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迪斯科:七八十年代的王者农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迪斯科:七八十年代的王者农药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的娱乐方式并不多,那时的广场属于年轻人,能够尽情地跳一场迪斯科,就是年轻人最好的放松。

要跳就跳

叫我油脂仔

油脂女,油脂仔

成批批,零舍好睇

自创舞姿

使我地更着迷

——张国荣《油脂热潮》

(张国荣黑胶唱片《情人箭》)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那时的娱乐方式并不多,

那时的广场属于年轻人,

能够尽情地跳一场迪斯科,

就是年轻人最好的放松。

电影《周末夜狂热》及乐队Bee Gees演唱的电影原声把迪斯科舞曲带到美国大街小巷,1978年的今天,媒体报道了迪斯科在世界各地的风潮。所以,7月24日就被视为迪斯科风靡世界的日子。

迪斯科(Disco)这个词源自法语Discothèque,原指“黑胶唱片图书馆(library of phonograph records)”,后来也指“舞厅”。舞厅会雇佣一名人员播放伴舞音乐唱片,慢慢的,人们把这种由唱片播放出来的跳舞音乐也称作迪斯科。所以,DISCO既属于电子乐的一种,也是一种音乐风格。70年代中期后开始风靡世界。80年代,张国荣的一曲《monica》,使迪斯科舞曲开始在中国流行。

当年的Disco在年轻人中有多受欢迎呢?

可以说,它就如今天男女通吃的“王者农药”。

YoYo就来聊聊迪斯科在当年是如何俘获芳心的。

【 压力山大?不如跳舞 】

我们似乎都会经历过一个烦透到无处释放,郁闷到百无聊赖的时候。上周,一公司上百人组团开黑,集体打王者荣耀!老板表示:这有益于放松工作压力。

释放压力,有人选择游戏,有人选择跳舞。在那个还没有手机和电动的年代,面对压力,年轻人会选择热闹而艳光四射的舞厅。

迪斯科舞蹈,似乎天生就能呼应年轻人躁动的内心。它其实是一种freestyle,没有规定的动作和步伐,属于即兴式的自由舞蹈。同时具有强烈的带动性,这归功于它以人人能主观感受到的4/4拍为主。

何谓4/4拍?跟着这首音乐念两遍“动次打次”你就懂了。

(没错!这就是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原版)

【 不被理解?不如跳舞 】

王者荣耀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游戏,无论你是小学生还是大朋友,无论你是倔强青铜还是最强王者,它都为你敞开大门,走上战场你就是英雄。

同样,迪斯科也极具包容性,

不论你的性别、年龄、学历。

无论你穿T恤、牛仔裤,还是西服套装。

这里没有约束与挑剔,你只管尽情跳出自我。

值得一提的是,鼎盛时期的Disco舞曲在欧洲几乎成为了同志文化的标志。7080年代的同志群体,从压抑中成长,渴望释放。自由不需流血,只需一曲热情洋溢的Disco。

比如这首由Gloria Gaynor舞台摔伤、母亲去世等亲身经历而来的《I Will Survive》,体现了战胜自我的精神,成为不仅是同志群体甚至包含女权主义者等在内的弱势群体表达争取权利决心的代表曲目。

【 想成为最炫王者?不如跳舞 】

白天,你是一位勤勤恳恳的员工,

晚上,你是“战场”上叱诧风云的“最强王者”。

就如开篇提到的《周末夜狂热》电影中的男主角Tony,白天安分守己的上班,一到周末,就变成光芒万丈的超级舞王。

(《周末夜狂热》电影原声黑胶)

跳disco的服装无须过分讲究,然而最初在眩目的七彩光影里疯狂劲舞的年轻人不约而同地有着相似的打扮。他们留着爆炸头或干丝面一样的披肩发,穿紧身的白色衬衫,喇叭裤,在周身装饰着各种各样的闪光片、金属环等,造成一种争奇斗艳的激烈氛围。

在闪烁的Disco球下,你就是最闪耀的那颗星。

【 再见,迪斯科? 】

随着迪斯科而发展的还有“反迪斯科”的情绪,在七十年代末期,有越来越多的摇滚迷开始厌恶迪斯科音乐,并亮明自己的态度。

甚至后来有人组织了一场“迪斯科销毁之夜”,一声响彻球场的爆破声,无数张唱片被炸成碎片,飞向夜空。这一天也被称作“迪斯科的忌日”,仿佛随着那声爆炸,迪斯科消失在了主流乐坛中。

但是,迪斯科并没有真正的消失。

因为它所包含的精神,还在。

贾樟柯的电影《山河故人》中最后的情节让人印象深刻。在一个寒冷的早晨,两鬓已发白的女主角站在寂静的天地间,脑海里忽然响起了年轻时最爱的迪斯科舞曲《Go West》。

她闭着眼睛,

开始舞动身体。

笑容渐渐爬上眼角,

这一刻,

才觉得自己真真实实的活了一场。

无论是王者荣耀还是迪斯科,

人们解放自身的途径就是保持玩家的心态。

(END)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迪斯科:七八十年代的王者农药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的娱乐方式并不多,那时的广场属于年轻人,能够尽情地跳一场迪斯科,就是年轻人最好的放松。

要跳就跳

叫我油脂仔

油脂女,油脂仔

成批批,零舍好睇

自创舞姿

使我地更着迷

——张国荣《油脂热潮》

(张国荣黑胶唱片《情人箭》)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那时的娱乐方式并不多,

那时的广场属于年轻人,

能够尽情地跳一场迪斯科,

就是年轻人最好的放松。

电影《周末夜狂热》及乐队Bee Gees演唱的电影原声把迪斯科舞曲带到美国大街小巷,1978年的今天,媒体报道了迪斯科在世界各地的风潮。所以,7月24日就被视为迪斯科风靡世界的日子。

迪斯科(Disco)这个词源自法语Discothèque,原指“黑胶唱片图书馆(library of phonograph records)”,后来也指“舞厅”。舞厅会雇佣一名人员播放伴舞音乐唱片,慢慢的,人们把这种由唱片播放出来的跳舞音乐也称作迪斯科。所以,DISCO既属于电子乐的一种,也是一种音乐风格。70年代中期后开始风靡世界。80年代,张国荣的一曲《monica》,使迪斯科舞曲开始在中国流行。

当年的Disco在年轻人中有多受欢迎呢?

可以说,它就如今天男女通吃的“王者农药”。

YoYo就来聊聊迪斯科在当年是如何俘获芳心的。

【 压力山大?不如跳舞 】

我们似乎都会经历过一个烦透到无处释放,郁闷到百无聊赖的时候。上周,一公司上百人组团开黑,集体打王者荣耀!老板表示:这有益于放松工作压力。

释放压力,有人选择游戏,有人选择跳舞。在那个还没有手机和电动的年代,面对压力,年轻人会选择热闹而艳光四射的舞厅。

迪斯科舞蹈,似乎天生就能呼应年轻人躁动的内心。它其实是一种freestyle,没有规定的动作和步伐,属于即兴式的自由舞蹈。同时具有强烈的带动性,这归功于它以人人能主观感受到的4/4拍为主。

何谓4/4拍?跟着这首音乐念两遍“动次打次”你就懂了。

(没错!这就是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原版)

【 不被理解?不如跳舞 】

王者荣耀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游戏,无论你是小学生还是大朋友,无论你是倔强青铜还是最强王者,它都为你敞开大门,走上战场你就是英雄。

同样,迪斯科也极具包容性,

不论你的性别、年龄、学历。

无论你穿T恤、牛仔裤,还是西服套装。

这里没有约束与挑剔,你只管尽情跳出自我。

值得一提的是,鼎盛时期的Disco舞曲在欧洲几乎成为了同志文化的标志。7080年代的同志群体,从压抑中成长,渴望释放。自由不需流血,只需一曲热情洋溢的Disco。

比如这首由Gloria Gaynor舞台摔伤、母亲去世等亲身经历而来的《I Will Survive》,体现了战胜自我的精神,成为不仅是同志群体甚至包含女权主义者等在内的弱势群体表达争取权利决心的代表曲目。

【 想成为最炫王者?不如跳舞 】

白天,你是一位勤勤恳恳的员工,

晚上,你是“战场”上叱诧风云的“最强王者”。

就如开篇提到的《周末夜狂热》电影中的男主角Tony,白天安分守己的上班,一到周末,就变成光芒万丈的超级舞王。

(《周末夜狂热》电影原声黑胶)

跳disco的服装无须过分讲究,然而最初在眩目的七彩光影里疯狂劲舞的年轻人不约而同地有着相似的打扮。他们留着爆炸头或干丝面一样的披肩发,穿紧身的白色衬衫,喇叭裤,在周身装饰着各种各样的闪光片、金属环等,造成一种争奇斗艳的激烈氛围。

在闪烁的Disco球下,你就是最闪耀的那颗星。

【 再见,迪斯科? 】

随着迪斯科而发展的还有“反迪斯科”的情绪,在七十年代末期,有越来越多的摇滚迷开始厌恶迪斯科音乐,并亮明自己的态度。

甚至后来有人组织了一场“迪斯科销毁之夜”,一声响彻球场的爆破声,无数张唱片被炸成碎片,飞向夜空。这一天也被称作“迪斯科的忌日”,仿佛随着那声爆炸,迪斯科消失在了主流乐坛中。

但是,迪斯科并没有真正的消失。

因为它所包含的精神,还在。

贾樟柯的电影《山河故人》中最后的情节让人印象深刻。在一个寒冷的早晨,两鬓已发白的女主角站在寂静的天地间,脑海里忽然响起了年轻时最爱的迪斯科舞曲《Go West》。

她闭着眼睛,

开始舞动身体。

笑容渐渐爬上眼角,

这一刻,

才觉得自己真真实实的活了一场。

无论是王者荣耀还是迪斯科,

人们解放自身的途径就是保持玩家的心态。

(END)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