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青楼走出的画坛巨匠 生的虽丑,但导演却钟情拍她的故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青楼走出的画坛巨匠 生的虽丑,但导演却钟情拍她的故事

其实无论如何都不能把张玉良和美女相媲,但老天不止眷顾美人。张玉良很幸运,尽管身世凄惨,但并没有影响她的爱情。

在巩俐的许多作品中,有一部电影中她饰演了原本并不美丽的一角,这个电影就是潘玉良传《画魂》;而潘玉良传之后还被拍成了电视剧《画魂》,潘玉良一角由李嘉欣扮演。在漂亮女演员的演绎之下,潘玉良的形象似乎被定格为了美丽却命运多舛的女画家。但潘玉良真正的样子,看她自己的自画像就知道,长的却一点都不美,相反还有点丑。虽然如此,但真实的潘玉良远比影视剧里那个美得惊人的潘玉良更有震撼力。

潘玉良,原名张玉良(花名),1895年出生在古城扬州一个贫民家庭。她的童年是不幸的,出生那年父亲就病故了,8岁时唯一相依为命的母亲又撒手人寰,沦为孤儿,投奔舅舅之后的她饱受欺凌。14岁正是小女初长成的年纪,却被赌棍舅舅骗到芜湖县城的怡春院,当了雏妓。

其实无论如何都不能把张玉良和美女相媲,但老天不止眷顾美人。张玉良很幸运,尽管身世凄惨,但并没有影响她的爱情。

在一次宴席上,那时张玉良连唱两遍宋朝名妓严蕊的《卜算子》:“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那年,张玉良17岁,虽没有惊艳的美但也清新脱俗。

诗词夹杂着情感,句句坎坷,打动了当时在场的安徽芜湖新任的海关监督潘赞化。潘赞化,在当时还是一个颇有声望的知名人士和诗人。

后来张玉良因为拒绝接客,不断逃跑然后不断被抓,甚至还绝望得自杀过。但都被潘赞化所救,并且替玉良赎身,跳出火炕。要说英雄救美,可以理解,但潘赞化却伸手救助了一个一丁点都不漂亮的风尘女子,或许这也是张玉良的人格魅力所在吧。

1913年,潘赞化娶张玉良为二房,陈独秀是他们的证婚人。新婚之夜,她将自己原来的张姓改姓潘,冠上了夫姓,也为了感恩眼前的男子。

潘赞化的出现,成就了潘玉良的人生,他花钱请老师培养潘玉良画画,后又资助她出国深造,让她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也至此走向人生的转折点。

1918年,潘玉良考取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成为了刘海粟的学生。但不久便成为众矢之的,流言四起,有人甚至挖掘出潘玉良曾为青楼女子的消息。就这样,人们无法容忍与一个有“污点”的人当同学,于是潘赞化决定拿出钱来资助她去法国留学。

1921年,潘玉良赴法国里昂中法大学和里昂国立美术专门学校学习。在那里,潘玉良青楼的出身、小妾的身份,都仿佛被艺术的光芒掩盖了。1923年,她考取巴黎国立美术学院,与徐悲鸿同窗。1928年,潘玉良学成回国,受聘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西画系主任。1937 年,潘玉良为参加巴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和举办自己的画展,再次赴欧,此后就客居巴黎40多年。期间,在1960年,潘赞化在安徽病逝,2年之后,潘玉良才从大使馆的人口中得知他去世的消息,悲痛欲绝。而这也正打断了潘玉良对潘赞化的恋念,打消了回国的念头。

据曾和她在巴黎联手举办过画展的人说,玉良个性极强,有“三不女士”称号: 一生坚持不入外国国籍,不恋爱,不和任何画商签订合同,努力做一个独立的人。

1977年7月22日,潘玉良在病贫之中离开了人间,长眠于法国。有人说没有潘赞化,这个世上就不会出现一个著名华人女画家潘玉良。相信,潘玉良不曾忘记潘赞化的大爱,因为不恋爱的原则应该就是源自于她对潘赞化的深厚感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青楼走出的画坛巨匠 生的虽丑,但导演却钟情拍她的故事

其实无论如何都不能把张玉良和美女相媲,但老天不止眷顾美人。张玉良很幸运,尽管身世凄惨,但并没有影响她的爱情。

在巩俐的许多作品中,有一部电影中她饰演了原本并不美丽的一角,这个电影就是潘玉良传《画魂》;而潘玉良传之后还被拍成了电视剧《画魂》,潘玉良一角由李嘉欣扮演。在漂亮女演员的演绎之下,潘玉良的形象似乎被定格为了美丽却命运多舛的女画家。但潘玉良真正的样子,看她自己的自画像就知道,长的却一点都不美,相反还有点丑。虽然如此,但真实的潘玉良远比影视剧里那个美得惊人的潘玉良更有震撼力。

潘玉良,原名张玉良(花名),1895年出生在古城扬州一个贫民家庭。她的童年是不幸的,出生那年父亲就病故了,8岁时唯一相依为命的母亲又撒手人寰,沦为孤儿,投奔舅舅之后的她饱受欺凌。14岁正是小女初长成的年纪,却被赌棍舅舅骗到芜湖县城的怡春院,当了雏妓。

其实无论如何都不能把张玉良和美女相媲,但老天不止眷顾美人。张玉良很幸运,尽管身世凄惨,但并没有影响她的爱情。

在一次宴席上,那时张玉良连唱两遍宋朝名妓严蕊的《卜算子》:“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那年,张玉良17岁,虽没有惊艳的美但也清新脱俗。

诗词夹杂着情感,句句坎坷,打动了当时在场的安徽芜湖新任的海关监督潘赞化。潘赞化,在当时还是一个颇有声望的知名人士和诗人。

后来张玉良因为拒绝接客,不断逃跑然后不断被抓,甚至还绝望得自杀过。但都被潘赞化所救,并且替玉良赎身,跳出火炕。要说英雄救美,可以理解,但潘赞化却伸手救助了一个一丁点都不漂亮的风尘女子,或许这也是张玉良的人格魅力所在吧。

1913年,潘赞化娶张玉良为二房,陈独秀是他们的证婚人。新婚之夜,她将自己原来的张姓改姓潘,冠上了夫姓,也为了感恩眼前的男子。

潘赞化的出现,成就了潘玉良的人生,他花钱请老师培养潘玉良画画,后又资助她出国深造,让她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也至此走向人生的转折点。

1918年,潘玉良考取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成为了刘海粟的学生。但不久便成为众矢之的,流言四起,有人甚至挖掘出潘玉良曾为青楼女子的消息。就这样,人们无法容忍与一个有“污点”的人当同学,于是潘赞化决定拿出钱来资助她去法国留学。

1921年,潘玉良赴法国里昂中法大学和里昂国立美术专门学校学习。在那里,潘玉良青楼的出身、小妾的身份,都仿佛被艺术的光芒掩盖了。1923年,她考取巴黎国立美术学院,与徐悲鸿同窗。1928年,潘玉良学成回国,受聘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西画系主任。1937 年,潘玉良为参加巴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和举办自己的画展,再次赴欧,此后就客居巴黎40多年。期间,在1960年,潘赞化在安徽病逝,2年之后,潘玉良才从大使馆的人口中得知他去世的消息,悲痛欲绝。而这也正打断了潘玉良对潘赞化的恋念,打消了回国的念头。

据曾和她在巴黎联手举办过画展的人说,玉良个性极强,有“三不女士”称号: 一生坚持不入外国国籍,不恋爱,不和任何画商签订合同,努力做一个独立的人。

1977年7月22日,潘玉良在病贫之中离开了人间,长眠于法国。有人说没有潘赞化,这个世上就不会出现一个著名华人女画家潘玉良。相信,潘玉良不曾忘记潘赞化的大爱,因为不恋爱的原则应该就是源自于她对潘赞化的深厚感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