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微综艺千千万,不及YouTuber赚的一半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微综艺千千万,不及YouTuber赚的一半

微综艺卷土重来,试着蹚出一条花式变现路。

文 | 娱乐资本论 豆子

从去年年底开始,文娱市场以“短”为名的内容迭代就在持续上演。视频平台、互联网大厂或加码或入局微短剧,誓要在这预计超600亿市场规模的短剧赛道分杯羹。而在综艺领域,发力微综艺则成了这场“短较量”中的破局锚点。

微综艺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早在2020年左右,不论是抖快这类短视频平台,还是芒果tv、腾讯视频等长视频平台,微综艺都曾以系列化、品牌化的方式推向过市场。但彼时的微综艺,不论从内容形式还是嘉宾人选上,更像是长综艺的“缩短版”。这轮尝试在持续了两三年后,几乎没能产出爆款内容,在商业化及会员收入上也表现平平,最终黯然离场。

如今微综艺“卷土重来”,有种放手一搏的劲头。从2024年3月发布「微综艺计划」招募贴至今,腾讯视频已经上线了5部微综艺;在今年4月的世界大会上,爱奇艺不仅是“豪掷”27部微综艺,还宣布进入内容电商领域,想要通过“内循环”的方式为内容变现提供更多出路;抖快的微综艺则在自家生态中摸索出了更多玩法。

而在海外流媒体平台中,YouTube和Netflix的微综艺不论从制作还是盈利模式都有着自成一套的体系,YouTuber也能依托优质的微综艺内容获得可观收入。

国内这轮热闹的微综艺重启,都在试着从B端和C端蹚出一条花式变现之路,努力让“微综艺2.0时代”成为真正的综艺盈利新风口。

#本文已采访两位相关人士,他们也是「娱乐资本论」2025年采访的第299-300位采访对象

01 商业化定制成微综艺吸金“法宝”?

微综艺更灵活的内容形式、更明确的圈层指向等特点,或许正是客户看中商业定制微综艺的重要原因。

爱奇艺在2024年底成立了星梦工作室,由随刻事业部总经理陈辉负责,主要制作爱奇艺的微综艺内容。在今年3月份,则推出了由京东全球购定制的微综艺《开播吧!青春采销》。

据悉,这档节目的冠名费用超过千万,且覆盖了节目的制作成本。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为什么客户愿意投入千万做一档微综而不是阵容、影响力更强的传统长综艺呢?

答案还是要从微综艺的性价比说起。客户同等成本的投入,在长综艺中也许同样能做到冠名身份,但给到的权益仍是以曝光为主的有限回报。但若是微综艺定制,那得到的将是一档完全围绕其展开的节目。在定制概念之下,则可以从制作角度把京东全球购的理念、全球购的商品亮点、采销岗位的特点和差异化等等掰开揉碎融进节目中。节目播出后,因百万年薪、杜华的“毒舌”、乐华艺人的参与等,形成了节目的话题影响力,让观众知道了采销这个岗位,对京东全球购也有了品牌认知。

根据《2025中国广告主营销趋势调查报告》显示,有90%的广告主仍然认为品牌的心智是核心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抢占用户心智,引导消费者认同品牌进而产生购买行为,是客户看中微综艺定制的重要原因。前不久,2025阿里大文娱春集云发布的综艺内容营销板块,就提到了微综艺品牌需求定制化产品,为客户打造“高定”内容,如此看来,将微综艺的内容价值转化为品牌的认知价值或已成为共识。

而在短视频平台上的定制微综艺,则依托平台直播+账号联动宣传+人群精准推送等优势,为品牌形成了更强的营销聚合力。快手亲子在2024年初,为京东母婴打造了一档定制微综艺《小铁环游记·新疆篇》。

参与这档节目的萌娃都是在快手平台有着百万粉丝的萌娃达人,全网粉丝甚至破亿。他们本身的用户粘性、影响力加上快手生活、音乐、时尚等账号形成的官方矩阵式宣发,让站内外曝光超过了28亿,为品牌带来了极高的营销热度,大大提高了消费人群覆盖比例。在当下客户也越来越看中短视频精准触达、激发潜在用户消费转化效果的情况下,依托短视频平台生态给到的“资源包”,对客户同样有着极强的吸引力。

02 卖周边、拼会收、带货变现,TO C的赚钱玩法更多元

微综艺在B端仍有吸引力,在C端也有多种玩法被解锁。

“大芒轻综艺”可以说是芒果TV的微综艺品牌,但这里的微综艺并不以时长为界定,而是倾向于为“特定人群”提供垂类内容,比如为“节目粉”打造的长综IP衍生类微综《吾湖音乐局》《漂亮的推理》,以及针对“群像粉”打造的《yes or no》等。

强粉丝粘性,加上小芒电商成熟的衍生开发体系,芒果TV的微综艺在C端上的玩法主要是节目周边售卖。比如《吾潮音乐局》就有同款服饰,Q版钥匙扣、小夜灯、冰箱贴等周边小物,以及小卡、CD礼盒、徽章盲盒等等。据芒果超媒2024年财报显示,小芒电商年度GMV达到161亿元,4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25%,南波万服饰、IP小卡等在同类产品中均排行业前列。由此可见,微综艺的周边衍生开发定是一片潜力巨大的蓝海。

而回归到微综艺的初心和核心,就是在长综艺被招商掣肘的情况下,通过提高会员收入开辟平台综艺营收的新增量。腾讯视频在去年发布的微综艺招募计划中,明确提出不不依赖招商启动,而是开启TO C付费+后链路变现的新阶段。

在新一轮的微综策略下,播出了像《超甜搭档》《海、渔村和三个笨蛋》《导演请留步》《开始捉迷藏》等明确以会员收入为主的微综艺。其中,《开始捉迷藏》因出其不意的躲藏方式以及猎人寻找过程的紧张感,赢得了观众的青睐,可以算是今年较为出圈的微综艺。节目在播出过半时其会员收入就覆盖了节目成本,平台也续订了第二季。

而在短视频平台,凭借稳定、巨大的流量涌入,以及平台精准的推送机制,完善的供应商渠道、直播带货、物流生态等,都为微综艺的后链路变现提供了优质土壤。如今,抖音已经形成了以抖音电商和抖音生活服务为基础的带货变现模式,抖音电商2024年的GMV达到约3.5万亿元,同比增幅30%,仅次于淘天和拼多多。在强势发展劲头之下,抖音电商也需要优质的微综艺内容,为其导流继续扩大影响力。

《舌尖上的抖音》是抖音电商针对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美食发起的系列活动,在今年3月和5月分别推出了主打春季限定美食的《第一口春味》,以及夏日美食的《夏天的味道在抖音》两档微综艺。节目每期15分钟左右的时长,邀请到郑恺、董宇辉、林一、王玉雯等艺人参与游戏互动。在节目中通过花字强调“搜索明星同款”或在抖音搜索节目名称的方式,即可通过抖音商城货架、直播、短视频等渠道进行选购,进而实现从微综艺内容影响力到带货变现的顺畅通路。

今年爱奇艺宣布进入内容电商领域,打造内容IP+直播/短视频+电商的全链路消费场景。而有淘天撑腰的优酷、有小芒电商支持的芒果TV等长视频平台,或许将电商和微综艺内容打通,能成为未来一个高效的收益增长点。

03 关于微综艺的商业想象才刚开始

如今的微综艺制作成本几乎都为百万级别,和动辄大几千万甚至上亿的长综艺相比,可谓九牛一毛。但即便如此,大部分微综艺仍无法通过招商或会收收回成本。因此,微综艺想要在如今的综艺市场拓展收入模式,还有很多需要提升之处。

从内容和播出形式上来说,微综艺的玩法还可以更大胆。Netflix从今年2月开始陆续推出了5档以周更为主的微综艺内容,形成从周一到周日贯穿一周的“微综矩阵”。这些节目单集时长以30分钟左右为主,集数从20集到30集不等。

这其中有直击年轻人当下生活方式的 《newbie in the club》,以探寻当下年轻人生活方式为出发点,去到各种韩国当下最流行的社团里,像空中瑜伽、骑行社、摩托社等等,和年轻人一起玩一起疯,让年轻人自己给出内容答案。也有爆笑无厘头的《screwballs》,每集通过小游戏和语言梗形成了密集的笑料。在微综艺和微短剧一样讲求内容密度与烈度的情况下,

好玩好看的内容,再加上成体系成规模的排播方式,才能更容易培养用户对某个平台微综艺的消费习惯。

其次,从合作模式上来说,平台与制作方之间还有很大的探讨空间。在爱奇艺的微综艺招募计划中,提到了平台分成模式,其实就类似分账模式。分账模式目前在短剧和电影领域运行地较为完善和成熟,但在综艺领域一直没能大范围应用。哪怕是之前一直被当作分账综艺案例的《闪亮的日子》,在今年播出的第五季也放弃了和腾讯视频的分账模式,转向与短视频平台抖音合作,并回归到了依靠招商的“老路子”上。这一转变主要是因为单纯通过分账很难覆盖节目的制作成本,大多数分账综艺的结局都是亏损。

一般来说,综艺的分账分的主要是会员收入和广告收入。关于分账模式,YouTube其实可以作为一个参考。YouTube和创作者之间的分账,包括了广告、短视频广告、频道会员收入、订阅收入等,多样的分账形式以及较为公平合理的分账规则,在一定程度激发了创作者的创新热情,不断为平台提供更优质的内容。

罗英锡在YouTube上的“频道十五夜”,就有很多受欢迎的微综艺内容,比如《出差十五夜》《拉面男》《麻浦帅小伙》等。小娱通过YouTube收益计算器,算出该频道到目前为止的总收入已经达到600万美元,这个数字只是个估算并不精准,但也在一定程度反应了YouTube上优质综艺内容的变现能力。不论长视频还是短视频平台,微综艺较低的成本体量和灵活的制作播出形式,分账模式仍然是值得一试的合作方式。

长综艺招商疲软的常态下,这轮微综艺的新尝试,带着明确的“赚钱”目的,但不论是赚B端还是C端的钱,行业内关于微综艺的商业想象才刚刚开始。考虑清楚微综艺的内容价值与商业逻辑之间的关系,才是集中发力微综艺前最重要的一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YouTube

1.9k
  • 李子柒如何击中了这个时代怀旧心理的软肋?| 旧文重温
  • Alphabet第三财季营收882.68亿美元,同比增长15%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微综艺千千万,不及YouTuber赚的一半

微综艺卷土重来,试着蹚出一条花式变现路。

文 | 娱乐资本论 豆子

从去年年底开始,文娱市场以“短”为名的内容迭代就在持续上演。视频平台、互联网大厂或加码或入局微短剧,誓要在这预计超600亿市场规模的短剧赛道分杯羹。而在综艺领域,发力微综艺则成了这场“短较量”中的破局锚点。

微综艺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早在2020年左右,不论是抖快这类短视频平台,还是芒果tv、腾讯视频等长视频平台,微综艺都曾以系列化、品牌化的方式推向过市场。但彼时的微综艺,不论从内容形式还是嘉宾人选上,更像是长综艺的“缩短版”。这轮尝试在持续了两三年后,几乎没能产出爆款内容,在商业化及会员收入上也表现平平,最终黯然离场。

如今微综艺“卷土重来”,有种放手一搏的劲头。从2024年3月发布「微综艺计划」招募贴至今,腾讯视频已经上线了5部微综艺;在今年4月的世界大会上,爱奇艺不仅是“豪掷”27部微综艺,还宣布进入内容电商领域,想要通过“内循环”的方式为内容变现提供更多出路;抖快的微综艺则在自家生态中摸索出了更多玩法。

而在海外流媒体平台中,YouTube和Netflix的微综艺不论从制作还是盈利模式都有着自成一套的体系,YouTuber也能依托优质的微综艺内容获得可观收入。

国内这轮热闹的微综艺重启,都在试着从B端和C端蹚出一条花式变现之路,努力让“微综艺2.0时代”成为真正的综艺盈利新风口。

#本文已采访两位相关人士,他们也是「娱乐资本论」2025年采访的第299-300位采访对象

01 商业化定制成微综艺吸金“法宝”?

微综艺更灵活的内容形式、更明确的圈层指向等特点,或许正是客户看中商业定制微综艺的重要原因。

爱奇艺在2024年底成立了星梦工作室,由随刻事业部总经理陈辉负责,主要制作爱奇艺的微综艺内容。在今年3月份,则推出了由京东全球购定制的微综艺《开播吧!青春采销》。

据悉,这档节目的冠名费用超过千万,且覆盖了节目的制作成本。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为什么客户愿意投入千万做一档微综而不是阵容、影响力更强的传统长综艺呢?

答案还是要从微综艺的性价比说起。客户同等成本的投入,在长综艺中也许同样能做到冠名身份,但给到的权益仍是以曝光为主的有限回报。但若是微综艺定制,那得到的将是一档完全围绕其展开的节目。在定制概念之下,则可以从制作角度把京东全球购的理念、全球购的商品亮点、采销岗位的特点和差异化等等掰开揉碎融进节目中。节目播出后,因百万年薪、杜华的“毒舌”、乐华艺人的参与等,形成了节目的话题影响力,让观众知道了采销这个岗位,对京东全球购也有了品牌认知。

根据《2025中国广告主营销趋势调查报告》显示,有90%的广告主仍然认为品牌的心智是核心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抢占用户心智,引导消费者认同品牌进而产生购买行为,是客户看中微综艺定制的重要原因。前不久,2025阿里大文娱春集云发布的综艺内容营销板块,就提到了微综艺品牌需求定制化产品,为客户打造“高定”内容,如此看来,将微综艺的内容价值转化为品牌的认知价值或已成为共识。

而在短视频平台上的定制微综艺,则依托平台直播+账号联动宣传+人群精准推送等优势,为品牌形成了更强的营销聚合力。快手亲子在2024年初,为京东母婴打造了一档定制微综艺《小铁环游记·新疆篇》。

参与这档节目的萌娃都是在快手平台有着百万粉丝的萌娃达人,全网粉丝甚至破亿。他们本身的用户粘性、影响力加上快手生活、音乐、时尚等账号形成的官方矩阵式宣发,让站内外曝光超过了28亿,为品牌带来了极高的营销热度,大大提高了消费人群覆盖比例。在当下客户也越来越看中短视频精准触达、激发潜在用户消费转化效果的情况下,依托短视频平台生态给到的“资源包”,对客户同样有着极强的吸引力。

02 卖周边、拼会收、带货变现,TO C的赚钱玩法更多元

微综艺在B端仍有吸引力,在C端也有多种玩法被解锁。

“大芒轻综艺”可以说是芒果TV的微综艺品牌,但这里的微综艺并不以时长为界定,而是倾向于为“特定人群”提供垂类内容,比如为“节目粉”打造的长综IP衍生类微综《吾湖音乐局》《漂亮的推理》,以及针对“群像粉”打造的《yes or no》等。

强粉丝粘性,加上小芒电商成熟的衍生开发体系,芒果TV的微综艺在C端上的玩法主要是节目周边售卖。比如《吾潮音乐局》就有同款服饰,Q版钥匙扣、小夜灯、冰箱贴等周边小物,以及小卡、CD礼盒、徽章盲盒等等。据芒果超媒2024年财报显示,小芒电商年度GMV达到161亿元,4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25%,南波万服饰、IP小卡等在同类产品中均排行业前列。由此可见,微综艺的周边衍生开发定是一片潜力巨大的蓝海。

而回归到微综艺的初心和核心,就是在长综艺被招商掣肘的情况下,通过提高会员收入开辟平台综艺营收的新增量。腾讯视频在去年发布的微综艺招募计划中,明确提出不不依赖招商启动,而是开启TO C付费+后链路变现的新阶段。

在新一轮的微综策略下,播出了像《超甜搭档》《海、渔村和三个笨蛋》《导演请留步》《开始捉迷藏》等明确以会员收入为主的微综艺。其中,《开始捉迷藏》因出其不意的躲藏方式以及猎人寻找过程的紧张感,赢得了观众的青睐,可以算是今年较为出圈的微综艺。节目在播出过半时其会员收入就覆盖了节目成本,平台也续订了第二季。

而在短视频平台,凭借稳定、巨大的流量涌入,以及平台精准的推送机制,完善的供应商渠道、直播带货、物流生态等,都为微综艺的后链路变现提供了优质土壤。如今,抖音已经形成了以抖音电商和抖音生活服务为基础的带货变现模式,抖音电商2024年的GMV达到约3.5万亿元,同比增幅30%,仅次于淘天和拼多多。在强势发展劲头之下,抖音电商也需要优质的微综艺内容,为其导流继续扩大影响力。

《舌尖上的抖音》是抖音电商针对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美食发起的系列活动,在今年3月和5月分别推出了主打春季限定美食的《第一口春味》,以及夏日美食的《夏天的味道在抖音》两档微综艺。节目每期15分钟左右的时长,邀请到郑恺、董宇辉、林一、王玉雯等艺人参与游戏互动。在节目中通过花字强调“搜索明星同款”或在抖音搜索节目名称的方式,即可通过抖音商城货架、直播、短视频等渠道进行选购,进而实现从微综艺内容影响力到带货变现的顺畅通路。

今年爱奇艺宣布进入内容电商领域,打造内容IP+直播/短视频+电商的全链路消费场景。而有淘天撑腰的优酷、有小芒电商支持的芒果TV等长视频平台,或许将电商和微综艺内容打通,能成为未来一个高效的收益增长点。

03 关于微综艺的商业想象才刚开始

如今的微综艺制作成本几乎都为百万级别,和动辄大几千万甚至上亿的长综艺相比,可谓九牛一毛。但即便如此,大部分微综艺仍无法通过招商或会收收回成本。因此,微综艺想要在如今的综艺市场拓展收入模式,还有很多需要提升之处。

从内容和播出形式上来说,微综艺的玩法还可以更大胆。Netflix从今年2月开始陆续推出了5档以周更为主的微综艺内容,形成从周一到周日贯穿一周的“微综矩阵”。这些节目单集时长以30分钟左右为主,集数从20集到30集不等。

这其中有直击年轻人当下生活方式的 《newbie in the club》,以探寻当下年轻人生活方式为出发点,去到各种韩国当下最流行的社团里,像空中瑜伽、骑行社、摩托社等等,和年轻人一起玩一起疯,让年轻人自己给出内容答案。也有爆笑无厘头的《screwballs》,每集通过小游戏和语言梗形成了密集的笑料。在微综艺和微短剧一样讲求内容密度与烈度的情况下,

好玩好看的内容,再加上成体系成规模的排播方式,才能更容易培养用户对某个平台微综艺的消费习惯。

其次,从合作模式上来说,平台与制作方之间还有很大的探讨空间。在爱奇艺的微综艺招募计划中,提到了平台分成模式,其实就类似分账模式。分账模式目前在短剧和电影领域运行地较为完善和成熟,但在综艺领域一直没能大范围应用。哪怕是之前一直被当作分账综艺案例的《闪亮的日子》,在今年播出的第五季也放弃了和腾讯视频的分账模式,转向与短视频平台抖音合作,并回归到了依靠招商的“老路子”上。这一转变主要是因为单纯通过分账很难覆盖节目的制作成本,大多数分账综艺的结局都是亏损。

一般来说,综艺的分账分的主要是会员收入和广告收入。关于分账模式,YouTube其实可以作为一个参考。YouTube和创作者之间的分账,包括了广告、短视频广告、频道会员收入、订阅收入等,多样的分账形式以及较为公平合理的分账规则,在一定程度激发了创作者的创新热情,不断为平台提供更优质的内容。

罗英锡在YouTube上的“频道十五夜”,就有很多受欢迎的微综艺内容,比如《出差十五夜》《拉面男》《麻浦帅小伙》等。小娱通过YouTube收益计算器,算出该频道到目前为止的总收入已经达到600万美元,这个数字只是个估算并不精准,但也在一定程度反应了YouTube上优质综艺内容的变现能力。不论长视频还是短视频平台,微综艺较低的成本体量和灵活的制作播出形式,分账模式仍然是值得一试的合作方式。

长综艺招商疲软的常态下,这轮微综艺的新尝试,带着明确的“赚钱”目的,但不论是赚B端还是C端的钱,行业内关于微综艺的商业想象才刚刚开始。考虑清楚微综艺的内容价值与商业逻辑之间的关系,才是集中发力微综艺前最重要的一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