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予弌
如今,常有职场老鸟感叹年轻人的契约精神差,一遇难题就习惯性的撂担子提离职。诚然,现在的年轻人普遍衣食无忧,在职场上也较为追求个性,很容易对所在公司的薪资、文化、环境等感到不满。吸纳年轻人的互联网圈由为更甚,跳槽更为频繁。
频繁跳槽,已是属于新新人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他们一腔热血但人生目标不够明确,满怀理论却难以落地执行,被很多职场前辈轻视。但也有很多人却是因为是靠着跳槽找到人生定位,甚至得到高薪。
社会迅速发展,商业模式多变,这个时代,年轻人有更多选择,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给了他们很多快速上升的机会。我认为,该跳就跳,在这个多机遇的时代,就应该跳出你的位置,跳出你的精彩!
一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末汉初,就出现了一位频繁跳槽的人物,这个人名叫叔孙通。
叔孙通,此人精通儒术,被秦朝召进朝廷,作了一名博士。但儒学在秦朝有点不受待见,于是,叔孙通一直没有得到提拔,在这个职位上不疼不痒做了几年。
到秦二世时,社会动荡不安,陈胜、吴广在山东揭竿而起。消息传到了秦二世耳朵里,他立即召集身边所有的博士,希望听听他们的看法。没料到这些博士们直言不讳,全都表示:“万岁,天下都是皇上的臣民,现在却要谋反,这是死罪,陛下一定要火速派兵镇压!”
秦老板听了很不高兴,脸色骤变,朝堂之上一片紧张气氛。二世又问到叔孙通。
叔孙通太了解自己的老板了,就安慰道:“皇帝,您统治得这么英明,法律又非常完备,老百姓安居乐业,哪有敢反的人?这群人不过是鸡鸣狗盗之类,不足挂齿,让郡里的守尉把他们逮捕就行了,不用担忧!”
二世听了叔孙通的安慰非常受用,心情舒畅,立即厚赏叔孙通。
拍马屁归拍马屁,叔孙通其实已经看清了天下大势,跳槽到项梁这里。但是不久,老板项梁打仗失败被杀,叔孙通再跳槽到楚怀王手下。待楚怀王被封“义帝”迁往长沙后,叔孙通又一次跳槽到项羽公司。项羽跟刘邦交战,难分胜负。当刘邦攻入彭城时,叔孙通看准形势,又毅然跳槽到刘邦军中。忽一时,旧老板项羽占据上风,打得刘邦毫无招架之力,刘邦只得向西逃去,这次,叔孙通不跳了,选择紧紧跟随刘邦。
二
几经周折,老板终于升级当上皇帝,叔孙通频繁跳槽,才跳到适合自己的BAT。
刘邦已经完成统一大业,开始在意起礼法。叔孙通立即进言,儒生虽然不能为您攻破城池,但是可以帮您守天下,皇上请允许我找些儒生,为您制定一套朝廷上使用的礼仪。
刘邦欣然同意。叔孙通便召集自己的弟子,又在曲阜找来些儒生,着手制订一套朝见的礼仪。
汉高祖七年,长乐宫建成,各地诸侯和朝廷里的大臣们都来参加朝会。叔孙通制订的礼仪首次使用。整个仪式威严庄重,刘邦在仪式中第一次体验到了做皇帝的尊贵,满足了虚荣心,解除了烦恼,龙颜大悦,提拔叔孙通作了太常,并赐黄金五百斤。不久,叔孙通又被擢升为太子太傅,一路高升。
三
频繁跳槽的人真的就没有契约精神了吗?不尽然,在劝阻汉高祖废嫡立少的问题上,叔孙通展现出他的浩然正气。在面对关乎社稷的大事上,叔孙通毫无谄媚之态,丝毫不迎合老板的喜好,义正辞严地进谏,对自己老板是抱以如何真诚炽热的情怀啊!
据称叔孙通前后换了六任主人,绝对“跳跳一族”。可是,叔孙通频繁跳槽绝不是一时兴起,也并非追名逐利,而是经过仔细观察,机敏地捕捉到外界出现的细微转机,在秦末汉初纷纭扰攘的政治舞台,小心生存,谋求更好的发展,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四
频繁跳槽的叔孙通,不过是迂回委曲中明哲保身、伺机而动,其中暗含的则是他的执着与忍耐。司马迁就称赞叔孙通因时而变,为大义而不拘小节。
而今的商业战场,也是风云诡变,我们更要伺机而动,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平台,切勿安念舒适的懒散环境,也不要畏惧创业的艰辛,如果适合你,我们一定要学会孙叔通的因时而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