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互联网行业的黄埔军校,搜狐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各个军区都当了司令,但却没人留校任教……”
近日,搜狐视频前版权负责人马可跳槽优酷的消息,再次印证了这一论断。但不同于以往其他人的离开,马可这次走的并不潇洒。
因为与前东家搜狐签有竞业协议,马可以涉嫌违反“竞业限制义务”被搜狐提起仲裁申请,索赔金额高达千万元。
先为大家科普一下什么是“竞业协议”。所谓的竞业协议是说马可在与搜狐视频签署的《劳动合同》中包含着一份《不竞争协议》,而这项协议规定其无论是在任职期间还是离职后,都不可以投奔同类型公司,以及竞争对手公司。
据悉,搜狐搜狐方面提起仲裁申请的主要原因就是马可没有遵守这一协议,即将或者已经入职优酷。
其实在互联网行业,竞业协议是普遍存在的。此前已有叶宁背弃万达跳槽到华谊、腾讯原高管刘春宁加入阿里巴巴等案例,而互联网行业的人才流动也一直都是最为波荡和频繁,更何况被挖角的对象还是素有互联网行业“黄埔军校”之称的搜狐。
马可并不是出走搜狐的第一人,但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张朝阳回归之后,搜狐一直想要摆脱掉队的阴影。但对于一个企业的来说,人才永远都是企业向前发展的首要条件。“黄埔军校”这一头衔搜狐已经戴了好多年,或许就是这一次,搜狐想要做点什么改变。
“黄埔军校”的人才流失
作为业内有名的“黄埔军校”,自搜狐被张朝阳创办以来,先后走出了包括古永锵、陈一舟、李善友、龚宇、王建军、张黎刚、钱中山等在内的一票精英,他们在日后皆成为了细分行业的佼佼者,并且在对应内容上的创新与价值,远远超越搜狐本身。
尤其是张朝阳最为看重的视频领域,古永锵曾带领下的优酷和龚宇创办的爱奇艺,如今都成为了搜狐视频最大的竞争对手。
同其它业务板块一样,在视频领域搜狐也曾走过一段弯路。2013年之前,张朝阳大量砸钱购买美剧版权,导致搜狐视频的标签化问题愈发明显。尤其是广电“限外令”颁布之后,搜狐视频在差异化内容上的优势彻底断裂。
2014年,张朝阳提出了“自制元年”的说法,搜狐视频也推出了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网络长剧《匆匆那年》。而彼此张朝阳身边最得力的助手还是尚娜。
尚娜曾是搜狐娱乐频道和搜狐视频高级总监,后来开始负责搜狐视频内容业务,不仅先后打造出了《屌丝男士》和《极品女士》这两部带领搜狐视频转型的自制剧,促成了搜狐视频与《中国好声音》独家运营的合作,更是网剧《匆匆那边》和电影《煎饼侠》的幕后推手。
电影《煎饼侠》取得11亿高票房之后,尚娜提出想在搜狐视频成立单独的影业公司,但没有征得张朝阳的同意。于是不久之后便离职搜狐正式加盟了拉近网娱,成为了拉近网娱副总裁及拉近影业CEO。尚娜曾公开透露,拉近影业团队中的很多人都来自于在搜狐视频时的同事。
虽然马可任职搜狐视频十余年,但也是在尚娜出走之后才被张朝阳委以重任,并先后负责搜狐视频“版权采购业务”和“自制剧业务”两块最核心业务。马可上位之后,几乎每一场搜狐视频的媒体发布会上都会坐在张朝阳的旁边,甚至曾多次出面接受媒体群访,解答有关搜狐视频的发展策略问题。
这两年,搜狐视频接连推出了《无心法师》《他来了,请闭眼》《亲爱的公主病》《法医秦明》等自制剧,口碑、流量都很不错。而马可作为这些项目的主要操盘手之一,可以说在搜狐视频领导层中的权位越来越重。
马可和尚娜算是比较相似的两个人,虽然都是女人,但做事相当的雷厉风行,对于内容的把控也是眼光独到。搜狐视频近两年不断掉队视频领域,想要在竞争惨烈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可以说正是需要像他们这样专业性极强的人才。
张朝阳为何这般狠心?
从搜狐出走投奔同类型公司的员工应该远不止马可一个,可能是张朝阳太过仁慈并不愿与其撕破,又或者是前车之鉴太多,才会选择与马可签下竞业协议。
但无论是哪种原因,一向不善争锋的搜狐此次或有杀鸡儆猴的意图。毕竟无论是仲裁获得赔款,还是马可被迫留下,对于搜狐视频来说,这都不是最好的结局。
在对马可离职原因的猜测中,或许可以联系到此前尚娜、王昕的出走。
曾有一位搜狐前高层表示,“张朝阳善良正直,憎恶造假和不公正,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对待下属十分宽容,也有不错的格局感;但在具体业务和产品理念上,完全相信自己,没有给中高层施展空间。王昕走后,搜狐内部几乎再没人能给张朝阳提意见了。”
2012年张朝阳“闭关”前,搜狐整体实力凸显下滑,新闻不及网易,微博不及新浪,社交不及腾讯。就连当时刚刚崛起的视频业务上,张朝阳都是选择砸钱购买自己偏好的美剧版权。
除了张朝阳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浓重外,搜狐内部派系林立的现状也导致了很多决策展开和实施。一个代表性的例子就是,2010年张朝阳悄悄试用了新浪微博后,立即判断搜狐应该在这个市场与新浪一较高下,他甚至主动邀请娱乐圈的好友开通搜狐微博。
但他的这个判断却并没有被贯彻执行下去。当时执掌搜狐娱乐与艺人接触的负责人直言:“明星们愿意去新浪开微博,就让他们去开,反正也会来搜狐开,现在就是玩个新鲜劲,过不了多久明星们就不会再玩了。”
可以说在过去10年来互联网最热的领域,搜狐都有过参与,甚至比别人更早布局,但是却一直都处于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闭关复出之后,搜狐内部进行了整顿策略。派系山头的离开伴随着搜狐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的大量出走,很多事情张朝阳更是不得不亲力亲为。
目前,搜狐的危机除了创新不足和人才流失外,还有就是培养了太多太多的“敌人”,而孤傲的搜狐向来不屑于和旧部合作,这也就导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搜狐越来越孤立,越来越落后。
无人任教的“黄埔军校”如何存活
有知乎网友对搜狐进行了这样一种总结:“搜狐曾经最先做搜索,但没坚持;搜狐曾经最先整合校内学生资源(chinaren),但没坚持。搜狐内容上跟风新浪,视频上跟风优酷,游戏上跟风盛大,搜索上跟风百度,SNS上跟风开心,微博上跟风新浪,邮箱上跟风网易。于是搜狐形成了一种奇异的景观:他在门户网站中跨界最广,每样都不领先,但都能跻身前几名。可是互联网行业有它特定的“丛林法则”,而搜狐这块大蛋糕,正在被日新月异的细分媒体平台一点点蚕食。”
可以说,在张朝阳闭关一年半的时间里,搜狐错失了很多次机会。
在张朝阳身边工作的人都知道,张朝阳对于互联网行业的大趋势一直都有着非常敏锐的判断,从门户到社交、从游戏到视频,以及移动媒体变革,都能提早进行布局。可以说,张朝阳对互联网的敏锐嗅觉超过了互联网领域绝大多数的CEO。
比如,在古永锵另立门户之前,张朝阳就看到了视频领域的广阔前景。但视频行业终究还是一场资本的游戏,没有资本的加持,任何逆袭都是扯淡。
如今连阿里都已入局视频领域,BAT在视频业务上的大量投资,瞬间就拉开了爱奇艺、优酷土豆和腾讯视频在业内的领跑速度。搜狐视频虽说背靠搜狐集团可以获得各种资源支持,但身在上市公司内部体制下的束缚,同样使得搜狐视频无法引入外部投资、无法跟进版权大战、以及在新业务上灵活创新。
从滴滴合并Uber,美团牵手大众点评,58同城拿下赶集网,等等。中国互联网行业从来都不允许多个寡头的存在,甚至是三足鼎立的局面都难形成。这些并购案例的背后,又都无一不是BAT的资本介入和操控。
原本处于掉队状态的优酷,被阿里买下之后满血复活,不仅迅速甩开正准备超车的爱奇艺,同时不断加大在内容版权和人才储备上对其它企业的打压。
而马可风险跳槽的背后,也不过是又一次风险的开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