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重新火起来的抓娃娃机,有怎样的魔力?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重新火起来的抓娃娃机,有怎样的魔力?

抓娃娃机成本不高,模式简洁,门槛低,作为小成本创业或投资的备选也未尝不可。

我是贴心的文章内容要点:

1,移动支付间接推动了抓娃娃机的兴起,它让抓娃娃机的消费更简单直接。

2,抓娃娃机属于”偏娱乐“,打发了人们在等待中的无聊时光。

3,抓娃娃机有运气成分,给人们带来心理满足感。

4,抓娃娃机有清晰的盈利模式,但也可能因此想象力不够大。

4,抓娃娃机的生意已经被B端注意到了,它们开发了更多新鲜玩法,比如关注公众号可以获得免费游戏机会。

正文:

2017年,在各种各样的“风口”中,除了共享经济和人工智能风声依旧,很多的风口似乎已经衰落下来。而AI技术距离全面落地仍具有相当长的距离,资本市场最吸引人眼球的仍然是共享经济概念。不过,在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狂飙之余,另外一些不起眼的小型行业,似乎也在酝酿着一场巨变,抓娃娃机就是其中一种。

过去,抓娃娃机似乎只存在社交圈中,大家在抓到后一般会选择在朋友圈炫技,但是今年4、5月份以来,抓娃娃机频繁见诸媒体报道,和迷你ktv、喜茶的突然走红一样,抓娃娃机重新焕发生机的同时,也在引起更广泛的关注,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门生意呢?

一、线下零售业态转变,实体店迎来新生

在马云2016年底提出“新零售”概念以前,零售业态的转变就已经初见端倪。包括线下便利店的扩张、线上线下互相的融合渗透等现象,宣示着零售行业背后的暗流涌动。

另外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所谓 “商业综合体”的兴起,传统商业各业态是以百货为核心的,而随着商业综合体的兴起,这些业态被逐步打散重组,超市、便利店、专卖店、百货商场等共同构成了新的线下零售生态,人们越来越不满足单调的购物需求,逛商场也有了全新的生活体验,随着这些变化的发生,线下零售正在给人越来越完善的购物、服务和娱乐体验。

无论是抓娃娃机还是迷你ktv,作为一种“短平快”的娱乐活动,他们可以有效地成为现有商圈生态群落的有效补充,同时也脱离不了现有商圈的环境:流量、时间、金钱以及浓郁的消费环境。

二、移动支付助推无人值守设备繁荣

实际上,2017年走红的不仅是抓娃娃机,充电宝租赁、迷你ktv乃至所谓的共享篮球,背后都有无人值守设备的影子。这些自助贩卖、租赁设备在这个时间节点爆发,除了资本的推动和共享经济概念的加温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恐怕是中国移动支付的成熟。央行副行长范一飞《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7)》发布暨学术研讨会上表示,截至2016年,我国支付行业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1228.6亿笔、277.1万亿元,处理互联网支付业务1128.8亿笔、2133.4万亿元,移动支付业务笔数首次超越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的普及让自助交易的过程变得更加便捷。

过去,自助娱乐设备存在诸多限制:大部分设备都需要投入特制的游戏币,而游戏币则需要安排专门或者额外的机器兑换,而且兑换过程也存在各种限制:例如货币的面额、货币的平整程度等,繁琐的过程往往会限制人们的消费欲望。而通过移动支付,消费者直接扫码获得游戏机会,整个过程变得异常便捷,抓娃娃也就顺利成章地可以成为人们在商场、电影院可以随手试一试的娱乐活动。

事实上,移动支付的普及对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存在,不但让人在支付流程上更加轻松,消费过程的心理负担也更轻,更容易接受这样“随手”的支付行为。

三、凭什么是抓娃娃机火起来?

在购物休闲娱乐的间隙,总是存在着一定的碎片时间,消磨这些碎片时间的娱乐活动就有存在的空间。

如迷你KTV的出现,缩减了K歌这种娱乐社交活动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原本重型的娱乐需求被“轻量化”了。用户只需要花费较少的时间,就能低标准地完成过去需要兴师动众的活动,无疑是大大降低了娱乐门槛。

同理,抓娃娃也是一种“轻娱乐”,花费数分钟至数十分钟时间,就可以带来巨大的愉悦感,这是这类娱乐项目存在的重要意义。

抓娃娃机出现的一个重要场所是电影院外,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一般来说,在电影开场前和电影结束后,人们都会有一定的空闲时间,而抓娃娃机填补了大家充分利用了这一段的空白时间。总之,抓娃娃机就是在消费者总时间的夹隙中求生存。

这些特点当然不足以支撑抓娃娃机重新成为爆款,抓娃娃机之所以能够存在这么长时间,最重要的一个特质就是其具有以小博大的博彩性质。人类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侥幸心理,花10块钱获得一个娃娃这事,对于人们来说,总归是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因而,人们对抓娃娃这事也就趋之若鹜。而且,色彩鲜艳的毛绒娃娃对于女性和小孩群体来说,天然就就具有无法解释的魅力,自然也就成为许多冲动消费的根源。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掩饰抓娃娃这种游戏的博彩成色。

抓娃娃也是兼具技术和运气成分的游戏,无论是亲子、情侣或是女性结伴出行,抓娃娃不但出于取悦对方的目的,也具有展现自我的炫技需求。一次成功的经历带来的身心愉悦感和成就感,也是其他活动无法比拟的。

总之,抓娃娃是一种博彩活动,可以像博彩一样带给人心理满足感,但是没有那么浓厚的赌博色彩,更难以想赌博那样产生实质性的危害,而且同时又能满足人们社交、炫耀等多方面的需求,确实是一项优质的娱乐活动。

四、抓娃娃机的盈利模式

抓娃娃机这门生意具有长时间的发展史,因此也形成了清晰的盈利模式。其经营毛利主要来自于玩家支付的游戏费用与奖品(主要为毛绒公仔)进价之间的差额。而运营一台抓娃娃机的成本主要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部分。

抓娃娃机的固定成本包括机器购置费用、租金等,而可变成本包括人力成本、购买公仔成本、电费以及其他费用等,由于抓取概率可以人为掌握,因此抓娃娃机的毛利率其实是确定的,因此,在抓娃娃机运营过程中,为了尽量提高盈利水平,就要在抓取率和利润率之间寻求平衡:既要保证具有一定的抓取率,使玩家有重复游戏的冲动,又要保证具有不错的利润率,当然,运营一台抓娃娃机,最重要的还是选址。尽可能保证在一定的利润率下最大的走量,是抓娃娃机盈利的关键。

五、羊毛出在羊身上还是出在狗身上?

看起来,抓娃娃机是一门盈利模式清晰的2C生意,不过,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无处不在也在让这门生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改变就是,抓娃娃机正在作为一个线下流量入口,吸引着B端的注意。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抓娃娃机主要的盈利手段就是用户为获得游戏机会而投币付费,不过,一种新玩法也正在兴起。

目前商场中的许多抓娃娃机,除了提供游戏币、移动支付的方式获得游戏机会以外,也能有免费游戏的机会,条件是扫码,关注一个公众号。而这些公众号就是广告主,他们已经间接为用户买单了。

抓娃娃机作为广告分发渠道带来的另外一种思路则是从娃娃机的娃娃着手,有推广需求的广告主可以定制自己的公仔,以低成本甚至是零成本提供给抓娃娃机运营商,这样,娃娃机运营上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自身成本,从而提高利润;推广方也可以实现品牌露出,达到广告效果。其实,这种模式如果能利用好具体场景的话,也许会有不错的效果。

抓娃娃机用户具有较为清晰的用户画像,而线下交互的场景也更加明晰真实,广告主可以做到更为精准的投放。

虽然抓娃娃机这门“古老”的生意,不过,盈利模式清晰的同时,边界也很明显。有人认为,共享充电宝之所以火,是因为很多投资者醉翁之意不在酒,看中的是这门生意能够把数据线插上用户手机的USB接口,这种观点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门生意的盈利模式过于清晰,留给市场的想象空间实在有限,开源和节流这两项似乎从节流似乎更靠谱。而目前抓娃娃机产业链不论是上游还是下游,均处于极为分散的状态,我们只能看到商场里摆放的抓娃娃机,但是并不知道。

所以,围绕这样一个自助娱乐的细分市场,结合前面的讨论,围绕这样一个自助娱乐的细分市场,未来可能诞生以下几种玩家:

1、大型的抓娃娃机运营商。

2、抓娃娃机广告投放。

3、公仔、玩具定制。

4、抓娃娃机运营配套服务。

随着场地租金成本水涨船高以及新入局玩家越来越多,这门看起来稳赚的生意,在继续占据商场显眼的角落的同时,也终将会趋于理性。抓娃娃机的重新走红自有其逻辑,不过,笔者认为,这门生意目前的形态竞争激烈,天花板也较为明显,除非在产品和运营上有更激进的创新,就像传统的租赁行业,插上自助的翅膀,就能以共享经济的面貌,硬造出风口,小小的抓娃娃机目前不具备这样的能量,因为大家对他太熟悉了。

不过,抓娃娃机成本不高,模式简洁,门槛低,作为小成本创业或投资的备选也未尝不可。

毕竟,女孩子难以抗拒毛绒娃娃的魅力,男孩子无法抗拒在女孩子面前抓到毛绒娃娃的魅力,总之,人类的原始冲动不能抗拒。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重新火起来的抓娃娃机,有怎样的魔力?

抓娃娃机成本不高,模式简洁,门槛低,作为小成本创业或投资的备选也未尝不可。

我是贴心的文章内容要点:

1,移动支付间接推动了抓娃娃机的兴起,它让抓娃娃机的消费更简单直接。

2,抓娃娃机属于”偏娱乐“,打发了人们在等待中的无聊时光。

3,抓娃娃机有运气成分,给人们带来心理满足感。

4,抓娃娃机有清晰的盈利模式,但也可能因此想象力不够大。

4,抓娃娃机的生意已经被B端注意到了,它们开发了更多新鲜玩法,比如关注公众号可以获得免费游戏机会。

正文:

2017年,在各种各样的“风口”中,除了共享经济和人工智能风声依旧,很多的风口似乎已经衰落下来。而AI技术距离全面落地仍具有相当长的距离,资本市场最吸引人眼球的仍然是共享经济概念。不过,在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狂飙之余,另外一些不起眼的小型行业,似乎也在酝酿着一场巨变,抓娃娃机就是其中一种。

过去,抓娃娃机似乎只存在社交圈中,大家在抓到后一般会选择在朋友圈炫技,但是今年4、5月份以来,抓娃娃机频繁见诸媒体报道,和迷你ktv、喜茶的突然走红一样,抓娃娃机重新焕发生机的同时,也在引起更广泛的关注,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门生意呢?

一、线下零售业态转变,实体店迎来新生

在马云2016年底提出“新零售”概念以前,零售业态的转变就已经初见端倪。包括线下便利店的扩张、线上线下互相的融合渗透等现象,宣示着零售行业背后的暗流涌动。

另外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所谓 “商业综合体”的兴起,传统商业各业态是以百货为核心的,而随着商业综合体的兴起,这些业态被逐步打散重组,超市、便利店、专卖店、百货商场等共同构成了新的线下零售生态,人们越来越不满足单调的购物需求,逛商场也有了全新的生活体验,随着这些变化的发生,线下零售正在给人越来越完善的购物、服务和娱乐体验。

无论是抓娃娃机还是迷你ktv,作为一种“短平快”的娱乐活动,他们可以有效地成为现有商圈生态群落的有效补充,同时也脱离不了现有商圈的环境:流量、时间、金钱以及浓郁的消费环境。

二、移动支付助推无人值守设备繁荣

实际上,2017年走红的不仅是抓娃娃机,充电宝租赁、迷你ktv乃至所谓的共享篮球,背后都有无人值守设备的影子。这些自助贩卖、租赁设备在这个时间节点爆发,除了资本的推动和共享经济概念的加温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恐怕是中国移动支付的成熟。央行副行长范一飞《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7)》发布暨学术研讨会上表示,截至2016年,我国支付行业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1228.6亿笔、277.1万亿元,处理互联网支付业务1128.8亿笔、2133.4万亿元,移动支付业务笔数首次超越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的普及让自助交易的过程变得更加便捷。

过去,自助娱乐设备存在诸多限制:大部分设备都需要投入特制的游戏币,而游戏币则需要安排专门或者额外的机器兑换,而且兑换过程也存在各种限制:例如货币的面额、货币的平整程度等,繁琐的过程往往会限制人们的消费欲望。而通过移动支付,消费者直接扫码获得游戏机会,整个过程变得异常便捷,抓娃娃也就顺利成章地可以成为人们在商场、电影院可以随手试一试的娱乐活动。

事实上,移动支付的普及对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存在,不但让人在支付流程上更加轻松,消费过程的心理负担也更轻,更容易接受这样“随手”的支付行为。

三、凭什么是抓娃娃机火起来?

在购物休闲娱乐的间隙,总是存在着一定的碎片时间,消磨这些碎片时间的娱乐活动就有存在的空间。

如迷你KTV的出现,缩减了K歌这种娱乐社交活动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原本重型的娱乐需求被“轻量化”了。用户只需要花费较少的时间,就能低标准地完成过去需要兴师动众的活动,无疑是大大降低了娱乐门槛。

同理,抓娃娃也是一种“轻娱乐”,花费数分钟至数十分钟时间,就可以带来巨大的愉悦感,这是这类娱乐项目存在的重要意义。

抓娃娃机出现的一个重要场所是电影院外,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一般来说,在电影开场前和电影结束后,人们都会有一定的空闲时间,而抓娃娃机填补了大家充分利用了这一段的空白时间。总之,抓娃娃机就是在消费者总时间的夹隙中求生存。

这些特点当然不足以支撑抓娃娃机重新成为爆款,抓娃娃机之所以能够存在这么长时间,最重要的一个特质就是其具有以小博大的博彩性质。人类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侥幸心理,花10块钱获得一个娃娃这事,对于人们来说,总归是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因而,人们对抓娃娃这事也就趋之若鹜。而且,色彩鲜艳的毛绒娃娃对于女性和小孩群体来说,天然就就具有无法解释的魅力,自然也就成为许多冲动消费的根源。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掩饰抓娃娃这种游戏的博彩成色。

抓娃娃也是兼具技术和运气成分的游戏,无论是亲子、情侣或是女性结伴出行,抓娃娃不但出于取悦对方的目的,也具有展现自我的炫技需求。一次成功的经历带来的身心愉悦感和成就感,也是其他活动无法比拟的。

总之,抓娃娃是一种博彩活动,可以像博彩一样带给人心理满足感,但是没有那么浓厚的赌博色彩,更难以想赌博那样产生实质性的危害,而且同时又能满足人们社交、炫耀等多方面的需求,确实是一项优质的娱乐活动。

四、抓娃娃机的盈利模式

抓娃娃机这门生意具有长时间的发展史,因此也形成了清晰的盈利模式。其经营毛利主要来自于玩家支付的游戏费用与奖品(主要为毛绒公仔)进价之间的差额。而运营一台抓娃娃机的成本主要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部分。

抓娃娃机的固定成本包括机器购置费用、租金等,而可变成本包括人力成本、购买公仔成本、电费以及其他费用等,由于抓取概率可以人为掌握,因此抓娃娃机的毛利率其实是确定的,因此,在抓娃娃机运营过程中,为了尽量提高盈利水平,就要在抓取率和利润率之间寻求平衡:既要保证具有一定的抓取率,使玩家有重复游戏的冲动,又要保证具有不错的利润率,当然,运营一台抓娃娃机,最重要的还是选址。尽可能保证在一定的利润率下最大的走量,是抓娃娃机盈利的关键。

五、羊毛出在羊身上还是出在狗身上?

看起来,抓娃娃机是一门盈利模式清晰的2C生意,不过,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无处不在也在让这门生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改变就是,抓娃娃机正在作为一个线下流量入口,吸引着B端的注意。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抓娃娃机主要的盈利手段就是用户为获得游戏机会而投币付费,不过,一种新玩法也正在兴起。

目前商场中的许多抓娃娃机,除了提供游戏币、移动支付的方式获得游戏机会以外,也能有免费游戏的机会,条件是扫码,关注一个公众号。而这些公众号就是广告主,他们已经间接为用户买单了。

抓娃娃机作为广告分发渠道带来的另外一种思路则是从娃娃机的娃娃着手,有推广需求的广告主可以定制自己的公仔,以低成本甚至是零成本提供给抓娃娃机运营商,这样,娃娃机运营上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自身成本,从而提高利润;推广方也可以实现品牌露出,达到广告效果。其实,这种模式如果能利用好具体场景的话,也许会有不错的效果。

抓娃娃机用户具有较为清晰的用户画像,而线下交互的场景也更加明晰真实,广告主可以做到更为精准的投放。

虽然抓娃娃机这门“古老”的生意,不过,盈利模式清晰的同时,边界也很明显。有人认为,共享充电宝之所以火,是因为很多投资者醉翁之意不在酒,看中的是这门生意能够把数据线插上用户手机的USB接口,这种观点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门生意的盈利模式过于清晰,留给市场的想象空间实在有限,开源和节流这两项似乎从节流似乎更靠谱。而目前抓娃娃机产业链不论是上游还是下游,均处于极为分散的状态,我们只能看到商场里摆放的抓娃娃机,但是并不知道。

所以,围绕这样一个自助娱乐的细分市场,结合前面的讨论,围绕这样一个自助娱乐的细分市场,未来可能诞生以下几种玩家:

1、大型的抓娃娃机运营商。

2、抓娃娃机广告投放。

3、公仔、玩具定制。

4、抓娃娃机运营配套服务。

随着场地租金成本水涨船高以及新入局玩家越来越多,这门看起来稳赚的生意,在继续占据商场显眼的角落的同时,也终将会趋于理性。抓娃娃机的重新走红自有其逻辑,不过,笔者认为,这门生意目前的形态竞争激烈,天花板也较为明显,除非在产品和运营上有更激进的创新,就像传统的租赁行业,插上自助的翅膀,就能以共享经济的面貌,硬造出风口,小小的抓娃娃机目前不具备这样的能量,因为大家对他太熟悉了。

不过,抓娃娃机成本不高,模式简洁,门槛低,作为小成本创业或投资的备选也未尝不可。

毕竟,女孩子难以抗拒毛绒娃娃的魅力,男孩子无法抗拒在女孩子面前抓到毛绒娃娃的魅力,总之,人类的原始冲动不能抗拒。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