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航空Wi-Fi”时代拉开帷幕,巨大蓝海市场面临开拓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航空Wi-Fi”时代拉开帷幕,巨大蓝海市场面临开拓

随着乘客对“空中Wi-Fi”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各航空公司布局此项业务的步伐也在加快。

飞机机舱常被人们称作“网络孤岛”,然而这样的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近期,有关中国航空Wi-Fi的一个重要进展,是中国联通子公司联通宽带与航美集团、海特凯融成立“联通航美”经营中国航空Wi-Fi市场,联通负责运营,2017年底正式商用。这还只是联通一家在航空Wi-Fi领域的布局,此前,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已在该领域布局。中国航空Wi-Fi正处在呼之欲出的市场预热阶段。

那么,目前中国的航空Wi-Fi 市场具体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经营要突破哪些难点?欧美市场有哪些航空Wi-Fi的成熟模式值得借鉴?凤凰文创在此为您做出解读。

中国航空Wi-Fi市场化进程提速,巨大的蓝海市场面临开拓

随着乘客对“空中Wi-Fi”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各航空公司布局此项业务的步伐也在加快。

4月12日,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成功发射,更安全的航空通信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各大航空公司未来在航空Wi-Fi市场的布局。面对巨大的未开发市场,同月25日,“联通航美网络有限公司”即正式成立。

联通航美网络有限公司表示将充分发挥中国联通在通信业务领域的领先优势,结合航美在线在出行领域的Wi-Fi建设和研发基础,以及海特凯融在航空技术方面的积累,推进中国航空Wi-Fi市场发展。从这次的合作可以看出,中国航空出行在Wi-Fi应用的市场化进程上,已从前些年不断试点的基础上,进入了提速阶段。

全球的航空Wi-Fi市场都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以美国为例,据美国权威调研机构Routehappy统计,截至2016年,全美有超过78%的航班提供空中Wi-Fi服务。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国外的航空乘客,在选择航班时,超过60%会首选有无线网络服务的飞机,50%的乘客愿意为享受空中Wi-Fi而放弃旅途中的其他便利。

从国内航空旅客的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旅客对于空中Wi-Fi服务已经明显变为强需求:中国民航网调查显示,超过73%的旅客在旅途行为中的第一意愿就是上网,而当飞行时间超过4小时后,这一意愿接近100%;关于上网付费的另一调查也显示,超过70%的旅客愿意付费享受空中Wi-Fi服务,当飞行时间超过4小时后,这一意愿更是高达88.8%。

此外,根据 Global Industry 公司的预测,到2022年,全球装配机载Wi-Fi设备的民航飞机将达到11000余架次,其中19%的飞机属于亚太地区的航空公司,会比2015年增长近17倍,其中主要增长来源将为中国市场。业内普遍认为,中国的航空WI-FI消费市场比其他国家具备着更大的用户消费价值。

中国航空Wi-Fi市场处于探索阶段,政策与技术均有突破进展

据了解,中国的东航、国航、南航、海航和春秋航空等航空公司之前已经在空中Wi-Fi上纷纷“试水”。

对于中国“空中Wi-Fi服务”市场的发展状态,有人对此曾提出疑问:虽然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发达程度已丝毫不逊色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甚至在一些领域已经超越处于领先榜首的位置,然而为何在航空Wi-Fi市场却明显落后,发展进程较为缓慢?

究其原因是在过去几年,国家政策层面的民航法规出于对旅客安全的考虑,中国“空中Wi-Fi”服务市场一直受到限制。但随着相关技术的升级,以及用户对机载Wi-Fi需求的不断增加。近年来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正在放宽,甚至在积极鼓励各单位对航空网络的建设。

到2013年,中国国航宣布在国内首次实现全球卫星通讯互联网航班飞行,在万米高空为旅客提供定制互联网服务。2014年4月,国航在北京飞往成都的CA4116航班上实现了ATG(地面基站)模式下的空地宽带无线通信上网。而在国航布局Wi-Fi航班后,有多家航空公司也相继在飞机上加装Wi-Fi设备。但其安装Wi-Fi的飞机大多还是宽体客机和飞国际航线的飞机,并且数量也极其有限。

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要培育通用航空市场,鼓励航空消费,推动通用航空与互联网、创意经济融合,拓展通用航空新业态。同年8月,中国民航局飞标司运输处处长朱涛表示:“目前正推进在飞机上使用电子设备的法律修订工作,有望在2017年完成。”这意味着包括手机等移动设备可能最快将会在2017年被允许在飞机上使用。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航空公司仍无规模化地商用空中Wi-Fi服务,要么可提前预约免费体验名额,要么面向头等舱、公务舱等VIP乘客定向免费提供。整体来看,中国的“空中Wi-Fi”市场目前还处于初级与探索阶段,但从政策与发展的速度来看,将在近几年有着突破式的增长。

欧美发达国家航空Wi-Fi的两大主要盈利模式

众多欧美国家在航空Wi-Fi市场早有应用。比如美国目前的大多数航空公司已经实现了航空Wi-Fi的普及,但是价格普遍还比较昂贵——每小时收费从几美元到十几美元不等。但现在部分的美国航空公司也正尝试提供免费的Wi-Fi服务。从欧美发达国家的航空Wi-Fi市场来看,有两大盈利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1,以用户消费为主要的盈利模式。其盈利点主要是公司来提供访问付费或者内容付费的消费模式。以美国一家名为“Gogo Connectivity”服务提供商为代表。Gogo Connectivity给用户提供了多种定价选项,比如用户可基于时间、航班和流量,也提供包月订阅等选择。此外,用户还可以选择“定项收费”。比如美国捷蓝航空向旅客提供免费的基本版的基础互联网服务,而在旅客要求使用流媒体等高带宽服务时,系统会弹出收费提示。

2,由航空公司或提供商的合作企业付费盈利。比如Gogo Connectivity公司也会为用户提供免费的Wi-Fi服务,用户可通过Wi-Fi的门户导航页免费提供限制网址链接的产品和服务,包括旅行、航班跟踪、目的地信息、票务、天气和电商等等。在此使用过程中用户无需付费,由媒体合作伙伴赞助和付费。

此外,有专家建议:随着人工智能、VR等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 企业可以针对航空的这一独特的场景,来为用户打造相关个性化订制的体验服务。不仅为航空公司开拓新的收入流,也粘合了与用户的使用度。

企业有三大难点亟待突破,抢占中国空中Wi-Fi市场高地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中国航空Wi-Fi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在中国的航空建设方面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1,进行航空Wi-Fi改装的费用问题。航空Wi-Fi工程的投入十分巨大,成本比地面Wi-Fi成本高很多。据联通航美副总经理周宏介绍,改装一架飞机光是硬件产品就大约需要40万美元,在不包括后期运维的情况下,改装一架飞机需要350万人民币。而除了设备之外还有向通信运营商支付的网络带宽成本。

2,通讯资源稀缺也是航空Wi-Fi普及中需要面对的问题,这主要牵扯到卫星资源和大型通讯基站资源。例如,南航和东航等航空公司需利用KU波段卫星通信系统,为乘客提供空中Wi-Fi,覆盖面可达世界绝大部分区域,稳定性高,并且不受天气和地形限制,但是价格非常昂贵,波段资源非常稀缺。虽然目前中国的“实践十三号”虽然已经发射成功,但还需要调试成熟后才能真正投入使用,这也同样需要时间。

3,航电系统的改造是航空Wi-Fi的技术瓶颈。据了解,如果要对飞机进行航空Wi-Fi改造,需要在机身顶部加装由玻璃钢整流罩盖住的卫星接收天线,飞机内部还要安装相应的控制器、文件服务器以及多部无线网络热点设备。而中国目前这方面的整体技术和应用体系还尚未完全成熟。

互联网下半场是“用户时间争夺战”,在航空Wi-Fi领域也是如此。数字统计表明,我国民航年均运送旅客接近5亿人次,如按人均飞行2.5小时计算,一年就有10多亿小时的高空时间,这是一座巨大金矿。

从发展趋势来看,航空Wi-Fi的发展很有可能会带来的衍生商业模式——“空中购物”有可能是乘客的一个消费的“兴奋点”。一旦航空Wi-Fi逐渐普及后,空中购物网络产业生态也会迅速成熟,这一新消费模式有望成为另一片蓝海市场。因此,企业要思考如何迅速的突破或者跨越这些难题,就有更多的可能去抢占这边亟待发掘的市场高地。

文:李海丹 编辑:轩辕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航空Wi-Fi”时代拉开帷幕,巨大蓝海市场面临开拓

随着乘客对“空中Wi-Fi”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各航空公司布局此项业务的步伐也在加快。

飞机机舱常被人们称作“网络孤岛”,然而这样的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近期,有关中国航空Wi-Fi的一个重要进展,是中国联通子公司联通宽带与航美集团、海特凯融成立“联通航美”经营中国航空Wi-Fi市场,联通负责运营,2017年底正式商用。这还只是联通一家在航空Wi-Fi领域的布局,此前,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已在该领域布局。中国航空Wi-Fi正处在呼之欲出的市场预热阶段。

那么,目前中国的航空Wi-Fi 市场具体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经营要突破哪些难点?欧美市场有哪些航空Wi-Fi的成熟模式值得借鉴?凤凰文创在此为您做出解读。

中国航空Wi-Fi市场化进程提速,巨大的蓝海市场面临开拓

随着乘客对“空中Wi-Fi”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各航空公司布局此项业务的步伐也在加快。

4月12日,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成功发射,更安全的航空通信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各大航空公司未来在航空Wi-Fi市场的布局。面对巨大的未开发市场,同月25日,“联通航美网络有限公司”即正式成立。

联通航美网络有限公司表示将充分发挥中国联通在通信业务领域的领先优势,结合航美在线在出行领域的Wi-Fi建设和研发基础,以及海特凯融在航空技术方面的积累,推进中国航空Wi-Fi市场发展。从这次的合作可以看出,中国航空出行在Wi-Fi应用的市场化进程上,已从前些年不断试点的基础上,进入了提速阶段。

全球的航空Wi-Fi市场都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以美国为例,据美国权威调研机构Routehappy统计,截至2016年,全美有超过78%的航班提供空中Wi-Fi服务。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国外的航空乘客,在选择航班时,超过60%会首选有无线网络服务的飞机,50%的乘客愿意为享受空中Wi-Fi而放弃旅途中的其他便利。

从国内航空旅客的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旅客对于空中Wi-Fi服务已经明显变为强需求:中国民航网调查显示,超过73%的旅客在旅途行为中的第一意愿就是上网,而当飞行时间超过4小时后,这一意愿接近100%;关于上网付费的另一调查也显示,超过70%的旅客愿意付费享受空中Wi-Fi服务,当飞行时间超过4小时后,这一意愿更是高达88.8%。

此外,根据 Global Industry 公司的预测,到2022年,全球装配机载Wi-Fi设备的民航飞机将达到11000余架次,其中19%的飞机属于亚太地区的航空公司,会比2015年增长近17倍,其中主要增长来源将为中国市场。业内普遍认为,中国的航空WI-FI消费市场比其他国家具备着更大的用户消费价值。

中国航空Wi-Fi市场处于探索阶段,政策与技术均有突破进展

据了解,中国的东航、国航、南航、海航和春秋航空等航空公司之前已经在空中Wi-Fi上纷纷“试水”。

对于中国“空中Wi-Fi服务”市场的发展状态,有人对此曾提出疑问:虽然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发达程度已丝毫不逊色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甚至在一些领域已经超越处于领先榜首的位置,然而为何在航空Wi-Fi市场却明显落后,发展进程较为缓慢?

究其原因是在过去几年,国家政策层面的民航法规出于对旅客安全的考虑,中国“空中Wi-Fi”服务市场一直受到限制。但随着相关技术的升级,以及用户对机载Wi-Fi需求的不断增加。近年来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正在放宽,甚至在积极鼓励各单位对航空网络的建设。

到2013年,中国国航宣布在国内首次实现全球卫星通讯互联网航班飞行,在万米高空为旅客提供定制互联网服务。2014年4月,国航在北京飞往成都的CA4116航班上实现了ATG(地面基站)模式下的空地宽带无线通信上网。而在国航布局Wi-Fi航班后,有多家航空公司也相继在飞机上加装Wi-Fi设备。但其安装Wi-Fi的飞机大多还是宽体客机和飞国际航线的飞机,并且数量也极其有限。

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要培育通用航空市场,鼓励航空消费,推动通用航空与互联网、创意经济融合,拓展通用航空新业态。同年8月,中国民航局飞标司运输处处长朱涛表示:“目前正推进在飞机上使用电子设备的法律修订工作,有望在2017年完成。”这意味着包括手机等移动设备可能最快将会在2017年被允许在飞机上使用。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航空公司仍无规模化地商用空中Wi-Fi服务,要么可提前预约免费体验名额,要么面向头等舱、公务舱等VIP乘客定向免费提供。整体来看,中国的“空中Wi-Fi”市场目前还处于初级与探索阶段,但从政策与发展的速度来看,将在近几年有着突破式的增长。

欧美发达国家航空Wi-Fi的两大主要盈利模式

众多欧美国家在航空Wi-Fi市场早有应用。比如美国目前的大多数航空公司已经实现了航空Wi-Fi的普及,但是价格普遍还比较昂贵——每小时收费从几美元到十几美元不等。但现在部分的美国航空公司也正尝试提供免费的Wi-Fi服务。从欧美发达国家的航空Wi-Fi市场来看,有两大盈利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1,以用户消费为主要的盈利模式。其盈利点主要是公司来提供访问付费或者内容付费的消费模式。以美国一家名为“Gogo Connectivity”服务提供商为代表。Gogo Connectivity给用户提供了多种定价选项,比如用户可基于时间、航班和流量,也提供包月订阅等选择。此外,用户还可以选择“定项收费”。比如美国捷蓝航空向旅客提供免费的基本版的基础互联网服务,而在旅客要求使用流媒体等高带宽服务时,系统会弹出收费提示。

2,由航空公司或提供商的合作企业付费盈利。比如Gogo Connectivity公司也会为用户提供免费的Wi-Fi服务,用户可通过Wi-Fi的门户导航页免费提供限制网址链接的产品和服务,包括旅行、航班跟踪、目的地信息、票务、天气和电商等等。在此使用过程中用户无需付费,由媒体合作伙伴赞助和付费。

此外,有专家建议:随着人工智能、VR等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 企业可以针对航空的这一独特的场景,来为用户打造相关个性化订制的体验服务。不仅为航空公司开拓新的收入流,也粘合了与用户的使用度。

企业有三大难点亟待突破,抢占中国空中Wi-Fi市场高地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中国航空Wi-Fi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在中国的航空建设方面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1,进行航空Wi-Fi改装的费用问题。航空Wi-Fi工程的投入十分巨大,成本比地面Wi-Fi成本高很多。据联通航美副总经理周宏介绍,改装一架飞机光是硬件产品就大约需要40万美元,在不包括后期运维的情况下,改装一架飞机需要350万人民币。而除了设备之外还有向通信运营商支付的网络带宽成本。

2,通讯资源稀缺也是航空Wi-Fi普及中需要面对的问题,这主要牵扯到卫星资源和大型通讯基站资源。例如,南航和东航等航空公司需利用KU波段卫星通信系统,为乘客提供空中Wi-Fi,覆盖面可达世界绝大部分区域,稳定性高,并且不受天气和地形限制,但是价格非常昂贵,波段资源非常稀缺。虽然目前中国的“实践十三号”虽然已经发射成功,但还需要调试成熟后才能真正投入使用,这也同样需要时间。

3,航电系统的改造是航空Wi-Fi的技术瓶颈。据了解,如果要对飞机进行航空Wi-Fi改造,需要在机身顶部加装由玻璃钢整流罩盖住的卫星接收天线,飞机内部还要安装相应的控制器、文件服务器以及多部无线网络热点设备。而中国目前这方面的整体技术和应用体系还尚未完全成熟。

互联网下半场是“用户时间争夺战”,在航空Wi-Fi领域也是如此。数字统计表明,我国民航年均运送旅客接近5亿人次,如按人均飞行2.5小时计算,一年就有10多亿小时的高空时间,这是一座巨大金矿。

从发展趋势来看,航空Wi-Fi的发展很有可能会带来的衍生商业模式——“空中购物”有可能是乘客的一个消费的“兴奋点”。一旦航空Wi-Fi逐渐普及后,空中购物网络产业生态也会迅速成熟,这一新消费模式有望成为另一片蓝海市场。因此,企业要思考如何迅速的突破或者跨越这些难题,就有更多的可能去抢占这边亟待发掘的市场高地。

文:李海丹 编辑:轩辕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