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联合交易所9月7日晚间公告显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通过上市聆讯。根据证券日报报道及港交所披露文件,奇瑞此次赴港上市预计成为2025年港交所规模最大的汽车企业首次公开发行(IPO),标志着这家深耕全球市场28年的中国自主品牌车企进入资本市场新阶段。
奇瑞汽车近年业绩表现亮眼。2022年至2024年间,公司营收从926.18亿元增至2698.9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70.7%;净利润从58.06亿元增至143.3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57.1%。2024年全年实现营收2698.97亿元,同比增长65.4%,净利润143.34亿元,同比增长37.2%。2025年第一季度延续增长势头,营收达682.23亿元,同比增长24.2%。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4年奇瑞以229.5万辆的全球销量位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第二位、全球乘用车销量第十一位。尤为突出的是,该公司成为全球前二十大乘用车企业中唯一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265%)、燃油车销量(+29%)、国内销量(+55%)及海外销量(+55%)四项指标同比增幅均超25%的企业。其新能源车型销量增速显著,2024年新能源车收入占比达21.9%,较2023年提升17个百分点。
奇瑞构建了覆盖不同细分市场的五大品牌矩阵:主品牌“奇瑞”2024年销售152.33万辆,旗下瑞虎8系列在全球及中国燃油车市场位列自主品牌销量前列;专注越野旅行的“捷途”销量53.37万辆,X70车型跻身全球B级SUV销量第四;定位高端的“星途”销售13.58万辆,出口量居中国高端自主品牌首位;面向年轻用户的“iCAR”首年即实现6.45万辆销量;智能新能源品牌“智界”旗舰车型R7在2025年1月登顶中国纯电中大型SUV销量榜首。
奇瑞在2024年研发投入105.44亿元,持续强化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储备。全球化布局成效显著,产品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全球销量超1300万辆。截至2025年3月,海外经销商网点达2958个,2024年海外收入1008.97亿元,占总营收37.4%,连续22年保持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在欧洲、南美、中东及北非地区销量位列中国品牌首位。
招股书同时提示多项风险:全球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新能源领域存在周期性波动;海外运营面临贸易政策变化(如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最高35.3%关税)、汇率波动及国际制裁区域业务调整(如俄罗斯市场);技术迭代加速带来研发压力;供应链依赖关键零部件供应稳定性;2023年曾出现174亿元流动负债净额,虽在2024年改善至34亿元,财务状况仍需密切关注。
本次IPO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四方面:深化品牌向上战略,拓宽产品序列;加大下一代汽车技术研发投入;推进乘用车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巩固全球化优势,拓展海外生产基地与供应链布局。具体分配比例为:约40%用于新车型研发,25%投入前沿技术攻关,15%拓展海外市场,10%升级芜湖生产基地,10%补充营运资金。
企业架构方面,2025年1月奇瑞控股集团完成股权下沉,不再直接持有股份,转为22名股东直接持股模式。芜湖市投资控股集团作为单一最大股东,持股21.17%。公司计划通过香港上市打通国际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加速全球战略落地进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