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陆
如果有人问你,近半年内影视界刮得最大的风是什么,你会说什么?IP?你如果这么回答,那我怀疑你可能还用着村网通——连回复别人微信都需要爬过半个山头找信号。红得发紫的IP改编已基本饱和,“漫改”又成为了影视作品改编的救命稻草。
近来,影视界的所有作品都恨不得与“二次元”来个深入交流,费尽心思将作品贴上“二次元”的标签,仿佛这样就可以将广大90后、00后的新生消费群收入囊中。但要说二次元究竟是什么,到底又有几个影视公司了解并能说出个所以然来?一切与脑洞大开有关的事物都可以称为二次元文化吗?只要穿着花花绿绿的蓬蓬裙、戴个假发就是cosplay吗?所有90后、00后都热衷于二次元吗?先卖个关子,下周娱影君将会对二次元文化及受众做出深入解读。
今天我们要聊的是二次元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最近风头正劲的漫画改编类影视作品。
近半年来漫改作品扎堆,已上线的网剧既有《画江湖之不良人》、《秦时明月》这种武侠玄幻类的作品,又有《拜托!别黑我!》、《我与你的光年距离》等现实向的都市偶像剧。而网大也有在去年上线口碑票房双丰收的《王牌御史之猎妖教室》。
到2016年底,仅是各大影视公司所公布的漫改影视剧项目已达51部,其中女性向作品16部,热血王道系作品8部,这两种类型便占据项目总量的近50%。
【电影】
【电视剧】
(来源:我们出品)
据相关数据显示,这些漫改影视剧在各大影视公司IP池中的占比为10%,各家影视公司还表示未来将会进一步加强在二次元领域的投入占比。这一切都表明,影视公司们牢牢盯着二次元这块“兵家必争之地”。而漫改作品无疑是二次元中的高地,占据了这一高地势必能够对各大影视公司征战二次元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其实漫改影视作品,在国内已不算新鲜事了。早在十多年前内地便有了《粉红女郎》、《中华小当家》、《网球王子真人版》等漫改作品;而湾湾更是用诸如《花样少年少女》、《恶作剧之吻》、《流星花园》、《公主小妹》等作品满足了我们年少时候的粉红泡泡少女心。
但国内的漫改作品过去多由知名日漫改编,鲜有国内原创漫画的身影。但随着国内漫画事业的不断发展,现在的国产漫画也实现了“自产自销”。
要说漫改作品的再度兴起,其实是历史巨轮推进的必然趋势。众所皆知,影视作品主体观众早已由70、80后更替为90、00后。这两代人自小就看着各式各样的动画片长大,对于二次元作品有着天然的喜爱与亲近感。从市场角度来看,还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因:
漫画作品变现难,网文IP难以满足市场
漫画作品系统化的运营及变现,一直都是国内漫画市场的大难题。而影视市场对于网文IP的过度需求,早已使得优质的网文IP资源日渐枯竭。此时,价格相对低廉、又急需变现的原创网漫IP便进入了资本市场。曾经的价值洼地早已摇身一变成了市场新宠,网漫在16年融合了网文IP的开发体系,“漫影游”联动趋势逐渐明显。漫画作品的影视化成为了现阶段漫画IP最大的变现出口。
但资本市场为尚不成熟的网漫带来的并不只有好处,二次元IP被快速市场化,但同时却又陷入了爆款匮乏的尴尬局面。国内漫画起步较晚,发展不够成熟。而资本市场以点击量来衡量网漫作品价值的标准,也造成了漫画作品类型扎堆以及刷点击量等行业乱象。加之网络漫画内容创作水平与市场价值的提升并不匹配,用户粘性及消费转化率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高。这就导致漫改作品虽多,却始终难以出现像《盗墓笔记》、《鬼吹灯》等网文IP爆款。现阶段影视资本入侵二次元领域,看重的还只是这一亚文化背后的受众潜力。
如何改编成难题,众口难调犯大愁
要想将一部优秀的漫画升级为一部优秀的漫改作品是极为困难的。因为漫画作品早已以长时间的连载方式加上漫画独有的叙事方式,将故事主线及人物设定传达给了固定的粉丝群体。而影视作品很难做到用较短的篇幅交代这些人物和故事的前因后果。
一部优秀的漫改作品,必然是要做出取舍的。如果只是把漫画作品原封不动的改为真人演绎,对于广大漫迷来说还不如直接看漫画。因此,漫改作品如何取舍就成了重中之重。除了作品内容的取舍还有主体受众的取舍,一取一舍间便决定了漫改作品的命运。
若选择了对原著高还原度,那么很可能是粉丝爱、大众难接受。
如果选择这条路,势必需要挑选拥有广大粉丝基础的热门人气作品,IP的收购成本自然较高。国漫受日漫影响较深,爆款动漫还是以热血的少年漫画为主。
就拿《画江湖之不良人》来说,官方数据显示,“不良人”系列动漫累积了超5000万粉丝。真人网剧上线2周后点击量便突破3亿,远超同阶段的《画江湖之不良人》第二季动画。但大众关于这部剧的讨论始终停留在“忠于原作”上,少见对于网剧本身的非粉丝向评论。很显然,这只是一场真爱粉们的自嗨,而对广大非粉丝来说,观影过程仍然是犯着永远也治不好的尴尬癌。这样的漫改作品给观众设得门槛太高,难成爆款。要想用真人剧拉大众入坑,仅凭超高还原度的造型和剧情,还是差点意思。
人气漫画改编真人剧如果过分追求还原度,很容易出现“粉丝买账、大众懵逼”的现象,这就与漫改的初衷——为IP拓宽受众群体背道而驰了。因此,除了在还原度上下功夫外,还需要根据实际的制作成本、拍摄模式和影视创作环境,对原著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发挥。
若是选择对热门题材大力改编,很可能在讨好大众的同时,原有粉丝流失。
另一条路,则是以当下流行影视剧的标准来选择热门题材的漫画作品进行改编。这种方式主要是借助流行化影视作品的热潮,以观众喜爱的题材为主。这一方式看上去和日本漫改真人类似,但却有着先天的发育不良:这类被选中的IP,和上面所说的粉丝向IP比起来,一是知名度不足,二是审查风险更大。
真人影视剧市场不仅需要更加成熟的制作体系,还意味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大量的优质作品将观众的口味越养越挑。对于漫改剧,观众自然会更加挑剔。漫改真人影视剧要想在这股洪流中异军突起,实在是不易。
此外,国家的审查机制也不容忽视。漫画本身的特性,就使得它的脑洞更大,尺度也随之更大。在已经宣布改编的漫画项目中,不乏有一些恐怖悬疑类作品,甚至是“污污的”作品。这些漫画一旦影视化,如果不对漫画做出较大改动,极有可能会遇到政策阻力。而倘若做出较大改动,那么随之流失的除了IP自带的话题热度,还有漫画原作自身的特色和卖点。
当然了,还有最为尴尬的一种就是,无论你是忠于原著还是创新改编,都没有人了解的自嗨型“IP”......
现实情况也大多如此,网漫市场本身都难出爆款,又何谈拿真人作品改编出爆款?现在就将资本的大手伸向国内漫画市场或将是偃苗助长,我们还是需要给它一点成长的时间。说到底,与其将影视市场的输赢都压在这样那样的IP和改编上,不如多花点时间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原创故事和剧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