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漫威难以实现的“中国梦”,网易够呛能帮它圆得上?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漫威难以实现的“中国梦”,网易够呛能帮它圆得上?

美国式漫画在中国大陆建立影响力基本是2000年以后改编电影的功劳,特别是2011年第一部《复仇者》上映后,国内观众很是买账。但大多数中国读者还是靠着汉化组制作的未授权中文版漫画入坑,并不习惯为漫画付费,所以被漫威正式授权的两家出版社自然也就不出彩了。

(图片来自漫画《美国队长3》)

“为了漫威下载了网易,为了漫威开通了会员,结果更新的这么慢,真悲惨世界”。

“讲真,每周双更对于这种已经出版很久的漫画来说未免太坑爹了吧。说难听点,炒冷饭还玩饥渴营销这种做法实在看不过眼了”。

短短几天,网易漫画APP《内战》的评论区就快要被一众“更新慢”的抱怨淹没了。这是网易漫画首次与漫威达成合作后的漫画更新,评论区沦为吐槽区,网易漫画的大动作似乎没有迎来开门红。

在7月8日的2017CCG展上,网易漫画宣布将和漫威正式达成合作,引入12部漫威作品。两者还宣布,将联手打造一位中国超级英雄,加入漫威宇宙。

网易漫画撕开了美漫在线漫画的一个口子,打开网易漫画APP,可以看到增加了“漫威”这一新栏目,目前仅有一款《内战》的“漫威”排在共计112款动漫的“日漫”旁边,漫威多少有点被头衔打脸的感觉。然而,这并不是漫威漫画进入中国的第一次合作。

早在2010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就与漫威漫画接触并取得了授权。2015年1月出版了第一本漫威漫画《美国队长:冬日战士1》,今年6月又推出了《银河护卫队:火箭浣熊和格鲁特寰宇记》。但在当当网上这本被标注“漫威原创银河护卫队小说”的《银河护卫队:火箭浣熊和格鲁特寰宇记》,却一条评论也没有。

在2011年的第七届中国国际动漫产业博览会上,Marvel宣布其中文名为“漫威”。第一次参加中国国际动漫节的漫威英雄们,为观众带来了漫威展区、漫威彩车巡游和限量模型。

直到2015年,漫威漫画在国内的授权才有了第二次动作。漫威漫画授权果壳阅读和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作品包括《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复仇者联盟》、《神盾局》等。在豆瓣上的《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的评论区,却是“够敷衍”、“前奏比较坑,就是复联一的剧情”、“这本收录的故事也太乱了吧”,哀鸿一片。

引进漫画的果壳阅读是科普网站果壳网旗下文学出版部门,其策划人表示:“果壳阅读有这个想法比较久了,从2010年开始做调研工作,了解到国内美漫群体庞大,而且果壳有许多科幻爱好者,我们对这个市场有信心。”

对比2014年在中国电影票房取得创纪录的19.7亿元的《变形金刚4》,同年出版的漫画版《变形金刚》发行量只有20万册,果壳网旗下文学出版部门的策划人说:“考虑到美式漫画在国内刚起步,有这样一个成绩已经足感欣慰了”。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引进美漫已经是第七个年头了,对作品的取向已日趋成熟,更侧重于满足传统美漫迷,而果壳更多是试图吸引从电影和美剧开始了解美漫的入门者。两家都以合订本的形式出书,会比期刊慢上至少一年。就目前引进的作品来说,各有千秋,但都反响不大。

美国式漫画在中国大陆建立影响力基本是2000年以后改编电影的功劳,特别是2011年第一部《复仇者》上映后,国内观众很是买账。但大多数中国读者还是靠着汉化组制作的未授权中文版漫画入坑,并不习惯为漫画付费,所以被漫威正式授权的两家出版社自然也就不出彩了。

Marvel的历史可以一路追溯到1939年,1961年正式更名为Marvel Comics(漫威漫画),它创造了大量的知名漫画英雄角色:蜘蛛侠、钢铁侠、美国队长、雷神托尔、黑寡妇、绿巨人、金刚狼、奇异博士、银河护卫队......几乎都是国内影院的爆款角色,但漫威在中国电影的成功始终没能推动它在中国漫画业取得相匹配的成绩。

这跟国内漫画的大环境不无关系。近几年,国内多个漫画平台均以发展国漫为主,而日漫一直更受国人欢迎。之前大陆引进TV动画版的《七龙珠》、《灌篮高手》、《名侦探柯南》、《美少女战士》等,深受80后90后的喜爱,日本漫画也是跟风便火。而大部分人对美漫本身知之甚少,甚至绝大多数看过漫威电影的人连一本漫威漫画书都没看过。美漫原作在国内的用户非常小众,不要说跟国漫不能相比,与日漫相比也不占优势。

网易CEO丁磊说:“网易漫画此次与漫威深度合作,版权合作战略再升级,将《美国队长》、《钢铁侠》等漫画作品带给国内粉丝。”这些美漫作品固然会促进国内漫画平台的正版化和丰富化,但要想实现美式漫画在中国脱离现在的小众化却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

美式漫画的中国之路,从一开始就并不平坦。即使是漫威这种漫画界的巨头,也难逃在中国的低迷厄运。网易漫画如今接手了漫威的超级英雄,并不代表自己就真的会成为“超级英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漫威

4.4k
  • 上海迪士尼乐园将打造首个大型漫威主题景点
  • 漫威与《复仇者联盟》大反派“征服者康”演员中止合作,后者被判袭击和骚扰罪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漫威难以实现的“中国梦”,网易够呛能帮它圆得上?

美国式漫画在中国大陆建立影响力基本是2000年以后改编电影的功劳,特别是2011年第一部《复仇者》上映后,国内观众很是买账。但大多数中国读者还是靠着汉化组制作的未授权中文版漫画入坑,并不习惯为漫画付费,所以被漫威正式授权的两家出版社自然也就不出彩了。

(图片来自漫画《美国队长3》)

“为了漫威下载了网易,为了漫威开通了会员,结果更新的这么慢,真悲惨世界”。

“讲真,每周双更对于这种已经出版很久的漫画来说未免太坑爹了吧。说难听点,炒冷饭还玩饥渴营销这种做法实在看不过眼了”。

短短几天,网易漫画APP《内战》的评论区就快要被一众“更新慢”的抱怨淹没了。这是网易漫画首次与漫威达成合作后的漫画更新,评论区沦为吐槽区,网易漫画的大动作似乎没有迎来开门红。

在7月8日的2017CCG展上,网易漫画宣布将和漫威正式达成合作,引入12部漫威作品。两者还宣布,将联手打造一位中国超级英雄,加入漫威宇宙。

网易漫画撕开了美漫在线漫画的一个口子,打开网易漫画APP,可以看到增加了“漫威”这一新栏目,目前仅有一款《内战》的“漫威”排在共计112款动漫的“日漫”旁边,漫威多少有点被头衔打脸的感觉。然而,这并不是漫威漫画进入中国的第一次合作。

早在2010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就与漫威漫画接触并取得了授权。2015年1月出版了第一本漫威漫画《美国队长:冬日战士1》,今年6月又推出了《银河护卫队:火箭浣熊和格鲁特寰宇记》。但在当当网上这本被标注“漫威原创银河护卫队小说”的《银河护卫队:火箭浣熊和格鲁特寰宇记》,却一条评论也没有。

在2011年的第七届中国国际动漫产业博览会上,Marvel宣布其中文名为“漫威”。第一次参加中国国际动漫节的漫威英雄们,为观众带来了漫威展区、漫威彩车巡游和限量模型。

直到2015年,漫威漫画在国内的授权才有了第二次动作。漫威漫画授权果壳阅读和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作品包括《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复仇者联盟》、《神盾局》等。在豆瓣上的《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的评论区,却是“够敷衍”、“前奏比较坑,就是复联一的剧情”、“这本收录的故事也太乱了吧”,哀鸿一片。

引进漫画的果壳阅读是科普网站果壳网旗下文学出版部门,其策划人表示:“果壳阅读有这个想法比较久了,从2010年开始做调研工作,了解到国内美漫群体庞大,而且果壳有许多科幻爱好者,我们对这个市场有信心。”

对比2014年在中国电影票房取得创纪录的19.7亿元的《变形金刚4》,同年出版的漫画版《变形金刚》发行量只有20万册,果壳网旗下文学出版部门的策划人说:“考虑到美式漫画在国内刚起步,有这样一个成绩已经足感欣慰了”。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引进美漫已经是第七个年头了,对作品的取向已日趋成熟,更侧重于满足传统美漫迷,而果壳更多是试图吸引从电影和美剧开始了解美漫的入门者。两家都以合订本的形式出书,会比期刊慢上至少一年。就目前引进的作品来说,各有千秋,但都反响不大。

美国式漫画在中国大陆建立影响力基本是2000年以后改编电影的功劳,特别是2011年第一部《复仇者》上映后,国内观众很是买账。但大多数中国读者还是靠着汉化组制作的未授权中文版漫画入坑,并不习惯为漫画付费,所以被漫威正式授权的两家出版社自然也就不出彩了。

Marvel的历史可以一路追溯到1939年,1961年正式更名为Marvel Comics(漫威漫画),它创造了大量的知名漫画英雄角色:蜘蛛侠、钢铁侠、美国队长、雷神托尔、黑寡妇、绿巨人、金刚狼、奇异博士、银河护卫队......几乎都是国内影院的爆款角色,但漫威在中国电影的成功始终没能推动它在中国漫画业取得相匹配的成绩。

这跟国内漫画的大环境不无关系。近几年,国内多个漫画平台均以发展国漫为主,而日漫一直更受国人欢迎。之前大陆引进TV动画版的《七龙珠》、《灌篮高手》、《名侦探柯南》、《美少女战士》等,深受80后90后的喜爱,日本漫画也是跟风便火。而大部分人对美漫本身知之甚少,甚至绝大多数看过漫威电影的人连一本漫威漫画书都没看过。美漫原作在国内的用户非常小众,不要说跟国漫不能相比,与日漫相比也不占优势。

网易CEO丁磊说:“网易漫画此次与漫威深度合作,版权合作战略再升级,将《美国队长》、《钢铁侠》等漫画作品带给国内粉丝。”这些美漫作品固然会促进国内漫画平台的正版化和丰富化,但要想实现美式漫画在中国脱离现在的小众化却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

美式漫画的中国之路,从一开始就并不平坦。即使是漫威这种漫画界的巨头,也难逃在中国的低迷厄运。网易漫画如今接手了漫威的超级英雄,并不代表自己就真的会成为“超级英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