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万棱镜 澍野
编辑|小峰
最近,沪上阿姨港交所上市,直接杀疯了!
5月8日,沪上阿姨首日开盘股价就飙涨68%,达到了190.60港元/股,较发行价上涨超68%,后几天虽有所回落,但仍远高于发行价。沪上阿姨创始人把奶茶店上市这件事,活生生玩成了现实版创业爽文。
不过,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沪上阿姨也能上市?不就是个普通奶茶品牌吗?比不上喜茶有逼格,也没有蜜雪冰城的网感,怎么就悄悄搞成了上市公司?

但你真要去看财务数据,会吓一跳:
2023年营收47亿元,几乎是2020年的10倍;8000+门店,逼近蜜雪冰城(2万家)的一半;盈利能力不俗:2023年净利润6.5亿元,比很多大品牌还稳......
而它的创始人单卫钧,不是奶茶品牌出身,也不是什么餐饮世家。他是一个在安利工作多年的“外企老炮”,后来转身做了奶茶。
那么,他究竟怎么让沪上阿姨,从红海中杀出重围的呢?
01 外企高管创业搞奶茶
沪上阿姨上市了,成为继古茗、蜜雪冰城、霸王茶姬后,今年第四家新茶饮上市公司。
没错,就是那个Logo看起来有点“土”、门店大多开在二三线城市的奶茶品牌,如今登上了港交所,成了又一家资本市场的“新茶饮概念股”。
沪上阿姨的背后,是一位曾在安利摸爬滚打多年单卫钧。他的妻子周蓉蓉也先后在雅芳、安利任职,最后职位是高级销售经理。
夫妻俩一直想创业,直到2013年,周蓉蓉偶然走进上海一条小弄堂,看到一家没招牌的奶茶店门口排队排得老长,立马嗅到了商机。

那年夏天,夫妻俩双双辞职,在人民广场开了家25平米的小奶茶店,主打血糯米奶茶,价格7到15块。因为受了弄堂奶茶店阿姨的启发,他们给品牌取名叫“沪上阿姨”。
开业当天,沪上阿姨队伍排了几十米长,一天就卖了1000多杯奶茶,第一个月营业额就突破30万。靠着血糯米奶茶一炮而红,第一家店就赚翻了。单卫钧和周蓉蓉开始琢磨下一步:开几家直营店,做出样板来,然后批量复制。
但是很快他们发现,在一线城市开店,租金贵、人工贵、竞争还激烈,利润低得可怜。反倒是二三线及以下的城市,成本低、竞争小,更容易做起来。
于是,沪上阿姨决定面向下沉市场,以“农村包围城市”,开启“直营+加盟”的方式规模化扩张,说白了就是:
大城市打不过喜茶,那就去周边小城市;一线品牌打高端,那我就打“中端中的高品质”;蜜雪冰城门店密集,就在它还没渗透的小城做深耕。
不同于蜜雪冰城“铺天盖地”的攻势,沪上阿姨从2020年开始,每年新开门店的数量都有所控制。2021年门店数增长率为41%,但到了2023年,这个数字变成了25%左右。
为什么?不是不想开,而是不乱开。只有加盟商赚钱,总部才能稳定收入。
这套逻辑特别适合中小企业主借鉴:不是每个增长机会都要抢,而是要确保每一次扩张,都可控、可持续。
02 如何在红海中突围?
我们先看一下,新茶饮发展的时间线:
2013年,沪上阿姨成立;
2016年,喜茶火了,开启“新茶饮”元年;
2018年,蜜雪冰城疯狂下沉;
2020年起,古茗、茶百道崛起;
2024年,沪上阿姨成功上市。
不难发现,新茶饮这条赛道,并不是蓝海,而是红海中的“血战”。但沪上阿姨没有“烧钱补贴”的打法,也没走“高端路线”,它靠的是什么?
首先是差异化定位。2013年,当别的茶饮还在卖老三样时,沪上阿姨“卷”起来了。首创“现熬五谷茶”,把血糯米、红豆、燕麦这些“健康选手”加进奶茶,直接搞出“奶茶+五谷”的新赛道,圈粉注重健康的人。
之后,沪上阿姨一直主打“现煮五谷茶”+“鲜果茶”,这在一众以奶精调味为主的品牌中,是一个微妙的差异化。
而且它不像喜茶那么“重设计”,也不像蜜雪冰城那么“极致性价比”,沪上阿姨的价格带主要集中在7-22元,属于中端现制茶饮市场,稳稳吃下了“品质+实惠”这块中间地带。

你可以理解为:不那么贵,但也不将就。这种定位,在大多数用户开始“消费降级”的背景下,刚刚好。
其次,它避开一线城市的激烈竞争,专挑一些被大品牌忽略的卫星城市、县级市、社区商业区来下手。说得简单点就是——别人不重视的地方,我先抢了再说。
到2024年,沪上阿姨超50%的门店开在三线及以下城市,按2023年底的门店总数算,它在中国北方中价茶饮品牌里门店数第一,也是覆盖城市最多的中价茶饮品牌。
而且它非常懂控制节奏,不搞那种“今年开1万店”的浮夸KPI,而是稳扎稳打地扩张,每一步都算好了盈利模型。
更厉害的是它的加盟体系。
别的品牌加盟动不动就几十万、几十页合同,还需要面试评估,沪上阿姨相对“亲民”:十几万就能启动,开店周期短,培训流程标准化。
这就吸引了一大波“草根创业者”——夫妻店、小镇青年、转型宝妈……他们不像一线创业者那样卷融资、玩营销,他们要的是稳、快、回报看得见。
而沪上阿姨能提供的,正好是这些。这也是为什么,它靠加盟模式,不靠补贴砸市场,就能把8000多家门店开起来,并且活得挺好。
单卫钧曾经在采访里说过一句话:“我不希望我的加盟商亏钱,我的成功要靠他们一起赚。”
03 沪上阿姨上市资本路
翻开沪上阿姨的招股书,一组数字挺扎眼的:
从2022年到2024年,营收分别是21.99亿、33.48亿和32.85亿元,虽说2024年稍微下滑了一点,但整体来看,收入体量已经追上不少传统快消品牌了。
净利润也很可观,三年分别赚了1.49亿、3.88亿和3.29亿。毛利率则从26.7%一路涨到了31.3%,赚钱效率在新茶饮圈里算是相当能打。
在正式上市之前,它还吸引来了两个重量级“基石投资人”:盈峰控股和华宝股份。而创始人单卫钧和他的太太周蓉蓉依旧牢牢掌握着公司超80%的股份,说是“夫妻店逆袭资本市场”,一点也不夸张。
背后的投资阵容也不差。嘉御资本、熠美投资、金镒资本、金鼎资本这些机构都押中了它。其中最坚定的“铁杆粉丝”,非嘉御资本莫属——连投三轮,从最早开始就一路陪跑,越投越多,持股比例达到了上市前的9.15%,还是前两轮的独家投资方。
嘉御的掌门人就是曾经阿里巴巴CEO、如今创投圈大佬的卫哲。
在2016年到2021年这波“奶茶投疯了”的行情里,投资人一窝蜂涌向喜茶、奈雪,排着队见创始人。估值一轮一轮地往上抬,喜茶最高时候喊到了600亿估值,几乎没人正眼看沪上阿姨。
但卫哲偏偏就选了这个不怎么出圈的品牌。为什么?他看中的,不是表面有多“新消费”,而是背后那套“高度标准化 + 高效率” 的小店模型——真正能跑通盈利模型、支撑规模复制的核心能力。
另一位投资人,金鼎资本的王亦颉也说得很实在:“这个团队谦逊、高效、务实。”在资本圈,这样的评价其实很难得。因为“低调做事”的创业者,反而最容易长线跑赢。
拿到融资后,沪上阿姨的发展一路加速。2020年初,门店还只有1000多家,到2023年底增长到近8000家,到2024年底已经突破9176家。
更夸张的是,99.7%的门店是加盟店——用最轻的资产,做出了最大的体量。
除了扩张快,它的产品迭代也没停过。2022年,沪上阿姨推出了咖啡产品线沪咖,价格在13-23元之间。2023年推出“轻享版”,价格在2-12元之间,去年又升级为“茶瀑布”。
还有个小细节很多人没注意,“阿姨”的形象已经换了3次了,Logo上的人物也从传统的阿姨形象,变成了一个戴着钟形帽、梳着波波头、骑着猎豹的上海女孩,妥妥的大女主风。
单卫钧对这个形象的解释也很讲究——猎豹代表美丽、自由、果敢,而他们希望借此传递出一种“东方她力量”,让沪上阿姨不仅是卖奶茶的,更像是一个勇敢、独立、有冒险精神的女性角色代表。
品牌官微还幽默地补了一句:无论换成什么头像,都是你的好婶子!
04 结语
沪上阿姨的故事,更像是一套差异化运营的商业样本。
在蜜雪冰城“用价格筑城墙”、古茗“用产品打爆款”的夹击中,沪上阿姨用的是一套更隐性的武器:管理力。
单卫钧说过一句话,很打动我:“我把在外企学的那套管理工具,全部拆解重构之后,装进了一个奶茶品牌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