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立方金服研究人员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整体滞后,建设需求庞大。基础设施建设将是“一带一路”沿线最基本、最迫切的需求,也是缓解我国基建行业产能过剩所必需。PPP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方式,选择PPP模式作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安排,元立方金服研究人员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基础设施建设和PPP模式的特点能够实现较好的配合。目前,PPP模式已逐渐在“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中崭露头角,如采用EPC+OM形式的东非亚吉铁路项目,以及采用BOO模式的巴基斯坦卡西姆港燃煤电站项目。随国家支持力度加大,PPP模式将会在“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一带一路”战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为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整体滞后,基础设施建设将是“一带一路”沿线最基本、最迫切的需求。基础设施是居民和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工作和生活的共同物质基础,是城市主体设施正常运行的保证。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2016–2017》中显示,“一带一路”主要沿线国家和地区基建水平分层现象明显,同时在全部138个样本国家中,为数不少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元立方金服研究人员发现,主要是中低收入国家——基建水平排名靠后,显示其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所谓“乘数效应”,能带来几倍于投资额的社会总需求和国民收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实现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将是重要物质基础。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庞大。“一带一路”是新形势下提出的,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全新区域合作框架,覆盖范围大、涉及投资领域广,且由于多为跨国项目,项目结构复杂,参与主体繁多,与此同时鉴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一,中低收入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仍严重滞后,元立方金服研究认为他们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将极为庞大。
l 假设以总体基建投入约占GDP的5%进行估算,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测算,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包括中国)的GDP约为24.86万亿美元,占到全球经济总量的1/3左右,那么“一带一路”沿线对基建的需求或达到每年1.24万亿美元;
l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仅就亚洲区域而言,到2030年便需在基础设施领域投资26万亿美元以抵御贫困、促进经济增长和应对气候变化,每年需要投资超过1.7万亿美元,是目前投资额8810亿美元的两倍。
元立方金服研究认为,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所急,也是缓解我国基建行业产能过剩所必需。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些国家由于财政紧张的原因,基建投资支出不足,普遍对于基础设施建的需求均极其旺盛。另一方面,我国国内过剩产能可在“一带一路”战略大背景下,配合”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亚投行”,构建和实现对外开展基建投资业务战略构思。中国2015年对外承包完成额为1万亿元人民币(折合约1540.7亿美元),仅占“一带一路”沿线对基建需求的12.4%。在政策支持下,对外工程承包施企业“走出去”能形成较大的出口拉动,有效对冲国内需求端的下滑从而带整个“基础设施产业链”。主观意愿和客观条件形成合力,未来我国基建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将大幅加快,海外市场广阔的产业扩张前景将逐渐打开。
二、PPP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方式
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巨量的资金支持,按照我们之前对“一带一路”资金来源的考察,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以及上合组织开发银行这4个官方融资渠道能向“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的融资规模大概在3500亿美元左右,但与更加庞大基建需求相比仍是捉襟见肘;另一方面,在基础建设领域投资,除资金外,投资的组织和运用形式也至关重要。从全球的经验看,元立方金服研究任务,PPP是一种较佳的项目安排形式。
为什么会选择PPP这样一种投融资安排?选择PPP模式作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安排,元立方金服研究认为,主要是因为基础设施建设和PPP模式的特点能够实现较好的配合:
从基础设施建设的特点来看,其主要原因有三:1.基础设施建设所需投入的资金量极为庞大,且由于投资建设运营周期比较长,由政府或者某个公司单独承接,资金周转压力都将非常巨大;2.基础设施具有较高的资产专用性,交易双方互相需求、依赖程度较高,相对于外部市场合同形式,更倾向于采用内部组织一体化的形式;3.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自然垄断性,在一个基建领域中,往往只能由一家企业经营。这些特点都决定了基础设施建设安排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使用PPP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
l另一方面,从PPP模式的特点来看,在100%国有到100%民间持有中间,PPP有无数种形式和可能性。PPP模式可以把建设、投资、营运各个环节拆开来进行,任何一个企业可以自由参加一个PPP项目建设过程中间的某一部分,而不是承担全部的工作和风险,其灵活性可将参与建设的各个企业的特长得到更高程度的发挥;
元立方金服研究认为,PPP模式将会在“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6年12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与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PPP中心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PPP工作机制洽谈会,双方一致认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推进PPP模式,可以更好地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助推沿线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2017年1月,发改委会同外交部、环保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人民银行、国资委、林业局、银监会、能源局、外汇局以及全国工商联、中国铁路总公司等13个部门和单位,共同建立“一带一路”PPP工作机制,与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强合作,积极推广PPP模式,鼓励和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推动相关基础设施项目尽快落地。
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合作领域机遇
基础设施主要包括:1)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交通运输领域;2)水库、大坝及城市供排水、污水处理、空气净化等环保水利领域;3)石油、煤炭、天然气、电力等能源动力领域;4)住宅区、别墅、公寓等居住建筑领域;5)高档酒店、商场、写字楼,办公楼等办公商用建筑领域;以及6)电信、通信、信息网络相关的邮电通讯领域等,其为直接生产部门和人民生活提供共同条件和公共服务。
1交通基础设施领域
元立方金服研究认为,目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需求正处于持续扩张期。据普华永道预测,至2020年,全球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2万亿英镑,其中仅亚太地区的基础设施市场在未来10年便将实现年均7%~8%的增长,并在2025年接近5.3万亿美元的水平。“一带一路”沿线的亚、非、拉地区国家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本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改善公路、高铁、口岸、港口、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现状的愿望强烈。
“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已经取得初步成效。目前,元立方金服研究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已经初步具备互联互通的基础条件。在沿线国家中,有9个国家与中国实现了铁路联通、28个国家与中国有直航城市、58个国家与中国实现了海路联通。其中,同时与中国有直航城市、铁路相通、海路相通的国家有4个,占6.35%;仅与中国有直航城市、海路相通的国家有21个,占33.33%;仅与中国有直航城市、铁路相通的国家有1个,占1.59%;仅与中国海路、铁路相通的国家有4个,占6.35%;仅与中国有直航城市的国家有2个,占3.18%;仅与中国海路相通的国家有29个,占46.03%;另外仅有2个国家与中国既无直航城市,也未实现海路、铁路相通。
“一带一路”建设将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国标准走向世界,实现对国际标准的“再定义”。交通基础设施领域主要包括国家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机场、港口、邮政和快递等基础设施建设。借由“一带一路”战略,国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将通过承包工程、直接投资等方式,促进中国从技术标准、装备制造、勘察设计、工程施工和运营管理全方位“走出去”。
1) 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现状
¤ 中蒙俄经济走廊方向:与俄罗斯、蒙古签署了口岸合作框架协定,完成了中蒙边境乌力吉口岸的对外开放;
¤ 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方向:印发《中欧班列品牌建设方案》,重点打造中欧班列统一物流品牌。
¤ 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方向:中吉乌铁路“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项目(乌境内)竣工通车,塔吉克斯坦“瓦赫达特—亚湾”桥隧项目一号隧道贯通;
¤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方向:雅万高铁启动先导段建设,中老铁路建设进展顺利。境内玉溪—磨憨铁路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 中巴经济走廊方向: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二期、卡拉奇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等一批重点项目完成融资。巴基斯坦恰希玛和卡拉奇核电项目进展顺利;
¤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方向:四国联合研究中方报告已经完成。缅甸皎漂特别经济区项目中方联合体已经中标;
¤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方向: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复工,汉班托塔港二期工程即将竣工,希腊比雷埃夫斯港股权收购项目完全交割。
2) 经典案例——东非亚吉铁路项目
亚吉铁路是东非第一条电气化铁路,是继坦赞铁路之后,中国在非洲修建的又一条跨国铁路,目前已成为以货运为主、客货列车共线运行的,横跨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两国的骨干铁路。亚吉铁路西起埃塞俄比亚首都亚斯亚贝巴,途经重要城市阿达玛、德雷达瓦,东到吉布提港,全长约752公里,采用中国二级电气化铁路标准建设。设计客运时速120公里、货运时速80公里,共分布45个车站,初期运能设计为600万吨/年,远期通过复线改造可将运量提升至1300万吨/年。项目总投资约40亿美元(含机车车辆采购)。
亚吉铁路项目采用EPC+OM模式进行运作。整条铁路东段由中国铁建所属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承建,西段由中国中铁所属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承建,埃塞俄比亚段铁路70%的资金和吉布提段铁路85%的资金来自中国进出口银行贷款。埃塞俄比亚方和吉布提方分别为贷款向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投保信用保证保险。
项目2011年底签署协议,并于2015年6月全线铺通。2015年8月,埃塞俄比亚铁路公司和吉布提铁路公司组成联营体,对铁路运营管理权进行招标。2016年7月28日,中土集团代表“中土集团与中国中铁联营体”与埃塞俄比亚铁路公司、吉布提铁路公司签署了“亚的斯亚贝巴-吉布提铁路运营管理服务合同”,在未来六年为亚吉铁路的运营管理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持,从总承包的“交钥匙工程”转向“建营一体化”模式,正式实现从单纯的施工方到投资商、运营服务商的角色转变。2016年10月亚吉铁路全线通车。
亚吉铁路是海外首条集设计标准、投融资、装备材料、施工、监理和运营管理全产业链“中国化”的铁路项目,标志着成套中国铁路“走出去”取得重大突破,是“一带一路”的标志性成果。
2电力工程建设领域
元立方金服研究认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电力企业在核电、风电、光伏发电、智能电网等领域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形成了规划设计、施工建设、投资运营、装备制造、咨询服务、运维管理等全产业链项目优势,积累了丰富的对外投资经验。
1) 电力工程基础设施投资现状
截至目前,我国在沿线国家主要投资项目包括巴基斯坦“默蒂亚里一拉合尔输变电项目”、卡洛特水电站、卡西姆港火电项目,老挝“色贡输变电项目”、“南塔河一号水电站”,埃塞俄比亚"GDHA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戈巴水电站”,赞比亚“MC70输电线路工程”、“下凯富峡水电站”等。此外,印尼、缅甸、吉尔吉斯斯坦、蒙古、俄罗斯、尼泊尔等国家都与我国展开电力合作项目对接。我国在沿线国家电力投资项目增加的同时,也带动了相关电力设备出口,如2015年中国和老挝收个成功合作的“一带一路”电网项目投产,促成了中国3. 1亿美元的电力设备出口,同时加速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火力发电机组、水电机组技术、核电技术等关键性技术“走出去”。
2) 经典案例——巴基斯坦卡西姆港燃煤电站PPP项目
近年来,巴基斯坦电力缺口不断增大,年电力缺口最大约4500-5000MW,导致全国很多地区每天停电时间达12-16小时。在巴基斯坦全国火电机组发电量中,燃气、燃油发电量占到90%以上,燃煤发电量占比不足1%,低成本的煤电不足。为改变当前电力紧张的局面,巴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对电力行业的投入,并鼓励和吸引外商和民间资本投资电力领域。
早在2013年中巴两国就提出了卡西姆港项目的构想,并列入“中巴经济走廊早期收获清单”,成为“中巴经济走廊”优先实施项目之一;2014年4月20日卡西姆港项目顺利完成《实施协议》、《购电协议》签署,23日完成《土地租赁和港口服务协议》;2015年5月21日,项目桩基工程开工仪式举行,在签订EPC合同后短短14天内,项目便立刻正式进入建设阶段。2015年12月23日,巴私人电力基础设施委员会(PPIB)主席和卡西姆港电力公司总裁在巴伊斯兰堡签署融资关闭文件,标志着卡西姆燃煤电站项目正式完成融资关闭。2016年3月16日,卡西姆港电力公司(该公司由中国电建集团海外投资有限公司控股)将卡西姆港卸煤码头工程以EPC形式授标给中国水电建设集团港航建设有限公司(水电港航),该工程是燃煤电站的配套设施,主体包括建设卸煤码头及航道等,金额约2.4亿美元。
卡西姆港燃煤电站总投资约20.85亿美元,以BOO模式投资开发,是第一个中外合作(中电建集团与卡塔尔Al-Mirqab公司)投资的大型能源类项目,包括电站工程、电站配套的卸煤码头及航道工程,电站设计安装2台660MW超临界机组,总装机容量132万千瓦,年均发电量约90亿度,采用进口煤发电,工程建设期为36个月,比可研阶段的工期缩短12个月。两台机组将分别于2017年12月30日和2018年3月31日投产发电,项目将于2018年6月底进入商业运行。巴国家电力监管局已批准该项目电价为8.12美分,有效期30年。
(注:文章源自专注于PPP、市政建设投资的互联网金融理财平台元立方金服,作者为元亨智库PPP投资研究院研究员胡思雨,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