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没有空调,怎么消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没有空调,怎么消夏?

在夏天的饮食调理方面,古人每有独到。

消夏。消,消受也。消受夏天,于炎炎烈日中透出一种闲适和惬意。在古代,没有空调的夏天,人们又是如何度过的呢?

自然,一些应急之物什还是不可少的。

扇子多为竹编,古代被称为“摇风”、“凉友”,可算为纳凉之物。古代甚至出现了“自动风扇”:

一个木轴上嵌有大片扇叶,轴心系一绳,有仆人手摇绳子的那一头,扇叶被带动继而旋转生成凉风。

这物件可算是古人的一项发明了。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它只适合于达官显贵之家,民间布衣私坊里实在难得一见。

蚊帐在夏天用来防蚊虫,从古用到今。但古人往往比今人有情调,比如蚊帐里面悬挂一些小的物件,象茉莉、珠兰等,旨在夜帐中沁心脾、调精神;象巧手编成麒麟、鲤鱼等,寓意驱邪、好梦。

瓷枕成型于隋唐,又叫“玉枕”,天然石块经巧匠加工成各种形状,釉上再施以图彩,妙趣天成,枕之又可解暑,故它成为古人夏季纳凉的极佳寝具也就不足为怪了!

“七家茶”盛行于明清时期,每于立夏之日始烹新茶,凉饮,以防疰夏,并作为夏天最好的礼物馈赠亲朋。

不过上述所说的只是古代寻常的纳凉之物,这之外,古人尚有很多香喷喷的消夏方法。

焚香消夏

比如有钱人家,有一种比较高雅的消夏方式——焚香。上好的香料燃起,室内青烟袅袅,香气氤氲。盘腿静坐,心境生凉。

明代藏书家俞弁在《逸老堂诗话》中写道:“焚香看画,一目千里,云树蔼然,卧游山水,而无跋涉双足之劳,”炎炎夏日如果不想出门的话,那就焚香度夏吧。

花果清香

除了焚香之外,也可以用冷香(指花、果的清香。)给夏天的生活添加闲适和惬意,古人最重视利用天然的花香来去烦、解暑,“心静自然凉”并不是没有道理。

像南宋时代的寒翠堂,堂前水池中红白莲花盛开,宽敞的前庭上还摆放着多达几百盆的、在南方引植成功的香花,如茉莉、素馨等,都是香气既浓且清的花品。

殿内装有风扇,鼓转不已,把花的雅香吹扰得满殿弥漫。更奇妙的是,殿中纱厨上挂满一串串名贵进口天然香料制作的香珠串,以便纱厨内幽香怡人。

在那个时代,一般人家虽然不能拥有皇家的豪华,但也喜欢悬挂茉莉、素馨等香花串成的长络,因此纱帐中也是一帐流香。

到了明清时代,则是用花朵串结成圆形的晶莹花球,挂在纱帐里,让夏天的夜帐之中幽芳低回。或者,用一只小棕篮,其中插满茉莉、夜来香、晚香玉等鲜花,做成一只花香四溢的花篮,吊挂在帐中。夜帐中花篮低垂,曾经是传统生活中常见的一景。

更迷人的是,到清中期,还流行起一种特殊的香花挂饰,由灵巧的手工艺人用铜丝把茉莉、素馨、珠兰等花串结起来,用这些花条编成游鱼、花篮、飞鸟等生动造型。

于是,夜帐里,就有串串白花编成的鱼儿、鸟儿或者花篮低悬在帐顶下,暗自喷香。茉莉、素馨、夜来香等花种,不仅香气浓烈,而且还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入夜以后才开放。

在午后购买到的、由花苞串成的挂饰,其上的花儿还只是欲绽未绽。

将其悬到帐中之后,一近黄昏,如雪般的白花便开始悄然吐放,夜色愈深,花拆如裂,腻香喷吐,暗袭着帐中人的梦境。一待清晓来临,花儿枯萎,但是余香不尽,犹自濡洇着纱帏。

古代“蚊香”

其实古代也有“蚊香”,只是不用点燃,而是戴在身上。这就是香囊,又叫“锦囊”、“容臭”、“香包”,一般用丝线织成,或用零碎的布料缝成。

里面装有白术、白芷、苍术、辛夷、藿香、菖蒲、薄荷、香排草等植物的根茎碾碎混合制成的香料,佩戴在腰间,既尽显雅致,又兼辟邪、驱虫,利于身心健康。

清宫里的避暑香珠

清代皇帝夏天安排制作一些防暑的香物。一般每年端午节前,造办处有“锭子药作”照旧例制造一批防暑的锭子药,主要有:紫金锭、蟾酥定、离宫锭、盐水锭等等。

此方有芬香避秽,清暑醒脾之功,是通过携带药物而发挥药物疗效。另有清代药典中所有锭药皆无沉香加入。

夏季里在身上的荷包或者香袋里装少量这些锭子药以备不时之需。还有一种叫“避暑香珠”的东西,不用装进荷包,它是一串经过艺术加工的手串,或者挂在衣襟上。

清代档案记载了宫廷所用“避暑香珠”的配方,其成分包括龙脑、苏合油等香料,也有香薷、黄连、连翘等中药,又有磨碎的甘菊花、玫瑰花瓣,同时添加朱砂、雄黄。

红麝香珠其实正是同类制品,“麝”指其复合香气,“红”则指珠子的色泽,因为掺有朱砂,所以色呈丹霞。

清凉饮料金银花

在夏天的饮食调理方面,古人每有独到。

古人强调“以花养生”。如金银花,又名“忍冬”、“银花”、“双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

“金银花露”不仅是古代夏季一款清凉饮料,更是一种花卉药膳,它兼具备防止小儿疮疖的作用。

还有一种流传两千年以上的夏季清凉饮料叫做“双花汤”,又叫“双花饮”,可解暑天身热、烦渴、眩晕、咽痛、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化脓性感染等症。

具体做法是:第一步,取金银花、甘菊、山楂各50克,加水文火煎成浓汁;第二步,再将蜂蜜500克烧沸炼至微黄色,粘手可成丝状;第三步,将炼制的蜂蜜倒入浓汁里搅拌均匀,滤渣冷却后即可。

另有“甘菊山楂茶”,直接取金银花、甘菊、山楂泡水代茶饮用,古代医书明确记载,此茶可消脂降压、减肥轻身。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没有空调,怎么消夏?

在夏天的饮食调理方面,古人每有独到。

消夏。消,消受也。消受夏天,于炎炎烈日中透出一种闲适和惬意。在古代,没有空调的夏天,人们又是如何度过的呢?

自然,一些应急之物什还是不可少的。

扇子多为竹编,古代被称为“摇风”、“凉友”,可算为纳凉之物。古代甚至出现了“自动风扇”:

一个木轴上嵌有大片扇叶,轴心系一绳,有仆人手摇绳子的那一头,扇叶被带动继而旋转生成凉风。

这物件可算是古人的一项发明了。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它只适合于达官显贵之家,民间布衣私坊里实在难得一见。

蚊帐在夏天用来防蚊虫,从古用到今。但古人往往比今人有情调,比如蚊帐里面悬挂一些小的物件,象茉莉、珠兰等,旨在夜帐中沁心脾、调精神;象巧手编成麒麟、鲤鱼等,寓意驱邪、好梦。

瓷枕成型于隋唐,又叫“玉枕”,天然石块经巧匠加工成各种形状,釉上再施以图彩,妙趣天成,枕之又可解暑,故它成为古人夏季纳凉的极佳寝具也就不足为怪了!

“七家茶”盛行于明清时期,每于立夏之日始烹新茶,凉饮,以防疰夏,并作为夏天最好的礼物馈赠亲朋。

不过上述所说的只是古代寻常的纳凉之物,这之外,古人尚有很多香喷喷的消夏方法。

焚香消夏

比如有钱人家,有一种比较高雅的消夏方式——焚香。上好的香料燃起,室内青烟袅袅,香气氤氲。盘腿静坐,心境生凉。

明代藏书家俞弁在《逸老堂诗话》中写道:“焚香看画,一目千里,云树蔼然,卧游山水,而无跋涉双足之劳,”炎炎夏日如果不想出门的话,那就焚香度夏吧。

花果清香

除了焚香之外,也可以用冷香(指花、果的清香。)给夏天的生活添加闲适和惬意,古人最重视利用天然的花香来去烦、解暑,“心静自然凉”并不是没有道理。

像南宋时代的寒翠堂,堂前水池中红白莲花盛开,宽敞的前庭上还摆放着多达几百盆的、在南方引植成功的香花,如茉莉、素馨等,都是香气既浓且清的花品。

殿内装有风扇,鼓转不已,把花的雅香吹扰得满殿弥漫。更奇妙的是,殿中纱厨上挂满一串串名贵进口天然香料制作的香珠串,以便纱厨内幽香怡人。

在那个时代,一般人家虽然不能拥有皇家的豪华,但也喜欢悬挂茉莉、素馨等香花串成的长络,因此纱帐中也是一帐流香。

到了明清时代,则是用花朵串结成圆形的晶莹花球,挂在纱帐里,让夏天的夜帐之中幽芳低回。或者,用一只小棕篮,其中插满茉莉、夜来香、晚香玉等鲜花,做成一只花香四溢的花篮,吊挂在帐中。夜帐中花篮低垂,曾经是传统生活中常见的一景。

更迷人的是,到清中期,还流行起一种特殊的香花挂饰,由灵巧的手工艺人用铜丝把茉莉、素馨、珠兰等花串结起来,用这些花条编成游鱼、花篮、飞鸟等生动造型。

于是,夜帐里,就有串串白花编成的鱼儿、鸟儿或者花篮低悬在帐顶下,暗自喷香。茉莉、素馨、夜来香等花种,不仅香气浓烈,而且还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入夜以后才开放。

在午后购买到的、由花苞串成的挂饰,其上的花儿还只是欲绽未绽。

将其悬到帐中之后,一近黄昏,如雪般的白花便开始悄然吐放,夜色愈深,花拆如裂,腻香喷吐,暗袭着帐中人的梦境。一待清晓来临,花儿枯萎,但是余香不尽,犹自濡洇着纱帏。

古代“蚊香”

其实古代也有“蚊香”,只是不用点燃,而是戴在身上。这就是香囊,又叫“锦囊”、“容臭”、“香包”,一般用丝线织成,或用零碎的布料缝成。

里面装有白术、白芷、苍术、辛夷、藿香、菖蒲、薄荷、香排草等植物的根茎碾碎混合制成的香料,佩戴在腰间,既尽显雅致,又兼辟邪、驱虫,利于身心健康。

清宫里的避暑香珠

清代皇帝夏天安排制作一些防暑的香物。一般每年端午节前,造办处有“锭子药作”照旧例制造一批防暑的锭子药,主要有:紫金锭、蟾酥定、离宫锭、盐水锭等等。

此方有芬香避秽,清暑醒脾之功,是通过携带药物而发挥药物疗效。另有清代药典中所有锭药皆无沉香加入。

夏季里在身上的荷包或者香袋里装少量这些锭子药以备不时之需。还有一种叫“避暑香珠”的东西,不用装进荷包,它是一串经过艺术加工的手串,或者挂在衣襟上。

清代档案记载了宫廷所用“避暑香珠”的配方,其成分包括龙脑、苏合油等香料,也有香薷、黄连、连翘等中药,又有磨碎的甘菊花、玫瑰花瓣,同时添加朱砂、雄黄。

红麝香珠其实正是同类制品,“麝”指其复合香气,“红”则指珠子的色泽,因为掺有朱砂,所以色呈丹霞。

清凉饮料金银花

在夏天的饮食调理方面,古人每有独到。

古人强调“以花养生”。如金银花,又名“忍冬”、“银花”、“双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

“金银花露”不仅是古代夏季一款清凉饮料,更是一种花卉药膳,它兼具备防止小儿疮疖的作用。

还有一种流传两千年以上的夏季清凉饮料叫做“双花汤”,又叫“双花饮”,可解暑天身热、烦渴、眩晕、咽痛、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化脓性感染等症。

具体做法是:第一步,取金银花、甘菊、山楂各50克,加水文火煎成浓汁;第二步,再将蜂蜜500克烧沸炼至微黄色,粘手可成丝状;第三步,将炼制的蜂蜜倒入浓汁里搅拌均匀,滤渣冷却后即可。

另有“甘菊山楂茶”,直接取金银花、甘菊、山楂泡水代茶饮用,古代医书明确记载,此茶可消脂降压、减肥轻身。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