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深夜,体奥动力总经理赵军在微信收到了不少朋友的“慰问”,那一天,她刚在朋友圈感叹了自己的无奈——中国足协在官网发布的《关于限制高价外援的通知》,以及《关于调整中超、中甲联赛U23球员出场政策的通知》,成为了以上种种的起因。
一个多月过去了,在6月30日举行的中超股东大会上,体奥动力发布的官方声音终于被公诸于众。据《体坛周报》报道,“体奥动力在交涉函中明确表示,暂缓支付本该在7月1日之前支付的第二笔版权费,共6亿元。目前双方还没有正式接触,接下来怎么谈,谈什么,谁也无法预料。”
面对中国足协朝令夕改的竞赛政策,体奥动力终究没有坐以待毙。根据各方推测,在“行政命令”难以变动的情况下,双方的商谈最有可能以削减版权费收场。中国足球浩浩荡荡的金元时代,正在以纠结和惨烈的方式走向终点。几乎与此同时,体奥动力也向乐视体育发出了最后通牒,7月1日,他们在其官方微信上发布公告称,因乐视体育的违约行为,体奥动力将于即日起终止向其提供中国之队、日本J联赛、足协杯以及德甲2017/2018赛季比赛信号。
事实上,22个月之前体奥动力与中超公司的联手,一度让外界看到了中国足球的广阔“钱景”。2015年9月25日,体奥动力经过陈述、答疑和谈判,击败了五星体育传媒有限公司、中视体育娱乐有限公司和广东广播电视台,以5年80亿成为2016-2020年中超联赛电视公共信号制作及版权合作伙伴。或许是不太确信这个堪称天价的数字,新华社体育部微博在发布消息时还错把“5年80亿”打成了“5年20亿”,一度造成了两个版本的新闻。
从2014年版权费8000万,到2015年版权费10亿,再到5年平均16亿——如果说许家印和广州恒大的投入只是一段铺垫和序曲,那么体奥动力的重金加入,无疑为中超联赛彻底打开了金元时代的大门。此后一段时间,“5年80亿”成为中国体育产业最热门的标签,一些中超球队的管理人员,也身处不同场合讨论着版权费的分配问题。
在2015年年末的“中国足球论坛”上,赵军这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体奥动力对于中国足球,尤其是职业联赛长期看好。过去十几年,我们坚定地认为,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一定会有爆发的一天,现在方方面面市场环境都非常好,我们觉得这个步伐一定会更快。从短期来看,未来5年一定是个非常高速的升值过程。”
至少在那时,体奥动力对中超联赛的判断非常准确,整个2016年,中国足球成为了世界足坛最具购买力的团体势力。不久前,掌管转会事务的国际足联转会匹配系统(简称为TMS)发布了全年报告,从2016年1月1日到12月31日,中国球队以4.513亿美元的花费,仅次于英格兰(13.728亿美元)、德国(5.764亿美元)、西班牙(5.087亿美元)和意大利(5.085亿美元),高居全球第5。而仅仅三年前,中国球队的排位只是世界第20。放眼亚洲范围,中国俱乐部的投入无国可比。
对于挥金如土的中超联赛,国际足联官网也不得不单独提出:“去年,由于中超球队买进了多位世界级球员,博得了全世界的关注。中国俱乐部的转会开销多达4.513亿美元(约合31亿元人民币),相较2013年高出17倍,即便将其余亚洲国家的总花费相加,中国球队的投入依然多出344.3%。”就在这样的金元氛围下,中超球队在过去一年多时间吸引了多位欧洲或南美一流球星,就连场边的替补席,也成为了世界名帅比拼的舞台。
依仗于中国足球的强势爆发,体奥动力也开始在多元渠道提高中超的影响力和球迷体验:近一个多赛季,他们除了针对焦点赛事打造高标准直播(增加机位和细节捕捉),还推出了VR直播、球迷比赛日活动和专业数据分析,他们让中超开启了覆盖96个国家或地区的全球战略,包括天空体育(英格兰、爱尔兰)、福克斯体育(意大利、荷兰、智利、阿根廷等)、拜因传媒(澳大利亚、土耳其等)、TV3(西班牙)、SFR(法国)、BandSports(巴西)和Sportdigital(德国、瑞士等),都成为了中超联赛的海外直播平台。
今年年初,在德勤发布的《中超联赛商业价值评估白皮书》中,“2016年”被视为井喷式爆发的拐点,报告中指出,“基于2016年中超联赛媒介收视情况,各类曝光权益实际市场价值达到8.5亿人民币,赞助商收入为3.75亿,比2015年多出5000万。而在未来的几年时间内,中超联赛的赞助商收入将不断攀升,预测2017年为4.5亿到5亿,2018年为5亿到5.5亿,直至2020年达到6到6.5亿”。
不过在这样光鲜的背后,有一点不可否认:中超球队挥金如土地购买外援,才是其中最关键的部分。一个联赛的商业价值,终究要以球员和球队的实力和影响力作为基础,在目前中国足球仍然任重而道远的阶段,重金买入大牌外援可谓最简洁的蹿升办法。以英国天空体育为例,他们在选择直播场次上都是优先寻找熟悉的面孔:效力过切尔西的奥斯卡、拉米雷斯,执掌过蓝军的斯科拉里、博阿斯,混迹于英格兰多年的波耶特,以及与迭戈·科斯塔传出绯闻的天津权健,都先后登上了天空体育的频道。2017赛季开始前,天空体育发布了一篇名为《如何在中超挑选主队》的文章,遗憾的是,没有任何一位中国球员在其中出现。
很显然,中超联赛之所以能吸引国内外市场的关注,还在于一线球星络绎不绝的加盟,他们自身携带的商业潜力和声望,就是中超声名鹊起的重要资源。很长一段时间,中国足球的新闻都频繁出现于《每日邮报》、ESPN、《卫报》和《泰晤士报》的网站上,借助于中超的野蛮生长,原本只是在上海玩票做足球网站的苏格兰人韦侃仑(英文名卡梅隆·威尔逊),甚至还成为了《卫报》的特约记者,变成了中国足球专家。
然而,这些由金元堆积起的商业市场和影响力,终究敌不过政策的干预。过去几个月,已经在本赛季减少外援出场人次的中国足协连续推出新规定:待到下赛季,每支球队的出场外援不能比U-23球员更多,中超的外援数量将进一步减少。从目前情况推测,多数中超球队只会在下赛季保留2到3名外援,这与2016赛季注册5人上场4人的规模形成了鲜明对比。
半个月前,中国足协再度发布重磅文件,将2017年夏季转会窗的转会费区间定为:国内球员不超过2000万人民币,外援不超过4500万人民币,一旦金额超出上限,买方俱乐部就要付出双倍的引援调节费。正因如此,已经进入夏季转会窗的中超联赛显得安静低调,过往铺天盖地的转会传闻销声匿迹,只有奥巴梅杨、莫德斯特和坎普尔等少数几人,与天津权健、北京中赫国安传出了绯闻。
在经历了过去两年的金元浪潮后,中超联赛被足协新政强行拉入了“倒退”的轨道:U-23球员上半场被换下的闹剧还在出现,而大牌外援的出走似乎已是时间问题,待到那时,中超联赛的现场还能迎来多少观众?而红极一时的中超市场,又如何得到商业品牌的青睐?或许正是预见到这样的趋势,体奥动力决意暂缓支付2017赛季第二笔版权款项(第一笔4亿元已于赛季初付清)。
在2015年9月与中超公司签署的合同中,体奥动力每年支付的费用分别为:2016和2017每年10亿,2018、2019和2020年均为20亿。从此番体奥动力发出的交涉函看,他们对于中超联赛的未来前景已经产生疑虑。朝令夕改的政策规定,绝对是版权方和赞助商难以接受的现实。
在近日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体奥动力董事长李义东就如是说道:“现在的足协新政完全是在下降中超的观赏水平,我甚至无法和中国足协去量化损失,这些政策令整个系统都面临着不确定性。”随着金元时代划上句号,体奥动力与中国足球的蜜月似乎也看到了尽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