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C站放大招,变形金刚与哪吒合体能否拯救国产动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C站放大招,变形金刚与哪吒合体能否拯救国产动画?

今年的「变 5」不尽人意,说严重点,就是口碑血崩。在北美,「变 5」上映三天只收获了 3700 万美元,烂番茄新鲜度降到了 15%,IMDb 更是只有 5.5 分。

一张央视要和孩之宝公司合拍动画片的公告截图在网上炸开了锅,《哪吒与变形金刚》两个风牛马不相及的 IP 竟然要搞成一部动画片,这个消息难道是恶搞吗?

▲截图

不过共青团微博转发了这条消息,似乎更加坐实了这张截图的真实性。

这下子,网友也不淡定了:WTF,这是什么玩意儿?

本来极客君的想法和大家一样,觉得这个设定太傻逼了。不过回过神来,极客君眉头一皱,发现这事儿并不简单。

一边被喷一边数钱的好莱坞IP

今年的「变 5」不尽人意,说严重点,就是口碑血崩。在北美,「变 5」上映三天只收获了 3700 万美元,烂番茄新鲜度降到了 15%,IMDb 更是只有 5.5 分。

国内观众也不傻,在豆瓣上不管评分还是评价都是和国外不谋而合的:

但是!中国是一个很奇怪的市场。

「变 5」虽然口碑烂,但赚得可一分都没少。这部片子在国内,仅预售就突破 2 亿大关,零点场票房更是高达 4175 万元,打破了「变 4」在 2014 年创下的系列最高零点场纪录。

大家无非就图个情怀,或者想看看特效。一部视觉大片,真的沦落到只是一部视觉大片:

只有特效和广告植入保持了系列水准。

这句话成为了「变 5」中心槽点。但其实,这是目前很多好莱坞大片的通用槽点。不知道从何开始,大部分人对电影的评判开始变成以视觉特效来衡量电影好不好看,剧情好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特效=票房?

比如「速激 8」,比如「加勒比海盗 5」,相信更多的人是冲着「情怀」去看的,去特么的剧情,对吧。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成为世界第二大票仓,许多好莱坞电影在中国能够轻轻松松就赚走数亿美金的票房,甚至出现了部分电影在中国票房比北美票房还要高的景象,而且中国的观影人群偏好特效和大制作电影。

因此,外国电影公司想要进军中国市场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但是很多国家都有类似的规定,为了保护国产电影,每年只能引入一定数量的进口电影,所以,怎么绕过这个规定又是电影公司需要考虑的问题。

合拍片大概是一个重要手段。其实中国对合拍片的定义是比较宽松的,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包含中国元素。

为了加点中国元素,电影公司可是煞费苦心,甚至强行加戏。

比如《钢铁侠 3》就有一个「中国特供版」,范冰冰的戏份只会在中国版里出现,而且是在片尾,一些毫无紧要的镜头,还顺便植入几个广告。。。

▲只出现在片尾

但是电影公司才不管加的戏合不合理,只要能进入中国市场,万物皆可抛。谁会跟钱过不去。

不过,好莱坞大片在中国市场其实也只是相对好过一点。

根据美国维吉尼亚的 comScore 的最新数据:

从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中国国内电影院一共上映了 24 部好莱坞电影,产生票房收入 17.6 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中国国内电影院一共上映了 22 部好莱坞电影,产生票房收入约为 17.3 亿美元。

两年相比,美国好莱坞电影票房成绩只增长了 1.7%。

电影公司原本指望中国能带来更可观的票房收益,但就市场反应来说,好像并不给力。

打破次元壁是常事

怎么才能进一步激发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呢?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加入中国特色,比如加入一些家喻户晓的人物,这也是变形金刚一贯的套路:拉关系。

在「变 4」中,恐龙金刚(Dinobot)已经在史前时代和恐龙一起露过面了;而在「变 5」,变形金刚更是从中世纪欧洲到封建时代日本,每一步都潜藏在人类历史中。

是时候轮到中国了。

事实上,打破次元壁和 IP 大杂烩的做法在外国影视公司看来都是很常见的,在变形金刚的正版漫画里,变形金刚就和钢铁侠大战过:

《复仇者联盟》系列就是把近几年有人气的超级英雄凑在了一起:

洛基、雷神是出自北欧神话的人物,他们都跟钢铁侠、美国队长等美国式超级英雄共同登场过。怎么中国的神话人物哪吒就要饱受质疑呢?

而且近几年,国内外电影公司都喜欢消费西游记,单单从 2016 年算起,关于西游记的电影就已经多不胜数了:

《大闹天竺》

《西游伏妖篇》

《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

《悟空传》

《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

。。。。。。

众所周知,中国对外的文化输出其实并不多,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还是只停留在中国功夫和西游记一样,这次说不定是一次新的尝试。

变形金刚在美国算是家喻户晓的漫画人物,把中国神话故事寄宿在它身上,让更多的外国人知道中国还有很多神话人物,也是个不错的事情。

不过让人担心的,是编剧的能力。中国制作的动画,大部分还是停留在给小孩子看的思路,不改变这个思路,一味低龄化剧情,最终只能被喷,毁了大家童年,毁青春。

Geek君有话说

电影也好,动漫也罢,目前都需要突破和创新。如果《哪吒与变形金刚》试验成功,说不定会迎来中外 IP 合作大浪潮。

哪怕是试验失败,按照大家喜欢猎奇的心态,相信收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总之,这是一次不赔钱的买卖。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C站放大招,变形金刚与哪吒合体能否拯救国产动画?

今年的「变 5」不尽人意,说严重点,就是口碑血崩。在北美,「变 5」上映三天只收获了 3700 万美元,烂番茄新鲜度降到了 15%,IMDb 更是只有 5.5 分。

一张央视要和孩之宝公司合拍动画片的公告截图在网上炸开了锅,《哪吒与变形金刚》两个风牛马不相及的 IP 竟然要搞成一部动画片,这个消息难道是恶搞吗?

▲截图

不过共青团微博转发了这条消息,似乎更加坐实了这张截图的真实性。

这下子,网友也不淡定了:WTF,这是什么玩意儿?

本来极客君的想法和大家一样,觉得这个设定太傻逼了。不过回过神来,极客君眉头一皱,发现这事儿并不简单。

一边被喷一边数钱的好莱坞IP

今年的「变 5」不尽人意,说严重点,就是口碑血崩。在北美,「变 5」上映三天只收获了 3700 万美元,烂番茄新鲜度降到了 15%,IMDb 更是只有 5.5 分。

国内观众也不傻,在豆瓣上不管评分还是评价都是和国外不谋而合的:

但是!中国是一个很奇怪的市场。

「变 5」虽然口碑烂,但赚得可一分都没少。这部片子在国内,仅预售就突破 2 亿大关,零点场票房更是高达 4175 万元,打破了「变 4」在 2014 年创下的系列最高零点场纪录。

大家无非就图个情怀,或者想看看特效。一部视觉大片,真的沦落到只是一部视觉大片:

只有特效和广告植入保持了系列水准。

这句话成为了「变 5」中心槽点。但其实,这是目前很多好莱坞大片的通用槽点。不知道从何开始,大部分人对电影的评判开始变成以视觉特效来衡量电影好不好看,剧情好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特效=票房?

比如「速激 8」,比如「加勒比海盗 5」,相信更多的人是冲着「情怀」去看的,去特么的剧情,对吧。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成为世界第二大票仓,许多好莱坞电影在中国能够轻轻松松就赚走数亿美金的票房,甚至出现了部分电影在中国票房比北美票房还要高的景象,而且中国的观影人群偏好特效和大制作电影。

因此,外国电影公司想要进军中国市场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但是很多国家都有类似的规定,为了保护国产电影,每年只能引入一定数量的进口电影,所以,怎么绕过这个规定又是电影公司需要考虑的问题。

合拍片大概是一个重要手段。其实中国对合拍片的定义是比较宽松的,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包含中国元素。

为了加点中国元素,电影公司可是煞费苦心,甚至强行加戏。

比如《钢铁侠 3》就有一个「中国特供版」,范冰冰的戏份只会在中国版里出现,而且是在片尾,一些毫无紧要的镜头,还顺便植入几个广告。。。

▲只出现在片尾

但是电影公司才不管加的戏合不合理,只要能进入中国市场,万物皆可抛。谁会跟钱过不去。

不过,好莱坞大片在中国市场其实也只是相对好过一点。

根据美国维吉尼亚的 comScore 的最新数据:

从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中国国内电影院一共上映了 24 部好莱坞电影,产生票房收入 17.6 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中国国内电影院一共上映了 22 部好莱坞电影,产生票房收入约为 17.3 亿美元。

两年相比,美国好莱坞电影票房成绩只增长了 1.7%。

电影公司原本指望中国能带来更可观的票房收益,但就市场反应来说,好像并不给力。

打破次元壁是常事

怎么才能进一步激发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呢?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加入中国特色,比如加入一些家喻户晓的人物,这也是变形金刚一贯的套路:拉关系。

在「变 4」中,恐龙金刚(Dinobot)已经在史前时代和恐龙一起露过面了;而在「变 5」,变形金刚更是从中世纪欧洲到封建时代日本,每一步都潜藏在人类历史中。

是时候轮到中国了。

事实上,打破次元壁和 IP 大杂烩的做法在外国影视公司看来都是很常见的,在变形金刚的正版漫画里,变形金刚就和钢铁侠大战过:

《复仇者联盟》系列就是把近几年有人气的超级英雄凑在了一起:

洛基、雷神是出自北欧神话的人物,他们都跟钢铁侠、美国队长等美国式超级英雄共同登场过。怎么中国的神话人物哪吒就要饱受质疑呢?

而且近几年,国内外电影公司都喜欢消费西游记,单单从 2016 年算起,关于西游记的电影就已经多不胜数了:

《大闹天竺》

《西游伏妖篇》

《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

《悟空传》

《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

。。。。。。

众所周知,中国对外的文化输出其实并不多,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还是只停留在中国功夫和西游记一样,这次说不定是一次新的尝试。

变形金刚在美国算是家喻户晓的漫画人物,把中国神话故事寄宿在它身上,让更多的外国人知道中国还有很多神话人物,也是个不错的事情。

不过让人担心的,是编剧的能力。中国制作的动画,大部分还是停留在给小孩子看的思路,不改变这个思路,一味低龄化剧情,最终只能被喷,毁了大家童年,毁青春。

Geek君有话说

电影也好,动漫也罢,目前都需要突破和创新。如果《哪吒与变形金刚》试验成功,说不定会迎来中外 IP 合作大浪潮。

哪怕是试验失败,按照大家喜欢猎奇的心态,相信收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总之,这是一次不赔钱的买卖。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