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好想好想和他一起吃饭!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好想好想和他一起吃饭!

《最后晚餐》至今演出逾百场,获得了三座香港舞台剧奖、四座香港小剧场奖,被《新京报》评为年度十大舞台佳作,豆瓣评分高达8.3。

话剧《最后晚餐》时隔三年,这顿烹制了上百回的“港式风情大餐”,将再一次与上海观众见面。至今演出逾百场,获得了三座香港舞台剧奖、四座香港小剧场奖,被《新京报》评为年度十大舞台佳作,豆瓣评分高达8.3。

香港话剧团制作的《最后晚餐》为何能够经久不衰?带着这样的疑问,小谷邮件采访到了一般只出现在演后谈中的编剧郑国伟老师。

编剧郑国伟凭借《最后晚餐》获得

第21届香港舞台剧奖“最佳剧本”

“老师”也不是尊称,因为郑国伟正是香港演艺进修学院编剧讲师、澳门演艺学院戏剧学校编剧讲师。《最后晚餐》的导演方俊杰,就是他的学生。

近年来,郑国伟创作了多部写实荒诞剧作,包括两部“最后”系列——《最后晚餐》、《最后作孽》,前者将目光投注香港草根阶层,后者矛头直指香港土豪新贵;以及香港话剧团成立四十周年之际,即将推出的最新一部写实荒诞力作《好日子》。

《最后晚餐》展现了香港市井生活的某个层面,讲述了久未谋面的一对母子,历经生活的磨难,再度共聚之时竟是最后的晚餐。饰演这对“双丧”母子的是资深演员雷思兰,以及好多人心目中的“剧场男神”刘守正。

演员表演生活化,舞美设计写实风,真实再现香港普通市民生活面貌;黑色幽默与荒诞不经装饰下的现实主义,犹如打了一例安慰剂的痛觉神经,笑点与泪点“交叉感染”中,郑国伟将自己对香港的爱显露无疑。

本以为,郑老师是个严肃内敛的写手,但这份问答中,透过文字都能感受到郑老师的真诚、幽默与风趣,当然还有荒诞~~

采访实录

小谷:《最后晚餐》至今已经演了过百场了,也获得了很多奖项和高口碑,您当初写这部戏的时候,是否有想到这种结果?您觉得这部剧的魅力在哪里,为什么可以这么受大家欢迎?

郑老师:这出剧2011年首演,到现在已演出过百场,仍然受到大家欢迎,事实上已超出我想象之内。究竟这顿饭魅力在哪里呢?这很难说,有人喜欢戏中对白、剧中的喻意、剧中的结局等,但绝不会是浮夸的演技、澎湃的剧面、峰回路转的剧情吧!

小谷:后来,您创作了《最后晚餐》的姊妹篇《最后作孽》,矛头直指香港的土豪新富,该剧也是叫好叫座。从草根阶层向土豪新富的转变,但不变的仍然是现实讽刺与幽默感。这种变与不变,谈谈您的看法?

郑老师:我不是仇富......我想我应该有一点点。富豪只是物质生活较为满足,其他生活的烦恼,应该跟我们大同小异,可是近年离地富二代价值观却冲击着我。我明白了,我不是“仇”他们,我是“爱”他们。

小谷:您作品中有很多黑色幽默和荒诞的元素,为什么喜欢用这种手法写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有受什么或谁的影响?最喜欢的剧作家是谁?为什么?

郑老师:香港法例规定,香烟包装上必须印有这句警告标语:“吸烟危害健康”。可是这根本无助减少烟民的数目,这是事实,劝勉是没有作用的。要在每包二十支香烟中,隐藏一支炸药,抽烟者随时有机会爆头而死。吸烟人数才会减少,没有一个人会去抽。这就是黑色荒诞的力量,我喜欢它的原因!

小谷:今年是香港话剧团成立四十周年,我们在主剧场剧目推介中,也看到您最新的一部当代家庭写实荒诞剧《好日子》,关于这部剧现在能否透露更多的信息?这部与《最后晚餐》、《最后作孽》又有什么不同?

郑老师:《好日子》是讲述妹妹出嫁的前一晚,闺房内,姐姐对妹妹突然传出婚讯感到十分疑惑,最后发现一连串的秘密。情节有点荒谬、对白有点幽默的写实荒诞作品,也跟两出《最后》有点相似。

小谷:您一直致力于舞台剧剧本的创作,是否有想过涉足影视编剧?您对香港的编剧原创力量,又有怎样的看法?

郑老师:每个城市、每个地方都有属于当地的文化,“原创”永远是新鲜、有活力、当下的东西。创作电影这是新尝试、新发展,我总不会抗拒,不过我又是一个随缘、信命的人,一切总有安排,感恩。

小谷:有网友评论您,“编剧的普通话不是最烂的,而是最好笑的。”您怎么看这种戏谑?(小编真的很想听您说普通话呢~)

郑老师:事实是烂,所以好笑。(网友对我太好了)我从不介意。我反而想听听你说广东话啊!

《最后晚餐》在母子间碎碎念般的对话中,

这顿饭从波澜不惊发展到了惊心动魄……

然后呢,又会如何收场?

5月16日19:30,

好久不见,

我们相约上戏剧院一起吃饭。

2017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名剧展演

《最后晚餐》

演出时间:5.16 19:30

演出地点:上戏剧院(华山路630号)

演出票价:80/100/150元(票价已享受上海市静安区政府惠民补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好想好想和他一起吃饭!

《最后晚餐》至今演出逾百场,获得了三座香港舞台剧奖、四座香港小剧场奖,被《新京报》评为年度十大舞台佳作,豆瓣评分高达8.3。

话剧《最后晚餐》时隔三年,这顿烹制了上百回的“港式风情大餐”,将再一次与上海观众见面。至今演出逾百场,获得了三座香港舞台剧奖、四座香港小剧场奖,被《新京报》评为年度十大舞台佳作,豆瓣评分高达8.3。

香港话剧团制作的《最后晚餐》为何能够经久不衰?带着这样的疑问,小谷邮件采访到了一般只出现在演后谈中的编剧郑国伟老师。

编剧郑国伟凭借《最后晚餐》获得

第21届香港舞台剧奖“最佳剧本”

“老师”也不是尊称,因为郑国伟正是香港演艺进修学院编剧讲师、澳门演艺学院戏剧学校编剧讲师。《最后晚餐》的导演方俊杰,就是他的学生。

近年来,郑国伟创作了多部写实荒诞剧作,包括两部“最后”系列——《最后晚餐》、《最后作孽》,前者将目光投注香港草根阶层,后者矛头直指香港土豪新贵;以及香港话剧团成立四十周年之际,即将推出的最新一部写实荒诞力作《好日子》。

《最后晚餐》展现了香港市井生活的某个层面,讲述了久未谋面的一对母子,历经生活的磨难,再度共聚之时竟是最后的晚餐。饰演这对“双丧”母子的是资深演员雷思兰,以及好多人心目中的“剧场男神”刘守正。

演员表演生活化,舞美设计写实风,真实再现香港普通市民生活面貌;黑色幽默与荒诞不经装饰下的现实主义,犹如打了一例安慰剂的痛觉神经,笑点与泪点“交叉感染”中,郑国伟将自己对香港的爱显露无疑。

本以为,郑老师是个严肃内敛的写手,但这份问答中,透过文字都能感受到郑老师的真诚、幽默与风趣,当然还有荒诞~~

采访实录

小谷:《最后晚餐》至今已经演了过百场了,也获得了很多奖项和高口碑,您当初写这部戏的时候,是否有想到这种结果?您觉得这部剧的魅力在哪里,为什么可以这么受大家欢迎?

郑老师:这出剧2011年首演,到现在已演出过百场,仍然受到大家欢迎,事实上已超出我想象之内。究竟这顿饭魅力在哪里呢?这很难说,有人喜欢戏中对白、剧中的喻意、剧中的结局等,但绝不会是浮夸的演技、澎湃的剧面、峰回路转的剧情吧!

小谷:后来,您创作了《最后晚餐》的姊妹篇《最后作孽》,矛头直指香港的土豪新富,该剧也是叫好叫座。从草根阶层向土豪新富的转变,但不变的仍然是现实讽刺与幽默感。这种变与不变,谈谈您的看法?

郑老师:我不是仇富......我想我应该有一点点。富豪只是物质生活较为满足,其他生活的烦恼,应该跟我们大同小异,可是近年离地富二代价值观却冲击着我。我明白了,我不是“仇”他们,我是“爱”他们。

小谷:您作品中有很多黑色幽默和荒诞的元素,为什么喜欢用这种手法写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有受什么或谁的影响?最喜欢的剧作家是谁?为什么?

郑老师:香港法例规定,香烟包装上必须印有这句警告标语:“吸烟危害健康”。可是这根本无助减少烟民的数目,这是事实,劝勉是没有作用的。要在每包二十支香烟中,隐藏一支炸药,抽烟者随时有机会爆头而死。吸烟人数才会减少,没有一个人会去抽。这就是黑色荒诞的力量,我喜欢它的原因!

小谷:今年是香港话剧团成立四十周年,我们在主剧场剧目推介中,也看到您最新的一部当代家庭写实荒诞剧《好日子》,关于这部剧现在能否透露更多的信息?这部与《最后晚餐》、《最后作孽》又有什么不同?

郑老师:《好日子》是讲述妹妹出嫁的前一晚,闺房内,姐姐对妹妹突然传出婚讯感到十分疑惑,最后发现一连串的秘密。情节有点荒谬、对白有点幽默的写实荒诞作品,也跟两出《最后》有点相似。

小谷:您一直致力于舞台剧剧本的创作,是否有想过涉足影视编剧?您对香港的编剧原创力量,又有怎样的看法?

郑老师:每个城市、每个地方都有属于当地的文化,“原创”永远是新鲜、有活力、当下的东西。创作电影这是新尝试、新发展,我总不会抗拒,不过我又是一个随缘、信命的人,一切总有安排,感恩。

小谷:有网友评论您,“编剧的普通话不是最烂的,而是最好笑的。”您怎么看这种戏谑?(小编真的很想听您说普通话呢~)

郑老师:事实是烂,所以好笑。(网友对我太好了)我从不介意。我反而想听听你说广东话啊!

《最后晚餐》在母子间碎碎念般的对话中,

这顿饭从波澜不惊发展到了惊心动魄……

然后呢,又会如何收场?

5月16日19:30,

好久不见,

我们相约上戏剧院一起吃饭。

2017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名剧展演

《最后晚餐》

演出时间:5.16 19:30

演出地点:上戏剧院(华山路630号)

演出票价:80/100/150元(票价已享受上海市静安区政府惠民补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