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阵前换将,刘强东刀口向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阵前换将,刘强东刀口向内

电商、物流、本地生活、技术等核心板块老臣接连离场,京东三年换血刮骨,刘强东“快刀斩乱麻” ,真有用吗?

文|无冕财经 海棠葉

编辑|程程

11月7日的乌镇峰会,刘强东久违地出现在主会场。

这位很少公开谈论宏大议题的企业家,不仅抛出“五年将社会物流成本降至10%以内”的论断,更直言要对技术垄断企业征收90%暴利税。

这份强硬早已不止于公开表态。

就在双11备战的关键节点,操盘五届大促的营销副总裁邵京平突然被免,十年老臣连权限交接都来不及。

说起来,刘强东的手术刀,已在京东体内挥了三年:前CEO徐雷突然卸任,物流、本地生活、技术等核心板块老臣接连离场,阿里、美团系“外援”批量空降......

内部改革进入深水区,刘强东自己也从幕后走到台前——每一次公开亮相,都在为野心铺路。

双11前夜的惊雷

双11前夜,京东零售管理层突生变动。

距离今年双11正式开卖仅剩一周的时,10月27日,平台营销中心负责人、集团副总裁邵京平因“个人原因”被公司辞退,职务由其昔日下属宋旸火速接任。

邵京平的离岗格外仓促。这位操盘过五届双11、六届618的“促销老兵”,甚至没能完成审批权限的交接。据内部人士透露,他被辞退前一周仍在正常处理业务,不过短短几日却已彻底失去业务审批权。

邵京平的京东十年,曾是无数职场人羡慕的范本。

2014年,他踩着京东纳斯达克上市节点入职,从高级总监一路攀升至副总裁,2022年更是主导整合市场营销、用户增长等部门,组建零售营销中心并执掌帅印。

那些年里,邵京平带领团队拿下虎啸奖、金鼠标奖等行业重量级奖项,还当选中国广告协会副会长。在徐雷时代,他堪称京东营销体系的核心支柱,手握平台运营、市场、搜推等关键管理权。

图片

邵京平,图源微博

可谁也没想到,这般风光的履历,最终也没能让他躲过刘强东的改革手术刀。

戏剧性的是,接任者宋旸今年3月才刚接替转岗的须聪出任平台营销部负责人,当时的直接汇报对象正是邵京平。短短7个月,昔日上下级完成角色反转,更耐人寻味的是,邵京平一手搭建的直播业务同步被剥离,交由前抖音高管张超接管。

这场阵前换将并非毫无征兆。

早在2024年1月,邵京平的权力收缩就已现端倪。当时,京东核心的搜广推团队被阿里系背景的CTO胡喜拆分接管,他手中仅剩广告技术团队,管理范围大幅缩减,其在京东营销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出现松动。

按照行业人士的说法,真正让他彻底出局的,是与京东新战略的严重脱节。据ZAKER报道,刘强东喊出“低价战略”后,整个集团都在向降本增效看齐,可邵京平主导的营销方案屡屡被指“声量大、转化弱”,与刘强东追求的效率要求背道而驰。

“不是邵京平做错了什么,而是京东需要能适配新战场的人。”分析人士说道。

三年大换血

邵京平的离场,不过是京东人事大洗牌的一个缩影。

自2022年末痛批高管“假大空”、发起以“战略重构与效率革命”为核心的变革后,刘强东对“大企业病”的宣战已席卷全集团。2023年至今,他的手术刀已经划过京东的每一个核心业务板块。

在核心管理层,这场刀口向内的变革力度尤为震撼。

2023年5月,掌舵仅13个月的CEO徐雷突然卸任,财务出身的许冉接棒,五年内连升三阶,一跃成为集团最高管理层M4-4职级的“战略执行第一人”。

要知道,徐雷绝非普通高管——他是京东从规模扩张转向品牌升级的关键推手,不仅亲手将京东618打造成与淘宝双11并肩的电商大促IP,更在2021年带领零售板块突破万亿GMV,是业内公认的“京东流量舵手”。

彼时徐雷正推进零售与物流的协同改革,不少内部项目还挂在他的审批流程上,卸任消息传出时,连核心业务线负责人都直呼“措手不及”。没有过渡期、不设缓冲岗,刘强东这把“换帅刀”快得不留余地。

业务线层面,刘强东更是精准且狠辣。

物流板块,原CEO余睿黯然离场,有着产业园区背景的胡伟接棒后,立即把过去“重规模扩张”的思路扭转为“精细化运营”,砍掉多条低效物流线路和仓储项目;

本地生活领域,京东引入美团前副总裁郭庆,由其整合达达与京东到家业务,而原本负责该板块的老臣李昌明,则被调至中台“赋闲”,基本脱离了核心业务决策圈;

技术与人力板块,阿里前合伙人胡喜空降担任CTO后,迅速重组产研团队,裁撤冗余岗位,拼多多前HRVP余凯则推动效率改造,内部加班时长显著增加,不少员工吐槽“又回到了京东创业初期的高强度节奏”;

金融板块,工行前副行长李波空降京东消金,主导对捷信的重组,最终实现65%控股,为京东金融业务打开新突破口......

京东秒送业务负责人杨文杰、生态业务中心负责人沈伟伟、零售智能平台负责人包勇军等相继离场,取而代之的是刘强东请来的“外援军团”。

有业内人士表示,他们大多带着不同行业的经验和思维,本质上是刘强东用来破解京东大企业病的“药方”。

压缩5级管理层级,让决策更贴近一线;砍掉低效业务,把资源集中到核心赛道;淘汰与新战略不符的老臣,换上能打硬仗的新人——东哥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决又狠辣。

刘强东的手术刀”或许还会继续挥动,那些没能跟上京东转型步伐的业务、岗位甚至高管,都可能成为下一个被“刮骨”的对象。

毕竟,刘强东要的从来不是对京东旧系统的小修小补,而是一场推倒重来后的 “再创业”。

有意思的是,刘强东“刀口向内”的改革里,又藏着几分温情。

一边对高管团队大刀阔斧换血,一边同步给一线员工推福利升级:快递员涨薪、享五险一金全覆盖,住宿条件也跟着改善;采销岗年度固定薪酬逐步提至20薪;京东外卖打破行业常规,为超1万名全职骑手全额承担五险一金(含个人缴纳部分),兼职骑手也有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兜底……

刘强东挥向自己人的刀,也是市场竞争架在京东脖子上的一刀。

一边是阿里、拼多多双线持续施压,前者今年一季度淘天集团营收同比增9%,还针对3C品类推出“以旧换新补贴升级”;后者年活跃买家超9.2亿,通过“千亿扶持”等计划持续补贴家电、3C,下调核心类目保障金,精准冲击京东传统优势领域。

另一边是抖音电商保持高增长,据36氪报道,其2024年8月至2025年7月财年内GMV同比增 34%,其中货架电商增速达49%。

对手猛攻围剿下,京东面临增长压力。

京东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尽管集团营收同比增长22.4%至3567亿元,创近三年新高,但包含外卖在内的新业务亏损达147.77亿元,营销费用因促销投入激增127.6%(主要源于外卖补贴);核心零售板块虽凭借3C、家电等带电品类23.4%的增速支撑基本盘,但外卖等新业务的高投入与旧有盈利模式的冲突已显现。

内部受困于新业务亏损与旧模式的冲突,单靠“刀口向内”的内部调整还不够——不仅需要内部共识,还要外部对转型的信心。

于是,一个信号愈发明显,刘强东越发频繁地登上重大公开场合的舞台:这些公开活动从来都不是单纯的亮相,而是与“刀口向内”紧密咬合的配套动作,每一次公开发声,都像在为内部调整扫清认知障碍。

设计|岚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刘强东

  • 双11的前夕,“京东的车”终于开卖了
  • 刘强东做低价的两年,京喜已经开始反哺京东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阵前换将,刘强东刀口向内

电商、物流、本地生活、技术等核心板块老臣接连离场,京东三年换血刮骨,刘强东“快刀斩乱麻” ,真有用吗?

文|无冕财经 海棠葉

编辑|程程

11月7日的乌镇峰会,刘强东久违地出现在主会场。

这位很少公开谈论宏大议题的企业家,不仅抛出“五年将社会物流成本降至10%以内”的论断,更直言要对技术垄断企业征收90%暴利税。

这份强硬早已不止于公开表态。

就在双11备战的关键节点,操盘五届大促的营销副总裁邵京平突然被免,十年老臣连权限交接都来不及。

说起来,刘强东的手术刀,已在京东体内挥了三年:前CEO徐雷突然卸任,物流、本地生活、技术等核心板块老臣接连离场,阿里、美团系“外援”批量空降......

内部改革进入深水区,刘强东自己也从幕后走到台前——每一次公开亮相,都在为野心铺路。

双11前夜的惊雷

双11前夜,京东零售管理层突生变动。

距离今年双11正式开卖仅剩一周的时,10月27日,平台营销中心负责人、集团副总裁邵京平因“个人原因”被公司辞退,职务由其昔日下属宋旸火速接任。

邵京平的离岗格外仓促。这位操盘过五届双11、六届618的“促销老兵”,甚至没能完成审批权限的交接。据内部人士透露,他被辞退前一周仍在正常处理业务,不过短短几日却已彻底失去业务审批权。

邵京平的京东十年,曾是无数职场人羡慕的范本。

2014年,他踩着京东纳斯达克上市节点入职,从高级总监一路攀升至副总裁,2022年更是主导整合市场营销、用户增长等部门,组建零售营销中心并执掌帅印。

那些年里,邵京平带领团队拿下虎啸奖、金鼠标奖等行业重量级奖项,还当选中国广告协会副会长。在徐雷时代,他堪称京东营销体系的核心支柱,手握平台运营、市场、搜推等关键管理权。

图片

邵京平,图源微博

可谁也没想到,这般风光的履历,最终也没能让他躲过刘强东的改革手术刀。

戏剧性的是,接任者宋旸今年3月才刚接替转岗的须聪出任平台营销部负责人,当时的直接汇报对象正是邵京平。短短7个月,昔日上下级完成角色反转,更耐人寻味的是,邵京平一手搭建的直播业务同步被剥离,交由前抖音高管张超接管。

这场阵前换将并非毫无征兆。

早在2024年1月,邵京平的权力收缩就已现端倪。当时,京东核心的搜广推团队被阿里系背景的CTO胡喜拆分接管,他手中仅剩广告技术团队,管理范围大幅缩减,其在京东营销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出现松动。

按照行业人士的说法,真正让他彻底出局的,是与京东新战略的严重脱节。据ZAKER报道,刘强东喊出“低价战略”后,整个集团都在向降本增效看齐,可邵京平主导的营销方案屡屡被指“声量大、转化弱”,与刘强东追求的效率要求背道而驰。

“不是邵京平做错了什么,而是京东需要能适配新战场的人。”分析人士说道。

三年大换血

邵京平的离场,不过是京东人事大洗牌的一个缩影。

自2022年末痛批高管“假大空”、发起以“战略重构与效率革命”为核心的变革后,刘强东对“大企业病”的宣战已席卷全集团。2023年至今,他的手术刀已经划过京东的每一个核心业务板块。

在核心管理层,这场刀口向内的变革力度尤为震撼。

2023年5月,掌舵仅13个月的CEO徐雷突然卸任,财务出身的许冉接棒,五年内连升三阶,一跃成为集团最高管理层M4-4职级的“战略执行第一人”。

要知道,徐雷绝非普通高管——他是京东从规模扩张转向品牌升级的关键推手,不仅亲手将京东618打造成与淘宝双11并肩的电商大促IP,更在2021年带领零售板块突破万亿GMV,是业内公认的“京东流量舵手”。

彼时徐雷正推进零售与物流的协同改革,不少内部项目还挂在他的审批流程上,卸任消息传出时,连核心业务线负责人都直呼“措手不及”。没有过渡期、不设缓冲岗,刘强东这把“换帅刀”快得不留余地。

业务线层面,刘强东更是精准且狠辣。

物流板块,原CEO余睿黯然离场,有着产业园区背景的胡伟接棒后,立即把过去“重规模扩张”的思路扭转为“精细化运营”,砍掉多条低效物流线路和仓储项目;

本地生活领域,京东引入美团前副总裁郭庆,由其整合达达与京东到家业务,而原本负责该板块的老臣李昌明,则被调至中台“赋闲”,基本脱离了核心业务决策圈;

技术与人力板块,阿里前合伙人胡喜空降担任CTO后,迅速重组产研团队,裁撤冗余岗位,拼多多前HRVP余凯则推动效率改造,内部加班时长显著增加,不少员工吐槽“又回到了京东创业初期的高强度节奏”;

金融板块,工行前副行长李波空降京东消金,主导对捷信的重组,最终实现65%控股,为京东金融业务打开新突破口......

京东秒送业务负责人杨文杰、生态业务中心负责人沈伟伟、零售智能平台负责人包勇军等相继离场,取而代之的是刘强东请来的“外援军团”。

有业内人士表示,他们大多带着不同行业的经验和思维,本质上是刘强东用来破解京东大企业病的“药方”。

压缩5级管理层级,让决策更贴近一线;砍掉低效业务,把资源集中到核心赛道;淘汰与新战略不符的老臣,换上能打硬仗的新人——东哥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决又狠辣。

刘强东的手术刀”或许还会继续挥动,那些没能跟上京东转型步伐的业务、岗位甚至高管,都可能成为下一个被“刮骨”的对象。

毕竟,刘强东要的从来不是对京东旧系统的小修小补,而是一场推倒重来后的 “再创业”。

有意思的是,刘强东“刀口向内”的改革里,又藏着几分温情。

一边对高管团队大刀阔斧换血,一边同步给一线员工推福利升级:快递员涨薪、享五险一金全覆盖,住宿条件也跟着改善;采销岗年度固定薪酬逐步提至20薪;京东外卖打破行业常规,为超1万名全职骑手全额承担五险一金(含个人缴纳部分),兼职骑手也有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兜底……

刘强东挥向自己人的刀,也是市场竞争架在京东脖子上的一刀。

一边是阿里、拼多多双线持续施压,前者今年一季度淘天集团营收同比增9%,还针对3C品类推出“以旧换新补贴升级”;后者年活跃买家超9.2亿,通过“千亿扶持”等计划持续补贴家电、3C,下调核心类目保障金,精准冲击京东传统优势领域。

另一边是抖音电商保持高增长,据36氪报道,其2024年8月至2025年7月财年内GMV同比增 34%,其中货架电商增速达49%。

对手猛攻围剿下,京东面临增长压力。

京东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尽管集团营收同比增长22.4%至3567亿元,创近三年新高,但包含外卖在内的新业务亏损达147.77亿元,营销费用因促销投入激增127.6%(主要源于外卖补贴);核心零售板块虽凭借3C、家电等带电品类23.4%的增速支撑基本盘,但外卖等新业务的高投入与旧有盈利模式的冲突已显现。

内部受困于新业务亏损与旧模式的冲突,单靠“刀口向内”的内部调整还不够——不仅需要内部共识,还要外部对转型的信心。

于是,一个信号愈发明显,刘强东越发频繁地登上重大公开场合的舞台:这些公开活动从来都不是单纯的亮相,而是与“刀口向内”紧密咬合的配套动作,每一次公开发声,都像在为内部调整扫清认知障碍。

设计|岚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