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发布全球最大风机背后,明阳智能激进挺进深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发布全球最大风机背后,明阳智能激进挺进深海

下一个五年,深远海应该成为中国的风电主力开发区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马悦然

“海上风电在‘十五五’期间担当的角色,甚至超过沙戈荒。在下一个五年,深远海应该成为中国的风电主力开发区域。”

今年北京风能展期间,明阳智能(601615.SH)董事长张传卫在接受界面新闻等媒体采访时,对海上风电的前景表示乐观。

本届风能展上,金风科技(002202.SZ)、远景能源、运达股份(300772.SZ)等头部整机商的宣传,多执行“海陆并举”的策略,除了海上风机外,均推出了陆上风机产品。明阳智能的宣传重点则显然放在海上风电上,其对于陆上风机的介绍寥寥。

同行们已经不再执着于大型化,明阳智能仍在大风机的制造上下足了功夫,专门针对海上风电推出了容量高达50 MW的风电机组。

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单机装机容量已经堪比一个小型风电场。目前,市场主流的陆上风机容量一般在5-8 MW,海上风机容量则普遍在10-18 MW。

明阳智能发展海上风电的决心由此可见一般。

根据明阳智能的资料,此次发布的50 MW风电机组采用漂浮式,搭载两台25 MW半直驱海上风机,两座塔筒呈“V”字形排列,风轮直径290米,设计水深大于40米。其外形与此前明阳发布的“天成号”风机相似。

“25 MW的风机预计会在今年下线,50 MW的浮体有望在明年下海。”张传卫在接受界面新闻等媒体采访时表示。

明阳智能是全球海上风电龙头。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的相关报告,明阳智能海上风电占比较高,去年这部分新增装机达到1.8 GW,占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的比重约15%。

该公司一直是力推风机大型化的代表企业之一。去年,其自主研制的全球单机容量最大、风轮直径最大的海上风电机组MySE18.X-20 MW在海南成功吊装。

半年报数据显示,明阳智能已完成最大至25 MW全功率产品谱系布局:陆上产品线形成2.5-15 MW+风电产品的解决方案,海上产品线形成10-25 MW大容量机组梯队,同时有5.5 MW、7.25 MW以及16.6 MW漂浮式风机技术。

在董事长接受媒体采访前,明阳智能刚刚召开了最新发布会,发布了“新领军计划”。

张传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新领军计划”指基于新一轮中国风电发展,新投放市场的技术和产品。其中包括此次风能展上新发布的新一代中速紧凑半直驱技术产品等。其表示,这将推动行业漂浮式海上风电发展提前五年实现商业化。

“从中国宣布36亿千瓦新能源装机的目标时开始,中国风电就进入了新的开发机遇。”张传卫称。

他认为,经过过去20多年的发展,中国优质的风电资源已经基本开发完成。现在要规模化开发,只剩下深远海、沙戈荒和中东部低风速区域。

以上三个场景,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

深远海开发技术适配难,需要创新;沙戈荒需要解决远距离输送问题,低风速区域消纳最好,但资源欠缺。张传卫认为,基于风电的可持续发展,完成36亿装机规模目标,必须解决大的技术问题。

对于明阳智能此次发布的新品,张传卫称,公司花费了五年时间,投入了23亿元进行可持续开发。

明阳智能聚焦的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一般安置在水下的漂浮平台上,通过锚泊系统固定在海底海床,使风电机组能随风浪移动来获取风能并转化为电能。其平台主要有张力腿平台、半潜式平台和柱状浮筒等类型。这种方式可以利用深海区域更为稳定、强劲的风能资源。

传统海上风电机组通常需要如重力式基础、单桩基础适用于水深较浅、海底地质稳定的区域。相较之下,漂浮式海上风电由于技术复杂、设备成本高,整体成本高于传统海上风电。但在深海区域,漂浮式机组优势尽显。

不过,明阳智能大力布局的海上风电,发展尚不稳定。这也给明阳智能的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过去几年,中国海上风电在经历抢装潮之后,增速放缓,近海资源紧张是影响因素之一。2024年,全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7982万千瓦,其中陆上风电7579万千瓦,海上风电404万千瓦,占比仅约5%,同比降幅超四成。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此前对界面新闻判断,当前中国深远海风电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国内深远海风的发展不及预期,难点还集中在技术、成本与生态等方面。建设运维海上风电,成本是陆上风电的2-3 倍,投资回报周期长。此外,并网输电成本高昂,且开发易影响海洋生态。

国金证券研报数据显示,当前国内在建及储备项目中大部分仍处于近海浅水区域,随着相关政策落地,新的项目将逐步走向深远海。从项目进度看,国内部分省份如浙江、上海、山东首批深远海示范项目已陆续开始推进。

该机构预计,2025/2026年海风新增装机分别为10/15 GW,分别同比增加78%/50%,预计2030年国内海风新增装机25 GW。

据界面新闻了解,传统的漂浮式风电基于70米海水建设,但在中国的深远海,可供开发的70米以上海域并不多。

据张传卫介绍,中国漂浮式风电应用海域大体主要分布从广东粤东到福建、浙江部分海域、海南东半部等,规模约1.2亿千瓦。2026年将是海上风电爆发的起步阶段,从2027年开始,预计每年装机将超过6000万千瓦。

张传卫提及,造价对漂浮式风电来说是“天大的事情”。

据他介绍,漂浮式风电在欧洲造价约5万元/KW,前国内最好的机型也要2.5万元-3万元/KW,明阳智能即将投放市场的25 MW、50 MW风机,单位造价可达到1万元以内,明年将会批量化投放市场接受订单。

“这样一个巨无霸,采用工业化、标准化、批量化和智慧化制造,能够在岸边利用过去固定式1/7的时间生产一台装备,拖航最远的距离可以在两天完成。”张传卫称。

该公司计划,未来将在广东建造中国第一个漂浮式风电母港。

明阳智能希望,未来海上风电的度电成本,在广东可达到0.25元以内,福建海域可达到0.2元以内的度电成本。即便在环渤海地区的低风速海域,若发电年利用小时超过3000小时,单机总造价低于1万元,度电成本能低于0.3元。

这样的电价水平,比化石能源更低,且可以和绿氢、氨和醇等结合,实现应用场景的巨大转变。”张传卫称。

除了国内,明阳智能同时盯上了海外海上风电。

数日前,明阳智能刚刚宣布,拟在苏格兰建设英国首个全产业链一体化风电机组制造基地,预计投资总额为15亿英镑(约合143亿元人民币),将用于建设海上与漂浮式风电机组制造工厂。

“欧洲是明阳智能的核心市场,其推出的技术和产品均瞄准欧洲。”张传卫对界面新闻称。

“在海外,明阳强调市场布局,更强调技术创新,匹配全球。”张传卫表示,未来考虑出海战略时,将在重要区域实施属地化安排,并在适当时机会向全球公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发布全球最大风机背后,明阳智能激进挺进深海

下一个五年,深远海应该成为中国的风电主力开发区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马悦然

“海上风电在‘十五五’期间担当的角色,甚至超过沙戈荒。在下一个五年,深远海应该成为中国的风电主力开发区域。”

今年北京风能展期间,明阳智能(601615.SH)董事长张传卫在接受界面新闻等媒体采访时,对海上风电的前景表示乐观。

本届风能展上,金风科技(002202.SZ)、远景能源、运达股份(300772.SZ)等头部整机商的宣传,多执行“海陆并举”的策略,除了海上风机外,均推出了陆上风机产品。明阳智能的宣传重点则显然放在海上风电上,其对于陆上风机的介绍寥寥。

同行们已经不再执着于大型化,明阳智能仍在大风机的制造上下足了功夫,专门针对海上风电推出了容量高达50 MW的风电机组。

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单机装机容量已经堪比一个小型风电场。目前,市场主流的陆上风机容量一般在5-8 MW,海上风机容量则普遍在10-18 MW。

明阳智能发展海上风电的决心由此可见一般。

根据明阳智能的资料,此次发布的50 MW风电机组采用漂浮式,搭载两台25 MW半直驱海上风机,两座塔筒呈“V”字形排列,风轮直径290米,设计水深大于40米。其外形与此前明阳发布的“天成号”风机相似。

“25 MW的风机预计会在今年下线,50 MW的浮体有望在明年下海。”张传卫在接受界面新闻等媒体采访时表示。

明阳智能是全球海上风电龙头。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的相关报告,明阳智能海上风电占比较高,去年这部分新增装机达到1.8 GW,占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的比重约15%。

该公司一直是力推风机大型化的代表企业之一。去年,其自主研制的全球单机容量最大、风轮直径最大的海上风电机组MySE18.X-20 MW在海南成功吊装。

半年报数据显示,明阳智能已完成最大至25 MW全功率产品谱系布局:陆上产品线形成2.5-15 MW+风电产品的解决方案,海上产品线形成10-25 MW大容量机组梯队,同时有5.5 MW、7.25 MW以及16.6 MW漂浮式风机技术。

在董事长接受媒体采访前,明阳智能刚刚召开了最新发布会,发布了“新领军计划”。

张传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新领军计划”指基于新一轮中国风电发展,新投放市场的技术和产品。其中包括此次风能展上新发布的新一代中速紧凑半直驱技术产品等。其表示,这将推动行业漂浮式海上风电发展提前五年实现商业化。

“从中国宣布36亿千瓦新能源装机的目标时开始,中国风电就进入了新的开发机遇。”张传卫称。

他认为,经过过去20多年的发展,中国优质的风电资源已经基本开发完成。现在要规模化开发,只剩下深远海、沙戈荒和中东部低风速区域。

以上三个场景,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

深远海开发技术适配难,需要创新;沙戈荒需要解决远距离输送问题,低风速区域消纳最好,但资源欠缺。张传卫认为,基于风电的可持续发展,完成36亿装机规模目标,必须解决大的技术问题。

对于明阳智能此次发布的新品,张传卫称,公司花费了五年时间,投入了23亿元进行可持续开发。

明阳智能聚焦的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一般安置在水下的漂浮平台上,通过锚泊系统固定在海底海床,使风电机组能随风浪移动来获取风能并转化为电能。其平台主要有张力腿平台、半潜式平台和柱状浮筒等类型。这种方式可以利用深海区域更为稳定、强劲的风能资源。

传统海上风电机组通常需要如重力式基础、单桩基础适用于水深较浅、海底地质稳定的区域。相较之下,漂浮式海上风电由于技术复杂、设备成本高,整体成本高于传统海上风电。但在深海区域,漂浮式机组优势尽显。

不过,明阳智能大力布局的海上风电,发展尚不稳定。这也给明阳智能的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过去几年,中国海上风电在经历抢装潮之后,增速放缓,近海资源紧张是影响因素之一。2024年,全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7982万千瓦,其中陆上风电7579万千瓦,海上风电404万千瓦,占比仅约5%,同比降幅超四成。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此前对界面新闻判断,当前中国深远海风电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国内深远海风的发展不及预期,难点还集中在技术、成本与生态等方面。建设运维海上风电,成本是陆上风电的2-3 倍,投资回报周期长。此外,并网输电成本高昂,且开发易影响海洋生态。

国金证券研报数据显示,当前国内在建及储备项目中大部分仍处于近海浅水区域,随着相关政策落地,新的项目将逐步走向深远海。从项目进度看,国内部分省份如浙江、上海、山东首批深远海示范项目已陆续开始推进。

该机构预计,2025/2026年海风新增装机分别为10/15 GW,分别同比增加78%/50%,预计2030年国内海风新增装机25 GW。

据界面新闻了解,传统的漂浮式风电基于70米海水建设,但在中国的深远海,可供开发的70米以上海域并不多。

据张传卫介绍,中国漂浮式风电应用海域大体主要分布从广东粤东到福建、浙江部分海域、海南东半部等,规模约1.2亿千瓦。2026年将是海上风电爆发的起步阶段,从2027年开始,预计每年装机将超过6000万千瓦。

张传卫提及,造价对漂浮式风电来说是“天大的事情”。

据他介绍,漂浮式风电在欧洲造价约5万元/KW,前国内最好的机型也要2.5万元-3万元/KW,明阳智能即将投放市场的25 MW、50 MW风机,单位造价可达到1万元以内,明年将会批量化投放市场接受订单。

“这样一个巨无霸,采用工业化、标准化、批量化和智慧化制造,能够在岸边利用过去固定式1/7的时间生产一台装备,拖航最远的距离可以在两天完成。”张传卫称。

该公司计划,未来将在广东建造中国第一个漂浮式风电母港。

明阳智能希望,未来海上风电的度电成本,在广东可达到0.25元以内,福建海域可达到0.2元以内的度电成本。即便在环渤海地区的低风速海域,若发电年利用小时超过3000小时,单机总造价低于1万元,度电成本能低于0.3元。

这样的电价水平,比化石能源更低,且可以和绿氢、氨和醇等结合,实现应用场景的巨大转变。”张传卫称。

除了国内,明阳智能同时盯上了海外海上风电。

数日前,明阳智能刚刚宣布,拟在苏格兰建设英国首个全产业链一体化风电机组制造基地,预计投资总额为15亿英镑(约合143亿元人民币),将用于建设海上与漂浮式风电机组制造工厂。

“欧洲是明阳智能的核心市场,其推出的技术和产品均瞄准欧洲。”张传卫对界面新闻称。

“在海外,明阳强调市场布局,更强调技术创新,匹配全球。”张传卫表示,未来考虑出海战略时,将在重要区域实施属地化安排,并在适当时机会向全球公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