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辛圆
中国政府网周五发布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聚焦打造一批新领域新赛道应用场景、建设一批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业态应用场景、推出一批行业领域应用场景、创新社会治理服务综合性应用场景、丰富民生领域应用场景等五个方面,提出22类场景培育和开放重点领域。
《意见》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支持建设一批综合性重大场景、行业领域集成式场景、高价值小切口场景,扩大生产场景、工作场景、生活场景供给,推动场景资源开放,促进场景资源公平高效配置,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形成“技术突破—场景验证—产业应用—体系升级”的路径。
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对界面新闻表示,当前,部分创新成果的发展瓶颈就是缺乏实际应用场景,导致很多科技产业停留在概念期,很难实现真正的成长和发展。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就是要让新的科技成果加速落地,同时实现科技商业化,更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杨畅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也认为,科技创新侧重于供给端的变化,往往需要需求端的扩张予以配合,从而形成正向循环,拉动迭代。《意见》的出台有利于为科技创新营造更好的应用环境,实现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与科技创新的充分对接。
在加快培育拓展经济社会应用场景方面,《意见》首先提到,打造一批新领域新赛道应用场景。在办公、社交、消费、娱乐等领域探索应用元宇宙、虚拟现实、智能算力、机器人等技术创新应用场景。人工智能领域,加快高价值应用场景培育和开放,更好满足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等各领域发展需要。清洁能源领域,推动清洁能源在铁路、公交、环卫、物流等领域开放应用。海洋开发领域,推动深海探测、深海开采、深远海养殖、海洋工程装备等场景培育和开放。

《意见》还提出,建设一批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业态应用场景。在制造业领域,聚焦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工业生物、工业智能等核心技术应用,创新柔性生产线、智能工厂、绿色工厂、高标准数字园区、零碳园区等应用场景。在交通运输领域,推动新技术应用,创新智能交通管理、车联网、智能调度等应用场景。在智慧物流领域,探索与新技术、新业态相结合的物流新模式和公铁、水水、铁水智慧联运新场景。
北京市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称,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与产业变革加速的背景下,场景建设已成为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释放市场潜能的关键抓手。
他进一步指出,作为技术价值实现的“试验场”,场景通过需求牵引推动技术迭代,形成“技术突破-场景验证-产业应用”的闭环,既解决了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又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反哺创新,构建起技术、产业与市场的正向循环。其战略价值不仅体现在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上,更在于通过场景开放重塑产业生态,促进跨领域技术融合与资源集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结构性支撑。
除了新领域新赛道应用场景以及产业转型升级应用场景,《意见》还提到,推出包括应急管理领域、矿山安全领域、智慧水利领域、施工安全领域和林业草原领域等一批行业领域应用场景。在丰富民生领域应用场景方面,创新服务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远程终端服务系统、在线家庭医生药师等应用场景。建设快速通行、预约预订、智能导游、客流管理、虚拟浏览相融合的数字文旅应用场景。在创新社会治理服务综合性应用场景方面,推出政务服务、智慧城市和乡村建设等三个领域的一系列应用场景。
应用场景是连接技术和产业、打通研发和市场的桥梁,对促进新技术新产品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具有重要牵引作用。
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部分特别强调:“完善产业生态,实施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加快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
《建议》提出,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同时探索量子科技、生物制造、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的多元技术路线与可行商业模式,推动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而地方层面,界面新闻记者查询发现,今年以来,包括湖南、杭州在内的多个省份和城市已经“出招”,发布示范场景,加快创新应用落地。
据湖南日报消息,11月7日,湖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湖南省贯彻落实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的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人工智能+”行动“五个十大”清单。“五个十大”清单包括十大重点企业、十大示范场景、十大未来场景、十大重点科技创新平台(首批)和十大支持措施。
上述报道还提到,在需求端,“十大示范场景”立足当下,聚焦技术成熟、成效显著的应用,打造“试验田”和“展示窗”,力求实现“落地一个,带动一片”的规模化效应;而“十大未来场景”则布局明天,瞄准脑机接口、具身智能、AIGC等前瞻性、颠覆性方向,为湖南在新一轮科技竞争中开辟新赛道。
长三角经济强市杭州在近期举行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场景开放对接专场活动上,发布了多达61项场景需求,覆盖“AI+医疗”“AI+教育”“AI+城市治理”“AI+制造”四个领域,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创新应用落地。
今年7月,浙江省国资委发布了首批26个浙江国企“人工智能+”开放场景清单,涵盖交通、制造、服务、能源、建筑、金融、新材料、环保等8大重点领域。广西发布了首批16个“人工智能+”行动开放场景清单,涉及农业、制造、交通、能源、文旅5个重点领域,推动人工智能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专家们表示,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需要做好制度设计,打好政策“组合拳”。
王鹏在采访中称,未来场景建设需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集成”,核心在于构建“制度创新筑基、技术验证赋能、生态协同提效”的三维推进框架。
他进一步指出,在制度层面,需突破部门壁垒与区域分割,建立跨层级、跨区域的场景清单动态发布机制,完善数据要素流通,从而为场景创新提供制度保障;技术层面,需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布局,推动算力中心、车路协同等“硬支撑”与标准体系、验证平台等“软环境”同步建设,降低技术验证门槛;生态层面,需培育专业服务机构,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协同机制,通过场景创新中心等载体,系统推进需求挖掘,最终实现从“场景开放”到“场景创造”的质变。
周五发布的《意见》还特别提到,要强化场景培育和开放与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等各类创新支持政策的协同衔接。编制各类规划要与场景培育和开放相结合。通过相关中央资金,对符合条件的重大场景配套基础设施予以支持,并同步推进“软建设”。
《意见》还提出,根据场景培育和开放实际需要,及时研究完善有关管理规定,鼓励场景建设管理制度创新,探索尽职免责管理模式。完善新场景安全风险管控措施,防止出现监管漏洞,确保场景安全有序发展。强化统筹布局,避免重复建设,防范以场景为名分割市场的行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