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云南叫停磷酸铁锂储能电站:长时储能、混合储能是大势所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云南叫停磷酸铁锂储能电站:长时储能、混合储能是大势所趋

用政策杠杆倒逼长时储能崛起。

文|华夏能源网

近日,云南省能源局官网“互动交流”一栏披露了一则来信回复。来信提出问题:“是否继续推进关于磷酸铁锂储能电站的开发投资建设”。

云南省能源局回复称,截至2025年6月底,全省投产并网新型储能498.7万千瓦,技术路线全部为磷酸铁锂……技术路线较为单一。为考虑集中共享新型储能多元化,短时与长时结合发展,下一步集中共享储能项目鼓励以全钒液流、压缩空气储能等长时储能为主。

目前不仅是云南,全国各地的新型储能装机都以磷酸铁锂为主。今年2月,“136号文”叫停强制配储后,储能电站开发备受冲击,但此后独立储能的快速发展又为锂电储能创造了新机遇。

云南省能源局的一纸公告,释放出了强烈信号,锂电储能电站开发开始“踩刹车”,全钒液流、压缩空气储能等长时储能正迎来加速发展期。

铁锂储能受冲击

储能装机看电化学,电化学技术看铁锂。

数据显示,2021年底,中国已投运的储能项目中,抽水蓄能装机占86.3%,电化学储能装机占12.5%,抽水蓄能是储能电站的主流。但到了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GW/168GWh,超过抽水蓄能成为主力。而在新型储能项目中,超九成是电化学储能。

电化学储能技术路线有多种,主要包括磷酸铁锂、钛酸锂、三元锂、锂硫、钠离子、液流等。据EVTank数据,2024年各种储能应用中,磷酸铁锂电池占比高达92.5%。可以说,储能电站已经全面铁锂化。

磷酸铁锂能够倍受青睐,主要在于其符合了储能技术的发展趋势——高安全性、长循环寿命、低成本、高能量密度。

从成本上说,钛酸锂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成本都很高,而磷酸铁锂电芯的成本已经下探到了0.3元/Wh上下,优势尽显。同时,在能量密度上,磷酸铁锂电池仅次于钛酸锂、三元锂;在循环寿命上,磷酸铁锂电池仅次于液流电池。

另外,从产业规模上来说,钛酸锂、钠离子、液流等技术的产能都很小,难以支撑起大规模储能电站投建的需求。

今年以来,储能行业波折不断。对行业影响最大的,是2月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136号文”,其中明确叫停了各地的强制配储政策。

强制配储政策是国内储能市场前两年快速发展的最重要驱动力,在2024年新能源配储装机规模占储能总装机的40%左右。“136号文”叫停强制配储,磷酸铁锂储能产品的市场需求受到的打击最大。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叫停强制配储,但包括共享储能在内的独立储能迎来了快速发展期。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独立储能新增装机占比首次过半。2025年,独立储能投建迎来进一步爆发。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不完全统计,2025年1-5月,国内独立/共享储能共有90个并网项目,数量同比增长95%,容量同比增长107%。

在强制配储被叫停后,独立储能的爆发,为铁锂储能打开了新的一扇门。然而,如今云南省的一则公告,又为铁锂储能的发展浇了一盆冷水。如果云南省的做法被其他省份广泛学习,铁锂储能的发展空间将被大幅压缩。

混合储能成趋势

云南省能源局的回复指出,“考虑集中共享新型储能多元化,鼓励以全钒液流、压缩空气储能等长时储能为主。”这点明了储能未来发展的潜力方向。

近年来,随着风光等新能源装机量的高速增长,尤其是风光大基地项目的推进,对储能时长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4年,4小时及以上新型储能电站项目逐步增加,装机占比15.4%,较2023年底提高约3个百分点;2小时至4小时项目装机占比71.2%,不足2小时项目装机占比13.4%。

单就时长来说,抽水蓄能最具优势,但由于其受限于地理条件,且建设周期长,所以很难大规模应用。

在新型储能中,磷酸铁锂技术通过做大电芯容量,或通过在系统集成上优化设计,时长也能做到8小时甚至以上,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成本会大幅增高。

在时长方面最具优势的,还是钒液流电池和空气压缩储能技术。

全钒液流技术由于采用了能量储存与功率输出分离的设计,使得其可以在储能容量和功率上进行独立调整,具有长时存储电量的“基因”;而空气压缩储能则是将电能存储在巨大的地下洞穴或储气罐内,也非常适合做长时储能。

随着行业对长时储能需求的增长,全钒液流电池和空气储能开始高速发展。2024年新增并网的GWh级项目高达12个,其中除了10个主流的锂电项目,还有两个空气压缩储能项目;2024年,液流电池储能装机量达1.81GWh,而2023年仅为270MWh,增长了570%。

长时储能储能电站建设,不仅要考虑技术路线本身,更要综合考虑当地经济、能源供需特性、电力系统运行需求等多重因素。在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新能源项目难以用单一的储能技术来满足。因此,混合储能项目正倍受关注。

混合储能项目就是利用不同的储能技术,通过技术间的优势互补来优化储能项目的整体功能。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混合储能新增装机规模已经达到3.39GW/9.386GWh,各地涉及混合储能的示范/纳规/入库的储能方案已近20种,最常见为“磷酸铁锂+”形式。

其中,“磷酸铁锂+全钒液流电池”方案不仅数量最多,而且规模也最大。“磷酸铁锂+飞轮储能+全钒液流电池”、“磷酸铁锂+空气压缩储能”等也比较常见。储能多元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来源:华夏能源网

原标题:云南叫停磷酸铁锂储能电站:长时储能、混合储能是大势所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云南叫停磷酸铁锂储能电站:长时储能、混合储能是大势所趋

用政策杠杆倒逼长时储能崛起。

文|华夏能源网

近日,云南省能源局官网“互动交流”一栏披露了一则来信回复。来信提出问题:“是否继续推进关于磷酸铁锂储能电站的开发投资建设”。

云南省能源局回复称,截至2025年6月底,全省投产并网新型储能498.7万千瓦,技术路线全部为磷酸铁锂……技术路线较为单一。为考虑集中共享新型储能多元化,短时与长时结合发展,下一步集中共享储能项目鼓励以全钒液流、压缩空气储能等长时储能为主。

目前不仅是云南,全国各地的新型储能装机都以磷酸铁锂为主。今年2月,“136号文”叫停强制配储后,储能电站开发备受冲击,但此后独立储能的快速发展又为锂电储能创造了新机遇。

云南省能源局的一纸公告,释放出了强烈信号,锂电储能电站开发开始“踩刹车”,全钒液流、压缩空气储能等长时储能正迎来加速发展期。

铁锂储能受冲击

储能装机看电化学,电化学技术看铁锂。

数据显示,2021年底,中国已投运的储能项目中,抽水蓄能装机占86.3%,电化学储能装机占12.5%,抽水蓄能是储能电站的主流。但到了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GW/168GWh,超过抽水蓄能成为主力。而在新型储能项目中,超九成是电化学储能。

电化学储能技术路线有多种,主要包括磷酸铁锂、钛酸锂、三元锂、锂硫、钠离子、液流等。据EVTank数据,2024年各种储能应用中,磷酸铁锂电池占比高达92.5%。可以说,储能电站已经全面铁锂化。

磷酸铁锂能够倍受青睐,主要在于其符合了储能技术的发展趋势——高安全性、长循环寿命、低成本、高能量密度。

从成本上说,钛酸锂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成本都很高,而磷酸铁锂电芯的成本已经下探到了0.3元/Wh上下,优势尽显。同时,在能量密度上,磷酸铁锂电池仅次于钛酸锂、三元锂;在循环寿命上,磷酸铁锂电池仅次于液流电池。

另外,从产业规模上来说,钛酸锂、钠离子、液流等技术的产能都很小,难以支撑起大规模储能电站投建的需求。

今年以来,储能行业波折不断。对行业影响最大的,是2月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136号文”,其中明确叫停了各地的强制配储政策。

强制配储政策是国内储能市场前两年快速发展的最重要驱动力,在2024年新能源配储装机规模占储能总装机的40%左右。“136号文”叫停强制配储,磷酸铁锂储能产品的市场需求受到的打击最大。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叫停强制配储,但包括共享储能在内的独立储能迎来了快速发展期。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独立储能新增装机占比首次过半。2025年,独立储能投建迎来进一步爆发。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不完全统计,2025年1-5月,国内独立/共享储能共有90个并网项目,数量同比增长95%,容量同比增长107%。

在强制配储被叫停后,独立储能的爆发,为铁锂储能打开了新的一扇门。然而,如今云南省的一则公告,又为铁锂储能的发展浇了一盆冷水。如果云南省的做法被其他省份广泛学习,铁锂储能的发展空间将被大幅压缩。

混合储能成趋势

云南省能源局的回复指出,“考虑集中共享新型储能多元化,鼓励以全钒液流、压缩空气储能等长时储能为主。”这点明了储能未来发展的潜力方向。

近年来,随着风光等新能源装机量的高速增长,尤其是风光大基地项目的推进,对储能时长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4年,4小时及以上新型储能电站项目逐步增加,装机占比15.4%,较2023年底提高约3个百分点;2小时至4小时项目装机占比71.2%,不足2小时项目装机占比13.4%。

单就时长来说,抽水蓄能最具优势,但由于其受限于地理条件,且建设周期长,所以很难大规模应用。

在新型储能中,磷酸铁锂技术通过做大电芯容量,或通过在系统集成上优化设计,时长也能做到8小时甚至以上,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成本会大幅增高。

在时长方面最具优势的,还是钒液流电池和空气压缩储能技术。

全钒液流技术由于采用了能量储存与功率输出分离的设计,使得其可以在储能容量和功率上进行独立调整,具有长时存储电量的“基因”;而空气压缩储能则是将电能存储在巨大的地下洞穴或储气罐内,也非常适合做长时储能。

随着行业对长时储能需求的增长,全钒液流电池和空气储能开始高速发展。2024年新增并网的GWh级项目高达12个,其中除了10个主流的锂电项目,还有两个空气压缩储能项目;2024年,液流电池储能装机量达1.81GWh,而2023年仅为270MWh,增长了570%。

长时储能储能电站建设,不仅要考虑技术路线本身,更要综合考虑当地经济、能源供需特性、电力系统运行需求等多重因素。在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新能源项目难以用单一的储能技术来满足。因此,混合储能项目正倍受关注。

混合储能项目就是利用不同的储能技术,通过技术间的优势互补来优化储能项目的整体功能。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混合储能新增装机规模已经达到3.39GW/9.386GWh,各地涉及混合储能的示范/纳规/入库的储能方案已近20种,最常见为“磷酸铁锂+”形式。

其中,“磷酸铁锂+全钒液流电池”方案不仅数量最多,而且规模也最大。“磷酸铁锂+飞轮储能+全钒液流电池”、“磷酸铁锂+空气压缩储能”等也比较常见。储能多元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来源:华夏能源网

原标题:云南叫停磷酸铁锂储能电站:长时储能、混合储能是大势所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