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IP剧在荧屏的风靡收获了大批粉丝,涉及到青春爱情、古装玄幻、谍战系列等都成为投资方的香馍馍。影视剧对于原著小说的还原,既能满足观众对书中主人公的幻想,又能在场景特效上营造氛围,还原一个真实可触的画面。成功的小说改编影视作品,都是建立在编剧二次创作的基础上。但是最终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演员演技、五毛特效、冗长剧情、广告聚集地等问题就大大降低了书迷和观众的期待值。再加上IP剧又陷入了跟风热,快餐式地追求收视率,忽略观众的观剧需求,也是造成受众失望的原因。编剧六六也曾表示“题材都被拍尽了,只能借助网络寻找 ‘脑洞大开’,但最终能否成功无法预见”。
值得一提的是,“题材都被拍尽”的形势诸多还是聚焦在青春爱情和古装玄幻方面,因为这类剧有颜值偶像和科技投入即可,在文化内涵的挖掘上差强人意。
进入四月荧屏,于16日正式在江苏卫视幸福剧场开播的史诗剧王《白鹿原》给IP剧市场注入了一股醇厚的酒香。
纵观江苏卫视今年选剧的“四大剧王”:史诗剧王《白鹿原》、谋略剧王《军师联盟》、清宫剧王《如懿传》、传奇剧王《那年花开月正圆》,内容全面覆盖励志女性,传奇人生,权利纷争,家族兴衰,革命风云,情义纠缠,职场指南,残酷谎言,虐心之恋……而且多为在历史传奇基础上演绎的兴衰成败,更有启迪意义。相信这类电视剧对于宣传陕西文化、清宫历史、三国风云等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白鹿原》原著科普:中国式思想文化的深刻烙印
《白鹿原》是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这部长篇小说共50余万字,由陈忠实历时六年创作完成。该小说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表现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1997年,该小说获得中国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白鹿原》的故事架构有其时间演变性:第一是白鹿原惯性生活生态的营造。娶妻生子、土地种植和宗祠跪拜、兴修学堂,尽显中国封建制度下传统家族生活的形态,以及形形色色劳苦大众的底层追求。第二是改朝换代形式下的群体斗争。“交农”事件,还有新的一代在新的形势下成长境况,从个人的不同斗争方式上预示了群体的分化。第三是近代中国战争时期的白鹿原的生存与覆灭。农民运动及国共分裂,还有大自然的物竞天择,自然灾害和社会变革对白鹿原惯性生存方式的围剿和摧残。第四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下白鹿原社会群体的命运。决定整个民族命运的大决战,自然也决定了白鹿原社会群体的命运,每个人物都走向自己的归宿。总的来说,是一出白鹿家族生存与覆灭的悲歌,这首悲歌是来自于历史车轮碾压下的必然,同时,也让读者感慨历史洪流中个体生命的生存意义。
小说《白鹿原》伟大在于以白鹿两家的生存故事和个体命运展现出中国式封建文化的深刻烙印,有固步自封与外来文化的交织斗争,有追求自由又难以左右命运的矛盾纠葛,作者的寻根性思考,并不仅仅停留在以道德的人格追求为核心的文化之根,而是进一步更深刻的揭示出传统文化所展现的人之生存的悲剧性。
电视剧《白鹿原》的演绎灵动:角色屹立是对原著最好的致敬
书籍给人的思考空间很大,如何在电视荧屏中展现观众对于原著人物命运悲歌的深刻反思,则需要吸引人的线索和扎实的演技。该小说也被改编成同名电影、话剧、舞剧、秦腔等多种艺术形式,但是由于篇幅的局限,很难还原原著对于传统文化的思考。由刘进导演、张嘉译、何冰、秦海璐、翟天临主演的电视剧《白鹿原》开拍之初,陈忠实曾题词“激荡百年国史,再铸白鹿精魂”。并说过《白鹿原》的改编,寄希望于电视剧。
4月16日,电视剧《白鹿原》将呈现白鹿原上白鹿两大家族的矛盾纠葛情节,以反映白嘉轩所代表的宗法家族制度及儒家伦理道德与新一代进步思想的交织与冲突。能否将白鹿原上的角色屹立起来成为电视剧成败的关键。
从电视剧《白鹿原》的演员班底上看,实力派成就了两大家族。张嘉译演绎白鹿村族长白嘉轩,兼挑“仁义”点燃白鹿村同心明灯;何冰狡黠演绎势力鹿子霖,秦海璐诠释经典传统女性形象仙草,刘佩琦传奇演绎智慧大儒朱先生……还有雷佳音饰演的鹿兆鹏、翟天临饰演的白孝文、姬他饰演的黑娃、邓伦饰演的鹿兆海、王骁饰演的白孝武,5人组成的“原上五少”成为《白鹿原》中青年一代的领军人物。
电视剧《白鹿原》保持了历史的混沌性和角色的丰富性,还原了一部家族史、风俗史以及个人命运的沉浮史,老中青三代演员以实力还原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角色。朱先生的死,黑娃的死,田小娥的死,鹿子霖的疯,白嘉轩的残,以及鹿兆鹏的下落不明,共奏出一曲挽歌,单从演员表上看,每个角色的还原已然铺开了这部白鹿传奇。
IP剧的文化承载能力不容小觑,我们需要衍伸的思索
IP的热潮,催生出了完整的产业链,如今业界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可持续的利用已有成就的作品,如何与市场发生更多的化学反应,如何实现品牌化。
电视剧《白鹿原》还原20世纪初渭河平原50年变迁史,浓厚的关中风情,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古老的土地,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画面。相信电视剧的热播,也将引导观众探讨陕西文化,包括关中建筑、历史、宗法文化和居住、饮食、曲艺等民俗,从这一点上,影视剧对地域文化的传播也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剧中朱先生对传统道德的坚守,白嘉轩勤劳与自私,鹿子霖望子成龙,白孝文情感波折,白灵投奔革命,黑娃被迫为匪,鹿兆鹏追求理想,鹿兆海舍生为义,演绎了两个家庭不同子孙,曲折的人生轨迹和命运归宿。大革命洪流不息,日寇入侵危机四伏,三年内战社会动荡,白鹿原风云变幻,古老的土地在阵痛中颤栗,但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必定在洗礼中承传,变革要对旧体制和生产方式重新改写,新中国将迎来明媚的阳光。IP剧的文化承载能力可以引导观众对原著小说中对角色塑造的探寻,同时,在人性还原和演员演绎上的评点也将激起新一轮对传统文学名著的关注。
我们希望以电视剧《白鹿原》的热播为契机,将舆论风向从八卦娱乐转向对文学名著的精神探寻,从这一点上,史诗剧王的现实意义则更加普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