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元禾原点费建江:投资机构将出现分化,专注度会成为关键因素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元禾原点费建江:投资机构将出现分化,专注度会成为关键因素

好项目的竞争度很激烈,在就趋势看,我觉得未来的投资机构肯定要二八甚至一九开,这意味着少部分机构将获得大多数的投资机会,在我看来,投资机构的分化正在发生。

元禾原点执行合伙人 费建江先生

面对创业者,投资人经常问的问题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如何突出重围」。今天,投资人也面临着这样的拷问。在投资机构琳琅满目的时代,差异化、专业化成为了投资人们的普遍共识。

元禾原点借助苏州当地企业资源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发展道路,就这个话题费建江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早期投资的魅力

从2005年到现在,我做早期投资大概有12年了。在这个过程中,有成功有失败,有开心也有烦恼。这次,我想把我做投资时感悟到的一些东西和大家分享。听了我的讲述,你可能更加热爱这个行业、百倍的融入这个行业。

有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后期投资的收益率普遍在下降,这两年尤其是。IPO回报在降低,清科的报告中也讲到,中位数大概只有2倍左右,要知道,这样的收益在投资行业里是拿不出手的。相比来讲,早期投资则显得更有魅力。其中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它能够使个人带来最大的品牌价值,说的直白一点就是你可以通过做早期投资奠定江湖地位。有江湖就有三六九等,投资也是一样。

凭什么你会成为一个明星投资人或者说明星投资机构?因为你捕捉到了明星项目。一般来说,这样的项目要有50倍以上的回报,同时还要有传播性,比如风口类的共享单车、直播等等,当然除独角兽也有一些其他高回报项目。我投资的项目中后者比较多,回报倍数够了,但项目没那么有传播性,所以我个人江湖地位还不算高,也就称不上独角兽的捕手。

其实,想要成为独角兽也并不容易。徐小平老师曾经披露过他们投资过的项目,大概有370个左右。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面也只有几个明星项目,并不是徐老师没有用心去扶持项目,原因是天使投资本身其实是一个概率事件。

概率下的思考

我们的新基金最近刚刚募集完成,当时还在募的时候我整理投资业绩时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们的医疗基金收益率是高于TMT基金的。这两个方向里面我都参与决策,我个人在TMT领域可能懂得更多一点。为什么会这样?我一直在思考。

后来我分析发现,让项目成功的因素有很多,第一位的就是选对行业。过去十年,医疗行业正处于向上的周期,也因为这个原因,让我们那时下决心做这个领域。现在来看,医疗投资从比重上说一直占据全行业前五的位置。我们如今取得成功的因素,第一个是布局了正确的行业。其次,我们选对了投资区域(地理概念)。

北京的互联网项目可能更多一些,但说起医疗,苏州杭州的项目是比较多的。苏州是元禾原点的根据地,我们当时花了主要的精力来开拓我们的根据地,这种做法现在来看,是行之有效的。在医疗这个方向上,我们投资的大部分是海归。互联网讲求模式和执行力,医疗则要求更严格的研发和技术积累。人杰地灵,苏州的自然人文环境是海归回国创业的首选地。

所以总结我们在医疗行业投资的成功:一、选对了行业;二、选对了区域;三、在这个区域做到了足够的渗透。

分化中的机会

如今,在市场上,投资机构数量已经达到一万多家。如果一家机构一年只投一个项目,那么这也就意味一年大概可以投一万个创业项目。但实际上,就数据来看全年也就一万家左右的企业得到投资。 这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投资机构是没有投项目的。

投资机构已经供过于求。

好项目的竞争度很激烈,在就趋势看,我觉得未来的投资机构肯定要二八甚至一九开,这意味着少部分机构将获得大多数的投资机会,在我看来,投资机构的分化正在发生。

这种分化大致有两个维度:一种是分阶段的,另外一种是分行业的。分阶段意思是说,天使主要都投天使,并购就去搞并购;而按行业则指的是,市场上会出现专门投人工智能、医疗、大数据的基金,事实上也是如此,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建立投资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未来,专注行业的和专注某阶段的基金会更有优势,而什么阶段都投的、行业也大而全的将在市场上慢慢失去竞争力。

也许你会说我们的成功是运气成分,那我可以告诉你,作为投资机构运气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是苏州本地的投资机构,从地理上说这是个好地方,这里商业环境发达,政府管理比较规范,自然环境更接近国外,整个城市安静不浮躁,便利而且整洁。从整个环境来说,这里是海归回国创业首选的地方,我们作为一家本地的投资机构,因此收益颇丰。

分化是慢慢形成的,不是一蹴而就的。随着时间的积累,时间长了,我们也便有了自己的特色。

苏州本地产业的特点是偏「硬」、偏「技术」,受这样的因素影响使得我们没有去投资一些风口上的项目。除此之外,我们团队的投资是基于产业基础之上的。当时投资医疗倒是没有想那么多,这么多年以后我们团队的能力慢慢得到积累,我们在行业的资源也逐渐建立和丰富了。在现在这个时候,我们达到了一个良性循环。

今天上午我聊的一个项目就很能说明问题,这个项目出自于浙江大学,它的优缺点很明显:技术背景非常强,但产品设计、市场方面就明显不足。而我们投资的另外一个以销售为导向的项目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只要产品做好了销售也都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我们的产业基础也对早期项目帮助甚大,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精彩问答

记者:元禾原点的投资领域是什么?您感兴趣什么样的项目?

费建江:我们的投资方向概括为三个关键词:智能、精彩、健康。

智能在未来一定是一个长久发展的行业,它不仅仅体现在智能本身方面,更是体现在各个行业里的应用:比如在医疗方面,我们看了很多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的项目。在健康领域,人们对寿命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会更进一步,这个领域会衍生出一些列的药品和机械,也包括一系列的服务等。我们不仅要活的长,还要活得精彩,围绕这个方向,很多追求生活品质提升的生活服务会出来。

记者:元禾原点在医疗领域的投资逻辑是什么?

费建江:做药和器械门槛比较高,我们投的项目相当比例上都是海归。国外的水准整体来讲比中国还要领先很多,因为涉及到专利问题,所以这个领域的项目没有那么好「copy」。中国最近的专利保护也在加强,所以到头来还要回到自主研发的道路上。在新药研发上,我们紧盯全球先进的一些靶点,尤其是已经进入临床二期、三期的药品,然后再选择国内在这个靶点方向的优秀团队。这样的模式可以规避前期的一系列风险。在机械方面,我国的发展路径是进口替代。如今,中低端已经被替代的差不多了,投资机会正在向中高端渗透。越高端的东西越难做,自主研发路径可能比较长,我们在各种路径上探索,这个中西方差距在我看来是在缩小的。

记者:之前您有银行从业经验,您看好银行直投吗?

费建江:我个人不是很看好,但是银行若是能有一个很好的方式进入到母基金、进入到专业的基金里,这便是一个很好的参与股权投资的方式。银行自己直接做直投我是不看好的。

记者:创投是否改善了我国中小企业的金融环境?您怎么看?

费建江:那肯定的,因为从整个融资的角度来讲,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中国过去的融资确实以间接融资为主,间接融资我们说就是一个银行的资金,这些年直接融资发展迅猛主要源自双创和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要去杠杆,银行资金有杠杆效应,而股权投资没有。我们这些年政府资金大量投资,就是围绕这个点去做的。创投机构资金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而银行资金在200万亿左右,这二者还没没有达到平衡,但未来趋势我还是很看好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元禾原点费建江:投资机构将出现分化,专注度会成为关键因素

好项目的竞争度很激烈,在就趋势看,我觉得未来的投资机构肯定要二八甚至一九开,这意味着少部分机构将获得大多数的投资机会,在我看来,投资机构的分化正在发生。

元禾原点执行合伙人 费建江先生

面对创业者,投资人经常问的问题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如何突出重围」。今天,投资人也面临着这样的拷问。在投资机构琳琅满目的时代,差异化、专业化成为了投资人们的普遍共识。

元禾原点借助苏州当地企业资源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发展道路,就这个话题费建江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早期投资的魅力

从2005年到现在,我做早期投资大概有12年了。在这个过程中,有成功有失败,有开心也有烦恼。这次,我想把我做投资时感悟到的一些东西和大家分享。听了我的讲述,你可能更加热爱这个行业、百倍的融入这个行业。

有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后期投资的收益率普遍在下降,这两年尤其是。IPO回报在降低,清科的报告中也讲到,中位数大概只有2倍左右,要知道,这样的收益在投资行业里是拿不出手的。相比来讲,早期投资则显得更有魅力。其中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它能够使个人带来最大的品牌价值,说的直白一点就是你可以通过做早期投资奠定江湖地位。有江湖就有三六九等,投资也是一样。

凭什么你会成为一个明星投资人或者说明星投资机构?因为你捕捉到了明星项目。一般来说,这样的项目要有50倍以上的回报,同时还要有传播性,比如风口类的共享单车、直播等等,当然除独角兽也有一些其他高回报项目。我投资的项目中后者比较多,回报倍数够了,但项目没那么有传播性,所以我个人江湖地位还不算高,也就称不上独角兽的捕手。

其实,想要成为独角兽也并不容易。徐小平老师曾经披露过他们投资过的项目,大概有370个左右。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面也只有几个明星项目,并不是徐老师没有用心去扶持项目,原因是天使投资本身其实是一个概率事件。

概率下的思考

我们的新基金最近刚刚募集完成,当时还在募的时候我整理投资业绩时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们的医疗基金收益率是高于TMT基金的。这两个方向里面我都参与决策,我个人在TMT领域可能懂得更多一点。为什么会这样?我一直在思考。

后来我分析发现,让项目成功的因素有很多,第一位的就是选对行业。过去十年,医疗行业正处于向上的周期,也因为这个原因,让我们那时下决心做这个领域。现在来看,医疗投资从比重上说一直占据全行业前五的位置。我们如今取得成功的因素,第一个是布局了正确的行业。其次,我们选对了投资区域(地理概念)。

北京的互联网项目可能更多一些,但说起医疗,苏州杭州的项目是比较多的。苏州是元禾原点的根据地,我们当时花了主要的精力来开拓我们的根据地,这种做法现在来看,是行之有效的。在医疗这个方向上,我们投资的大部分是海归。互联网讲求模式和执行力,医疗则要求更严格的研发和技术积累。人杰地灵,苏州的自然人文环境是海归回国创业的首选地。

所以总结我们在医疗行业投资的成功:一、选对了行业;二、选对了区域;三、在这个区域做到了足够的渗透。

分化中的机会

如今,在市场上,投资机构数量已经达到一万多家。如果一家机构一年只投一个项目,那么这也就意味一年大概可以投一万个创业项目。但实际上,就数据来看全年也就一万家左右的企业得到投资。 这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投资机构是没有投项目的。

投资机构已经供过于求。

好项目的竞争度很激烈,在就趋势看,我觉得未来的投资机构肯定要二八甚至一九开,这意味着少部分机构将获得大多数的投资机会,在我看来,投资机构的分化正在发生。

这种分化大致有两个维度:一种是分阶段的,另外一种是分行业的。分阶段意思是说,天使主要都投天使,并购就去搞并购;而按行业则指的是,市场上会出现专门投人工智能、医疗、大数据的基金,事实上也是如此,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建立投资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未来,专注行业的和专注某阶段的基金会更有优势,而什么阶段都投的、行业也大而全的将在市场上慢慢失去竞争力。

也许你会说我们的成功是运气成分,那我可以告诉你,作为投资机构运气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是苏州本地的投资机构,从地理上说这是个好地方,这里商业环境发达,政府管理比较规范,自然环境更接近国外,整个城市安静不浮躁,便利而且整洁。从整个环境来说,这里是海归回国创业首选的地方,我们作为一家本地的投资机构,因此收益颇丰。

分化是慢慢形成的,不是一蹴而就的。随着时间的积累,时间长了,我们也便有了自己的特色。

苏州本地产业的特点是偏「硬」、偏「技术」,受这样的因素影响使得我们没有去投资一些风口上的项目。除此之外,我们团队的投资是基于产业基础之上的。当时投资医疗倒是没有想那么多,这么多年以后我们团队的能力慢慢得到积累,我们在行业的资源也逐渐建立和丰富了。在现在这个时候,我们达到了一个良性循环。

今天上午我聊的一个项目就很能说明问题,这个项目出自于浙江大学,它的优缺点很明显:技术背景非常强,但产品设计、市场方面就明显不足。而我们投资的另外一个以销售为导向的项目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只要产品做好了销售也都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我们的产业基础也对早期项目帮助甚大,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精彩问答

记者:元禾原点的投资领域是什么?您感兴趣什么样的项目?

费建江:我们的投资方向概括为三个关键词:智能、精彩、健康。

智能在未来一定是一个长久发展的行业,它不仅仅体现在智能本身方面,更是体现在各个行业里的应用:比如在医疗方面,我们看了很多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的项目。在健康领域,人们对寿命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会更进一步,这个领域会衍生出一些列的药品和机械,也包括一系列的服务等。我们不仅要活的长,还要活得精彩,围绕这个方向,很多追求生活品质提升的生活服务会出来。

记者:元禾原点在医疗领域的投资逻辑是什么?

费建江:做药和器械门槛比较高,我们投的项目相当比例上都是海归。国外的水准整体来讲比中国还要领先很多,因为涉及到专利问题,所以这个领域的项目没有那么好「copy」。中国最近的专利保护也在加强,所以到头来还要回到自主研发的道路上。在新药研发上,我们紧盯全球先进的一些靶点,尤其是已经进入临床二期、三期的药品,然后再选择国内在这个靶点方向的优秀团队。这样的模式可以规避前期的一系列风险。在机械方面,我国的发展路径是进口替代。如今,中低端已经被替代的差不多了,投资机会正在向中高端渗透。越高端的东西越难做,自主研发路径可能比较长,我们在各种路径上探索,这个中西方差距在我看来是在缩小的。

记者:之前您有银行从业经验,您看好银行直投吗?

费建江:我个人不是很看好,但是银行若是能有一个很好的方式进入到母基金、进入到专业的基金里,这便是一个很好的参与股权投资的方式。银行自己直接做直投我是不看好的。

记者:创投是否改善了我国中小企业的金融环境?您怎么看?

费建江:那肯定的,因为从整个融资的角度来讲,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中国过去的融资确实以间接融资为主,间接融资我们说就是一个银行的资金,这些年直接融资发展迅猛主要源自双创和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要去杠杆,银行资金有杠杆效应,而股权投资没有。我们这些年政府资金大量投资,就是围绕这个点去做的。创投机构资金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而银行资金在200万亿左右,这二者还没没有达到平衡,但未来趋势我还是很看好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