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这家VC,一把套现赚超20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这家VC,一把套现赚超20亿

陪跑十余年,一年内清仓。

文 | 猎云网 韩文静 王非

八天内,泡泡玛特遭遇三次大手笔减持。

4月30日、5月2日、5月7日,某投资者接连三次减持直至“清仓”,三笔交易涉及资金总额高达22.64亿港元(约合21.09亿元)。

而这位神秘抛售者的身份,则随着一纸公告被揭秘——蜂巧资本(BORCHID CAPITAL)。

对于此次“清仓”泡泡玛特,蜂巧资本创始合伙人屠铮表示,从天使阶段第一次投资到最终出售,陪伴公司十余年,First in Last out,过程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坚守至今,万分不舍,心存感激。

值得一提的是,受2023年以来亮眼的财报、海外市场迅猛增长等因素影响,蜂巧资本的“清仓”套现算得上高位减持。更为关键,凭借非常早期就开始的投资,屠铮和蜂巧资本自然收获丰厚回报。

今日开盘,泡泡玛特股价短暂上涨后转向下跌,截至收盘,较开盘价183.3港元/股跌3.04%报178.9港元/股,总市值约2402.53亿港元,盘中最低触及176.8港元/股。

来源:雪球

八天内清仓套现超20亿,累计套现近30亿

屠铮就已有十多年投资经历,曾担任启赋资本合伙人、达晨财智华东地区副总经理兼TMT部门负责人等职。

2018年,屠铮正式创办蜂巧资本,专注于中早期新消费和消费科技创新的风险投资,该机构早期独家或主导投资了泡泡玛特、蕉下、蒂螺美瞳、泛源科技、内外等企业。其中,泡泡玛特的表现尤其亮眼。

5月7日,蜂巧资本在其官方公众号发文称,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泡泡玛特以创新的娱乐文化产品、独有的IP生态圈和远超预期的业绩表现,赢得了全球用户和投资人的广泛认可和尊重。

对于“清仓”泡泡玛特的原因,蜂巧资本也给出了解释:由于蜂巧人民币一期基金即将到期,机构在近一周内通过大宗交易分三次集中出清了所有在上市前买入的泡泡玛特股份,至此基金将不再持有任何泡泡玛特股票。

具体而言,4月30日,蜂巧资本以192.95港元/股减持405万股,套现7.8亿港元;5月2日,投资者以187.99港元/股减持400万股,套现7.5亿港元;5月7日,投资人以190.20港元/股的价格抛售386万股,套现约7.34亿港元。

综上,蜂巧资本三笔交易合计抛售119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约0.89%,涉及资金总额高达22.64亿港元。

来源:东方财富网截图

公开资料显示,蜂巧资本旗下某私募基金于2020年泡泡玛特上市前夕入股,基金存续期为5年,当前时间节点恰好临近到期。

当时,上述基金的持股成本约为17-20港元/股,而此次减持价格区间为187.99-192.95港元,浮盈超8倍。

事实上,这并非蜂巧资本首次减持泡泡玛特。回顾2024年泡泡玛特股东减持记录,屠铮的套现早已开始。

2024年5月,受海外市场增长捷报影响,在泡泡玛特股价从低谷逐渐回升时,屠铮就进行了首次减持:以35.1港元/股减持1600万股,套现约5.62亿港元。

短短五个月后,泡泡玛特股价稳步增长率创新高时,屠铮再次减持500万股,出售价增至58.8港元/股,套现约2.94亿港元。至此,蜂巧资本持股比例由泡泡玛特上市前的2.85%,降至0.89%。

半年内的两次减持,蜂巧资本合计套现约8.56亿港元(约合7.97亿元),再加上此次“清仓”,该机构合计套现31.2亿港元(约合29.05亿元)。

一个月完成投资,此后几乎参与每轮融资

作为泡泡玛特的早期投资人,屠铮与泡泡玛特之间的故事堪称一段佳话。

蜂巧资本此前发布的公众号文章提到,2013年初,屠铮在朋友介绍的一堆新消费案子里,一眼就挑中了泡泡玛特,“我估计一个月之内一定会把它拿下。”

与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第二次见面后,屠铮更确定了这种强烈的投资意向,王宁身上那种“超出年龄”的安静思考特质彻底打动了他。

“与王宁交流的时候,你会发现他非常喜欢倾听,而不是灌输。倾听之外,他还习惯保持冷静的思考。”通过王宁的眼神,屠铮总是能看到他内心的淡定,而这种平静的心态折射出的是深度思考和成熟决策的能力。

很快,屠铮便完成了最后的投资决策,并且在出手价格上,双方几乎没有进行“讨价还价”的商讨博弈。

最终,屠铮以8000万元的估值独家投资了600万元,对于当时只有两家门店且仅仅从事线下零售的泡泡玛特来说,这个估值并不算低。

从初识到打出子弹,屠铮对泡泡玛特的投资过程基本只用了一个月。

屠铮后来回忆称,“2013年投资泡泡玛特时,感觉互联网进化迅速,互联网年轻用户对互联网产品的感知更加敏捷,对产品品质的追求挑剔且主张个性。年轻用户对线下产品的追逐也应该符合这一趋势,这恰恰是线下新物种诞生的最佳时机。”

此后,屠铮几乎参与了泡泡玛特在Pre-IPO前的每轮融资(包括五轮增资),其中四轮直接投资,三轮关键时刻引入所有紧密合作投资人。

屠铮(左)、王宁(右)和 Molly 来源:蜂巧资本

除了提供资金支持,屠铮还参与公司治理。2019年,屠铮加入泡泡玛特董事会,获委任为泡泡玛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为公司的战略决策、运营管理等方面提供了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2020年,在众人的欢呼之下,泡泡玛特上市敲钟,发行价为38.5港元/股,上市首日开盘涨幅达100.26%。

据泡泡玛特招股书显示,上市前蜂巧资本最终持有2.85%股份,位列第七大股东。

泡泡玛特涨到顶了吗?IP能力不减、海外增势喜人

自2023年以来,泡泡玛特就接连交出亮眼财报。今年以来,泡泡玛特更是不断释放利好信息。

3月26日,泡泡玛特发布的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130.38亿元,同比增长106.92%,净利润31.25亿元,同比增长188.77%。

来源:百度股市通

需要注意的是,2024年,泡泡玛特首次拆分四大品类。

其中,以盲盒为代表的手办营收在2024年达到69.36亿元,同比增长44.7%,收入占比则从2023年的76.1%降至53.2%,但依旧占据其整体收入的半壁江山。

此消彼长,泡泡玛特2024年毛绒实现爆发式增长,营收28.32亿元,同比增长1289%,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3.2%提升至21.7%;高端收藏级产品线MEGA营收16.84亿元,同比增长146.1%,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10.9%提升至12.9%;衍生品及其他营收15.86亿元,同比增长156.2%,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10.9%提升至12.9%。

不难发现,2024年,毛绒等新品类延展了泡泡玛特的IP能力。

来源:泡泡玛特财报

近日,泡泡玛特首席运营官司德在接受商业那点事儿采访时还曾透露,除现有积木、饰品及毛绒品类外,泡泡玛特正在开发新产品线,预计明年陆续推出,“会让IP覆盖到更多的人群,但让品类找到更具体的人群。”

4月22日,泡泡玛特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最新业务情况显示,整体收益同比大增165%-170%。中国市场收入同比增长95%-100%;海外市场更是爆发式增长,增长475%-480%,成为业绩增长的绝对主力。

其中,美洲更是同比增长895%-900%,高于欧洲的600%-605%以及亚太(指中国以外的其他亚洲及大洋洲国家和地区)的345%-350%。

据悉,2024年,泡泡玛特在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意大利、西班牙五个国家开设了首家线下门店,同时进驻全球多个地标性位置如法国卢浮宫、英国牛津街、越南巴拿山乐园等。

泡泡玛特国际业务总裁文德一表示,未来,公司将持续开拓中东、北美及南美等潜力市场,计划在德国、丹麦、比利时开设首店,“当前泡泡玛特在美国及欧洲等海外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现有市场有较大增长空间”。

在财报会上,泡泡玛特董事长兼CEO王宁提及北美市场表现时表示:“内部对北美市场今年的表现非常期待,2025年,泡泡玛特有信心在单一北美市场达到全集团2020年25亿元的销售规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泡泡玛特

  • 蜂巧资本:由于蜂巧人民币一期基金即将到期,集中出清所持泡泡玛特股份
  • 7.8亿港元!泡泡玛特再遭大规模减持,蜂巧资本到期退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这家VC,一把套现赚超20亿

陪跑十余年,一年内清仓。

文 | 猎云网 韩文静 王非

八天内,泡泡玛特遭遇三次大手笔减持。

4月30日、5月2日、5月7日,某投资者接连三次减持直至“清仓”,三笔交易涉及资金总额高达22.64亿港元(约合21.09亿元)。

而这位神秘抛售者的身份,则随着一纸公告被揭秘——蜂巧资本(BORCHID CAPITAL)。

对于此次“清仓”泡泡玛特,蜂巧资本创始合伙人屠铮表示,从天使阶段第一次投资到最终出售,陪伴公司十余年,First in Last out,过程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坚守至今,万分不舍,心存感激。

值得一提的是,受2023年以来亮眼的财报、海外市场迅猛增长等因素影响,蜂巧资本的“清仓”套现算得上高位减持。更为关键,凭借非常早期就开始的投资,屠铮和蜂巧资本自然收获丰厚回报。

今日开盘,泡泡玛特股价短暂上涨后转向下跌,截至收盘,较开盘价183.3港元/股跌3.04%报178.9港元/股,总市值约2402.53亿港元,盘中最低触及176.8港元/股。

来源:雪球

八天内清仓套现超20亿,累计套现近30亿

屠铮就已有十多年投资经历,曾担任启赋资本合伙人、达晨财智华东地区副总经理兼TMT部门负责人等职。

2018年,屠铮正式创办蜂巧资本,专注于中早期新消费和消费科技创新的风险投资,该机构早期独家或主导投资了泡泡玛特、蕉下、蒂螺美瞳、泛源科技、内外等企业。其中,泡泡玛特的表现尤其亮眼。

5月7日,蜂巧资本在其官方公众号发文称,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泡泡玛特以创新的娱乐文化产品、独有的IP生态圈和远超预期的业绩表现,赢得了全球用户和投资人的广泛认可和尊重。

对于“清仓”泡泡玛特的原因,蜂巧资本也给出了解释:由于蜂巧人民币一期基金即将到期,机构在近一周内通过大宗交易分三次集中出清了所有在上市前买入的泡泡玛特股份,至此基金将不再持有任何泡泡玛特股票。

具体而言,4月30日,蜂巧资本以192.95港元/股减持405万股,套现7.8亿港元;5月2日,投资者以187.99港元/股减持400万股,套现7.5亿港元;5月7日,投资人以190.20港元/股的价格抛售386万股,套现约7.34亿港元。

综上,蜂巧资本三笔交易合计抛售119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约0.89%,涉及资金总额高达22.64亿港元。

来源:东方财富网截图

公开资料显示,蜂巧资本旗下某私募基金于2020年泡泡玛特上市前夕入股,基金存续期为5年,当前时间节点恰好临近到期。

当时,上述基金的持股成本约为17-20港元/股,而此次减持价格区间为187.99-192.95港元,浮盈超8倍。

事实上,这并非蜂巧资本首次减持泡泡玛特。回顾2024年泡泡玛特股东减持记录,屠铮的套现早已开始。

2024年5月,受海外市场增长捷报影响,在泡泡玛特股价从低谷逐渐回升时,屠铮就进行了首次减持:以35.1港元/股减持1600万股,套现约5.62亿港元。

短短五个月后,泡泡玛特股价稳步增长率创新高时,屠铮再次减持500万股,出售价增至58.8港元/股,套现约2.94亿港元。至此,蜂巧资本持股比例由泡泡玛特上市前的2.85%,降至0.89%。

半年内的两次减持,蜂巧资本合计套现约8.56亿港元(约合7.97亿元),再加上此次“清仓”,该机构合计套现31.2亿港元(约合29.05亿元)。

一个月完成投资,此后几乎参与每轮融资

作为泡泡玛特的早期投资人,屠铮与泡泡玛特之间的故事堪称一段佳话。

蜂巧资本此前发布的公众号文章提到,2013年初,屠铮在朋友介绍的一堆新消费案子里,一眼就挑中了泡泡玛特,“我估计一个月之内一定会把它拿下。”

与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第二次见面后,屠铮更确定了这种强烈的投资意向,王宁身上那种“超出年龄”的安静思考特质彻底打动了他。

“与王宁交流的时候,你会发现他非常喜欢倾听,而不是灌输。倾听之外,他还习惯保持冷静的思考。”通过王宁的眼神,屠铮总是能看到他内心的淡定,而这种平静的心态折射出的是深度思考和成熟决策的能力。

很快,屠铮便完成了最后的投资决策,并且在出手价格上,双方几乎没有进行“讨价还价”的商讨博弈。

最终,屠铮以8000万元的估值独家投资了600万元,对于当时只有两家门店且仅仅从事线下零售的泡泡玛特来说,这个估值并不算低。

从初识到打出子弹,屠铮对泡泡玛特的投资过程基本只用了一个月。

屠铮后来回忆称,“2013年投资泡泡玛特时,感觉互联网进化迅速,互联网年轻用户对互联网产品的感知更加敏捷,对产品品质的追求挑剔且主张个性。年轻用户对线下产品的追逐也应该符合这一趋势,这恰恰是线下新物种诞生的最佳时机。”

此后,屠铮几乎参与了泡泡玛特在Pre-IPO前的每轮融资(包括五轮增资),其中四轮直接投资,三轮关键时刻引入所有紧密合作投资人。

屠铮(左)、王宁(右)和 Molly 来源:蜂巧资本

除了提供资金支持,屠铮还参与公司治理。2019年,屠铮加入泡泡玛特董事会,获委任为泡泡玛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为公司的战略决策、运营管理等方面提供了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2020年,在众人的欢呼之下,泡泡玛特上市敲钟,发行价为38.5港元/股,上市首日开盘涨幅达100.26%。

据泡泡玛特招股书显示,上市前蜂巧资本最终持有2.85%股份,位列第七大股东。

泡泡玛特涨到顶了吗?IP能力不减、海外增势喜人

自2023年以来,泡泡玛特就接连交出亮眼财报。今年以来,泡泡玛特更是不断释放利好信息。

3月26日,泡泡玛特发布的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130.38亿元,同比增长106.92%,净利润31.25亿元,同比增长188.77%。

来源:百度股市通

需要注意的是,2024年,泡泡玛特首次拆分四大品类。

其中,以盲盒为代表的手办营收在2024年达到69.36亿元,同比增长44.7%,收入占比则从2023年的76.1%降至53.2%,但依旧占据其整体收入的半壁江山。

此消彼长,泡泡玛特2024年毛绒实现爆发式增长,营收28.32亿元,同比增长1289%,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3.2%提升至21.7%;高端收藏级产品线MEGA营收16.84亿元,同比增长146.1%,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10.9%提升至12.9%;衍生品及其他营收15.86亿元,同比增长156.2%,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10.9%提升至12.9%。

不难发现,2024年,毛绒等新品类延展了泡泡玛特的IP能力。

来源:泡泡玛特财报

近日,泡泡玛特首席运营官司德在接受商业那点事儿采访时还曾透露,除现有积木、饰品及毛绒品类外,泡泡玛特正在开发新产品线,预计明年陆续推出,“会让IP覆盖到更多的人群,但让品类找到更具体的人群。”

4月22日,泡泡玛特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最新业务情况显示,整体收益同比大增165%-170%。中国市场收入同比增长95%-100%;海外市场更是爆发式增长,增长475%-480%,成为业绩增长的绝对主力。

其中,美洲更是同比增长895%-900%,高于欧洲的600%-605%以及亚太(指中国以外的其他亚洲及大洋洲国家和地区)的345%-350%。

据悉,2024年,泡泡玛特在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意大利、西班牙五个国家开设了首家线下门店,同时进驻全球多个地标性位置如法国卢浮宫、英国牛津街、越南巴拿山乐园等。

泡泡玛特国际业务总裁文德一表示,未来,公司将持续开拓中东、北美及南美等潜力市场,计划在德国、丹麦、比利时开设首店,“当前泡泡玛特在美国及欧洲等海外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现有市场有较大增长空间”。

在财报会上,泡泡玛特董事长兼CEO王宁提及北美市场表现时表示:“内部对北美市场今年的表现非常期待,2025年,泡泡玛特有信心在单一北美市场达到全集团2020年25亿元的销售规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