整经营策略,还是亏掉8万;2016年他调整产品结构,主攻进口葡萄酒、同时增加进口啤酒等品类,终于赢利24万元。2017年他一面引进进口葡萄酒新品类,一面加大开店力度,目前已经在盘锦开设3家专卖店,全年规划销量突破150万,力争赢利40万。从赔到赚,这位“菜鸟”酒商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误打误撞入行,

30万打水漂

2014年,经营交通运输多年的王健寻找转行商机,他一位亲戚正好卖过酒,告诉他卖酒利润高来钱快。从未涉足酒业的王健,就这样误打误撞入了行。

王健的亲戚以前也只做过业务员,对酒业了解不深。二人一合计,共同投资三十万租下了一家店铺,从沈阳批发市场拉回了10多万的货,又招聘了3名员工,一家烟酒店就这样开始运作了。“说出来是个笑话,自己对酒业完全不懂,又没有品牌代理意识。看见洋河、泸州老窖等流通货畅销,就从沈阳批发市场进货,到盘锦下辖的县城去招商销售,以为卖酒就是靠这么赚差价赚钱。”王健说。

这种大流通时代的卖酒方式自然让王健碰得头破血流。一次,他拿着批发市场的货到县城去找朋友销售,结果朋友给下游客户的价格比他的价格还便宜。王健说,入行之初这种笑话闹了不止一两次。

结果可想而知,王健年终一结算,全年销售屈指可数,从沈阳进回的货物基本躺在库房睡大觉。公司每月工资支出1.5万,加上装修费用、车辆油钱,经营第一年30万打了水漂。他和亲戚也分道扬镳。

签代理进终端,

还是亏了8万元

赔了30万,王健也明白了卖酒要拿到品牌代理权才能保证货源和价格。正好四川泸州的一家白酒企业来东北招商,经过洽谈,他签下了这家酒企的盘锦代理权。经过观察和学习,王健放弃了招商的模式,开始往商超、酒店等终端供货,同时开始拓展团购。

王健说,自己从来没有进过商场卖酒,对进场费、条码费怎么收,怎样才能在商场起量一窍不通。第一次进商超,对方说交多少钱他就交了多少。结果商场将产品放在最差的位置,也根本不推荐宣传,产品进场后自然没有销量。第一年商场给王健完成的销售额不到2000元,正好和他缴纳的进场费相当。算是买了个教训。

在经营进口啤酒时,王健缺乏经验不知道进口啤酒保质期只有一年。第一次进货500件全是保质期只剩6个月左右的产品,销售几个月后就面临即期,下游客户纷纷拒绝进货,王健又只有交了一回学费。

尽管学费仍不断的交,但是王健的经营逐渐有了起色。他在盘锦当地开设了一家名为“厚乡梧桐”的酒类专卖店,主攻进口葡萄酒。同时在人员和费用上也进行控制调整。年底一算账,公司卖了50万的货,亏掉8万元,但比起2014年有了长足进步。

县城开店发力进口葡萄酒,

净赚24

经历两年打拼,王健已经从最初的菜鸟逐渐找到了感觉。他发现即使在东北,白酒的饮用频次和销量也在下降,而进口葡萄酒的增长却很迅速。于是他果断将经营重心调整到进口葡萄酒,并且一举在锦州下属黑山、北镇开设了两家专卖店。

为什么要将进口葡萄酒“下乡”开到县城?王健表示,东北进口葡萄酒氛围远不如沿海,特别是在县城,进口葡萄酒目前的销量并不大。但是消费升级,由喝白酒改喝葡萄酒的趋势很明显。同时在县城开店房租低,他在县城开设的一家专卖店面积达到160平方米,全年租金只需要3万元,是当地最大的一家进口葡萄酒专卖店。由于位置好酒品多,店面一年零售突破40万元。

随着行业经验的积累,王健对进口葡萄酒的品鉴水平和供应链的选择也有了很大提升。他采购的进口葡萄酒性价比高,零售价大都保持在68—88元,满足了县城消费者的需求,抓住了县城消费升级这个大风口。

在产品推广上,王健和上游进口商沟通,定期举行葡萄酒品鉴会,拓展产品的消费圈层。同时大力拓展代理产品在商超、烟酒行、名烟名酒店的铺货率。王健说,我们向客户承诺,业务员每周定期拜访2次为客户服务,同时对终端网点实行保护,一定范围内只发展一家零售商。采取这些措施后,公司代理产品已经发展下游网络上百家,而且基本都实行现金结算。

2016年王健一算账,公司年销售达到百万。由于费用控制较好,进口葡萄酒零售占比较大。他在入行三年以后终于赚到了24万。

经历了三年的酒业沉浮,王健对如何做好一个中小酒商总结了如下心得:

首先,和黄金十年相比酒业尽管处于低谷期,但是依然有较大的市场空间,酒业“白银时代”可期。市场摆在那里,做得好做不好全看自己的努力。

其次,没有网络、不能直接影响消费者的中小酒商没有前途。抓住消费者是中小酒商的生存之道。

第三,认清趋势很重要,自己能够在第三年翻身主要就是将专卖店开到了县城,并主攻进口葡萄酒。抓住消费升级机遇,是中小酒商发展壮大的机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菜鸟酒商吐真言:3年栽过N个坑,将店开到县乡镇活了下来

认清趋势很重要,自己能够在第三年翻身主要就是将专卖店开到了县城,并主攻进口葡萄酒。抓住消费升级机遇,是中小酒商发展壮大的机会。

文 | 云酒团队

“无知者无畏”。回忆自己4年前一脚跨进酒业,辽宁盘锦经销商王健(化名)笑着说:“那不是无知,简直就是傻”。

王健2014年一脚跨入酒业就亏掉30万;2015年他调整经营策略,还是亏掉8万;2016年他调整产品结构,主攻进口葡萄酒、同时增加进口啤酒等品类,终于赢利24万元。2017年他一面引进进口葡萄酒新品类,一面加大开店力度,目前已经在盘锦开设3家专卖店,全年规划销量突破150万,力争赢利40万。从赔到赚,这位“菜鸟”酒商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误打误撞入行,

30万打水漂

2014年,经营交通运输多年的王健寻找转行商机,他一位亲戚正好卖过酒,告诉他卖酒利润高来钱快。从未涉足酒业的王健,就这样误打误撞入了行。

王健的亲戚以前也只做过业务员,对酒业了解不深。二人一合计,共同投资三十万租下了一家店铺,从沈阳批发市场拉回了10多万的货,又招聘了3名员工,一家烟酒店就这样开始运作了。“说出来是个笑话,自己对酒业完全不懂,又没有品牌代理意识。看见洋河、泸州老窖等流通货畅销,就从沈阳批发市场进货,到盘锦下辖的县城去招商销售,以为卖酒就是靠这么赚差价赚钱。”王健说。

这种大流通时代的卖酒方式自然让王健碰得头破血流。一次,他拿着批发市场的货到县城去找朋友销售,结果朋友给下游客户的价格比他的价格还便宜。王健说,入行之初这种笑话闹了不止一两次。

结果可想而知,王健年终一结算,全年销售屈指可数,从沈阳进回的货物基本躺在库房睡大觉。公司每月工资支出1.5万,加上装修费用、车辆油钱,经营第一年30万打了水漂。他和亲戚也分道扬镳。

签代理进终端,

还是亏了8万元

赔了30万,王健也明白了卖酒要拿到品牌代理权才能保证货源和价格。正好四川泸州的一家白酒企业来东北招商,经过洽谈,他签下了这家酒企的盘锦代理权。经过观察和学习,王健放弃了招商的模式,开始往商超、酒店等终端供货,同时开始拓展团购。

王健说,自己从来没有进过商场卖酒,对进场费、条码费怎么收,怎样才能在商场起量一窍不通。第一次进商超,对方说交多少钱他就交了多少。结果商场将产品放在最差的位置,也根本不推荐宣传,产品进场后自然没有销量。第一年商场给王健完成的销售额不到2000元,正好和他缴纳的进场费相当。算是买了个教训。

在经营进口啤酒时,王健缺乏经验不知道进口啤酒保质期只有一年。第一次进货500件全是保质期只剩6个月左右的产品,销售几个月后就面临即期,下游客户纷纷拒绝进货,王健又只有交了一回学费。

尽管学费仍不断的交,但是王健的经营逐渐有了起色。他在盘锦当地开设了一家名为“厚乡梧桐”的酒类专卖店,主攻进口葡萄酒。同时在人员和费用上也进行控制调整。年底一算账,公司卖了50万的货,亏掉8万元,但比起2014年有了长足进步。

县城开店发力进口葡萄酒,

净赚24

经历两年打拼,王健已经从最初的菜鸟逐渐找到了感觉。他发现即使在东北,白酒的饮用频次和销量也在下降,而进口葡萄酒的增长却很迅速。于是他果断将经营重心调整到进口葡萄酒,并且一举在锦州下属黑山、北镇开设了两家专卖店。

为什么要将进口葡萄酒“下乡”开到县城?王健表示,东北进口葡萄酒氛围远不如沿海,特别是在县城,进口葡萄酒目前的销量并不大。但是消费升级,由喝白酒改喝葡萄酒的趋势很明显。同时在县城开店房租低,他在县城开设的一家专卖店面积达到160平方米,全年租金只需要3万元,是当地最大的一家进口葡萄酒专卖店。由于位置好酒品多,店面一年零售突破40万元。

随着行业经验的积累,王健对进口葡萄酒的品鉴水平和供应链的选择也有了很大提升。他采购的进口葡萄酒性价比高,零售价大都保持在68—88元,满足了县城消费者的需求,抓住了县城消费升级这个大风口。

在产品推广上,王健和上游进口商沟通,定期举行葡萄酒品鉴会,拓展产品的消费圈层。同时大力拓展代理产品在商超、烟酒行、名烟名酒店的铺货率。王健说,我们向客户承诺,业务员每周定期拜访2次为客户服务,同时对终端网点实行保护,一定范围内只发展一家零售商。采取这些措施后,公司代理产品已经发展下游网络上百家,而且基本都实行现金结算。

2016年王健一算账,公司年销售达到百万。由于费用控制较好,进口葡萄酒零售占比较大。他在入行三年以后终于赚到了24万。

经历了三年的酒业沉浮,王健对如何做好一个中小酒商总结了如下心得:

首先,和黄金十年相比酒业尽管处于低谷期,但是依然有较大的市场空间,酒业“白银时代”可期。市场摆在那里,做得好做不好全看自己的努力。

其次,没有网络、不能直接影响消费者的中小酒商没有前途。抓住消费者是中小酒商的生存之道。

第三,认清趋势很重要,自己能够在第三年翻身主要就是将专卖店开到了县城,并主攻进口葡萄酒。抓住消费升级机遇,是中小酒商发展壮大的机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