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锣鼓巷戏剧节又回来了!
本周,主题为“回归质朴-回归内心-回归文学”的第八届南锣鼓巷戏剧节拉开了帷幕。与之前七届一样,此次戏剧节的坐标依然是蓬蒿剧场;而不同的是,此次戏剧节规模更大、时间更长,将一直持续到2018年1月,期间100余部作品将在4地轮番上演。
从表面上看,蓬蒿剧场热闹依旧,演员观众来往不绝、熙熙攘攘。而实际上,蓬蒿剧场早已面临着生死考验。9年间,蓬蒿的房租涨了三倍,票价却依然亲民,稳定在几十块到一百元之间。从第五届开始,戏剧节完全移交给蓬蒿剧场自营,每届戏剧节100多万的开支都落在了蓬蒿剧场总监王翔的肩上。不止是蓬蒿,北京的其他小剧场也举步维艰,王翔在戏剧节开幕式上提到:“木马倒了,红方倒了,下河迷仓倒了”,而他的蓬蒿作为第一个正式拿到社会公演资格的、颇具标志性的民间小剧场,它的去留更让戏剧观众们揪心。
蓬蒿的生存为何如此艰难?在王翔看来,首先在于团队,第二是体制,第三才是资金问题。“好的戏剧不只是艺术家的妙手偶得,或是演员的天才发挥,戏剧制作的背后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产业的运作离不开大量的人力和专业的团队。可在当下的中国,愿意把戏剧和艺术作为职业的年轻人数量并不乐观。”9年来,蓬蒿剧场里的500多位实习生和志愿者来来往往,最终选择留下的没有几人。倒是曾被王翔的理想主义情结打动的同行,有不少纷纷站出来公开质疑王翔个人英雄主义泛滥,他的“反商业化思路”可能是蓬蒿活下去的最大阻碍。
当昔日的支持者站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即将进入暮年的王翔显得独木难支。2008年,身为牙医的他从自己经营的牙科诊所中拿出120万,在寸土寸金的南锣鼓巷东棉花胡同,搭起了我国第一家民间剧场——蓬蒿剧场的雏形。如今9年过去了,蓬蒿的发展几乎是王翔“一个人的战争”,累计亏损人民币 1000 余万元,每天亏损3000 多元,但即使压上了三个诊所和所有私产,蓬蒿基金会的200万发起资金依然是借来的。随着负债的增加,他的心脏支架也从3个变成了6个。在开幕式上,王翔穿着经年不变的背心、衬衫和阔腿裤,不时抬手擦掉虚汗,眼袋也比去年更深了一些。

王翔谈到,当天下午他在准备讲稿时被迫中断,赶去处理了一下蓬蒿剧场的房产问题,这场“空间保卫战”已成为他最大的心病。去年,蓬蒿所在四合院的房东想要卖房移民,王翔在零资产的情况下,把房产过户到了自己名下,为保住剧场背上了4千万债务。如果明年9月无法还款,蓬蒿剧场将彻底从地图上消失。“倒掉的戏剧空间不会再回来,而空间的消失将会带走所有人的文化记忆。”
王翔说:“这个资源倒了,你不留住它,傻不傻?债务再高,不就是数字吗?不就是金钱吗?再高也高不过精神。”“观看艺术是艺术生命,创造艺术是艺术生命,保卫艺术,让它留下来,能有更大的发展,这更是艺术生命。”他说话音量不高,听上去却越来越悲壮和激情。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自己“不疯魔不成活”,“疯魔地去做点事情,就是要去抗议伪善、装逼、虚假和低级。”他的“疯魔”在咬着牙扛下去这一点上体现得尤其显著,王翔坚持认为“艺术的价值比技术大无数倍,做艺术不为自己而是为整个民族的灵魂”。
在此次戏剧节开幕式上,多家媒体对王翔筹募资金的进程十分关注,王翔不紧不慢地说“其实近几个月才正式起步”。背下4千万债务后,王翔把筹集资金当成了一项测试社会的实验,目前实验已经换到了第三个方案。他首先尝试了公益基金会的路线,几乎一无所获。而后转向企业家求援,他发现自己讲完之后“台下的大老板感动得直抽泣,结果300个企业家只筹到了30万资金”。眼下,王翔决定祭出最后一招——向身边的人发起众筹。在他的预想中,一生中可能接触过5000个人,其中1500人也许会伸出援手,王翔笑着说:“我打算给每个人写信求助,即使每个人拿出三万,我也足以保住蓬蒿。”
这些看似天真的集资方案,凝结着王翔深深的无力和无奈。自蓬蒿创办以来,他的私人积蓄被掏空,几套私产都被变卖,依然无力偿还巨大的亏空。因为拒绝商业化,蓬蒿的票价稳定在百元以内,既拉不来赞助,也不受投资人青睐。他多年来坚持向区政府建言献策,但由于小剧场被算作营利性的文化企业而不是非营利的公共文化设施,政府的文化补贴无法落实,“蓬蒿”们只能在政府支持缺席的情况下自生自灭。

命悬一线的蓬蒿牵动着许多戏剧青年的心弦。据一位在北京大学做话剧的艺术学院研究生表示,自己读本科期间经常去蓬蒿剧场看戏,虽然剧目质量参差不齐,基本都能达到预期。难得的是,蓬蒿是北京唯一一家不收取场租、按照票房收益分成的小剧场,为无数有梦想没资源的年轻人提供了一方舞台。
在今年的南锣鼓巷戏剧节中,依然不乏初出茅庐的后生们。王翔及其他组织者专门设置了“新生单元”,以扶植中国戏剧的新生力量,《一份剧场里的斐劳乐G报告》、《两年后的瓦尔登湖》等17部新作品将依次登台。除此之外,本次戏剧节还设置了“文学剧场单元”、“邀演单元”、“独立剧场论坛单元”以及“蓬蒿Live单元”,从不同维度与观众谈论戏剧、文学和独立剧场的生存等等话题。
今年的戏剧节不仅在时间上更长了,空间上也有所扩展。南锣鼓巷戏剧节将走出北京,前往曹妃甸、三星堆与合肥,四地联手打造这场为期半年的戏剧马拉松。
本届戏剧节精选了12部来自国内外的作品展演:79岁的日本舞踏大师大野庆人将再度来华,带来他的经典作品《花与鸟》;法国著名导演帕斯卡尔继去年的《爱的落幕》之后,今年推出了《爱的开端》;法国默剧大师菲利普·比佐将携新作《最后的船》和《安妮霍克的一天》登场。此外,本届戏剧节还邀请了昆曲《怜香伴》诠释清代剧作大家李渔的手笔,更有昆曲全本《狮吼记》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传统与实验,东方与西方将在此激烈碰撞,挑战观众的认知和想象。
戏剧节走到第八届,虽然剧场突围的结果尚不可知,但戏剧节帷幕拉开,依然令人惊喜。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