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只有《大护法》的极端,才能对抗国产动画被消耗的期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只有《大护法》的极端,才能对抗国产动画被消耗的期待

暗黑系动画《大护法》或许带给国产动漫的“另一种性格”。

作者:秦泉

“这个时代,鬼才会被看见。”这是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在2017年7月9日的微博。

作为一家对动画电影未来押注最大的影视公司,光线传媒继2015年的《大圣归来》和2016年的《大鱼海棠》之后,连续第三年在暑期档推出重磅国产动画电影——《大护法》。

《大护法》中“一枪爆头”的场面

“当真人动画电影还不能做到这么血腥暴力时,一部成人向动画竟然做到了”,这是很多观众看过点映后的第一个想法。有人说在体验到了“爆头”的快感和暴力美学,也有人看到了个体恐惧和群体束缚,以及可怖的极权统治……

如此的故事内核和表达风格在中国电影语言里显得太过出众。这也成为《大护法》的另外一种标签。这部即将于7月13日上映的国产动画片,也自称为中国首部自分级电影,即建议相关低龄观众在家长陪同下观看。

《大护法》是“鬼才”导演不思凡的电影导演首秀,他在电影中提供了足够的“恶趣味”和“非主流世界观”。在最早的导演剪辑版里,落版的字幕就是“献给时代高墙下的清澈灵魂”。

影评人路支羽在观看首映之后被其中的“反乌托邦”设定而兴奋,他也将这部影片提前列入2017年年度华语片十佳。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因“大护法”的闯入而发生在“花生镇”的故事,镇上“花生人”的觉醒和反抗是电影的一条线索——“束缚以及背后的恐惧”。

过去两年,在华语动画电影经历过《大圣归来》和《大鱼海棠》的成功,以及二次元产业的全面爆发,整个市场并不缺少资本的关注和观众的期待。但是,对于仍处于起步期的中国动画电影行业,相比这些汹涌的“热钱”,更需要的是有创意的和有性格的内容。换句话说,动画电影更有能力也更适合突破某些边界。

“我们现在特别害怕’大圣’、’大鱼’的成功,让整个行业认为这就是标本,都要去照着做,那么这个市场就完蛋了。”彩条屋影业总经理易巧最在乎的,这是一部风格浓厚的作者型电影。

一部“穷出来”的《大护法》

“太子”和“大护法”

“《大护法》的风格是穷出来的,真的是因为成本的限制。”易巧对《三声》(微信ID:toshansheng)说。在他看来,这更加考验导演的创造力,“成本少,还要做得好看”。

对于中国电影行业来说,不思凡是一个陌生的导演名字。但他的另一个名字悠无一品,在动漫圈颇具知名度。2004年,他的一部总共7集、每集时长5分钟的动画短片《黑鸟》,受到粉丝追捧,在豆瓣得到了8.5的高分。

起初,《大护法》的目标不是院线电影,而是一部动画长片。受制于成本,不思凡只能用创意去弥补制作上的不足,无论是角色还是动作设计,“不low又要让人留下印象”。

2013年,好传动画成为这个项目的第一个投资方,并影响了故事的走向。“我要做一个暴力的”,“那能不能在暴力一些”,这是当时不思凡和好传动画创始人尚游的对话。事实上,初始阶段双方并没有将这个项目定为院线电影,先期投资并不高,甚至没能摆脱拮据的状态。

例如,为减少工作量,《大护法》里出现最多的角色“花生人”是一个木偶似的极简形状,在动画制作上最费钱的毛发处理,被人物大护法披着红色斗篷掩盖过去。

同样,影片整体背景是以水墨画的风格呈现,以减少背景设置的复杂度,但也确立了《大护法》充满中国风的美学特点。

在《大护法》制作的初期,不思凡的制作团队仅仅只有4个人。不思凡回忆起这种创作状态还觉得有些“后怕”。“其实这非常难,越简单的东西越难设计,你要让别人留下感觉,但是又不能让别人感觉你很low。现在自己回忆的时候都不敢想,不愿意去碰它,太难太烦了”。

《大护法》真正摆脱资金掣肘是在2013年年末,彩条屋影业看中这个项目并加入进来。

而在此之前,《大护法》还遭遇了一轮“不被看好”。当时好传动画想做视频网站的线上发行,谈判并不顺利。“片子很好看,很特别,但我们做不了也不敢做,好像挺有风险的”,这是大多数发行商的回答。

彩条屋志在将《大护法》推上院线,当然对风险也不无担心。但易巧仍然决定冒险,“国漫从大圣开始,到今年已经是第三年,观众对国漫崛起的期待开始消耗了,第三年要来一个更狠、更硬的东西”。

在彩条屋看到的作品中,《大护法》冲击力最强。这也是为什么,彩条屋以继“大圣”、“大鱼”后的“大”作品为宣传定位,同时将上映时间放在国产大片林立的暑期档。

在彩条屋进入后,《大护法》也迎来了“二次创作”。在易巧的介绍中,《大护法》主要做了两方面的调整。首先是制作层面,为了达到院线标准,在画面精度和质感上做了调整,3D版本也进行了很多背景重画。另外在影片结构上,为了更快的节奏以及打斗戏的流畅,总共做了1300个镜头的修改。

当然调整还包括应对审查所做的删减修改。不过,“暴力血腥”的《大护法》过审过程并不复杂,打上去的“十三禁”也是遵循3月1日起实施的《电影产业促进法》中的规定。

在不思凡看来,《大护法》的“诞生”,一方面是因为“穷”而绞尽脑汁做更精彩的设计,另外则是这部影片在创作初期并没打算做院线片。“如果一开始就打算上院线,哪怕我做暴力,也会砍掉一半暴力镜头,就不会像现在做得潇洒和放飞”。

从《大圣归来》到《大护法》,中国动漫的风格探索

“大圣归来”与“大护法”

中国市场在成人动画电影这个类型片上的这一轮集体探索开始于两年前。2015年7月上映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9.56亿的票房成绩让行业看到了这一类型片的市场潜力。

此后两年,市场仍旧沿“低幼”和“成人审美”两条路线继续前行,但《大圣归来》的票房胜利让整个市场都看到了成人动画电影希望。次年,“跳票12年”的《大鱼海棠》上映后拿到了超5亿的票房。

尽管在“大圣”、“大鱼”之前,国产成人动画也有《魁拔》系列、《秦时明月》以及《十万个冷笑话》等惊喜之作,但由于票房平淡没能引来太多关注。

在易巧看来,“大圣”和“大鱼”的成功让更多资本敢于投资动画电影,但同时也暴露了行业一个最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动画故事的原创力不足。“很多制作公司根本没有原创的能力,拿到了钱都开始做原创,接下来两三年,都可能因为没有产出陆续破产,甚至倒闭。这是二次伤害。”易巧说。

在过去两年中,除了“大圣”、“大鱼”,只有《小门神》和《摇滚藏獒》等少数几部有影响力的动画电影。这几部电影的特点是各具风格,而简单模仿“大圣”路径的作品,都没有成功。

“我们现在特别害怕‘大圣’、‘大鱼’的成功,让整个业内认为这就是标本,都要去照着做,那么这个市场就完蛋了。”易巧说。

《大护法》在创作过程中,不打算上院线的初衷和4个人的创作状态让《大护法》在打磨故事阶段,更类似于“独立动画”,完整的体现出创作团队特别是不思凡的独立思考。

在不思凡的介绍中,《大护法》的“制造”过程更多集中于导演自己的头脑。“《大护法》的剧情基本上是我自己脑子转来转去、消化出来的,我自己去捕捉和看,整个故事的架构就呈现出来了”。

例如,《大护法》中花生人的最初灵感来自于不思凡看见同事桌子上的“小人偶”,“花生镇”高低错落的小木房设计,则来源于导演看到的一张巴西贫民窟照片。

这让《大护法》有着非常鲜明的导演个人风格。点映后,“爆浆”的暴力镜头,古色的山水画背景,以及“装x”的搞笑台词,都是大家对于这部影片所津津乐道的地方。

风格正是投资方所看中的。6月20日,《大护法》在上海电影节期间举行点映,一位观众就影片叙事焦点的散乱问到主创,“一部作者风格强烈的影片相对于类型叙事更加重要”,易巧回答说。

由易巧担任制片人、票房过五亿的《大鱼海棠》,也是一部风格非常强烈的作品。

在影评人陆支羽看来,一部分人看到的影片中“花生镇”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政治映射并不重要。“《大护法》并不是局限在对一个国家的映射,每个不同的族群都会遇见这样那样的问题,它是关于全人类的一个思考,它有着反乌托邦的设定”。

“日本很多动画导演都有个性化思考的作品出来,大范围来讲就是反乌托邦,国内近些年有这种想法的实验短片,但长片就只出现了这部《大护法》。”陆支羽说。

风格下的卖点与不足

执行枪决的“花生人”行法者

陆支羽看中的是这部《大护法》的世界观架构,他认为已经不思凡构建的世界已经“立柱”了,他已经产生了强烈兴趣想看续集的冲动。

《大护法》叙事上的不足也相当明显,焦点的散乱、某些人物的设定多余以及部分台词的中二,是许多观众认为《大护法》的不足之处。

与电影工业体系下的产品相比,《大护法》并不精致。部分观看过点映的观众反映中,这部电影的遗憾之处还包括了配音与嘴型的不匹配,这让一些观众感到跳戏和尴尬。

不思凡也开始思考这些问题。“我一直在质疑,有人看到了群体束缚,有人看到了个体恐惧,他们会看到很多,然后就失去了一个焦点。”他对《三声》(微信ID:toshansheng)说。

不思凡曾想过对此做些平衡。“影片结尾处的‘你是谁、他是谁、是什么’的问题,我想如果放上去就会引起观众的虚无感,观众不太愿意去思考哲学问题,但最后同事建议要让观众思考,于是这几句话就保留了”。

易巧反而不担心影片类型叙事上不足所造成的观影门槛。“影片的商业感来自于我们的诚意和创造力,在观众接受的范围内,做最大程度的创新,这个就是商业卖点”。

同时,基于《大圣归来》和《大鱼海棠》的尝试与探索,《大护法》在周边衍生品领域或许更具有商业能力。根据《三声》(微信ID:toshansheng)的观察,微博上已经有粉丝和观众开始晒出相关玩偶和贴纸。

对于仍处于探索初期的中国动漫电影,《大护法》将会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影片还未正式上映,业内已经开始讨论这部片子带来的产业“想象”,那就是小众原创动画的生存空间。

不思凡本人也同样期待,“《大护法》如果成功的话,它对于中国动漫的原创力量会是一个强心针。因为他会让很多有追求、有想法,曾经犹豫的动画人带来振奋的感觉。而这批人在民间有大量的存在。”

实际上,这样的上升渠道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一直被中国电影人所渴求,电影节和互联网都试图发挥这样的作用,而今天的推动力中又包括了动画电影。2014年,宁浩在一次演讲中开玩笑说道:“鬼才”导演是一个职称,以前我是“鬼才”导演,听说现在轮到乌尔善了。在王长田的眼中,不思凡应该是新一个被这样称呼的人。

重要的是,《大护法》拥有“献给时代高墙下的清澈灵魂”和“感谢给我逆境的众生”这样的高度情怀主题。这部追求自由的反乌托邦电影也将给今天的年轻观众以更多的再解读空间——至少在商业价值上,这会比全家欢动画电影更有可能产生“朝拜效应”。

这个意义上,你可以换一个断句方法再读一遍:“这个时代,鬼才会被看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只有《大护法》的极端,才能对抗国产动画被消耗的期待

暗黑系动画《大护法》或许带给国产动漫的“另一种性格”。

作者:秦泉

“这个时代,鬼才会被看见。”这是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在2017年7月9日的微博。

作为一家对动画电影未来押注最大的影视公司,光线传媒继2015年的《大圣归来》和2016年的《大鱼海棠》之后,连续第三年在暑期档推出重磅国产动画电影——《大护法》。

《大护法》中“一枪爆头”的场面

“当真人动画电影还不能做到这么血腥暴力时,一部成人向动画竟然做到了”,这是很多观众看过点映后的第一个想法。有人说在体验到了“爆头”的快感和暴力美学,也有人看到了个体恐惧和群体束缚,以及可怖的极权统治……

如此的故事内核和表达风格在中国电影语言里显得太过出众。这也成为《大护法》的另外一种标签。这部即将于7月13日上映的国产动画片,也自称为中国首部自分级电影,即建议相关低龄观众在家长陪同下观看。

《大护法》是“鬼才”导演不思凡的电影导演首秀,他在电影中提供了足够的“恶趣味”和“非主流世界观”。在最早的导演剪辑版里,落版的字幕就是“献给时代高墙下的清澈灵魂”。

影评人路支羽在观看首映之后被其中的“反乌托邦”设定而兴奋,他也将这部影片提前列入2017年年度华语片十佳。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因“大护法”的闯入而发生在“花生镇”的故事,镇上“花生人”的觉醒和反抗是电影的一条线索——“束缚以及背后的恐惧”。

过去两年,在华语动画电影经历过《大圣归来》和《大鱼海棠》的成功,以及二次元产业的全面爆发,整个市场并不缺少资本的关注和观众的期待。但是,对于仍处于起步期的中国动画电影行业,相比这些汹涌的“热钱”,更需要的是有创意的和有性格的内容。换句话说,动画电影更有能力也更适合突破某些边界。

“我们现在特别害怕’大圣’、’大鱼’的成功,让整个行业认为这就是标本,都要去照着做,那么这个市场就完蛋了。”彩条屋影业总经理易巧最在乎的,这是一部风格浓厚的作者型电影。

一部“穷出来”的《大护法》

“太子”和“大护法”

“《大护法》的风格是穷出来的,真的是因为成本的限制。”易巧对《三声》(微信ID:toshansheng)说。在他看来,这更加考验导演的创造力,“成本少,还要做得好看”。

对于中国电影行业来说,不思凡是一个陌生的导演名字。但他的另一个名字悠无一品,在动漫圈颇具知名度。2004年,他的一部总共7集、每集时长5分钟的动画短片《黑鸟》,受到粉丝追捧,在豆瓣得到了8.5的高分。

起初,《大护法》的目标不是院线电影,而是一部动画长片。受制于成本,不思凡只能用创意去弥补制作上的不足,无论是角色还是动作设计,“不low又要让人留下印象”。

2013年,好传动画成为这个项目的第一个投资方,并影响了故事的走向。“我要做一个暴力的”,“那能不能在暴力一些”,这是当时不思凡和好传动画创始人尚游的对话。事实上,初始阶段双方并没有将这个项目定为院线电影,先期投资并不高,甚至没能摆脱拮据的状态。

例如,为减少工作量,《大护法》里出现最多的角色“花生人”是一个木偶似的极简形状,在动画制作上最费钱的毛发处理,被人物大护法披着红色斗篷掩盖过去。

同样,影片整体背景是以水墨画的风格呈现,以减少背景设置的复杂度,但也确立了《大护法》充满中国风的美学特点。

在《大护法》制作的初期,不思凡的制作团队仅仅只有4个人。不思凡回忆起这种创作状态还觉得有些“后怕”。“其实这非常难,越简单的东西越难设计,你要让别人留下感觉,但是又不能让别人感觉你很low。现在自己回忆的时候都不敢想,不愿意去碰它,太难太烦了”。

《大护法》真正摆脱资金掣肘是在2013年年末,彩条屋影业看中这个项目并加入进来。

而在此之前,《大护法》还遭遇了一轮“不被看好”。当时好传动画想做视频网站的线上发行,谈判并不顺利。“片子很好看,很特别,但我们做不了也不敢做,好像挺有风险的”,这是大多数发行商的回答。

彩条屋志在将《大护法》推上院线,当然对风险也不无担心。但易巧仍然决定冒险,“国漫从大圣开始,到今年已经是第三年,观众对国漫崛起的期待开始消耗了,第三年要来一个更狠、更硬的东西”。

在彩条屋看到的作品中,《大护法》冲击力最强。这也是为什么,彩条屋以继“大圣”、“大鱼”后的“大”作品为宣传定位,同时将上映时间放在国产大片林立的暑期档。

在彩条屋进入后,《大护法》也迎来了“二次创作”。在易巧的介绍中,《大护法》主要做了两方面的调整。首先是制作层面,为了达到院线标准,在画面精度和质感上做了调整,3D版本也进行了很多背景重画。另外在影片结构上,为了更快的节奏以及打斗戏的流畅,总共做了1300个镜头的修改。

当然调整还包括应对审查所做的删减修改。不过,“暴力血腥”的《大护法》过审过程并不复杂,打上去的“十三禁”也是遵循3月1日起实施的《电影产业促进法》中的规定。

在不思凡看来,《大护法》的“诞生”,一方面是因为“穷”而绞尽脑汁做更精彩的设计,另外则是这部影片在创作初期并没打算做院线片。“如果一开始就打算上院线,哪怕我做暴力,也会砍掉一半暴力镜头,就不会像现在做得潇洒和放飞”。

从《大圣归来》到《大护法》,中国动漫的风格探索

“大圣归来”与“大护法”

中国市场在成人动画电影这个类型片上的这一轮集体探索开始于两年前。2015年7月上映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9.56亿的票房成绩让行业看到了这一类型片的市场潜力。

此后两年,市场仍旧沿“低幼”和“成人审美”两条路线继续前行,但《大圣归来》的票房胜利让整个市场都看到了成人动画电影希望。次年,“跳票12年”的《大鱼海棠》上映后拿到了超5亿的票房。

尽管在“大圣”、“大鱼”之前,国产成人动画也有《魁拔》系列、《秦时明月》以及《十万个冷笑话》等惊喜之作,但由于票房平淡没能引来太多关注。

在易巧看来,“大圣”和“大鱼”的成功让更多资本敢于投资动画电影,但同时也暴露了行业一个最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动画故事的原创力不足。“很多制作公司根本没有原创的能力,拿到了钱都开始做原创,接下来两三年,都可能因为没有产出陆续破产,甚至倒闭。这是二次伤害。”易巧说。

在过去两年中,除了“大圣”、“大鱼”,只有《小门神》和《摇滚藏獒》等少数几部有影响力的动画电影。这几部电影的特点是各具风格,而简单模仿“大圣”路径的作品,都没有成功。

“我们现在特别害怕‘大圣’、‘大鱼’的成功,让整个业内认为这就是标本,都要去照着做,那么这个市场就完蛋了。”易巧说。

《大护法》在创作过程中,不打算上院线的初衷和4个人的创作状态让《大护法》在打磨故事阶段,更类似于“独立动画”,完整的体现出创作团队特别是不思凡的独立思考。

在不思凡的介绍中,《大护法》的“制造”过程更多集中于导演自己的头脑。“《大护法》的剧情基本上是我自己脑子转来转去、消化出来的,我自己去捕捉和看,整个故事的架构就呈现出来了”。

例如,《大护法》中花生人的最初灵感来自于不思凡看见同事桌子上的“小人偶”,“花生镇”高低错落的小木房设计,则来源于导演看到的一张巴西贫民窟照片。

这让《大护法》有着非常鲜明的导演个人风格。点映后,“爆浆”的暴力镜头,古色的山水画背景,以及“装x”的搞笑台词,都是大家对于这部影片所津津乐道的地方。

风格正是投资方所看中的。6月20日,《大护法》在上海电影节期间举行点映,一位观众就影片叙事焦点的散乱问到主创,“一部作者风格强烈的影片相对于类型叙事更加重要”,易巧回答说。

由易巧担任制片人、票房过五亿的《大鱼海棠》,也是一部风格非常强烈的作品。

在影评人陆支羽看来,一部分人看到的影片中“花生镇”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政治映射并不重要。“《大护法》并不是局限在对一个国家的映射,每个不同的族群都会遇见这样那样的问题,它是关于全人类的一个思考,它有着反乌托邦的设定”。

“日本很多动画导演都有个性化思考的作品出来,大范围来讲就是反乌托邦,国内近些年有这种想法的实验短片,但长片就只出现了这部《大护法》。”陆支羽说。

风格下的卖点与不足

执行枪决的“花生人”行法者

陆支羽看中的是这部《大护法》的世界观架构,他认为已经不思凡构建的世界已经“立柱”了,他已经产生了强烈兴趣想看续集的冲动。

《大护法》叙事上的不足也相当明显,焦点的散乱、某些人物的设定多余以及部分台词的中二,是许多观众认为《大护法》的不足之处。

与电影工业体系下的产品相比,《大护法》并不精致。部分观看过点映的观众反映中,这部电影的遗憾之处还包括了配音与嘴型的不匹配,这让一些观众感到跳戏和尴尬。

不思凡也开始思考这些问题。“我一直在质疑,有人看到了群体束缚,有人看到了个体恐惧,他们会看到很多,然后就失去了一个焦点。”他对《三声》(微信ID:toshansheng)说。

不思凡曾想过对此做些平衡。“影片结尾处的‘你是谁、他是谁、是什么’的问题,我想如果放上去就会引起观众的虚无感,观众不太愿意去思考哲学问题,但最后同事建议要让观众思考,于是这几句话就保留了”。

易巧反而不担心影片类型叙事上不足所造成的观影门槛。“影片的商业感来自于我们的诚意和创造力,在观众接受的范围内,做最大程度的创新,这个就是商业卖点”。

同时,基于《大圣归来》和《大鱼海棠》的尝试与探索,《大护法》在周边衍生品领域或许更具有商业能力。根据《三声》(微信ID:toshansheng)的观察,微博上已经有粉丝和观众开始晒出相关玩偶和贴纸。

对于仍处于探索初期的中国动漫电影,《大护法》将会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影片还未正式上映,业内已经开始讨论这部片子带来的产业“想象”,那就是小众原创动画的生存空间。

不思凡本人也同样期待,“《大护法》如果成功的话,它对于中国动漫的原创力量会是一个强心针。因为他会让很多有追求、有想法,曾经犹豫的动画人带来振奋的感觉。而这批人在民间有大量的存在。”

实际上,这样的上升渠道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一直被中国电影人所渴求,电影节和互联网都试图发挥这样的作用,而今天的推动力中又包括了动画电影。2014年,宁浩在一次演讲中开玩笑说道:“鬼才”导演是一个职称,以前我是“鬼才”导演,听说现在轮到乌尔善了。在王长田的眼中,不思凡应该是新一个被这样称呼的人。

重要的是,《大护法》拥有“献给时代高墙下的清澈灵魂”和“感谢给我逆境的众生”这样的高度情怀主题。这部追求自由的反乌托邦电影也将给今天的年轻观众以更多的再解读空间——至少在商业价值上,这会比全家欢动画电影更有可能产生“朝拜效应”。

这个意义上,你可以换一个断句方法再读一遍:“这个时代,鬼才会被看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