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罗曼蒂克这个译词,它比“浪漫”两个字多了一点亲昵感,含杂了一点旧时代的陈旧却绮丽的味道,它出现在民初的中文里,一个被遗忘多时的讲究,却足以形容CHAUMET在珠宝艺术上的创作成就。
(画面撷取自CHAUMET精心制作全景VR大片《一切过往,皆为序幕》
当我们谈到珠宝,我们多半被其宝石的绚丽所吸引,所以我们讨论宝石的珍贵与价值,而我们往往忽略了珠宝的艺术性与在人文历史上的地位。但从一个法国殿堂级的珠宝品牌CHAUMET在北京“尚之以琼华”的珍宝展中,我们竟然可以从中观察到CHAUMET在法国艺术发展史上的相符轨迹,因此更能从艺术史的发展中,确认了CHAUMET在珠宝艺术创作方面的成就,更从其作品中解读法国生活艺术的演变。就像莎士比亚剧作《The Tempest》里头的一句台词:〝What's past is prologue (一切过往,皆为序幕)〞,从这个展览丰厚的展品资产,观看CHAUMET珠宝创作的累积,更能够明白:这些不消亡的罗曼蒂克,正为CHAUMET珠宝铺上步向更高艺术创作地位的红毯。
(CHAUMET“尚之以琼华”珍宝艺术展可综观CHAUMET珠宝设计与解读法国生活艺术的演变)
我喜欢看展览,从展览的策划中常常可以寻得许多耐人玩味的细节与启发,但在所有国家著名的博物馆中,我们不难发现,从来“珠宝”作品往往都没有显著的独立展区,我们要观看各个年代的珠宝作品往往得到皇宫、宫殿等展厅中,从皇室收藏的众多艺品中观得一二。即便是英国伦敦V&A博物馆如此强调时尚与生活艺术的展览馆,虽设有珠宝专属展区,却无法从观看中找到有系统的逻辑以及论点分析,甚至是年代氛围的解释。
(“尚之以琼华”的珍宝艺术展)
珠宝被放置在“装饰品”的领域里,其艺术性长期地被忽略,是一种常态却也是何等可惜的事情。不过最近因为一个策划严密的展览,使得我对珠宝艺术阐释与整合更有了新的认识,我们阅读珠宝不再仅止于华贵的外型与宝石宏伟的重量,我们开始理解时代的演变,艺术与珠宝同步在人文历史发展中的微妙关系。正在北京故宫午门展厅展出的“尚之以琼华”珍宝艺术展,让我以10个关键词来引领阅读这场难能可贵的展览。
(画面撷取自CHAUMET精心制作全景VR大片《一切过往,皆为序幕》)
(“尚之以琼华”的珍宝艺术展于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展出。(画面取自VR大片片尾彩蛋“穿越至故宫观展”))
浪漫主义(Romantisme)
CHAUMET珠宝创作与浪漫主义兴起的时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西方艺术史中常将浪漫主义、自然主义、新古典主义、写实主义等,归纳为浪漫主义时期的重要风格,而浪漫主义体现在各种艺术形式上的表现也难以明确被定义。浪漫主义虽是从德国启蒙,到了法国却是在法国大革命后兴起的社会思潮,将浪漫主义带入了另一个新境界。
(法国浪漫主义画家代表之一:Eugène Delacroix,代表画作:《自由引导人民(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
浪漫主义在法国兴起的时期约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而珠宝商CHAUMET正是在这样的年代诞生。目前被认为是CHAUMET旗下保存完整的最早的珠宝作品便是1789年的绘有罗温艾斯汀侯爵夫人肖像的一只珍藏匣,其以黄金、玳瑁与珐琅材质制作,此为查理-亚力克西 布鲁拉尔侯爵订制为纪念其早逝的大女儿罗温艾斯汀。
(罗温艾斯汀侯爵夫人的藏珍匣,制于1789年)
浪漫主义强调创作者的个人自由、充沛热情与意念,以较随性的方式取材,并以繁复的手法表现在作品上,脱离了中世纪以宗教为主旋律的概念,贯穿了CHAUMET在此一时期的创作。由创始人尼铎带领创作的珠宝作品工作,在法国大革命前就为法国王室所服务,在大革命之后,也没有受到影响。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成立,拿破仑一世执政并称帝时,其加冕典礼佩戴的珠宝与佩剑装饰即为CHAUMET所打造。
(拿破仑一世加冕之剑,制作于1802年)
权贵象征(Influential)
作为法国皇室御用的珠宝商,CHAUMET在珠宝创意上擅长以结构复杂且优美的形态,并融入象征物语言来诠释尊贵、荣耀与权力。这些象征语言包括王冠、大鹰、百合、月桂叶与麦穗、权仗等。一款据说为约瑟芬皇后最喜爱的麦穗皇冠,全冠以九束麦穗组成,纯金纯银材质打造冠体并镶嵌超过66克拉的钻石。
(麦穗钻冕,约制作于1811年,为玛丽-露易丝皇后所设计)
在CHAUMET所有的珠宝创作中,冠冕是最引人注目的作品,不但种类繁多甚至型态与设计变化万千,且在各种不同场合佩戴的冠饰创意无穷。创作约于1810年的孔雀石浮雕宝石全套首饰,就是约瑟芬皇后于日常佩戴的轻松款式,其中除了耳环、别针、项链、胸针等也包括了冠冕。
(紫水晶冠冕,制作于1830年)
(“月桂叶”冠冕,制作于1920年)
在孔雀石上进行神话故事人物图像的浮雕工艺,除了夺目慑人的绚丽宝石显示了CHAUMET在宝石选择的专业与独到外,更展示了CHAUMET精彩的宝石装饰工艺。
(约瑟芬皇后孔雀石浮雕宝石全套首饰,制作于1810年)
自然主义与写实主义(Naturalism & Réalisme)
在19世纪后半叶兴起的自然主义与写实主义,追求客观、崇尚单纯描绘自然,并且着重现实表面现象的纪录与写照,让以自然风景为主角的画作风格盛行,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艺术的创作渐渐移向对于自然界的描写,并从大自然中取材,人们对美感的追求也渐渐放眼于大自然的一切。
(法国自然主义画家代表之一: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Jean-Baptiste-Camille Corot),代表画作:《芒特枫丹的回忆(Souvenir of Mortefontaine)》)
当时法兰西第一帝国君王拿破仑一世的妻子约瑟芬皇后,更是钟情于以自然界物体为灵感打造的艺品,身为皇室御用的珠宝商,CHAUMET在此一时期也大量取材于大自然的花草植物。
(玛丽—露易丝皇后微砌马赛克日间全套首饰,以精雕金葡萄叶和葡萄串相连,充满浓厚的自然主义风格,制作于1810年)
自然主义影响珠宝创作向大自然取材包括了:水滴、冰晶、星体、花朵、植物与鸟等。其中创作于1853年的〝醋栗叶〞钻石发饰,便是灵感取自当时法国贵族喜以花草点缀家居生活的概念,并融合了当时女性流行以珠宝随意装饰发型的风潮,创作一组可以随性戴在发髻上叶形钻石发饰,可随意全套或拆分组装搭配。
(“醋栗叶”发饰设计还原自然的枝叶造型,制作于1853年)
象征主义(Symbolism)
在我们提到艺术设计历史,往往会提到〝美好年代(Belle époque)〞。美好年代的定义为:从19世纪后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时代氛围,其中包括了印象派的发展以及新潮艺术(Art Nouveau)等发展,也是在这段期间汽车、电灯照明等科技发明开始活跃。
(象征主义法国画家代表之一:居斯塔夫 莫罗(Gustave Moreau),代表画作:《伊迪帕斯和斯芬克斯(Oedipus and the Sphinx)》)
1855年CHAUMET为英国人亨利 托马斯 浩博所订制的浩博杯,其以鎏金银、血玉髓与珐琅工艺打造,以古希腊神话珀尔修斯解救安德洛美达的故事,以暗喻浩博家族〝希望尚存〞的座右铭。此见作品丰富的带有洛可可风格的设计,瑰丽且壮浩,也正是象征主义所传递的美学概念。
(画面撷取自VR大片片尾彩蛋“穿越至故宫观展”的360度全景虚拟《尚之以琼华——始于十八世纪的珍宝艺术展》)
(约制作于1853~1855年间的浩博杯)
以物喻情或以物喻志的创作方法,经常性地出现在CHAUMET的珠宝作品之中,1890年〝六燕齐飞〞钻饰就是六个精巧的钻石镶嵌、可作为发饰也可作为胸针佩戴的燕子,而燕子在西方文化中代表着春天的使者,也是一种重生的意念:灵魂升天与生命复活,这在渐渐摆脱传统束缚正要迎向新时代的19世纪末期来说,正具有着某种时代的意义。
(“六燕齐飞”钻饰,约制作于1890年)
新潮艺术(Art Nouveau)
所有的艺术学说学派到了19世纪开始迸发出多采多姿的各式新形式,到了19世纪末期,特别是在189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段时期,一种普世全球风行的艺术形式 〝Art Nouveau〞正在蔓延。〝Art Nouveau〞(称为新艺术或新潮艺术)的兴起使得艺术形式扩及到各种层面,新潮艺术也普遍性地影响到珠宝设计。据说新艺术〝Art Nouveau〞这个名词始于Samuel Bing在巴黎开设的一家名为〝La Maison Art Nouveau〞商品店,其专售同样有这样风格的设计品。
(巴黎地铁入口的设计师赫克托 吉马德(Hector Guimard)的作品通常采用大量的动植物纹样、缠枝花卉图案和富有韵律、相互缠绕的曲线为装饰,造型奇特,是“新艺术” 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巴黎老佛爷百货内玻璃拱顶绚丽的光线效果,被奉为新艺术建筑的经典)
随意却不失精致审美的新潮艺术,承接了传统繁复古典艺术,迎接浪漫时期渐渐变化形成的新式艺术表达风格,成为那个时代最标记性的潮流。同样崇尚自然的新潮艺术风格也常见到花鸟枝叶等形式,这个元素我们普遍在当时的珠宝设计经常可见。
(“百合花”三角胸衣胸针,约制作于1910年)
可CHAUMET在此一时期却非依从一般潮流在自然元素中打转,反而超脱世俗眼光,着眼于如当时建筑所时兴的线条与结构。创作于1910年百合花三角胸衣胸针(上图)以及1913年创作的贝壳文士三角胸衣胸针(下图),都是当时巴黎建筑最时兴的建筑与室内装饰线条,而当众人都在追逐花草意象的珠宝设计,CHAUMET却独特地捕捉整个时代的艺术潮流,将珠宝设计推入了艺术创作的级别与层次。
(贝壳纹饰三角胸衣胸针,约制作于1913年)
(佩尼·惠特尼夫人“羽翼”珠宝,约制作于1910年)
时代在这里进入了全新世纪,而CHAUMET已累积了一百多年的珠宝制作历史,跟随着法国政治情况与社会风潮的变化,CHAUMET站在巅峰之处,迎向了另一个新的纪元。
仕女时尚
珠宝与仕女的服饰绝对息息相关,特别在皇室贵族群体中,珠宝不论是正式场合或是日常佩戴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配件。19世纪法国仕女服饰从马甲蓬裙的繁复装束,到爱德华风格略微松绑女性腰下的穿着,但都不脱女性肌肤只能在颈间裸露,也因此颈链、耳环与头饰即为最主要的珠宝设计方向。
(特雷维兹公爵夫人项链,制作于1904年)
而到了1920年代,所谓的装饰艺术(Art Deco)风格正式迸发,女性的服装全面松绑,服装的线条不再一昧强调腰线,服装腰线与裙摆放松且直线拉长,手臂与胸前的肌肤可以露出更多,配合服饰拉长线条的长颈链也成为流行。流苏元素使用在长颈链也处处可见,CHAUMET在引领潮流上也多有杰出的创作。
(流苏造型吊坠长项链,制作于1928年)
(上世纪20年代女性的穿着)
动物描绘
在大自然界中取材已经是所有珠宝品牌最常见的设计元素,当然动物与昆虫也是珠宝设计取材的对象。在CHAUMET的珠宝作品之中,最特别的地方就在于动物种类的选择与表达的方式,非常与众不同。
(“蜂鸟”白鹭羽饰冠冕,制作于1880年)
我们先从1880年的〝鹰蛇斗〞胸针看起,黄金打造镶嵌钻石的鹰与蛇相争不让,中间夹了一个巨大的天然巴洛克珍珠打造的〝鹰蛋〞,鹰与蛇都张大了嘴相互叫嚣示威,生动中带着写实的意味,但其实背后还蕴含了天地相争、天使与魔鬼的抗衡意味。不过份美化却以戏剧的张力传达其艺术美,CHAUMET在主题与物件的阐述上,具有高格调的艺术精神。
(“鹰蛇斗”胸针,制作于1880年)
1960年代到70年代之间,宝石的使用不再局限在晶莹剔透的钻石、红蓝宝石、祖母绿等,奇特的矿石与宝石登上珠宝创作的舞台,因此更丰富了珠宝设计领域的面貌。在这一段时期,更可以看出CHAUMET在创作动物题材上的别具巧思,大器不拘且精致有余的风格,超脱了当代写实且讲求形式的刻板,1966年以绿玉髓打造的〝雄鹿〞胸针,使用雕刻将雄鹿雕绘入神,并以铺张且放肆的黄金与钻石打造出雄鹿傲视的鹿角与鹿鬃,不但展示了CHAUMET在金银工艺上超卓的技巧,又不隐藏雄鹿那野心勃勃的气昂纠纠,金与绿玉髓的对比反而创造一种不平凡的气宇。
(“雄鹿”胸针,制作于1966年)
1972年以木变石雕刻细腻的〝骏马〞胸针,搭以黄金镶嵌红宝石与钻石马辔,不但在选材上大胆且掌握熟练装饰工艺技巧,这更是CHAUMET超脱群美的艺术底蕴所致。
(“骏马”胸针,制作于1972年)
爱情诉说
男士馈赠女士珠宝以诉情衷,甚至求以婚配,在18、19世纪的法国皇室风俗上十分常见,而CHAUMET彷佛先行馈赠者早一步想到更深刻的寓意,总是在这样的珠宝作品中,嵌入抽象的象征意义入内:比如使用〝三色堇〞花设计来寓意〝我很想你,希望你也想着我〞,这也是在观赏CHAUMET珠宝设计的一大乐趣。
(“三色堇”冠冕,制作于1850年)
前文提到1913年制作、镶以322克拉海蓝宝石制作的贝壳纹饰胸针,就是以海水蓝宝石的寓意:坚贞不渝,来对衬此件作为新婚贺礼的深意。另外1925年创作的海豚纹饰胸针,选择海豚则是运用了基督教中,海豚代表通往善意、爱心、奉献精神,来表现其中意涵。
(海豚纹饰胸针,制作于1925年)
而在所有的寓意爱情的作品里,最奇特的要数1970年创作的〝章鱼〞项链,其为阿勒比斯男爵准备给其准新娘的新婚礼物,以无色磨砂雕花章鱼,来体现〝完全的占有〞的意思,章鱼的脚并紧紧地抓住一颗代表爱的红宝石,更强烈表达了其爱的激情。这个颇具超现实主义风格的颈链,也是让人观看时忍不住多看几眼的奇妙创作。
(“章鱼”项链,制作于1970年)
蝴蝶结
蝴蝶结在法国文化里几乎不可或缺,这个约在1762年左右被当时的玛丽皇后(Marie Antoinette)所带起的风潮,在整个18世纪至今都一直是珠宝创作中,最重要的一个设计元素。对法国文化来说,蝴蝶结有带来好运、爱情以及眷恋等寓意,每个女孩儿几乎都爱蝴蝶结,服饰中大量使用蝴蝶结也蔚为普遍。
CHAUMET在蝴蝶结上的创作也众多,其中以1907年的〝苏格兰蝴蝶结〞胸针最为精采。以多重束节的轮廓展示了更多珠宝镶嵌趣味的空间,并以苏格兰格纹的纵横交错,将彩色宝石点缀在饱满的钻石镶嵌里,活泼且精致动人,使用苏格兰格纹作为镶嵌图腾的创意更是让人激赏。
(“苏格兰蝴蝶结”胸针,制作于1907年)
东方风情
随着世界交通从游轮发明后渐渐拓展,CHAUMET早于所有法国珠宝品牌,在1910年的时候就派遣了商队前往印度,也因此在东方设计元素上汲取大量的灵感,并幻化为CHAUMET独特的标记。以细致的迷你珍珠作为珠链创作素材,就是CHAUMET在1920到1940年间珠宝设计的特征之一。创作于1920年的〝舞姬〞长项链,灵感来源即为传统印度舞者佩戴的流苏链而来,极其细腻却气派壮阔的整体效果,正是我在CHAUMET珠宝创作体会到的气质。
(“舞姬”长项链,制作于1920年)
CHAUMET珍宝与故宫藏品的工艺对话
在北京〝尚之以琼华〞珍宝展中,有一个特别的环节为故宫藏品对话CHAUMET珠宝珍藏的呼应展出,其中1921年以天然珍珠镶以钻石的古高德男爵夫人面纱别针,呼应了故宫收藏的清代银镀金镶珠娃娃瓶巴洛克式珍珠簪,前者以巧妙天然心型珍珠镶嵌成别针,而后者以天然仕女样貌的珍珠幻化为发簪。
《CHAUMET珍宝》
(古高德男爵夫人面纱别针,制作于1921年)
《故宫藏品》
(银镀金镶珠“娃娃瓶”巴洛克式珍珠簪)
CHAUMET珍宝与故宫藏品在此展中,呼应最巧妙的两件作品为乾隆款画珐琅八棱开光提梁壶,与CHAUMET于1848年创作的中国风格茶壶与奶油罐,前者以西洋八棱壶与特殊提把设计,融入中式珐琅彩绘山水景致;而后者以东方建筑牌楼风貌融入茶壶提把设计,并多处使用中式图腾装饰壶身。在百多年前,两个王朝下的工匠们,发挥了巧思在无意间创作了两个文化的对话作品,CHAUMET的艺术地位的前瞻性,从18世纪的创造至今都为了揭开下一个世纪的精彩。罗曼蒂克不消亡,这只是一个更美好的开端。
《故宫藏品》
(制作于乾隆年间的乾隆款画珐琅八棱开光提梁壶)
《CHAUMET珍宝》
(中国风格茶壶与奶油罐,制作于1848~1849年)
北京〝尚之以琼华〞珍宝展一直到7月2日,皆能以故宫门票进入午门展厅参观。在文中展现的部分动态图片精选于CHAUMET独家创作的VR全景大片《一切过往,皆为序幕》,点击文章下方的〝大片链接〞进入VR视频,亲自以双眼进入CHAUMET珍宝艺术世界。阅读本文意犹未尽或无法前往北京观展的朋友们,可在片尾双VR彩蛋点击“穿越至故宫观展”,体验在线VR虚拟看展的乐趣。
大片链接:《一切过往,皆为序幕》
about
《大寫的蘿菈》为华语圈知名钟表珠宝评论家蓝思晴Laura Lan创办主笔的公众号,曾担任多家专业钟表杂志总编辑,及国内众多杂志刊物专栏作者,除了专精机械钟表赏析,亦对珠宝、生活、文化与艺术等各领域皆有着独到的见解。
* 本公众号所有文章皆为原创作品,作者与本号保有文章所有著作权,欢迎朋友圈转发文章。如需全文转载请后台留言或联系本号进行授权。禁止任何第三方平台未经许可之擅自转载及任何自行撷取篇章或删减文句刊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