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华重工2025年一季度扣非净利大增186.68% 股份回购彰显发展信心

在全球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加速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浪潮中,振华重工(A股600320.SH、B股900947.SH)作为重型装备领域的“国家队”,再次以亮眼业绩彰显其领跑实力。

4月27日晚,振华重工披露,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17亿元,同比增长0.86%;归母净利润2.55亿元,同比大增50.33%,扣非净利润更是以186.68%的增速强势攀升,创下历史新高,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暴增957.68%至18.77亿元,多项核心指标远超市场预期。同时,公司发布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部分A股股票方案公告,彰显管理层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将有力提振市场信心。

订单饱满驱动业绩增长 现金流充裕赋能股东回报持续加码

回顾2024年,振华重工交出了一份“稳中有进”的答卷。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44.56亿元,同比增长4.62%;归母净利润5.34亿元,同比提升2.60%。港机业务作为“压舱石”,2024年中标金额突破40亿美元实现双位数增长;海工板块强势复苏,2024年营收同比高增52.92%至82.93亿元,且“新海鲟”等技术产品的交付奠定深海装备领域领军地位;钢结构业务亦凭借技术优势与海外市场开拓,实现营收5.56%的增长。2024年公司海工及钢结构相关中标订单金额合计为20.83亿美元,构筑起强劲增长动能储备。

步入2025年,振华重工一季度业绩再迎开门红,在营业收入保持稳增的同时,公司的扣非净利润则实现2.69亿元,同比、环比高增,创下历史新高,且多项核心指标均释放积极信号,这一成绩延续了公司去年业绩稳健增长态势,为2025年全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更折射出公司在港机、海工、钢结构三大主业的深厚积淀与战略定力。

强劲的业绩为股东回报提供了坚实基础。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52.76亿元,连续多年保持净流入,2025年一季度,更是以957.68%的增速激增至18.77亿元,盈利质量不断提升。基于此,振华重工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55元(含税),以“真金白银”回馈投资者。

更具信号意义的是,公司于4月27日发布部分A股回购计划,拟以自有资金5000万至1亿元回购股份并注销,价格上限6.93元/股,传递出对长期价值的坚定信心。分析人士认为,此举不仅有助于优化资本结构、提升每股含金量,更彰显管理层对未来发展的乐观预期。

坚持创新驱动 高研发投入锻造技术护城河

技术创新是振华重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2025年一季度,公司研发费用维持在2.02亿元的高位,以创新驱动技术迭代,持续稳固行业领先地位。

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2024年,公司新增授权专利397件,其中国际专利3件。公司取得行业首张港机产品碳足迹核查认证,25米主动式波浪补偿栈桥、无人驾驶集装箱跨运车等创新产品取得突破。绿色低碳研究所的成立,强化了公司在新能源装备领域的布局。两级数字化生产运营中心实现项目全流程监控,打造首个港机行业数字化供应链平台助力后服务市场开拓。

值得关注的是,依托技术研发创新投入,振华重工率先布局深海科技赛道。据悉,去年振华重工研制的全国首艘JSD6000 深水起重铺管船,能将6至60英寸的海底油气管道高精度铺设到三千米深的水下,同时装配5000吨的全回转起重机,能够覆盖浅水、深水、3000米超深水的海洋油气铺管作业以及海上风电安装等海上起重作业。业内专业人士表示,公司深海“大国重器”的突破性研发交付,将推动企业向海洋科技解决方案提供者的转型发展。

深海科技打开想象空间 券商给予“买入”、“增持”评级

随着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新兴产业,振华重工的海工业务迎来政策东风。公司研制的JSD6000深水起重铺管船可实现3000米超深水作业,覆盖油气管道铺设与风电安装多元场景;而“新海鲟”等装备的国产化突破,正逐步打破海外技术垄断,未来有望受益于全球深海资源开发浪潮而实现快速发展。

多家券商对振华重工未来增长持乐观态度。浙商证券认为,公司为全球港机龙头+海工装备领军者,成长空间持续打开,叠加品类拓展与治理优化,长期成长逻辑清晰,维持公司“买入”评级。中邮证券亦强调,公司新中标订单增速亮眼,叠加深海科技政策催化,看好其“港机+深海”双轮驱动,给予“增持”评级。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振华重工凭借技术积淀与战略定力,正持续向科技驱动型领军企业跃迁。随着全球港口升级以及深海科技政策的持续催化,这家中国高端装备“国家队”的成长空间,或将远超市场预期。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咨询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振华重工

  • 振华重工:一季度归母净利润2.55亿元,同比增长50.33%
  • 财说|海工装备业务盈利能力薄弱,振华重工高估值难维持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振华重工2025年一季度扣非净利大增186.68% 股份回购彰显发展信心

在全球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加速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浪潮中,振华重工(A股600320.SH、B股900947.SH)作为重型装备领域的“国家队”,再次以亮眼业绩彰显其领跑实力。

4月27日晚,振华重工披露,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17亿元,同比增长0.86%;归母净利润2.55亿元,同比大增50.33%,扣非净利润更是以186.68%的增速强势攀升,创下历史新高,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暴增957.68%至18.77亿元,多项核心指标远超市场预期。同时,公司发布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部分A股股票方案公告,彰显管理层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将有力提振市场信心。

订单饱满驱动业绩增长 现金流充裕赋能股东回报持续加码

回顾2024年,振华重工交出了一份“稳中有进”的答卷。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44.56亿元,同比增长4.62%;归母净利润5.34亿元,同比提升2.60%。港机业务作为“压舱石”,2024年中标金额突破40亿美元实现双位数增长;海工板块强势复苏,2024年营收同比高增52.92%至82.93亿元,且“新海鲟”等技术产品的交付奠定深海装备领域领军地位;钢结构业务亦凭借技术优势与海外市场开拓,实现营收5.56%的增长。2024年公司海工及钢结构相关中标订单金额合计为20.83亿美元,构筑起强劲增长动能储备。

步入2025年,振华重工一季度业绩再迎开门红,在营业收入保持稳增的同时,公司的扣非净利润则实现2.69亿元,同比、环比高增,创下历史新高,且多项核心指标均释放积极信号,这一成绩延续了公司去年业绩稳健增长态势,为2025年全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更折射出公司在港机、海工、钢结构三大主业的深厚积淀与战略定力。

强劲的业绩为股东回报提供了坚实基础。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52.76亿元,连续多年保持净流入,2025年一季度,更是以957.68%的增速激增至18.77亿元,盈利质量不断提升。基于此,振华重工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55元(含税),以“真金白银”回馈投资者。

更具信号意义的是,公司于4月27日发布部分A股回购计划,拟以自有资金5000万至1亿元回购股份并注销,价格上限6.93元/股,传递出对长期价值的坚定信心。分析人士认为,此举不仅有助于优化资本结构、提升每股含金量,更彰显管理层对未来发展的乐观预期。

坚持创新驱动 高研发投入锻造技术护城河

技术创新是振华重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2025年一季度,公司研发费用维持在2.02亿元的高位,以创新驱动技术迭代,持续稳固行业领先地位。

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2024年,公司新增授权专利397件,其中国际专利3件。公司取得行业首张港机产品碳足迹核查认证,25米主动式波浪补偿栈桥、无人驾驶集装箱跨运车等创新产品取得突破。绿色低碳研究所的成立,强化了公司在新能源装备领域的布局。两级数字化生产运营中心实现项目全流程监控,打造首个港机行业数字化供应链平台助力后服务市场开拓。

值得关注的是,依托技术研发创新投入,振华重工率先布局深海科技赛道。据悉,去年振华重工研制的全国首艘JSD6000 深水起重铺管船,能将6至60英寸的海底油气管道高精度铺设到三千米深的水下,同时装配5000吨的全回转起重机,能够覆盖浅水、深水、3000米超深水的海洋油气铺管作业以及海上风电安装等海上起重作业。业内专业人士表示,公司深海“大国重器”的突破性研发交付,将推动企业向海洋科技解决方案提供者的转型发展。

深海科技打开想象空间 券商给予“买入”、“增持”评级

随着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新兴产业,振华重工的海工业务迎来政策东风。公司研制的JSD6000深水起重铺管船可实现3000米超深水作业,覆盖油气管道铺设与风电安装多元场景;而“新海鲟”等装备的国产化突破,正逐步打破海外技术垄断,未来有望受益于全球深海资源开发浪潮而实现快速发展。

多家券商对振华重工未来增长持乐观态度。浙商证券认为,公司为全球港机龙头+海工装备领军者,成长空间持续打开,叠加品类拓展与治理优化,长期成长逻辑清晰,维持公司“买入”评级。中邮证券亦强调,公司新中标订单增速亮眼,叠加深海科技政策催化,看好其“港机+深海”双轮驱动,给予“增持”评级。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振华重工凭借技术积淀与战略定力,正持续向科技驱动型领军企业跃迁。随着全球港口升级以及深海科技政策的持续催化,这家中国高端装备“国家队”的成长空间,或将远超市场预期。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咨询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