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葛兰素史克中国首位本土总经理齐欣离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葛兰素史克中国首位本土总经理齐欣离任

齐欣2004年加入葛兰素史克(GSK),此后在GSK工作超20年。2020年年初,她被任命为GSK中国处方药和疫苗总经理,由此也成为GSK中国首位本土非外籍总经理。

界面新闻记者 | 陈杨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又一起跨国药企中国高管职位出现变动。

9月19日,GSK(葛兰素史克)大中华和洲际区域副总裁兼疫苗业务负责人齐欣(Cecilia (Xin) Qi)的离任信息引发关注。

齐欣。图源:GSK中国官微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日前,齐欣在领英平台发文称,9月1日起将结束自己25年的全球制药职业生涯,开启新篇章,履新DCH Auriga CEO一职。

界面新闻截自领英

DCH Auriga是一家总部位于亚洲的综合医药保健行销管理服务供货商。齐欣称将成为制药和医疗器械公司的业务合作伙伴,为大中华区和东南亚地区提供从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到全面市场准入和商业化的全方位服务。

9月19日,界面新闻联系GSK中国方面询问齐欣离职后,其工作的后续安排,包括接任人选、是否有业务结构调整计划等等,截至发稿暂未获得回复。

公开资料显示,齐欣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市场营销背景出身,1996年起加入跨国药企,先后在百时美施贵宝、辉瑞、赛诺菲、默沙东等多家公司任职,是国内最早一批成长起来的本土外资药企职业经理人。

值得一提的是,界面新闻注意到,2004年,齐欣加入GSK,此后在GSK工作超20年。2020年年初,她被任命为GSK中国处方药和疫苗总经理,由此也成为GSK中国首位本土、而非外籍总经理。同期,中国区业务也被GSK从新兴市场区域转移至大中华和洲际区域。直到2024年5月,齐欣任GSK大中华和洲际区域副总裁兼疫苗业务负责人。GSK中国总经理一职由余慧明(Sherman Yu)接任。

也就是说,齐欣成为GSK中国首位本土掌门人的同时,GSK中国受到全球总部的进一步重视。

此后,GSK的带状疱疹疫苗欣安立适、哮喘新药美泊利单抗(新可来)、HIV长效疗法卡替拉韦(艾普特)等多款重磅产品先后在国内获批上市;红斑狼疮新药贝利尤单抗(倍力腾)、慢阻肺药物乌美溴铵维兰特罗吸入粉雾剂(欧乐欣)、抗艾滋病药物拉米夫定多替拉韦片(多伟托)跻身国家医保目录。GSK亦与国内药企翰森制药、恒瑞医药等达成BD(商务拓展)交易,引进后者在研新药管线。

不过相比之下,GSK中国区业务贡献占比不算大。公司曾计划在2030年力争跻身于“中国跨国制药公司前十强”。2022年接受《21世纪商业评论》采访时,齐欣亦提到,“未来3-5年希望可以超过日本,成为区域内最重要的市场。”

余慧明则在2025年4月接受行业媒体E药经理人采访时进一步提到,未来5年,GSK中国预计有20多项新产品或新适应证获批上市。GSK的目标是期望到2031年,使中国成为GSK全球的第二大市场。

实际上,近两年GSK中国的高管团队亦有不少调整。如2024年8月,GSK副总裁、中国疫苗业务负责人冯碧霞(Peggy Fung)离职。一个月后,其职务由李卫东接任。2025年6月,GSK又将新兴市场(EM)和大中华及洲际区域(GCI)整合为全新国际区域,由GSK大中华和洲际区域高级副总裁柯瑞康(Mike Crichton)领导。2024年起,GSK还将欣安立适交由智飞生物在国内独家推广经销。

而近一年内,亦有多家跨国药企中国“一把手”历经调整。界面新闻梳理发现,除GSK外,还包括林骁出任阿斯利康中国总经理;默沙东中国总裁田安娜(Anna Tian)卸任,其职位由Kyle Tattle接任,后者此前为默沙东日本总裁;诺华中国区总裁张颖调任国际业务部首席商务官(CCO),原诺华日本总裁Leo Lee接任中国区总裁;武田中国总裁单国洪离职,加入百济神州,消化事业部负责人刘燕暂代中国区总裁职务等。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葛兰素史克中国首位本土总经理齐欣离任

齐欣2004年加入葛兰素史克(GSK),此后在GSK工作超20年。2020年年初,她被任命为GSK中国处方药和疫苗总经理,由此也成为GSK中国首位本土非外籍总经理。

界面新闻记者 | 陈杨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又一起跨国药企中国高管职位出现变动。

9月19日,GSK(葛兰素史克)大中华和洲际区域副总裁兼疫苗业务负责人齐欣(Cecilia (Xin) Qi)的离任信息引发关注。

齐欣。图源:GSK中国官微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日前,齐欣在领英平台发文称,9月1日起将结束自己25年的全球制药职业生涯,开启新篇章,履新DCH Auriga CEO一职。

界面新闻截自领英

DCH Auriga是一家总部位于亚洲的综合医药保健行销管理服务供货商。齐欣称将成为制药和医疗器械公司的业务合作伙伴,为大中华区和东南亚地区提供从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到全面市场准入和商业化的全方位服务。

9月19日,界面新闻联系GSK中国方面询问齐欣离职后,其工作的后续安排,包括接任人选、是否有业务结构调整计划等等,截至发稿暂未获得回复。

公开资料显示,齐欣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市场营销背景出身,1996年起加入跨国药企,先后在百时美施贵宝、辉瑞、赛诺菲、默沙东等多家公司任职,是国内最早一批成长起来的本土外资药企职业经理人。

值得一提的是,界面新闻注意到,2004年,齐欣加入GSK,此后在GSK工作超20年。2020年年初,她被任命为GSK中国处方药和疫苗总经理,由此也成为GSK中国首位本土、而非外籍总经理。同期,中国区业务也被GSK从新兴市场区域转移至大中华和洲际区域。直到2024年5月,齐欣任GSK大中华和洲际区域副总裁兼疫苗业务负责人。GSK中国总经理一职由余慧明(Sherman Yu)接任。

也就是说,齐欣成为GSK中国首位本土掌门人的同时,GSK中国受到全球总部的进一步重视。

此后,GSK的带状疱疹疫苗欣安立适、哮喘新药美泊利单抗(新可来)、HIV长效疗法卡替拉韦(艾普特)等多款重磅产品先后在国内获批上市;红斑狼疮新药贝利尤单抗(倍力腾)、慢阻肺药物乌美溴铵维兰特罗吸入粉雾剂(欧乐欣)、抗艾滋病药物拉米夫定多替拉韦片(多伟托)跻身国家医保目录。GSK亦与国内药企翰森制药、恒瑞医药等达成BD(商务拓展)交易,引进后者在研新药管线。

不过相比之下,GSK中国区业务贡献占比不算大。公司曾计划在2030年力争跻身于“中国跨国制药公司前十强”。2022年接受《21世纪商业评论》采访时,齐欣亦提到,“未来3-5年希望可以超过日本,成为区域内最重要的市场。”

余慧明则在2025年4月接受行业媒体E药经理人采访时进一步提到,未来5年,GSK中国预计有20多项新产品或新适应证获批上市。GSK的目标是期望到2031年,使中国成为GSK全球的第二大市场。

实际上,近两年GSK中国的高管团队亦有不少调整。如2024年8月,GSK副总裁、中国疫苗业务负责人冯碧霞(Peggy Fung)离职。一个月后,其职务由李卫东接任。2025年6月,GSK又将新兴市场(EM)和大中华及洲际区域(GCI)整合为全新国际区域,由GSK大中华和洲际区域高级副总裁柯瑞康(Mike Crichton)领导。2024年起,GSK还将欣安立适交由智飞生物在国内独家推广经销。

而近一年内,亦有多家跨国药企中国“一把手”历经调整。界面新闻梳理发现,除GSK外,还包括林骁出任阿斯利康中国总经理;默沙东中国总裁田安娜(Anna Tian)卸任,其职位由Kyle Tattle接任,后者此前为默沙东日本总裁;诺华中国区总裁张颖调任国际业务部首席商务官(CCO),原诺华日本总裁Leo Lee接任中国区总裁;武田中国总裁单国洪离职,加入百济神州,消化事业部负责人刘燕暂代中国区总裁职务等。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