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除了家族企业日常的生产、营销、财务、人才培养等之外,家族企业创始人最关注的问题就是有关家族企业的继承问题
客观地讲,除了家族企业日常的生产、营销、财务、人才培养等之外,家族企业创始人最关注的问题就是有关家族企业的继承问题。这是由于家族企业继承问题本身的特殊性和敏感性决定的。比如:(1)在对家族企业继承人的培养中,一蹴而就的培养方式是不可取的;(2)由家族企业继承问题这根导火索引发的一系列的利益之争;(3)由家族企业继承问题这根导火索引发的对家族亲缘血缘的拷问……
可以肯定地说,对于那些毫无准备的家族企业创始人而言,家族企业的继承问题更像是一颗随时可以引爆的炸弹。一旦家族企业的继承问题处理得不好,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甚至是生死存亡。
众所周知,家族企业要想打造成百年老店,甚至是上千年历史的企业,第一道坎就是如何成功地将家族企业的权柄交给接班人的问题。
这个问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非常艰难。就连资本市场和职业经理人市场形成较早、相对比较成熟的欧美国家,也有70%的家族企业倒在交接班的路途中。据麦肯锡一项关于家族企业的研究结果表明:只有5%的家族企业在三代以后还能够继续为股东创造价值。
而受儒学影响根深蒂固的亚洲企业,特别是东亚家族企业,其交接班成功的几率也小得可怜。
02
亚洲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家族企业模式非常多,且比世界其他地区更为普遍
研究发现,很多人都误以为,欧美地区是世界上家族企业分布最多的地区。其实,这样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研究发现,亚洲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家族企业模式非常多,且比世界其他地区更为普遍。
资料显示,《金融亚洲》杂志2004年就为此曾经开辟专题做过深入的分析,该专题谈到,在亚洲100家最大的上市企业中,有40家企业的控制权都掌握在家族手中。而其中有一个非常典型的特点就是,较多的亚洲家族企业创始人更愿掌控家族企业的控制权,甚至还把保持对家族企业的控制当作首要的战略决策。比如,通过关联企业间接交叉持股就是手段之一。针对此问题,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家族企业的专家伊什提亚克·马赫穆德就谈到:“他们想要保持家族控制,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别人的钱,他们可以在只拥有不到5%~10%的股份时控制全局。”
研究发现,通过关联企业间接交叉持股是日韩家族企业较为通常的做法。然而,这样做也存在着风险。比如,韩国一些企业通过交叉持股在20世纪90年代导致了许多负债累累的财团崩溃;日本企业的紧密交叉持股网则使得很多日本企业丧失了竞争力。
客观地讲,伊什提亚克·马赫穆德的研究还是非常深入的,他不仅阐释了日本和韩国家族企业所面临的困难,而且还剖析了日本家族企业衰退的真相和本质。
然而,美林全球财富管理和凯捷顾问公司2011年10月发布的《亚太区财富报告》更倾向把缺乏妥善管理财富的能力作为亚洲家族企业乏力的原因。该报告指出,88%的亚太区(除日本)富裕客户以及75%的日本富裕客户均认为下一代日后缺乏妥善管理财富的能力。据统计,亚太区(日本除外)富裕人士的财富中,57%的财富来自经营本身的业务,只有23%来自继承财富,这说明亚太区财富结构还属于第一或第二代。
不可否认,由于地缘文化的相互影响,更有研究机构的研究显示,亚洲家族企业中逾九成都“富不过三代”。这个数据是根据荷兰银行统计而得到的。在亚洲各国的家族企业中,仅有1/3的家族企业可以成功地传承给第二代接班人,而且在这1/3中,将家族企业做强做大的接班人屈指可数,而且只有不到1/10的家族企业可以成功传承至第三代。
荷兰银行曾委托欧洲管理学院对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台湾省、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阿联酋等33个亚洲高资产家庭(这些家庭的家族企业年营业额从500万美元到2亿5000万美元以上)进行财富管理研究。荷兰银行统计报告指出,资产传承过程相当复杂,随着两代间代沟的扩大,高资产家庭要能顺利传承资产,还要寻求专业资产规划。
03
在这33个亚洲国家的家族企业中,家族企业创始人和二代接班人这两代的冲突影响着这些家族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欧洲管理学院在调查中发现,在这33个亚洲国家的家族企业中,家族企业创始人和二代接班人这两代的冲突影响着这些家族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这些家族企业中,二代接班人对家族企业的积极管理作风与发展计划经常与家族企业创始人的保守作风相抵触,甚至是南辕北辙。而85%的二代接班人认为“多样化”才是拓展家庭财富的主要策略,但家族企业创始人更多关注于资产之维护确保,并认为多样化的策略风险过高。在家族企业的日常管理中,高达88%的上一辈家族成员依旧参与家族企业之经营管理,也有56%的经营者不排斥引进专业经理人,或是将家族企业出售给规模更大的企业。
欧洲管理学院调查还发现,只有52%的受访家庭有第二代成员参与家族事业,甚至只有42%的第二代成员表示他们已参与家族的财富管理。
04
亚洲家族企业为什么会有超过90%以上的家族企业“传不过三代”
可能读者会问,亚洲家族企业为什么会有超过90%以上的家族企业“传不过三代”呢?主要是因为家族企业内在的风险包括继承争议、裙带关系、同胞争权以及由于继承人众多而导致的所有权稀释,而外部的因素也在为家族企业带来重重压力。这样的挑战从亚洲金融风暴之后就开始展现,随着亚洲家族企业的奠基人逐渐隐退,挑战也变得日益艰巨。
这样的观点得到了芝加哥凯洛格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家约翰·沃德的认可,约翰·沃德说:“在所有的社会,一个家族企业历史上最脆弱的时期就是我们所指的后辈同胞合伙经营那一代,也就是兄弟姐妹共同拥有和经营这个企业。后果就是,在第二代继承中,90%的企业最终失败。”
本文摘选自《中国家族企业为什么交不了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