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警察的双重生活,一个东北小城的十多年影像记忆 | 正午视觉

拍照就像开枪,手要稳,心也得稳。

2025年05月02日北京来源:界面新闻

正午

文 | 李响

图 | 王忠刚

 

48岁的王忠刚有两个身份,他自在切换,乐此不疲。

一个是在辽宁凤城公安局工作了27年的“老警察”。另一个身份是摄影师,每天午休、下班之后和周末假期,他游荡在凤城的大街小巷、二道河畔,以及周边村里的大集上。像一个陷入热恋的青年,记录着这个他生活的地方。十多年,他拍了十多万张照片,凭一己之力构建了一个小小的凤城影像资料库。

当警察是他从小的理想,拍照片是他最舒服的减压方式,也是形成肌肉记忆的生活习惯。手机在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敏捷的拍一张,是他吃饭、睡觉以外的第三件事。他说,这个连贯的动作跟用枪很像,手要稳,心更要稳,越练越流畅。

前些年,摄影界流行用冷静客观的视角观看,画面呈现冷峻的风格。而在王忠刚的照片里,他从不冷眼旁观,甚至让人有种热乎乎的舒适感。在AI生图越来越多的时代,他的照片“人气”很足,画面里时常有一种俏皮和幽默。温情不仅来自他最有兴趣的人,有时也来自鸟或狗,或是稻草和烧起来的烟。

在接受正午的采访时,他说得最多的是“玩摄影”和“等我退休之后……”。他从不吝惜表达对凤城的喜爱,照片里和言语里都是这样。

 

正午:作为警察,什么时候开始拍照片的?

王忠刚:我之前在派出所工作,2010年回机关有个同事是政治处的,他摄影比较早,我当时受他的影响后来我突然发现这是个很减压的事,就上瘾了。

实际上我在警校的时候也学过照相,那时我们有刑事摄影课,点基础。最开始是用相机,拍着拍着,我觉得,我不想刻意去创作,或者出远门拍名山大川那种,而是更有兴趣拍身边熟悉的场景可能跟我的职业特点有关老百姓的生活状态是我一直关注的事。最开始也有过猎奇心理,比如遇到特别搞笑的画面就很想拍,但慢慢就养成了记录老百姓生活常态习惯。它好像变成了我生活一部分看到某个画面,不拍就觉得不得劲。

正午:在你眼中,凤城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王忠刚:非常安逸,生活很舒适。丹东下面一个县级市原来是凤城满族自治县,也曾经辉煌过凤城山水如画,这里凤凰山,属于长白山余脉,是辽东第一名山。从饮食,我们离鸭绿江和黄很近,山珍海味都吃得到。经济上看,凤城矿产资源也很丰富,过去还是一个重要汽车配件产地包括体育以前也是全国体育先进县篮球甲。这里方方面面有值得骄傲的地方感觉这个地方特别适合养老。

正午:这些年凤城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王忠刚:凤城原来叫凤凰城,据史志记载,西汉时期设武次县,是辽东重镇。原来凤城有老城墙,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很多老的东西,包括一些老胡同都没了。这种城镇化改造,使原有的老城味道消失了

这里是东北发展的一个缩影,有自身的特色。小县城最能代表中国老百姓生活的状况它不像大城市,去哪都要坐一两个小时地铁小城市到哪事,十分八分钟就解决了。这样生活方式的差别,让人的神情都会不同,人的状态种生活节奏是有很大关系的。

正午:你的照片里有很多农村的景象,你为什么对农村这么有兴趣?

王忠刚:凤城县管辖21个街道乡镇,有19个乡镇属于农村我以前在农村派出所对周边的乡镇很熟悉。农村周末有大集,那里的节奏更慢,老百姓这种生活状态,我特别喜欢只要有时间我就去农村。不过,农村也在变,现在网络经济,农村人也都网购,很多集市现在都逐渐的萎靡,卖货卖不动了人的消费观念改变了,购物方式也都改变了

现在国家在大力发展县城,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空房子越来越多,有些地都荒废了,没人种。现在年轻人都到外面打工挣钱,农活基本上不会干,他们不学,也不想学。现在整个东北人口都是负增长,人口流失严重。这个变化我会更有意识的去记录

正午:拍了这么多的照片,有哪些打动你的瞬间

王忠刚:有件事我印象很深刻。我们凤城每年农历4月28 29都有庙会,凤凰山庙会。在2010年左右,庙会,后来在疫情期间庙会停了,大家都很怀念那种热热闹闹的场面。我就把当年庙会的照片整理一下,到了抖音上。后来有两个人私信我,她们都看了自己小时候照片

第一个女孩已经结婚了,做了妈妈。她看到当年跟妈妈在庙会摆地摊自己坐在三轮货车上的照片,问我可不可以把照片发给她。我很高兴,就把照片发给她了后来她还把她的结婚照和他们一家人现在的照片发给我。这个连接挺有意思有一个更小的女孩找到我,当年她是跟爷爷逛庙会,现在爷爷已经不在了,她说那张照片里爷爷抱着她看到照片很感动,跟我说她想爷爷了。

这件事给我触动挺深的两个素不相识的人让我感觉拍照片意义瞬间放大了。所以,现在只要有时间,我会尽可能的多拍点,没有系统的归类或者是主题提炼,拍完就存在硬盘里,日常发朋友圈,每天看一看也是倒逼自己每天都坚持把这件事做下去。

正午:警察工作给你拍照带来便利还是阻碍?

王忠刚:阻碍很少。我以前在派出所工作,后来也做过所长,有群众工作的基础,或者说,我的工作就是跟人打交道。我对老百姓有一种感情,确实不是无中生有,不是矫情虚伪。我以前拍照都不太顾及,有时候会把相机镜头对着人脸拍,也遇到有些确实反感,不愿意被拍。现在我拍的风格,以前愿意拍人的特写,好像对人也不太尊重,现在更多会用远的长焦抓一个场景,抓一个瞬间。很多时候对方不知不觉就拍完了。

正午:出于职业习惯,你拍照会不会比其他人更敏锐?或者能发现常人比较容易忽略的角落?

王忠刚:会,我很注重细节有时候三两个人一起去拍,我的视角的确跟他们不一样,警察这个职业看问题,包括角度,的确会有一些不同,有一些职业素养在里面。有些场景有些人看见了不会往心里去,但我就会拍下来,可能显得角度有点刁钻,这么说确实跟警察有关

正午:在业余时间拍照时会特意关注社会治安或民生问题么?

王忠刚:肯定会关注,拍照遇到现场,像有些交通肇事之类的,看见该管的也会管,但我一般不会警察身份,我都是便衣出行。

今年春节有一次我在聚宝花园小区广场上拍照。虽然天冷,但是小孩在家待不住,还是要出来玩,在一个像淘气堡的设施那里,两小孩可能是碰撞了,双方家长发生了争执。其中一方小女孩的奶奶不肯罢休后来冲突就升级了,双方家长就打起来了。

当时我确实是在拍照,打起来了不能不管,所以先把事主隔开,然后做双方的工作,派出所的人来了以后,我已经调解完了。这些年骨子里职业习惯已经养成,跟拍照一样。

正午:对于你来说,拍照是肌肉记忆式的动作吗?

王忠刚: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就像射击射击也是一种肌肉记忆枪抬起来,固定到哪个位置,用什么力度去激发,是一样道理。端相机也是手要稳,心态要好有时候遇到一个特别好的场景,如果手端不稳,心静不下来,你拍不到。

农村赶集,我一年去10次20次,每次去都会遇见不同的人,即使同一个摊位不同时间也会给你新鲜感。有人会认为,这都拍过多少遍了,还有什么意思?但我不这么看,你每次去时间段不同,遇到的人不一样,他们的动作和表情也都不一样有些画面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是你不去遇,你永远也看不到

正午:现在手机拍照这么好, AI影像也出了。在影像泛滥的情况下,你怎么看待自己的摄影?

王忠刚:现在的信息,一是大爆炸,一是碎片化能够选择摄影这条路,需要投入情怀在里面。相机、手机、AI都是一种工具,归根结底看的是透过照片思想情怀照片质量有多好,画面有多美,那都是表层的东西我后半生会一直坚持情怀这条主线。这也是我的支撑。

 

2025年1月12日,辽宁凤城二道河,城市牧马。
2024年2月14日,辽宁凤城凤凰大街,时尚小伙。
2024年1月5日,辽宁凤城,冰河洗衣。
2024年4月28日,辽宁凤城凤凰大街,KTV门前卖水果的商贩。
2025年4月7日,辽宁凤城龙源路,观鱼的猫。
2024年7月14日,辽宁凤城大梨树村,龙纹身。
2024年2月23日,辽宁凤城翰墨大街,秧歌队化妆。
2024年4月19日,辽宁凤城龙源路步行街,抽烟的男人。
2025年1月30日,大年初二,辽宁凤城龙源路,卖冰糖葫芦的商贩。
2025年2月10日,辽宁喀左坤都营子村,候场休息的高跷队员。
2025年2月9日,辽宁喀左白音爱里村小卖部,打扑克的村民。
2025年3月2日辽宁凤城二道河畔,散步的人。
2025年3月14日,辽宁凤城边门大集,看手镯的老人。
2025年3月22日辽宁鞍山常青街早市,卖牛肉熟食的男子。
2025年4月3日辽宁凤城二道河,大雾天气。
2025年4月6日辽宁凤城东汤镇,闫土线路边村民自制的“大黄蜂”。
2025年4月13日辽宁凤城龙源路,卖蓝莓的摊主在辅导孩子作业。
2025年1月18日,辽宁凤城张家堡,铁路道口卖鱼的人。
2024年7月21日,辽宁凤城大梨树,乡村大舞台幕后。
2024年8月26日,辽宁凤城草河集市,卖狗的女人。
2025年2月10日,辽宁喀左柏沟村,高跷队集结。
2025年2月10日,辽宁喀左坤都营子村,高跷队走街串户演出。
2025年2月11日,辽宁喀左县城,元宵节秧歌汇演。
2025年2月11日,辽宁喀左县城,观看秧歌汇演的群众。
2025年2月12日,辽宁朝阳,参加元宵节汇演的腰鼓队员集体避风。
2025年3月16日,辽宁凤城草河山东沟村,乡道上的狗仔队。
2025年4月2日,辽宁东港鸭绿江入海口,大风中等待涨潮观看鸟浪的母子。
2025年4月8日,辽宁东港滨海路,海神娘娘雕像旁的道场。
2025年4月10日,辽宁凤城香铺街,理疗店员工晾晒毛巾。
2025年4月16日,辽宁凤城二道河,清洗塑料袋的妇女。
2025年4月5日辽宁凤城二道河,桥下通道。
2025年4月2日,辽宁东港鸭绿江口,观鸟的群众。

 

——完——

作者李响,界面新闻编辑。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表情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