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差异点、利益点、记忆点,业绩高压下产品研发何去何从?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差异点、利益点、记忆点,业绩高压下产品研发何去何从?

产品有没有价值,有多少价值,就看在目标客群需求里替代、互补的价值。

作者:阮志勇

一个演员,从台词到表演,门槛看起来很低;

一个歌手,从音准到音质,门槛看起来也很低;

哪个演员不是靠不断精进超越千千万万个路人宋兵甲?哪个歌手不是靠气息声韵练习千千万万次才打动听众?

餐饮业的产品,绝大多数也没有什么很高门槛,但最终能够取得真经的,唯有用心程度与勤奋。

好产品,就像一个钩子,勾住消费者的灵魂,让人辗转反侧、欲罢不能。

从某个角度来说,产品是载体,是经营者价值观的表现形式。

尊重产品,就是尊重自己。

一个连产品都不尊重的经营者,也许凭借什么营销能够一时产生效应,但注定无法持久。

不管任何行业,赚多少永远没有赚多久更重要。

产品研发的目的——让更多顾客进店

增加随机性消费的顾客,关键是两个字:引流。方法包括广告位、门头、外部设计和发传单等,核心是把顾客引到店内,帮助消费者快速做决策。

针对随机性消费者,更多是的信息传播层面的手段,相比起来,目的性消费就更考验产品本身的吸引力。

目的性消费的顾客,可以理解为“为你而来”的顾客。这里的“你”看起来是你的店,本质上原点其实是为你的店里的核心产品而来。

核心产品,可以理解为是“爆品”。爆品的核心,是产品好吃。

(产品好吃是王道)

有一句很简单的话:产品好吃,要想死也没那么容易。

打造爆品有 4 个关键点:

(记住才会有传播)

1. 差异点

差异点,与众不同点。不求更好,而求不同。没有差异点,营销成本倍增。找到差异点,产品自营销原点。

2. 利益点

光有差异点还不够,这差异点必须对消费者具备利益点。羊肉,呼伦贝尔草原的羊肉。鱼,生态养殖的鱼。前后有区别么?

3. 记忆点

差异点和利益点的目的,是为了形成消费者的记忆点。吃完抹抹嘴,抬腿就忘了,就是经营最大的浪费。GDP 下行的大环境下还花那么多银子整一餐厅,不就是为了让人记住么?更重要的是,希望消费者记住什么?

4. 传播点

记住才会有传播。消费者转介绍的内容 = 记忆点里的差异点、利益点。消费者以自己的语言,来传递产品(品牌)的价值。

当然,做完产品并不等于完成,还有另一半需要引爆传播点,但好产品一定是前提。

产品研发的原点——产品的价值

买个打火机,是因为需求是点火。

买个手机,是因为需求是与他人沟通交流。

买个雨伞,是因为需求是不要被淋湿或者被晒到跟我一样黑…

绝大多数情况下,需求决定产品。

需求,就是产品的价值。

产品的价值有两种:

1. 替代

2. 互补

产品有没有价值,有多少价值,就看在目标客群需求里替代、互补的价值。

想想做的意面、荞麦面、小面、薯条、蛋糕、火锅、米粉、甜品...这些“产品”,对于目标客群而言,如果仅仅只是多了一款意面、荞麦面、小面、薯条、蛋糕、火锅、米粉、甜品……备选项的话,是增加了消费决策的复杂度?还是让消费决策更为简单、高效?

如果是增加了消费决策的复杂度,决策机制会天然把多余信息屏蔽掉。为啥营销没个毛线用,主要原因在这里。

替代是什么意思?更进一步地满足需求,更好的体验。回顾下换过的那么多手机,通常情况下不会有从水果机用回砖头机吧?

你看,川味火锅第二轮地全国火热,潮汕牛肉火锅、蒸汽海鲜……这些品类的火热,也是因为完全足够的差异化,替代了原来的火锅,更替代了原来那些平庸的中餐厅。

对于消费者的决策机制来说,吃啥好呢、不知道吃啥、那就这个吧……本质上是降低了消费的决策复杂度,让消费决策更加简单、高效。

互补是什么意思?从更大的全局观来看,凉茶的红火和川味火锅有因果关系,产生了互补关系,川味火锅才是凉茶的载体。凉茶,和川味火锅,是互补关系。

(柠檬饮替代碳酸饮料就因为它更容易与炸鸡互补)

稍稍扩展一下下互补的思维方式:

看到有家做小吃的生意很好,脑子里想的不应该是也去干个小吃,动动脑子想想吃这个小吃同时需要什么样的饮品解渴?

这里不展开了,互补是一个潜在的巨大的市场。

最后强调一句:替代和互补,是产品研发的两个主要方向。

目标客群定位先于产品定位

如果不能替代、不能互补会怎样?

任何消费者,都不需要更多的和别人没啥区别、没有独特价值的意面、荞麦面、小面、薯条、蛋糕、火锅、米粉、甜品...

因为没有被选择的理由。挂掉是必然。

那么,怎么办?

改变。

从哪里开始改?

细分目标客群。

只有细分目标客群,才能够将有限的资源更聚焦地有针对性地替代/互补他们当前的选择。

(根据用户需求找到你的目标客群)

目标客群是家庭餐,自然会需要增加儿童餐;目标客群是女性,整个产品、体验的打造就有了清晰的方向性;有了更加清晰具象的目标客群,餐厅的名字也不会让人云里雾里,空间设计也不会一百家看起来一样,营销就知道如何表达、在哪里推广……

如果先定义产品,任何改动优化都会很纠结,营销也会特别困难。

如果先定义目标客群,一切都是以这些目标客群的需求来打造,一家餐厅有清晰的焦点,所有资源不会浪费,形成合力。

因为有了目标客群,自然也清楚哪些不是目标客群的其他顾客,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可以选择性忽略了。

当个餐饮老板,就没那么纠结了。

(本文已获独家授权发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差异点、利益点、记忆点,业绩高压下产品研发何去何从?

产品有没有价值,有多少价值,就看在目标客群需求里替代、互补的价值。

作者:阮志勇

一个演员,从台词到表演,门槛看起来很低;

一个歌手,从音准到音质,门槛看起来也很低;

哪个演员不是靠不断精进超越千千万万个路人宋兵甲?哪个歌手不是靠气息声韵练习千千万万次才打动听众?

餐饮业的产品,绝大多数也没有什么很高门槛,但最终能够取得真经的,唯有用心程度与勤奋。

好产品,就像一个钩子,勾住消费者的灵魂,让人辗转反侧、欲罢不能。

从某个角度来说,产品是载体,是经营者价值观的表现形式。

尊重产品,就是尊重自己。

一个连产品都不尊重的经营者,也许凭借什么营销能够一时产生效应,但注定无法持久。

不管任何行业,赚多少永远没有赚多久更重要。

产品研发的目的——让更多顾客进店

增加随机性消费的顾客,关键是两个字:引流。方法包括广告位、门头、外部设计和发传单等,核心是把顾客引到店内,帮助消费者快速做决策。

针对随机性消费者,更多是的信息传播层面的手段,相比起来,目的性消费就更考验产品本身的吸引力。

目的性消费的顾客,可以理解为“为你而来”的顾客。这里的“你”看起来是你的店,本质上原点其实是为你的店里的核心产品而来。

核心产品,可以理解为是“爆品”。爆品的核心,是产品好吃。

(产品好吃是王道)

有一句很简单的话:产品好吃,要想死也没那么容易。

打造爆品有 4 个关键点:

(记住才会有传播)

1. 差异点

差异点,与众不同点。不求更好,而求不同。没有差异点,营销成本倍增。找到差异点,产品自营销原点。

2. 利益点

光有差异点还不够,这差异点必须对消费者具备利益点。羊肉,呼伦贝尔草原的羊肉。鱼,生态养殖的鱼。前后有区别么?

3. 记忆点

差异点和利益点的目的,是为了形成消费者的记忆点。吃完抹抹嘴,抬腿就忘了,就是经营最大的浪费。GDP 下行的大环境下还花那么多银子整一餐厅,不就是为了让人记住么?更重要的是,希望消费者记住什么?

4. 传播点

记住才会有传播。消费者转介绍的内容 = 记忆点里的差异点、利益点。消费者以自己的语言,来传递产品(品牌)的价值。

当然,做完产品并不等于完成,还有另一半需要引爆传播点,但好产品一定是前提。

产品研发的原点——产品的价值

买个打火机,是因为需求是点火。

买个手机,是因为需求是与他人沟通交流。

买个雨伞,是因为需求是不要被淋湿或者被晒到跟我一样黑…

绝大多数情况下,需求决定产品。

需求,就是产品的价值。

产品的价值有两种:

1. 替代

2. 互补

产品有没有价值,有多少价值,就看在目标客群需求里替代、互补的价值。

想想做的意面、荞麦面、小面、薯条、蛋糕、火锅、米粉、甜品...这些“产品”,对于目标客群而言,如果仅仅只是多了一款意面、荞麦面、小面、薯条、蛋糕、火锅、米粉、甜品……备选项的话,是增加了消费决策的复杂度?还是让消费决策更为简单、高效?

如果是增加了消费决策的复杂度,决策机制会天然把多余信息屏蔽掉。为啥营销没个毛线用,主要原因在这里。

替代是什么意思?更进一步地满足需求,更好的体验。回顾下换过的那么多手机,通常情况下不会有从水果机用回砖头机吧?

你看,川味火锅第二轮地全国火热,潮汕牛肉火锅、蒸汽海鲜……这些品类的火热,也是因为完全足够的差异化,替代了原来的火锅,更替代了原来那些平庸的中餐厅。

对于消费者的决策机制来说,吃啥好呢、不知道吃啥、那就这个吧……本质上是降低了消费的决策复杂度,让消费决策更加简单、高效。

互补是什么意思?从更大的全局观来看,凉茶的红火和川味火锅有因果关系,产生了互补关系,川味火锅才是凉茶的载体。凉茶,和川味火锅,是互补关系。

(柠檬饮替代碳酸饮料就因为它更容易与炸鸡互补)

稍稍扩展一下下互补的思维方式:

看到有家做小吃的生意很好,脑子里想的不应该是也去干个小吃,动动脑子想想吃这个小吃同时需要什么样的饮品解渴?

这里不展开了,互补是一个潜在的巨大的市场。

最后强调一句:替代和互补,是产品研发的两个主要方向。

目标客群定位先于产品定位

如果不能替代、不能互补会怎样?

任何消费者,都不需要更多的和别人没啥区别、没有独特价值的意面、荞麦面、小面、薯条、蛋糕、火锅、米粉、甜品...

因为没有被选择的理由。挂掉是必然。

那么,怎么办?

改变。

从哪里开始改?

细分目标客群。

只有细分目标客群,才能够将有限的资源更聚焦地有针对性地替代/互补他们当前的选择。

(根据用户需求找到你的目标客群)

目标客群是家庭餐,自然会需要增加儿童餐;目标客群是女性,整个产品、体验的打造就有了清晰的方向性;有了更加清晰具象的目标客群,餐厅的名字也不会让人云里雾里,空间设计也不会一百家看起来一样,营销就知道如何表达、在哪里推广……

如果先定义产品,任何改动优化都会很纠结,营销也会特别困难。

如果先定义目标客群,一切都是以这些目标客群的需求来打造,一家餐厅有清晰的焦点,所有资源不会浪费,形成合力。

因为有了目标客群,自然也清楚哪些不是目标客群的其他顾客,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可以选择性忽略了。

当个餐饮老板,就没那么纠结了。

(本文已获独家授权发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