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嘉宾派访学美的集团:49年基业长青,一个家电巨头的蜕变史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嘉宾派访学美的集团:49年基业长青,一个家电巨头的蜕变史

今天,2000多亿市值、13万员工、近1600亿年营收,美的已经从单一的制造业企业转型成一家集消费电器、暖通空调和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科技集团。

这是我有嘉宾发布的第432篇文章

3443字 | 阅读6分钟

一个中国制造企业收购一家国际前列的机器人巨头,需要经历多少积累和较量?在国人的惊叹与猜测中,美的集团收购了全球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库卡公司(KUKA),载入中国公司海外并购史。美的创立49年,企业发展画卷几乎是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化石。今天,2000多亿市值、13万员工、近1600亿年营收,美的已经从单一的制造业企业转型成一家集消费电器、暖通空调和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科技集团。

标杆企业深度访学第一门派“嘉宾派”,带着“基业长青法则与爆发力密码”的课题,率众帮主走进了广东,走进美的集团。这家公司如何做到近50年基业长青、依然爆发力常在?营收不变的情况下如何做到盈利增长三倍?家族企业由职业经理人接班都经历了怎样的故事?库卡惊天收购的背后,是运筹帷幄还是历经波折?嘉宾派帮主们与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副总裁李飞德、人力资源总监刘敏、美的学院院长赵勇进行了深度的交流。以下是我们摘选的部分核心观点。

图为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

美的集团方洪波:为什么美的家电能够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

2017年美的收入可能会超过2000亿人民币,海内外收入结构为一半一半,基本上是全球运营。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给美的的国际评级也是中国制造业当中最高的;美的集团在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盈利和市值,大概是排在20多名左右。作为制造业企业,这样的排名是非常不容易的。

为什么美的家电能够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因为我们有核心技术作为基石。包括压缩机、电机、磁控管、变压器都是我们自己做的,且每一项核心部件都是行业遥遥领先的。同样,工业自动化的核心部件如驱动器、控制器和伺服电机等也都是自己在做。只有掌握核心技术,企业才能有一定的延展性。

美的在未来五年左右的时间内,在白色家电业务产品的所有技术方面,可能会在地球上占据主导领先地位。因为美的有自己的独特性和体量,过去五年已经投了很多资金,未来还要进一步投入。现在美的一年经营性的现金流差不多270亿,净利润大概160亿,所以每年研发和科技创新投入60亿资金,一点问题都没有。

美的在过去两年时间里刚刚进行了产业升级转型,以前做to C,现在也转型做to B了,并且从劳动密集型升级为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在机器人和工业自动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布局。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方面美的也做了大量的布局。美的目前在人工智能方面有两个机构,一个团队在硅谷,一个团队在深圳,都在做这方面的探索。云计算,我们现在刚刚也孵化出一个新的公司叫美云智数。它在SAAS层面为所有的企业提供私有云和各种云的软件服务,我们非常看好它的前景。

图为嘉宾派帮主们在美的集团研习讨论

嘉宾派帮主的互撕与反思

嘉宾派帮主、凯石投资合伙人俞铁成:一、从产业上,家电领域,美的以前是一直坚决不碰黑电,现在美的已经把东芝拿下来,那么未来美的对黑电产业有什么考虑呢?二、去年,董明珠表示空调已经快到天花板了,要造新能源汽车,从您来看,董明珠造车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三、美的收购库卡案是所有人都为之振奋的事情,让国人特别自豪,那么美的在收购库卡案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图为嘉宾派帮主、凯石投资合伙人俞铁成

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我们不评价同行,只谈美的自己。

一、黑电产业我们是坚决不碰的。我举个例子,1997年美的就曾专门成立一个团队做手机,当时中国还没有人开始做,后来也经过多次论证,包括产业链论证,美的还是果断放弃了这部分产业。今天回过头来看,当时放弃手机的决定是对的,只要是中国家电厂商想要做手机,没有一个能够成功。过去没有,未来会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二、2004年美的就曾经进入过汽车领域,当时是做客车,收购了云南、湖南的汽车,后来做得不好又退出了。我个人的看法是汽车领域非常好,未来汽车领域一定会有中国本土企业揭竿而起、脱颖而出,这是我坚定不移的观点。

三、库卡的案例,如果从收购交易过程中来看,包括后来发生的所有的问题、困难等,基本上是没有超出我们在公布要约收购的前一天晚上设想的所有范围。台上几分钟,台下十年功,真正的成功收购案例,往往都早已经下过功夫。早在1985年美的就开始进行海外出口业务,2007年开始布局全球“研供产销一体化的基地”,一直到今天,可以说过去海外布局的业务规模和占比都已经很大了,并且形成了多年经验的积累。目前来说最大的挑战是收购之后怎么去整合、延伸发展收购的企业。

嘉宾传媒创始人吴婷:从去年到今年,美的集团总的营收可能没有特别大的增长,但是净利润却翻了三倍,盈利结构是有着怎样的变化?另外,您刚说到企业的扁平化管理,13万人的企业想做到扁平化,必须在放权和上下沟通上做得很充分,美的怎么做的?放权是否充分?

图为嘉宾传媒创始人吴婷

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盈利的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美的通过改善结构,一方面产品领先,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跟以前不一样了,价格也不一样了,美的产品开始真正有了独特性。另一方面效率驱动,充分挖掘全价值链每一个环节上的效率。我们做的东西很简单,没有一点点华而不实,只是踏踏实实的在做产品,所以盈利有了更好的改善。

说到放权,我举一个例子,我出差一个月,公司肯定没有人找我。昨天开会到下午6点20分,仅仅超时20分钟我也会跟员工说声抱歉,让大家稍微忍耐一会。

嘉宾派帮主、凯石投资合伙人俞铁成:美的集团核心的价值观和文化是什么?可不可以与我们分享一下企业文化中核心的一些要点?

美的集团人力资源总监刘敏:实际上美的集团现在成长最大的瓶颈或者挑战还是人,我们是业务在拉着人力资源在往前跑。

美的集团最重要的企业文化第一点是企业家精神,不是只有大股东和创始人才是企业家,高管、合伙人等都是企业家。第二是开放的文化,包括扁平化的交流和沟通,我们倡导在美的内部讲真话、说实话,杜绝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对外部的合作机会保持开放的态度。第三个是创新,这种创新并不是只有颠覆式的技术上的变革才叫做创新,包括员工在整个业务运作过程中所提出来的任何改善点,都是创新,只是影响大小之分而已。

图为美的集团人力资源总监刘敏

嘉宾派帮主、财经早餐创始人许征宇:从新闻上来看,小家电产品中我国与日本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无论是什么原因,比如电饭锅这样的产品,那么究竟我国产品已经超过日本了吗?想问下飞德总的看法。

图为嘉宾派帮主、财经早餐创始人许征宇

美的集团副总裁李飞德:单就电饭煲这个产品美的已经做了二十多年了,对产品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也积累了多有相关的核心技术,如IH技术、全球大米地图。我们也公开进行了相关产品的“盲测”,结果显示,美的品牌产品始终遥遥领先。。我们坚信今日的美的电饭煲可以与任何国家任何企业的产品相媲美。但是美的为什么要这么重视日本的市场,甚至还花巨资与东芝进行全面的战略性合作?我们认为企业还是需要很多沉淀的,中国的产品无论如何只有20多年的时间,而日本差不多在二战前就已经开始做了,很多专利和产品对美的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图为美的集团副总裁李飞德

嘉宾派帮主、灏钻科技董事长顾逞涛:新人进入美的集团有一个培训,具体是什么样的培训?所有流水线一线员工吗?如果这样会不会有成本问题?

图为嘉宾派帮主、灏钻科技董事长顾逞涛提问

美的集团美的学院院长赵勇:美的学院作为一个人才发展的平台,也是人力资源平台下面的具体组成部分。美的学院把培训人员分成三类:一个是操作运营类人员,另外两类是专业人员和主管。后两类,从一个人才的选拔到培养再到任命的完整周期,大概是180天左右的培训;而操作运营类主要是上岗前的培训,从一周到一个月不等。整体来说成本是可控的。

图为美的集团美的学院院长赵勇

嘉宾派帮主、建伟控股集团董事长胡建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企业发展、赚钱才是硬道理。美的的转型是非常成功的,抓效益、精打细算提升利润点。另外从美的的海外布局来看,我相信美的集团未来更多的利润将会来源于海外;或者说是比较均衡的来自于国内和海外两个市场。

图为嘉宾派帮主、建伟控股集团董事长胡建雄

嘉宾派帮主、中植资本副总裁宋浩:我感受比较深的是,美的集团的员工还是相当低调的,低调到我把事情做好就行了,其他的别人自己来观察,这一点值得学习。

图为嘉宾派帮主、中植资本副总裁宋浩

嘉宾派帮主、比如世界董事长江晖:美的还是非常令我尊敬的,能想象出它经历了很多的磨难,包括我们都知道的案例,但是美的发展到现在,每一步都变成了能量,每一步转型做得都很准确。它是“做”比“说”更重要的企业。从长久来看,未来20年,美的都将是发展较好的企业。

图为嘉宾派帮主、比如世界董事长江晖

美的的隐忍、低调、韬光养晦,这些是制造业巨头向科技企业的蜕变中不可多得的历程。嘉宾派率队深度访学美的集团,不仅带领大家看到了美的49年来的持续更迭,也看到了这家标杆企业令人敬佩的治理之道。美的的后劲如何,嘉宾派会和大家一起期待。

嘉宾派是标杆企业深度访学第一门派,每年带领36名杰出创业者深度访学全球标杆企业,与顶尖企业家面对面,反思互撕、共同成长,着眼正在发生的热点案例,构筑精致主义的思想壁垒。报名请点击“阅读原文”,让我们一起自由生长、价值共享。

图为嘉宾派帮主们在美的集团研习讨论

* 版权声明:本文系我有嘉宾原创,转载请务必告知,并注明来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美的集团

5.6k
  • 美的方洪波:我从来不加班, 95%以上的加班都是形式主义
  • 美的医疗旗下万东医疗与巴西VMI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嘉宾派访学美的集团:49年基业长青,一个家电巨头的蜕变史

今天,2000多亿市值、13万员工、近1600亿年营收,美的已经从单一的制造业企业转型成一家集消费电器、暖通空调和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科技集团。

这是我有嘉宾发布的第432篇文章

3443字 | 阅读6分钟

一个中国制造企业收购一家国际前列的机器人巨头,需要经历多少积累和较量?在国人的惊叹与猜测中,美的集团收购了全球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库卡公司(KUKA),载入中国公司海外并购史。美的创立49年,企业发展画卷几乎是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化石。今天,2000多亿市值、13万员工、近1600亿年营收,美的已经从单一的制造业企业转型成一家集消费电器、暖通空调和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科技集团。

标杆企业深度访学第一门派“嘉宾派”,带着“基业长青法则与爆发力密码”的课题,率众帮主走进了广东,走进美的集团。这家公司如何做到近50年基业长青、依然爆发力常在?营收不变的情况下如何做到盈利增长三倍?家族企业由职业经理人接班都经历了怎样的故事?库卡惊天收购的背后,是运筹帷幄还是历经波折?嘉宾派帮主们与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副总裁李飞德、人力资源总监刘敏、美的学院院长赵勇进行了深度的交流。以下是我们摘选的部分核心观点。

图为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

美的集团方洪波:为什么美的家电能够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

2017年美的收入可能会超过2000亿人民币,海内外收入结构为一半一半,基本上是全球运营。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给美的的国际评级也是中国制造业当中最高的;美的集团在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盈利和市值,大概是排在20多名左右。作为制造业企业,这样的排名是非常不容易的。

为什么美的家电能够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因为我们有核心技术作为基石。包括压缩机、电机、磁控管、变压器都是我们自己做的,且每一项核心部件都是行业遥遥领先的。同样,工业自动化的核心部件如驱动器、控制器和伺服电机等也都是自己在做。只有掌握核心技术,企业才能有一定的延展性。

美的在未来五年左右的时间内,在白色家电业务产品的所有技术方面,可能会在地球上占据主导领先地位。因为美的有自己的独特性和体量,过去五年已经投了很多资金,未来还要进一步投入。现在美的一年经营性的现金流差不多270亿,净利润大概160亿,所以每年研发和科技创新投入60亿资金,一点问题都没有。

美的在过去两年时间里刚刚进行了产业升级转型,以前做to C,现在也转型做to B了,并且从劳动密集型升级为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在机器人和工业自动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布局。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方面美的也做了大量的布局。美的目前在人工智能方面有两个机构,一个团队在硅谷,一个团队在深圳,都在做这方面的探索。云计算,我们现在刚刚也孵化出一个新的公司叫美云智数。它在SAAS层面为所有的企业提供私有云和各种云的软件服务,我们非常看好它的前景。

图为嘉宾派帮主们在美的集团研习讨论

嘉宾派帮主的互撕与反思

嘉宾派帮主、凯石投资合伙人俞铁成:一、从产业上,家电领域,美的以前是一直坚决不碰黑电,现在美的已经把东芝拿下来,那么未来美的对黑电产业有什么考虑呢?二、去年,董明珠表示空调已经快到天花板了,要造新能源汽车,从您来看,董明珠造车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三、美的收购库卡案是所有人都为之振奋的事情,让国人特别自豪,那么美的在收购库卡案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图为嘉宾派帮主、凯石投资合伙人俞铁成

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我们不评价同行,只谈美的自己。

一、黑电产业我们是坚决不碰的。我举个例子,1997年美的就曾专门成立一个团队做手机,当时中国还没有人开始做,后来也经过多次论证,包括产业链论证,美的还是果断放弃了这部分产业。今天回过头来看,当时放弃手机的决定是对的,只要是中国家电厂商想要做手机,没有一个能够成功。过去没有,未来会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二、2004年美的就曾经进入过汽车领域,当时是做客车,收购了云南、湖南的汽车,后来做得不好又退出了。我个人的看法是汽车领域非常好,未来汽车领域一定会有中国本土企业揭竿而起、脱颖而出,这是我坚定不移的观点。

三、库卡的案例,如果从收购交易过程中来看,包括后来发生的所有的问题、困难等,基本上是没有超出我们在公布要约收购的前一天晚上设想的所有范围。台上几分钟,台下十年功,真正的成功收购案例,往往都早已经下过功夫。早在1985年美的就开始进行海外出口业务,2007年开始布局全球“研供产销一体化的基地”,一直到今天,可以说过去海外布局的业务规模和占比都已经很大了,并且形成了多年经验的积累。目前来说最大的挑战是收购之后怎么去整合、延伸发展收购的企业。

嘉宾传媒创始人吴婷:从去年到今年,美的集团总的营收可能没有特别大的增长,但是净利润却翻了三倍,盈利结构是有着怎样的变化?另外,您刚说到企业的扁平化管理,13万人的企业想做到扁平化,必须在放权和上下沟通上做得很充分,美的怎么做的?放权是否充分?

图为嘉宾传媒创始人吴婷

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盈利的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美的通过改善结构,一方面产品领先,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跟以前不一样了,价格也不一样了,美的产品开始真正有了独特性。另一方面效率驱动,充分挖掘全价值链每一个环节上的效率。我们做的东西很简单,没有一点点华而不实,只是踏踏实实的在做产品,所以盈利有了更好的改善。

说到放权,我举一个例子,我出差一个月,公司肯定没有人找我。昨天开会到下午6点20分,仅仅超时20分钟我也会跟员工说声抱歉,让大家稍微忍耐一会。

嘉宾派帮主、凯石投资合伙人俞铁成:美的集团核心的价值观和文化是什么?可不可以与我们分享一下企业文化中核心的一些要点?

美的集团人力资源总监刘敏:实际上美的集团现在成长最大的瓶颈或者挑战还是人,我们是业务在拉着人力资源在往前跑。

美的集团最重要的企业文化第一点是企业家精神,不是只有大股东和创始人才是企业家,高管、合伙人等都是企业家。第二是开放的文化,包括扁平化的交流和沟通,我们倡导在美的内部讲真话、说实话,杜绝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对外部的合作机会保持开放的态度。第三个是创新,这种创新并不是只有颠覆式的技术上的变革才叫做创新,包括员工在整个业务运作过程中所提出来的任何改善点,都是创新,只是影响大小之分而已。

图为美的集团人力资源总监刘敏

嘉宾派帮主、财经早餐创始人许征宇:从新闻上来看,小家电产品中我国与日本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无论是什么原因,比如电饭锅这样的产品,那么究竟我国产品已经超过日本了吗?想问下飞德总的看法。

图为嘉宾派帮主、财经早餐创始人许征宇

美的集团副总裁李飞德:单就电饭煲这个产品美的已经做了二十多年了,对产品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也积累了多有相关的核心技术,如IH技术、全球大米地图。我们也公开进行了相关产品的“盲测”,结果显示,美的品牌产品始终遥遥领先。。我们坚信今日的美的电饭煲可以与任何国家任何企业的产品相媲美。但是美的为什么要这么重视日本的市场,甚至还花巨资与东芝进行全面的战略性合作?我们认为企业还是需要很多沉淀的,中国的产品无论如何只有20多年的时间,而日本差不多在二战前就已经开始做了,很多专利和产品对美的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图为美的集团副总裁李飞德

嘉宾派帮主、灏钻科技董事长顾逞涛:新人进入美的集团有一个培训,具体是什么样的培训?所有流水线一线员工吗?如果这样会不会有成本问题?

图为嘉宾派帮主、灏钻科技董事长顾逞涛提问

美的集团美的学院院长赵勇:美的学院作为一个人才发展的平台,也是人力资源平台下面的具体组成部分。美的学院把培训人员分成三类:一个是操作运营类人员,另外两类是专业人员和主管。后两类,从一个人才的选拔到培养再到任命的完整周期,大概是180天左右的培训;而操作运营类主要是上岗前的培训,从一周到一个月不等。整体来说成本是可控的。

图为美的集团美的学院院长赵勇

嘉宾派帮主、建伟控股集团董事长胡建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企业发展、赚钱才是硬道理。美的的转型是非常成功的,抓效益、精打细算提升利润点。另外从美的的海外布局来看,我相信美的集团未来更多的利润将会来源于海外;或者说是比较均衡的来自于国内和海外两个市场。

图为嘉宾派帮主、建伟控股集团董事长胡建雄

嘉宾派帮主、中植资本副总裁宋浩:我感受比较深的是,美的集团的员工还是相当低调的,低调到我把事情做好就行了,其他的别人自己来观察,这一点值得学习。

图为嘉宾派帮主、中植资本副总裁宋浩

嘉宾派帮主、比如世界董事长江晖:美的还是非常令我尊敬的,能想象出它经历了很多的磨难,包括我们都知道的案例,但是美的发展到现在,每一步都变成了能量,每一步转型做得都很准确。它是“做”比“说”更重要的企业。从长久来看,未来20年,美的都将是发展较好的企业。

图为嘉宾派帮主、比如世界董事长江晖

美的的隐忍、低调、韬光养晦,这些是制造业巨头向科技企业的蜕变中不可多得的历程。嘉宾派率队深度访学美的集团,不仅带领大家看到了美的49年来的持续更迭,也看到了这家标杆企业令人敬佩的治理之道。美的的后劲如何,嘉宾派会和大家一起期待。

嘉宾派是标杆企业深度访学第一门派,每年带领36名杰出创业者深度访学全球标杆企业,与顶尖企业家面对面,反思互撕、共同成长,着眼正在发生的热点案例,构筑精致主义的思想壁垒。报名请点击“阅读原文”,让我们一起自由生长、价值共享。

图为嘉宾派帮主们在美的集团研习讨论

* 版权声明:本文系我有嘉宾原创,转载请务必告知,并注明来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