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版《深夜食堂》如何得罪了大多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版《深夜食堂》如何得罪了大多数

当所有人都在骂《深夜食堂》的时候,浮夸的演技、没有代表性的食物、播不完的广告一样不落全都被吐槽,但很明显并不了解症结所在。

其实从一开始,就没有人太看好中国版《深夜食堂》。倒不是因为很多人说的日式居酒屋环境,或是各种烧烤摊大排档不服,而是因为在我看来,国内太缺乏所谓“独自外食”的习惯和大环境。

中国人的宵夜总是大多和聚会密不可分,不论是三五密友,还是一大群所谓朋友应酬。一个人吃饭,和店老板聊天,和店里的其他人成为朋友,恐怕是一件非常困难又不自然的事情。而《深夜食堂》所凝聚的场景虽然只是不大的小馆,讲述的故事却大多与客人们在店外的生活相关。这其中的人文关怀,其实也是中国电视剧并不擅长的地方。

但这一切恐怕并不是这部电视剧真正败走麦城的核心,说什么都是虚的,只有中国观众们对于所谓“大中华美食”几乎要爆炸的自豪感是最真实的。

文化间离下的水土不服

2012年,蔡岳勋拿下了《深夜食堂》的改编版权,作为一个台湾人,他可能并没有真的想明白。台湾的一些社会文化太像日本了,像到台湾人可能无法想像,大陆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市场。

同样的服装、同样的人物造型,这些几乎全都来自于“改编”的限制。日本、台湾最后才是中国大陆,其中层层的文化间离感带来的水土不服,实在太正常不过。

找黄磊出演老板,是个十分取巧的事情,因为凭借真人秀和黄小厨,黄磊身上贴满了暖男、好爸爸和厨艺精湛的标签。再加上曾经的黄磊有着非常好的作品口碑,给观众带来了很高的期待。

然而,这部剧却在一夜之间成为了整个中国互联网社会群嘲的对象,豆瓣2.3分,这是一个所有人都几乎不曾见过的爆低分。

小众火了,意料之外的情理之中

事实上,中国版《深夜食堂》本来不该这么倒霉,因为所谓的“那么多原版粉丝”是不存在的。或者说,因为这部国产剧的出现,似乎让日剧《深夜食堂》的粉丝翻了一番。

当下,如果把韩剧作为大众,那日剧可能是比美剧还要小众的存在。偏向硬核的日剧粉丝群体并不大,而日剧的剧本和演员的表演方式,正是让很多观众接受无能的地方。

6月12日7:30在卫视首播的中国版《深夜食堂》,根本就没掀起任何大风大浪——甚至关注这部剧的人都非常少。当然,这一切与片方糟糕而低效的宣传推广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深夜食堂》这个所谓IP在中国根本就立不住脚。

然而,一夜之间,事情似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乎全民都知道了这部电视剧。原因无外乎一个——这部剧讲的是饮食。

何止是饮食!这部剧讲的是那种接地气的、每个人都能接触到的饮食,是家庭烹饪方式为主的饮食。在一个自从互联网出现,就伴随着豆腐脑的甜咸之争的国度,对于这样的饮食,谁不会去说一句呢?

所有人都在骂,但不是所有人都在看

当所有人都在骂《深夜食堂》的时候,浮夸的演技、没有代表性的食物、播不完的广告一样不落全都被吐槽,但很明显并不了解症结所在。煎饼果子、油条、粽子、炒饭甚至饺子和红烧肉——这一切所谓接地气的食物,都会出现在未来的剧情中,但却什么也改变不了。

中国人对于食物的认同感,是一种很复杂的内核。寄情于食物的电影,至今做得最好的,也只有李安的《饮食男女》。李安描绘的那个人情社会,带有很强的东南沿海地区的烙印。在中国的几大菜系中,粤菜原本就是强势,同时出品大方得体还擅长烹调精贵食材,勉强让普通食客指摘不出什么话来。

最有意思的在于,李安的电影不仅符合了中国观众对于“大中华美食”的想像,甚至也符合了全世界对于“大中华美食”的想像。因为对于非华语世界来说,中国美食的语境,约等于唐人街的文化语境——也就是东南沿海居民聚居区。

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近年来能国内让人看得过眼的美食题材影视剧,大多都让主角做西餐,这可能就是对创作团队中国特色有深层次的理解吧!

宝宝们自己心中的深夜食堂是什么样的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版《深夜食堂》如何得罪了大多数

当所有人都在骂《深夜食堂》的时候,浮夸的演技、没有代表性的食物、播不完的广告一样不落全都被吐槽,但很明显并不了解症结所在。

其实从一开始,就没有人太看好中国版《深夜食堂》。倒不是因为很多人说的日式居酒屋环境,或是各种烧烤摊大排档不服,而是因为在我看来,国内太缺乏所谓“独自外食”的习惯和大环境。

中国人的宵夜总是大多和聚会密不可分,不论是三五密友,还是一大群所谓朋友应酬。一个人吃饭,和店老板聊天,和店里的其他人成为朋友,恐怕是一件非常困难又不自然的事情。而《深夜食堂》所凝聚的场景虽然只是不大的小馆,讲述的故事却大多与客人们在店外的生活相关。这其中的人文关怀,其实也是中国电视剧并不擅长的地方。

但这一切恐怕并不是这部电视剧真正败走麦城的核心,说什么都是虚的,只有中国观众们对于所谓“大中华美食”几乎要爆炸的自豪感是最真实的。

文化间离下的水土不服

2012年,蔡岳勋拿下了《深夜食堂》的改编版权,作为一个台湾人,他可能并没有真的想明白。台湾的一些社会文化太像日本了,像到台湾人可能无法想像,大陆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市场。

同样的服装、同样的人物造型,这些几乎全都来自于“改编”的限制。日本、台湾最后才是中国大陆,其中层层的文化间离感带来的水土不服,实在太正常不过。

找黄磊出演老板,是个十分取巧的事情,因为凭借真人秀和黄小厨,黄磊身上贴满了暖男、好爸爸和厨艺精湛的标签。再加上曾经的黄磊有着非常好的作品口碑,给观众带来了很高的期待。

然而,这部剧却在一夜之间成为了整个中国互联网社会群嘲的对象,豆瓣2.3分,这是一个所有人都几乎不曾见过的爆低分。

小众火了,意料之外的情理之中

事实上,中国版《深夜食堂》本来不该这么倒霉,因为所谓的“那么多原版粉丝”是不存在的。或者说,因为这部国产剧的出现,似乎让日剧《深夜食堂》的粉丝翻了一番。

当下,如果把韩剧作为大众,那日剧可能是比美剧还要小众的存在。偏向硬核的日剧粉丝群体并不大,而日剧的剧本和演员的表演方式,正是让很多观众接受无能的地方。

6月12日7:30在卫视首播的中国版《深夜食堂》,根本就没掀起任何大风大浪——甚至关注这部剧的人都非常少。当然,这一切与片方糟糕而低效的宣传推广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深夜食堂》这个所谓IP在中国根本就立不住脚。

然而,一夜之间,事情似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乎全民都知道了这部电视剧。原因无外乎一个——这部剧讲的是饮食。

何止是饮食!这部剧讲的是那种接地气的、每个人都能接触到的饮食,是家庭烹饪方式为主的饮食。在一个自从互联网出现,就伴随着豆腐脑的甜咸之争的国度,对于这样的饮食,谁不会去说一句呢?

所有人都在骂,但不是所有人都在看

当所有人都在骂《深夜食堂》的时候,浮夸的演技、没有代表性的食物、播不完的广告一样不落全都被吐槽,但很明显并不了解症结所在。煎饼果子、油条、粽子、炒饭甚至饺子和红烧肉——这一切所谓接地气的食物,都会出现在未来的剧情中,但却什么也改变不了。

中国人对于食物的认同感,是一种很复杂的内核。寄情于食物的电影,至今做得最好的,也只有李安的《饮食男女》。李安描绘的那个人情社会,带有很强的东南沿海地区的烙印。在中国的几大菜系中,粤菜原本就是强势,同时出品大方得体还擅长烹调精贵食材,勉强让普通食客指摘不出什么话来。

最有意思的在于,李安的电影不仅符合了中国观众对于“大中华美食”的想像,甚至也符合了全世界对于“大中华美食”的想像。因为对于非华语世界来说,中国美食的语境,约等于唐人街的文化语境——也就是东南沿海居民聚居区。

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近年来能国内让人看得过眼的美食题材影视剧,大多都让主角做西餐,这可能就是对创作团队中国特色有深层次的理解吧!

宝宝们自己心中的深夜食堂是什么样的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