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个毕业的季节,很多学校在这个时候都会邀请一些名人来做毕业演讲。在前不久汕头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出席的嘉宾除了连续16年出席该大学毕业典礼的李嘉诚外。另外一位演讲嘉宾也同样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他就是到目前为止中国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莫言。
莫言当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制造了强大的轰动效应,他的书曾经在获奖那一天瞬间销售一空。归于平静后,目前莫言除了是一名作家外,还是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主任。这次又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中的他都说了什么呢?
什么是了不起?
在这次莫言的演讲中,有一个词被他反复提及,那就是“了不起”。他认为真正了不起的人,都是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没有什么了不起。他还以马云和比尔·盖茨(Bill Gates)举例子,他说:“马云和比尔·盖茨的了不起,就在于他们曾经没有什么了不起,他们的了不起更在于他们实际上已经了不起了,但他们还自认为没什么了不起。”
莫言认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做不好士兵的人也是做不好将军。年轻人要脚踏实地,要像海燕一样渴望暴风雨的洗礼。“同学们毕业之后,要踏踏实实,从最朴素的工作干起。假如我是一个亿万家产的老爸,我也会在大权移交之前,让自己的孩子去干最苦最累的活”,他在演讲中这样说。
莫言说在未来“变化就是机遇,变化越大,机遇越多,希望同学们抓住机遇,敢想敢干,既要有鸿鹄之志,又要实事求是,要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又要严防食物中毒”。他鼓励毕业生,“成为自己认为没啥了不起,别人认为你确实了不起的人”。
为什么是莫言?
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当时在中国有多火呢?除了上面说过的他的书在瞬间销售一空外,在他老家山东高密旧居中的旧砖头,旧墙皮也不断有人过来抢走,说是要沾沾这位作家的“文气”。
莫言曾经创作出长篇小说11部、中短篇小说100余部、剧作6部、散文随笔多部,作品被译为英、法、德、意、日等多种语言。他的代表作《红高粱家族》,还被改编成了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并获得了国际电影节的大奖。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莫言绝对是中国文学史上绕不开的人物,于是有很多人在问为什么莫言会获得如此大的成就呢?
在莫言的作品中经常出现一个地方,那就是“山东高密东北乡”,这就是他的故乡。莫言的文学作品都是从自己的童年、故乡和生活经历出发,“作为一个农民出身的人,我在农村扎扎实实生活了20年!”莫言曾经这样说。同时,1955年出生的莫言,正好又见证了中国社会所经历的翻天覆地的重大变化。
对于故乡以及故乡人的了解和认识,以及自己成长所处时代的变化,所有这一切都为莫言的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库。
另外,搞文学创作是一件需要天赋的事情。莫言曾经在散文《我的中学时代》这样写道,“我上小学时,成绩一直很好,作文尤其好。三年级时我写了一篇《搞旱速写》,曾经被公社中学的老师拿去给中学生朗诵”。
在1984年,莫言从基层部队考上了解放军艺术学院,接受正规的文学教育,在校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世界文学作品,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在那两年,他一口气写下80部作品。
文学创作所必需的生活体验,以及文学上的天赋加上正规的专业教育,所有这一切成就了今天的莫言。这也应和了当年诺贝尔文学奖给予莫言的获奖理由:“通过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艾问每日人物想说:
莫言已经取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样创造历史的至高荣誉。然而他依然受到了质疑,还有人写了一本书叫《莫言批评》,并列举了莫言的九大“罪状”。
我们可以说这就是文学的特点,它不像自然科学那样,有一套世界公认的标准和评价体系。文学就是开放和多元的东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即使你是诺贝尔奖也会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用老话说就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面对这些质疑,莫言觉得这很正常,他认为诺贝尔文学奖只是一个评判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更不是最好的标准。同时,莫言认为自己获奖的最大贡献就是消除了作家的神秘感。这不禁又让人想起了演讲中莫言自己说的话,“真正了不起的人,都是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没有什么了不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