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专注AI多模态交互的图灵机器人能否赌对人工智能的未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专注AI多模态交互的图灵机器人能否赌对人工智能的未来?

在2014年,图灵机器人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不再憋着技术自己闷头干,而是把这些技术开放出来让所有人都可以用。这个决定也使得图灵机器人的发展得到了关键性的突破。

如果真的有一个临界点标志人工智能时代来临的话,那么应该是要有一款现象级的消费产品出现,就像当年的iPhone引领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一样。

图灵机器人联合创始人郭家日前在接受创客猫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的落地还是要切切实实地做出一款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

而当巨头都在抢夺智能音响、智能家居等市场时,图灵机器人却把目光锁定在儿童智能陪伴机器人。在郭家看来,聊天机器人最大的差别不是在技术和产品上,而是在场景上。相比工具类的应用场景,娱乐类场景因为着重在好玩和有趣的话题,人们对其要求低,反而更值得切入。儿童机器人会是人工智能走进中国家庭的一个很好的载体。

图灵机器人能否携儿童智能陪伴机器人率先切入中国家庭智能终端,实现中国家庭物联网化?关于这场“战争”,输者可能只是错过一次机会,赢者或许将创造一个未来。图灵机器人能否赌对人工智能的未来?以下为创客猫的解读。

图灵机器人联合创始人郭家

文\ 创客猫 林翠瓶

据Tractica估计,目前占280亿美元市场份额的机器人产业中,大部分是工业机器人,即用于生产线的机器人,完全跟智能不沾边。它们的智能水平(和移动能力)就像你家的洗衣机一样。

机器人能不能具有跟人一样的学习能力,能不能真正理解人类的语言,利用人类已经积累的知识去帮助人在各方面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甚至帮助人类去开拓新的领域,即通常所说的智能机器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也是当下AI领域仍需着力的一个核心环节。

国内专注于人工智能领域中文语义与认知计算的“图灵机器人”正致力于打造这样的一个“智慧大脑”,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据了解,"图灵机器人"本身并非机器人,而是加载在机器人身上的类似于Siri的一整套语音语义系统。图灵机器人主要专注于AI领域的多模态语义交互,为智能化软硬件产品提供中文语义分析、自然语言对话、深度问答等人工智能技术服务。目前最大的应用场景就是聊天机器人以及智能家居类的语音交互方案。

联合创始人郭家向创客猫介绍,接入了图灵机器人大脑的机器人在联网的情况下可做到和人自如的对话,就像是真人一样。人机对话像人类一样顺畅是因为图灵机器人采用当前主流框架DeepQA深度问答、自然语言处理及语义分析等技术,从而保证了中文语义理解准确率高达90%以上,而图灵机器人自身的学习能力可让机器人每天以0.8%的速度在不断进步。

孙正义“说”是时候创业了

如果前两年谈起聊天机器人,有人还觉得为时尚早,那么随着近来亚马逊echo的大热和Facebook等大公司在语音语义交互方面的布局,聊天机器人已被大部分人熟知且也显得没有那么遥不可及了,同样这个领域也吸引了大量的创业公司进入其中。

而与大部分近两年看到热点才进入该领域的公司不同的是,图灵机器人早从2010年就开始钻研人工智能的语义交互。在Siri还未问世的时候,图灵机器人已经做出了语音助手方面的产品了,不过可想而知,2010年的当下时机未成熟,产品也没有掀起大热。

而2010年也是郭家决定出来创业的年份。

问及,彼时在创业还没成为潮流、人工智能也未大热,而互联网确是大势之际为何会选择人工智能这样一个冷门的领域来创业时,郭家笑称,可能就是自己比较笨吧,“如果什么都想得很清楚,你就不敢去创业了”。另外是因为受到软银孙正义的影响,孙正义“说”是时候该创业了。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2010年,在以色列公司工作了4年的郭家偶然看到了一本孙正义的自传。孙正义在自己21岁的时候决心要选择一个愿意为之奋斗十年的行业;紧接着在25岁时,孙正义在自己看中的电信行业中成立了一家公司;30岁那年,他拿着在这家公司赚到的第一桶金去做投资。

受到孙正义创业路径的启发,郭家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觉得自己也到岁数该创业了。而当时比较紧要的就是选择一个能为之奋斗十年以上的行业。

彼时86年出生的郭家正值24岁,他选择了自己最擅长的人工智能。《奇点临近》一书里讲到当2045年奇点到来之时,人和机器人可能融为一体,人也会被机器人取代。郭家幻想着,到2045年的时候,自己刚好59岁退休,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伴随着AI领域的发展等待奇点来临的时刻,由此他坚定了自己创业的决心。

“从行业角度判断,2010年的时候做人工智能确实有点过早,我们当时做语音助手也过早了,Siri都还没有,我们做出来的这样一个东西根本就不火。但是还好坚持下来了。现在想想以前做的一些看似错误的事情也成就了今天的我们。

比如早期融资的时候我们的投资人发来标准的合同,上面写要有4年的回报期,每年10%复利的退出,但是我们当时也不懂,就说这个要求太苛刻了,跟投资人连吵带闹的,搞了好几天到最后把这些苛刻的条件全都删掉了,投资人也没有办法。现在回头看,觉得干得也不错,当时的强势换来了一个很好条款的投资协议。”郭家说。

突破:对外开放技术

这些年来图灵机机器人在自己认定的方向里不断深耕、升级产品,其在语义交互方面的技术也得到了业内的广泛认可,诸如智能电视、智能音响、智能汽车、智能玩具等智能硬件相关的产品,行业里前三名的厂家都是他们的合作伙伴。

不过在2014年,图灵机器人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不再憋着技术自己闷头干,而是把这些技术开放出来让所有人都可以用。这个决定也使得图灵机器人的发展得到了关键性的突破。

令郭家没想到的是,自从开放技术之后,每天有300多家、每个月有1万多家的企业和开发者会注册使用他们的产品,到目前为止已累计有60万家企业和开发者在使用他们的接口。

“我们没想到市场本身对这块的需求量这么大,产生的数据也非常可观。后面我们就开始分析使用我们产品的这些企业和开发者都是什么身份,发现有做微信公众账号的,希望像智能小助理一样帮忙解决企业的一些问题;再有一类是智能硬件类,尤其是儿童玩具类的非常多,所以我们现在也在深挖这两块。”

在郭家看来,算法都是同根同源的,开源出去并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算法加上数据等于模型,数据才会真正地影响机器学习的效果,因此大家更多拼得是数据。而正因为图灵机器人把技术开放出去后,收获的语料数据也越来越多,可以供机器不停地进行学习。所以图灵机器人最大的优势反而是数据。

转折:专注儿童智能陪伴机器人

正是基于数据分析,图灵机器人团队后来发现,语音助手、智能家居、音响等的人工智能应用在使用场景上很受限,有时也是多此一举。

对于创业者来说,找对了目标客户,找对了痛点,再根据其痛点结合新的技术、新的场景、新的内容,去针对性地做一些产品,这样的产品才能在社会上受到更多的欢迎。另外结合新技术的时候,需要真正地把新技术运用到新的应用场景里,而不是说单纯的去做技术。

同样郭家认为,聊天机器人最大的差别不是在技术和产品上,而是在场景上。聊天机器人不会是两个人纯聊,所谓的问答就是基于话题、人物、时间、地点在不停的做循环交替,不会是纯闲聊的东西。

目前手机、智能家居、车载,是语音交互比较普遍的三大落地场景。但比起这种工具类的应用场景,郭家认为娱乐类的应用场景更值得切入进去。在他看来,娱乐类的机器人更灵活,人们重在好玩和有趣的话题,对其要求反而低,也比较能容忍其犯错。

对于智能家居来说,人们更换一套家居的速度远比不上一部手机,一般要好几年,从此角度切入速度会慢得多。而对于现在大热的智能音响郭家认为,当下在国内的吸引力还不够,中国家庭并没有在厨房、客厅等场所收听音乐或新闻的习惯,大多数人如果买一个音响还是着重在它的音质效果等,因此智能音响在中国暂时还并非刚需。

图灵机器人团队在意识到场景对人工智能的限制后,开始在人工智能帮助人类处理情感关系的方向上做突破。2016年初,TuRing OS上线,这是图灵机器人真正实现把语义技术做深化的一个产品,即现在看到的儿童版聊天机器人。

在郭家看来儿童机器人会是人工智能走进家庭的一个很好的载体,以此切入会更容易也更合理一些。

对于儿童来说,一方面,这一代的青少年都缺少陪伴;另一方面对于孩子来说,天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孩子本身也是极度渴望用语言去跟世界做交流的一个状态。因此从儿童聊天机器人的角度切入是件非常自然的事情。

“原来我们做开放,是所有人都通用,但是我们觉得光做通用天花板还是太低了,我们要想再往上挑战极限效果更好,一定要做得更专一些。”目前儿童版的聊天机器人也成为了图灵机器人最核心的一个方向,专注为孩子做陪伴型的机器人。

值得一提的是,图灵机器人儿童版的技术授权是收费的,这也是图灵机器人当下的主要盈利模式之一,并且收入可观。郭家表示今年公司打算奔着一个亿的收入去做。

不过眼下机器人这块最大坑在硬件方面,很多零部件需要从国外引进,且价格昂贵。郭家表示,如果这块成本不降下来的话也很难实现产品的量产及普及,这就需要国家政策和大企业的支持,从税务层面和合作方面共同推动事态往有利的方向发展,解决技术封存问题。

后记:AI领域应先做平台还是先落地产品?

采访的最后,我们聊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

“大公司想要占领某一领域时,一上来就先做平台的打法在AI时代是否还一样有效?从垂直领域切入的小公司是否最终都逃不了被平台颠覆的命运?那么小公司要不要(有没有机会)也做平台去和巨头去对抗呢?”

在郭家看来,一踏入某一领域就想先做平台这其实是大部分大公司的一个通病。他举了个例子,对比互联网的发展阶段,也是先出现了搜狐、新浪这样垂直领域的产品,最后才产生平台。

但参照以往互联网时代的打法,历来不管从垂直领域切入的小公司还是一上来就做通用型平台的大公司最终都会汇聚在一个平台上。郭家借用了三国演义开头里的一句话“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在人工智能领域,他认为眼下还是一个“分”的状态,需要垂直领域的一些产品先行落地,最后才能产生平台这样的载体。

而垂直领域的公司未来如果想要避免被平台颠覆掉的命运,就要看其能够在行业里扎得有多深,并不断做衍生和扩展。郭家认为小公司以单点切入的打法也有可能一步步做大构建平台。比如滴滴从出租切入做快车、大巴、代驾,再之后做无人驾驶等。

“就看谁速度更快,做得更好,坚持得更久以及选择的路更对。比如最终是滴滴做无人驾驶会比较成功,还是百度,现在也不好说。”

“那么图灵机器人最后会往平台方向去转吗?”记者问道。

“我想应该不会”郭家紧皱眉头思考了好一会儿回答道。

虽然言语上表现得出奇的坚定,但可以看出关于会与不会的问题在他心里还是挣扎了好一会儿,或许当下他也出现了一丝丝动摇,不得而知。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就留给时间来解答吧。

(本文为创客猫原创专访,如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专注AI多模态交互的图灵机器人能否赌对人工智能的未来?

在2014年,图灵机器人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不再憋着技术自己闷头干,而是把这些技术开放出来让所有人都可以用。这个决定也使得图灵机器人的发展得到了关键性的突破。

如果真的有一个临界点标志人工智能时代来临的话,那么应该是要有一款现象级的消费产品出现,就像当年的iPhone引领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一样。

图灵机器人联合创始人郭家日前在接受创客猫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的落地还是要切切实实地做出一款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

而当巨头都在抢夺智能音响、智能家居等市场时,图灵机器人却把目光锁定在儿童智能陪伴机器人。在郭家看来,聊天机器人最大的差别不是在技术和产品上,而是在场景上。相比工具类的应用场景,娱乐类场景因为着重在好玩和有趣的话题,人们对其要求低,反而更值得切入。儿童机器人会是人工智能走进中国家庭的一个很好的载体。

图灵机器人能否携儿童智能陪伴机器人率先切入中国家庭智能终端,实现中国家庭物联网化?关于这场“战争”,输者可能只是错过一次机会,赢者或许将创造一个未来。图灵机器人能否赌对人工智能的未来?以下为创客猫的解读。

图灵机器人联合创始人郭家

文\ 创客猫 林翠瓶

据Tractica估计,目前占280亿美元市场份额的机器人产业中,大部分是工业机器人,即用于生产线的机器人,完全跟智能不沾边。它们的智能水平(和移动能力)就像你家的洗衣机一样。

机器人能不能具有跟人一样的学习能力,能不能真正理解人类的语言,利用人类已经积累的知识去帮助人在各方面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甚至帮助人类去开拓新的领域,即通常所说的智能机器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也是当下AI领域仍需着力的一个核心环节。

国内专注于人工智能领域中文语义与认知计算的“图灵机器人”正致力于打造这样的一个“智慧大脑”,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据了解,"图灵机器人"本身并非机器人,而是加载在机器人身上的类似于Siri的一整套语音语义系统。图灵机器人主要专注于AI领域的多模态语义交互,为智能化软硬件产品提供中文语义分析、自然语言对话、深度问答等人工智能技术服务。目前最大的应用场景就是聊天机器人以及智能家居类的语音交互方案。

联合创始人郭家向创客猫介绍,接入了图灵机器人大脑的机器人在联网的情况下可做到和人自如的对话,就像是真人一样。人机对话像人类一样顺畅是因为图灵机器人采用当前主流框架DeepQA深度问答、自然语言处理及语义分析等技术,从而保证了中文语义理解准确率高达90%以上,而图灵机器人自身的学习能力可让机器人每天以0.8%的速度在不断进步。

孙正义“说”是时候创业了

如果前两年谈起聊天机器人,有人还觉得为时尚早,那么随着近来亚马逊echo的大热和Facebook等大公司在语音语义交互方面的布局,聊天机器人已被大部分人熟知且也显得没有那么遥不可及了,同样这个领域也吸引了大量的创业公司进入其中。

而与大部分近两年看到热点才进入该领域的公司不同的是,图灵机器人早从2010年就开始钻研人工智能的语义交互。在Siri还未问世的时候,图灵机器人已经做出了语音助手方面的产品了,不过可想而知,2010年的当下时机未成熟,产品也没有掀起大热。

而2010年也是郭家决定出来创业的年份。

问及,彼时在创业还没成为潮流、人工智能也未大热,而互联网确是大势之际为何会选择人工智能这样一个冷门的领域来创业时,郭家笑称,可能就是自己比较笨吧,“如果什么都想得很清楚,你就不敢去创业了”。另外是因为受到软银孙正义的影响,孙正义“说”是时候该创业了。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2010年,在以色列公司工作了4年的郭家偶然看到了一本孙正义的自传。孙正义在自己21岁的时候决心要选择一个愿意为之奋斗十年的行业;紧接着在25岁时,孙正义在自己看中的电信行业中成立了一家公司;30岁那年,他拿着在这家公司赚到的第一桶金去做投资。

受到孙正义创业路径的启发,郭家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觉得自己也到岁数该创业了。而当时比较紧要的就是选择一个能为之奋斗十年以上的行业。

彼时86年出生的郭家正值24岁,他选择了自己最擅长的人工智能。《奇点临近》一书里讲到当2045年奇点到来之时,人和机器人可能融为一体,人也会被机器人取代。郭家幻想着,到2045年的时候,自己刚好59岁退休,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伴随着AI领域的发展等待奇点来临的时刻,由此他坚定了自己创业的决心。

“从行业角度判断,2010年的时候做人工智能确实有点过早,我们当时做语音助手也过早了,Siri都还没有,我们做出来的这样一个东西根本就不火。但是还好坚持下来了。现在想想以前做的一些看似错误的事情也成就了今天的我们。

比如早期融资的时候我们的投资人发来标准的合同,上面写要有4年的回报期,每年10%复利的退出,但是我们当时也不懂,就说这个要求太苛刻了,跟投资人连吵带闹的,搞了好几天到最后把这些苛刻的条件全都删掉了,投资人也没有办法。现在回头看,觉得干得也不错,当时的强势换来了一个很好条款的投资协议。”郭家说。

突破:对外开放技术

这些年来图灵机机器人在自己认定的方向里不断深耕、升级产品,其在语义交互方面的技术也得到了业内的广泛认可,诸如智能电视、智能音响、智能汽车、智能玩具等智能硬件相关的产品,行业里前三名的厂家都是他们的合作伙伴。

不过在2014年,图灵机器人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不再憋着技术自己闷头干,而是把这些技术开放出来让所有人都可以用。这个决定也使得图灵机器人的发展得到了关键性的突破。

令郭家没想到的是,自从开放技术之后,每天有300多家、每个月有1万多家的企业和开发者会注册使用他们的产品,到目前为止已累计有60万家企业和开发者在使用他们的接口。

“我们没想到市场本身对这块的需求量这么大,产生的数据也非常可观。后面我们就开始分析使用我们产品的这些企业和开发者都是什么身份,发现有做微信公众账号的,希望像智能小助理一样帮忙解决企业的一些问题;再有一类是智能硬件类,尤其是儿童玩具类的非常多,所以我们现在也在深挖这两块。”

在郭家看来,算法都是同根同源的,开源出去并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算法加上数据等于模型,数据才会真正地影响机器学习的效果,因此大家更多拼得是数据。而正因为图灵机器人把技术开放出去后,收获的语料数据也越来越多,可以供机器不停地进行学习。所以图灵机器人最大的优势反而是数据。

转折:专注儿童智能陪伴机器人

正是基于数据分析,图灵机器人团队后来发现,语音助手、智能家居、音响等的人工智能应用在使用场景上很受限,有时也是多此一举。

对于创业者来说,找对了目标客户,找对了痛点,再根据其痛点结合新的技术、新的场景、新的内容,去针对性地做一些产品,这样的产品才能在社会上受到更多的欢迎。另外结合新技术的时候,需要真正地把新技术运用到新的应用场景里,而不是说单纯的去做技术。

同样郭家认为,聊天机器人最大的差别不是在技术和产品上,而是在场景上。聊天机器人不会是两个人纯聊,所谓的问答就是基于话题、人物、时间、地点在不停的做循环交替,不会是纯闲聊的东西。

目前手机、智能家居、车载,是语音交互比较普遍的三大落地场景。但比起这种工具类的应用场景,郭家认为娱乐类的应用场景更值得切入进去。在他看来,娱乐类的机器人更灵活,人们重在好玩和有趣的话题,对其要求反而低,也比较能容忍其犯错。

对于智能家居来说,人们更换一套家居的速度远比不上一部手机,一般要好几年,从此角度切入速度会慢得多。而对于现在大热的智能音响郭家认为,当下在国内的吸引力还不够,中国家庭并没有在厨房、客厅等场所收听音乐或新闻的习惯,大多数人如果买一个音响还是着重在它的音质效果等,因此智能音响在中国暂时还并非刚需。

图灵机器人团队在意识到场景对人工智能的限制后,开始在人工智能帮助人类处理情感关系的方向上做突破。2016年初,TuRing OS上线,这是图灵机器人真正实现把语义技术做深化的一个产品,即现在看到的儿童版聊天机器人。

在郭家看来儿童机器人会是人工智能走进家庭的一个很好的载体,以此切入会更容易也更合理一些。

对于儿童来说,一方面,这一代的青少年都缺少陪伴;另一方面对于孩子来说,天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孩子本身也是极度渴望用语言去跟世界做交流的一个状态。因此从儿童聊天机器人的角度切入是件非常自然的事情。

“原来我们做开放,是所有人都通用,但是我们觉得光做通用天花板还是太低了,我们要想再往上挑战极限效果更好,一定要做得更专一些。”目前儿童版的聊天机器人也成为了图灵机器人最核心的一个方向,专注为孩子做陪伴型的机器人。

值得一提的是,图灵机器人儿童版的技术授权是收费的,这也是图灵机器人当下的主要盈利模式之一,并且收入可观。郭家表示今年公司打算奔着一个亿的收入去做。

不过眼下机器人这块最大坑在硬件方面,很多零部件需要从国外引进,且价格昂贵。郭家表示,如果这块成本不降下来的话也很难实现产品的量产及普及,这就需要国家政策和大企业的支持,从税务层面和合作方面共同推动事态往有利的方向发展,解决技术封存问题。

后记:AI领域应先做平台还是先落地产品?

采访的最后,我们聊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

“大公司想要占领某一领域时,一上来就先做平台的打法在AI时代是否还一样有效?从垂直领域切入的小公司是否最终都逃不了被平台颠覆的命运?那么小公司要不要(有没有机会)也做平台去和巨头去对抗呢?”

在郭家看来,一踏入某一领域就想先做平台这其实是大部分大公司的一个通病。他举了个例子,对比互联网的发展阶段,也是先出现了搜狐、新浪这样垂直领域的产品,最后才产生平台。

但参照以往互联网时代的打法,历来不管从垂直领域切入的小公司还是一上来就做通用型平台的大公司最终都会汇聚在一个平台上。郭家借用了三国演义开头里的一句话“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在人工智能领域,他认为眼下还是一个“分”的状态,需要垂直领域的一些产品先行落地,最后才能产生平台这样的载体。

而垂直领域的公司未来如果想要避免被平台颠覆掉的命运,就要看其能够在行业里扎得有多深,并不断做衍生和扩展。郭家认为小公司以单点切入的打法也有可能一步步做大构建平台。比如滴滴从出租切入做快车、大巴、代驾,再之后做无人驾驶等。

“就看谁速度更快,做得更好,坚持得更久以及选择的路更对。比如最终是滴滴做无人驾驶会比较成功,还是百度,现在也不好说。”

“那么图灵机器人最后会往平台方向去转吗?”记者问道。

“我想应该不会”郭家紧皱眉头思考了好一会儿回答道。

虽然言语上表现得出奇的坚定,但可以看出关于会与不会的问题在他心里还是挣扎了好一会儿,或许当下他也出现了一丝丝动摇,不得而知。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就留给时间来解答吧。

(本文为创客猫原创专访,如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