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这位作协会员为了拯救印刷术,收藏了数百万枚活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这位作协会员为了拯救印刷术,收藏了数百万枚活字

“活字在今天的再现,不单是文明物证的聚合,更旨在捡拾逝去的文字灵魂。同时,让人们有机会触摸到汉字文化骨骼。”

根据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的记载,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由北宋人士毕昇发明。作为促进中世纪文化传播的一项重大发明,它的重要性堪比四大发明中改变战争史的火药。

活字印刷所用铜活字

活字印刷最早由中国人发明(欧洲人晚了400年用上该技术),但它在古代中国的影响力一直不如雕版印刷。因为汉语的字库集实在是太庞大了,光常用字就有3000多个,雕刻起来也不如西方字母方便。

虽然在国内不兴,但活字印刷却深深影响了西方世界。打字机与早期印刷机的创造灵感都萌发自活字印刷,可以说是这项发明支撑起了整个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流传。

随着激光打印、3D打印等现在技术的发展,活字印刷早已与其他一些传统文化一样,在不知不觉中消逝了。如何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这也是刘美松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刘美松

出版过《欠条》、《左右》、《你是哪里人》等诗集的刘美松,现在还多了两个头衔——「字在」品牌创始人,以及活字收藏家。

不好好写书,为什么捣鼓起了活字印刷?因为某一次他想用活字印刷帮朋友印书,为此去咨询印刷厂老板时,老板的回答“没人用了,全捣碎了”,令刘美松十分震惊。

他想拯救活字,于是四处搜集活字,并且创办了「字在」。

「字在」是一家把活字印刷用到现代生活的原创品牌,同时也是中国收藏活字数量最多的公司。泥、锡、木、铅、铜、瓷六种活字形态一应俱全。其中铅活字数百万枚、光绪年间的木活字数十万枚、珍稀铜模六十余万枚。

这是个什么数量级呢?

清雍正时期,内府为了排印66册《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总计万余卷,1.6亿字),也“仅仅是”制造了25万枚铜活字。

收藏了大量活字,「字在」也出品自己的活字印章。

「字在」的活字章

相比于传统“死字”印章,活字章的内部结构是让设计师头疼的问题。在反复研究之后,他们决定把另一种传统技艺——榫卯,加到活字章里来。

木材字槽拆一条边出来,方便调整铅字,榫卯也足够坚固耐磨损。

「字在」印章所用到的铅活字,来自刘美松老家赤壁印刷工厂退休老师傅之手。他们把铅、锡、锑三种低熔点金属,按照一定的比例熔融,在铸字机上安装字模(铸字面的模具)和字盒,再将铅合金锭,放入铸字机的熔铅锅里,加热熔化。这样一番流程下来,才可以开始铸字。

铸完活字之后,把它们放入上等胡桃木之中。因为独有的卡槽设计,无论是横排四字章,还是方形四字章,取放都十分方便。

除了活字章之外,「字在」还有一些文创物品,比如说这双“活字情侣筷”。在黑檀木的筷身上加入锡合金活字,印上“常乐、我净“与“对美、分香”,让普通的厨具也变得格调非凡。

无论是活字章还是活字筷,既可以私人使用,也可以把它当作一份沉淀的文化之礼,赠予好友。

而这份沉淀的文化,也含着创始人刘美松的一番期许。

“活字在今天的再现,不单是文明物证的聚合,更旨在捡拾逝去的文字灵魂。同时,让人们有机会触摸到汉字文化骨骼。”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这位作协会员为了拯救印刷术,收藏了数百万枚活字

“活字在今天的再现,不单是文明物证的聚合,更旨在捡拾逝去的文字灵魂。同时,让人们有机会触摸到汉字文化骨骼。”

根据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的记载,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由北宋人士毕昇发明。作为促进中世纪文化传播的一项重大发明,它的重要性堪比四大发明中改变战争史的火药。

活字印刷所用铜活字

活字印刷最早由中国人发明(欧洲人晚了400年用上该技术),但它在古代中国的影响力一直不如雕版印刷。因为汉语的字库集实在是太庞大了,光常用字就有3000多个,雕刻起来也不如西方字母方便。

虽然在国内不兴,但活字印刷却深深影响了西方世界。打字机与早期印刷机的创造灵感都萌发自活字印刷,可以说是这项发明支撑起了整个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流传。

随着激光打印、3D打印等现在技术的发展,活字印刷早已与其他一些传统文化一样,在不知不觉中消逝了。如何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这也是刘美松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刘美松

出版过《欠条》、《左右》、《你是哪里人》等诗集的刘美松,现在还多了两个头衔——「字在」品牌创始人,以及活字收藏家。

不好好写书,为什么捣鼓起了活字印刷?因为某一次他想用活字印刷帮朋友印书,为此去咨询印刷厂老板时,老板的回答“没人用了,全捣碎了”,令刘美松十分震惊。

他想拯救活字,于是四处搜集活字,并且创办了「字在」。

「字在」是一家把活字印刷用到现代生活的原创品牌,同时也是中国收藏活字数量最多的公司。泥、锡、木、铅、铜、瓷六种活字形态一应俱全。其中铅活字数百万枚、光绪年间的木活字数十万枚、珍稀铜模六十余万枚。

这是个什么数量级呢?

清雍正时期,内府为了排印66册《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总计万余卷,1.6亿字),也“仅仅是”制造了25万枚铜活字。

收藏了大量活字,「字在」也出品自己的活字印章。

「字在」的活字章

相比于传统“死字”印章,活字章的内部结构是让设计师头疼的问题。在反复研究之后,他们决定把另一种传统技艺——榫卯,加到活字章里来。

木材字槽拆一条边出来,方便调整铅字,榫卯也足够坚固耐磨损。

「字在」印章所用到的铅活字,来自刘美松老家赤壁印刷工厂退休老师傅之手。他们把铅、锡、锑三种低熔点金属,按照一定的比例熔融,在铸字机上安装字模(铸字面的模具)和字盒,再将铅合金锭,放入铸字机的熔铅锅里,加热熔化。这样一番流程下来,才可以开始铸字。

铸完活字之后,把它们放入上等胡桃木之中。因为独有的卡槽设计,无论是横排四字章,还是方形四字章,取放都十分方便。

除了活字章之外,「字在」还有一些文创物品,比如说这双“活字情侣筷”。在黑檀木的筷身上加入锡合金活字,印上“常乐、我净“与“对美、分香”,让普通的厨具也变得格调非凡。

无论是活字章还是活字筷,既可以私人使用,也可以把它当作一份沉淀的文化之礼,赠予好友。

而这份沉淀的文化,也含着创始人刘美松的一番期许。

“活字在今天的再现,不单是文明物证的聚合,更旨在捡拾逝去的文字灵魂。同时,让人们有机会触摸到汉字文化骨骼。”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