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一波
讲过很多期港澳富豪了,但这期的李兆基先生是比较难讲的一个。因为他太过于低调,流出的资料很少,而且我们好像难以从他成功的人生中划分出一个个明显的节点,这也印证了那句老话:成大事者从不咋咋呼呼。
李兆基真的太低调了,96年的福布斯杂志,里面有句话,叫“盖茨,你小心!”让比尔小心谁呢?小心的就是李兆基。因为这一年,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资产增值只有40%,而排名老四的李兆基,资产增值高达95%,至此,这位低调的大佬才进入媒体的视野。可就算媒体拿出狗仔队追明星的架势,都没采访到李兆基,所以香港就有人说“想得李先生捐款容易,想得李先生的良言太难”。
但李兆基也有推脱不掉的演讲,不可避免地,成功人士得讲讲怎么发财。他提了四条,我说给大家听一听:1.刻苦耐劳,勤奋努力;2.经济未定,不宜早婚;3.第一桶金,以钱赚钱;4.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这四条都没有错,但是有点老生常谈,也有点过于“伟光正”了。他是说给台下那些稚气未脱的大学生听的,因为这些年香港楼价太高,社会怨气很大,讲勤奋、讲择业都没有错,但这些经验里也夹带了不少私货。
据我研究来看,李老板没说实话,他的成功有“伟光正”的一面,但也少不了暗黑的一面。
老板须有过硬的本领,才能不受制于员工
新鸿基内部有这么一个段子:有天,一个国际名校出身的设计师把图纸交给李兆基过目,其实在很多公司就是走个过场,因为老板不是专业出身,不懂嘛。但是李兆基只是看了一眼,就摁住图纸说:“你错了!”
设计师心里老大不服气,你一个外行还想挑我的错?
李兆基不慌不忙地说:“你忘了?最新的建筑条例,放松了对楼层的高度限制,而你没有调整;而且如果我们改变一下采光角度,这幢楼宇的建筑面积也能有可观增幅。”设计师一下就很尴尬。李兆基有句话颇为代表他的管理思路:我不要做单纯出钱的老板,我要做熟知公司所有细节的领导者。
所以他练就了“铁算盘”,计算的速度能比得过电脑;恒基兆业鼎盛时150来个楼盘,每个楼盘的开盘时间、入住人数、应收实收款等数据,可以说是海量了,他都可以信手拈来。
电视剧《大染坊》里,陈家请了个染布的师傅,顿顿白面馍的伺候着,还跟主家要不完的小米,于是陈六子学会了手艺,就把师傅给开了。李兆基小时候,他家开的不是染坊,是金铺,打金师傅就悄么地抠下黄金来,然后弄点白银填上去,这样外人根本看不出来。你说这样的打金师傅不开除吧,留着恶心;开除吧,又实在离不开他。
李兆基也做了一把陈六子,他自学看金、化金、熔金三方面的知识,学了全套而且称得上精通。陈六子向他爹提议开除掉染布师傅的时候只有15岁,而李兆基学会全套技艺的时候只有12岁。
寸土必争,以法律为底线的不择手段
香港房地产行业有“地产五虎”,这些地产大佬发展的方向各有差异,但不管你怎么做,香港地少人多的事实是改变不了的。李兆基为了获得土地,也是费尽心机,他提出的一个口号就是“寸土必争”。
香港地产界都知道,恒基兆业的李兆基擅长计算,所以土地竞拍之前,一些地产商是不做功课的,他们就看李兆基举不举牌,你举,我就跟着举。所以有次一块不错的地皮拍卖,但李兆基就象征性地举了一下,别人看恒基兆业不太热情,就不跟了,后来这块地被一个年轻人低价拍得,这个年轻人就是李兆基的二公子李家诚。
这种“暗度陈仓”的手法还不能体现李兆基对土地的渴望,他听闻皇后大道励晶大厦一块地皮要出让,心里很是痒痒,但郑宗枢已经答应卖给别人,第二天下午就要签约。一般人听到这里也就放弃了,但是李兆基想的却是:“那就是说我还有这一夜的时间。”
他费了很大心思,终于在凌晨找到了中间人何廷锡,说了自己的目的之后,他最后说了一句话:“一千三百万的范围之内,你替我拿主意,你的佣金一分不能少,拜托你了!”这一句话高明就高明在,把权利、责任、利益都交代清楚了,办事的人才能把事办好,果然最后以一千两百万的价格拿下。
危中有机,做大事者须有三分赌性
李兆基一再强调赚钱靠的是勤奋和努力,但事实并不是如此,拥有资本、渠道等资源的人赚的更快更多,勤奋努力是挣钱的必要条件,但不见得是充分条件。
李兆基的投资策略是“一元变八元”,他的理想是“穿云箭,过三关”。第一关是“一元博两元”,这个时期他购买的是日本债券;第二关是“两元博四元”,这次他投的是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人寿等国企。不过第三关用“四元博八元”的计划,被08年的金融危机给硬生生打断了。
他用的词是“赌博”的“博”,时代的机遇从来不会只为一个人展开,而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李兆基踩着时代的脉搏,从金铺转移到房地产行业,又从房地产行业转移到金融投资,非凡眼光的背后,离不开带有赌性的决断。
李兆基的“暗黑”致富手册,你觉得有没有道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