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清华美院教授张宝华专访:迎合国外设计,不如发扬中国文化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清华美院教授张宝华专访:迎合国外设计,不如发扬中国文化

由于对印花纹样多年的研究,张宝华的丝巾设计作品中,每一幅的背后都蕴藏着文化的故事。

“十几年前,在国外的纺织博览会上看见外国设计师将中国的文化元素融入到他们自己的文化中做设计,一下子特别感慨,中国缺乏具有自己特色文化的设计。既然我是教书的,不如尝试着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探索一下中国文化在纺织品设计中的运用与表达”,已经50岁的著名丝巾设计师张宝华,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副教授,也是中赫时尚家居软装设计课程的高级讲师。

对他的第一印象是几幅扇面上的彩墨作品——“鱼戏水,水生花”,颇有东方情调的花营锦阵之中满目的花枝图案、鱼戏纹样。“这些扇面图形的创作大概是在十年前在教学时尚图形课堂上随笔画的,当时对时尚图形的表现非常感兴趣,就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扇面的载体表现出来,大概画了一百多个,作品的视觉感觉主要是通过图形来表现对中国风格图形设计的一些思考”,张宝华说,有时候设计只是当时情感的表达,并不会考虑太多流行趋势之类的东西。

代表中国的文化礼物

而今,印有张宝华字样的丝巾已经在很多高级定制店、设计师买手店进行出售了,还有很多文化公司、品牌等会将张宝华的丝巾作为一种象征‘中国’的‘文化礼物’进行赠送。由于对印花纹样多年的研究,张宝华的丝巾设计作品中,每一幅的背后都蕴藏着文化的故事。

吸取了苗族服饰文化的图样设计,让少数民族的文化跃然于眼前;将中国蒙古族的头饰和腰饰设计在丝巾印花中,解读出游牧民族的文化意蕴;以山西文化为主题,用传统银饰和砖瓦几何造型设计出的‘晋善晋美’;利用唐代绘画《游骑图》设计出清新淡雅的丝巾。

张宝华在聊起中国文化设计时总是很欣喜的表情:“纺织品设计是当今艺术设计多元化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人类生活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反映出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体现文化、历史的一种视觉符号和视觉语言。之前跟国外的公司合作,我们总是跟着国外的流行趋势和文化去做设计。一般都是很被动的接受他们的文化,为了做出好的图案设计,必须尝试着去摸索、理解他们的文化”。在经历了这些年对西方染织印花设计的探索之后,随着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传播伴随着各种载体呈现出来。

于是,他用自己擅长的纺织品设计,将中国文化最深层最本质最美的东西附着在丝巾、家居等产品上呈现给大家,“这个事儿,一做就做了十几年。我觉得我们并不是在传承,而是发扬与创新。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国际的文化潮流趋势相结合,转化成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一种新设计,让大家感受到这种传统文化中的形色之美、技艺之美、寓意之美”,张宝华笑着说。

教师与设计师的融合

在2001年之前的十年里,张宝华一直在跟美国的设计公司和国内的家居品牌合作,大多是装饰布、沙发布、窗帘布、床上用品等布艺的合作,但是一直停留在设计层面。“我期待用一种载体,将我自己真正的设计理念、我对纺织品的理解、对中国文化和现代设计的理解,传达到人们的生活之中”。所以,以设计师作品的方式开发丝巾、家居靠垫等饰品,对于张宝华来说似乎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而他本身作为纺织图案的设计者,对于纹样背后文化的理解,能够让他的设计成品更有文化的意义。“普通消费者和设计师看图案是不一样的,作为设计师,你只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设计文化的深入了解,才能更好地将设计与不同的场合、空间进行协调与搭配。设计产品中的文化体现为空间的文化审美带来支撑。”张宝华似乎很希望年轻的设计师们能够很好的将产品文化与空间文化的融为一体。

可能是身为老师的责任感吧,面对年轻人的时候,张宝华总是滔滔不绝的。他说:“很多学生,不管是清华的还在中赫的,大家都想要学到很专业的技能,但是其实除了这些实际的东西,他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整体审美素质的提高,但是审美并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的是长时间的积累,而老师就像是师父领进门一样,教你方式和方法。今后的设计实践与思考是一个设计师需要坚持的毅力才能更好地练就自己”。而每一位年轻人所需要做的,就是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审美的积累循环往复的在实践中运用而向前发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清华美院教授张宝华专访:迎合国外设计,不如发扬中国文化

由于对印花纹样多年的研究,张宝华的丝巾设计作品中,每一幅的背后都蕴藏着文化的故事。

“十几年前,在国外的纺织博览会上看见外国设计师将中国的文化元素融入到他们自己的文化中做设计,一下子特别感慨,中国缺乏具有自己特色文化的设计。既然我是教书的,不如尝试着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探索一下中国文化在纺织品设计中的运用与表达”,已经50岁的著名丝巾设计师张宝华,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副教授,也是中赫时尚家居软装设计课程的高级讲师。

对他的第一印象是几幅扇面上的彩墨作品——“鱼戏水,水生花”,颇有东方情调的花营锦阵之中满目的花枝图案、鱼戏纹样。“这些扇面图形的创作大概是在十年前在教学时尚图形课堂上随笔画的,当时对时尚图形的表现非常感兴趣,就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扇面的载体表现出来,大概画了一百多个,作品的视觉感觉主要是通过图形来表现对中国风格图形设计的一些思考”,张宝华说,有时候设计只是当时情感的表达,并不会考虑太多流行趋势之类的东西。

代表中国的文化礼物

而今,印有张宝华字样的丝巾已经在很多高级定制店、设计师买手店进行出售了,还有很多文化公司、品牌等会将张宝华的丝巾作为一种象征‘中国’的‘文化礼物’进行赠送。由于对印花纹样多年的研究,张宝华的丝巾设计作品中,每一幅的背后都蕴藏着文化的故事。

吸取了苗族服饰文化的图样设计,让少数民族的文化跃然于眼前;将中国蒙古族的头饰和腰饰设计在丝巾印花中,解读出游牧民族的文化意蕴;以山西文化为主题,用传统银饰和砖瓦几何造型设计出的‘晋善晋美’;利用唐代绘画《游骑图》设计出清新淡雅的丝巾。

张宝华在聊起中国文化设计时总是很欣喜的表情:“纺织品设计是当今艺术设计多元化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人类生活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反映出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体现文化、历史的一种视觉符号和视觉语言。之前跟国外的公司合作,我们总是跟着国外的流行趋势和文化去做设计。一般都是很被动的接受他们的文化,为了做出好的图案设计,必须尝试着去摸索、理解他们的文化”。在经历了这些年对西方染织印花设计的探索之后,随着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传播伴随着各种载体呈现出来。

于是,他用自己擅长的纺织品设计,将中国文化最深层最本质最美的东西附着在丝巾、家居等产品上呈现给大家,“这个事儿,一做就做了十几年。我觉得我们并不是在传承,而是发扬与创新。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国际的文化潮流趋势相结合,转化成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一种新设计,让大家感受到这种传统文化中的形色之美、技艺之美、寓意之美”,张宝华笑着说。

教师与设计师的融合

在2001年之前的十年里,张宝华一直在跟美国的设计公司和国内的家居品牌合作,大多是装饰布、沙发布、窗帘布、床上用品等布艺的合作,但是一直停留在设计层面。“我期待用一种载体,将我自己真正的设计理念、我对纺织品的理解、对中国文化和现代设计的理解,传达到人们的生活之中”。所以,以设计师作品的方式开发丝巾、家居靠垫等饰品,对于张宝华来说似乎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而他本身作为纺织图案的设计者,对于纹样背后文化的理解,能够让他的设计成品更有文化的意义。“普通消费者和设计师看图案是不一样的,作为设计师,你只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设计文化的深入了解,才能更好地将设计与不同的场合、空间进行协调与搭配。设计产品中的文化体现为空间的文化审美带来支撑。”张宝华似乎很希望年轻的设计师们能够很好的将产品文化与空间文化的融为一体。

可能是身为老师的责任感吧,面对年轻人的时候,张宝华总是滔滔不绝的。他说:“很多学生,不管是清华的还在中赫的,大家都想要学到很专业的技能,但是其实除了这些实际的东西,他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整体审美素质的提高,但是审美并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的是长时间的积累,而老师就像是师父领进门一样,教你方式和方法。今后的设计实践与思考是一个设计师需要坚持的毅力才能更好地练就自己”。而每一位年轻人所需要做的,就是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审美的积累循环往复的在实践中运用而向前发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