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洛克菲勒家族、盖茨家族、小扎,富豪家族做慈善前都会先画张图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洛克菲勒家族、盖茨家族、小扎,富豪家族做慈善前都会先画张图

策略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根据所选慈善项目的实际发展情况,符合科学、严谨、时代发展、地域特质及个人倾向的上诉策略,都是可以尝试使用的。

继去年9月1日实施的“慈善法”提出正式概念之后,2017年7月26日,银监会和民政部联合发布了《慈善信托管理办法》(银监发[2017]37号,以下简称《办法》),为慈善信托这一参与慈善公益活动的“工具”进一步从制度上做到了规范和完善。《办法》对于慈善信托的设立、备案、财产的管理和处分、变更和终止、促进措施、监督管理和信息公开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定。

由此,近日来业内不仅开始讨论慈善信托业务对于信托行业转型的可能性引导,亦开始预判本土财富人群或财富家族慈善公益力度的增加。事实上,除了需要政策上的指引,本土富豪家族及财富人群,在参与慈善公益事业时也需要一个系统性的前期规划。

我们不时能够看到国外富豪家族倾身慈善的举动,如比尔盖茨、小扎等,其中最知名的,无疑是洛克菲勒家族,自1931年成立洛克菲勒基金会,到20世纪50年代创建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20世纪70年代又成立了洛克菲勒家族基金会等一系列致力公益慈善的机构,洛克菲勒家族活跃于慈善和公共服务领域已80多年。

那么在规划慈善路径这方面,是否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成熟案例?当然!事实上,比想象中更简单,因为不一定要翻阅厚重的案例罗列,他们其实有一条简明扼要的“慈善路线图”,五个重要节点把握好,即可“轻松上路慈善之旅”。

在规划慈善事业时,一个主要工具就是“慈善路线图”。这不是一个点对点的简单描述,其中每个步骤根据每一个人不同的选择,最终能够描绘出一条不一样的路径。而在这条路线图上,影响其走向的,是五个关键性的选择节点——动力、目标、策略、评估、合作。

为什么要捐赠?

踏上慈善道路的第一个节点,是要先想清楚为什么要捐赠。捐赠有很多不同的原因,也取决于个人不同的价值观。

比如有的人可能是因为家庭的原因,像洛克菲勒家族几乎所有人都曾经进行过捐赠,因为这是家族的传统、使命与价值观,而家人也期待他们这样做。同时这里还体现了一种可能性,可以称之为传承,将家族的慈善理念坚持下去。

而有些人则由于一些特殊的经历决定进行捐赠;或是因为宗教信仰,认为捐赠是一种义务;也可能是因为一个承诺或愿望,希望这个世界变成一个更好的世界;还有的人可能是希冀寻求认同感,让大家来认可他的慷慨,比如说有一些人他们会为高校捐赠,然后他们会把自己的名字写在这所学校的建筑上,这就是一种认同和认可。事实上,在考虑为什么捐赠时,也可以通过分析来找到答案,有些人的捐赠行为是通过事前分析,发现社会上存在的诸多问题,以解决这些问题的角度出发,从而开始考虑针对性的捐赠。另外,我们可以看到,还有一些人的捐赠原因,是希望把自己的遗产保留下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基于原因的多样化,我们迈入慈善的初级阶段首先应确立自己的初衷,由此能够更好的通过慈善来定义自己,进而可以将它作为一个提供服务的工具,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或事。

图1

通过两个图表,简单看一下美国的基本捐赠情况。一方面看捐赠来源(图1),另一方面看看美国人们更关心什么议题,愿意在什么领域进行捐助(图2)。

图2

想要达成什么目标

慈善路线图上的第二个节点,应是想要达成什么目标,确定了这一点,才能考量如何来实现。在制定目标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三个方面:

首先,要框定问题。即为个人(或家族)投身慈善要解决的问题先寻求一个大方向——选择面对挑战的规模,是大的挑战?比如要解决气候变化,或是让所有无家可归的人都有一个家;还是要应对一些具体的挑战?比如说卫生安全问题。针对什么样的人群,是少数民族或是弱势群体?是否有地域限制,是在家乡,还是大型城市或乡村?或者限定在自身感兴趣的某一机构范围内,比如大学或者其他阶段性教育机构。

其次,在大方向确定后要进行精确地聚焦。事实上,聚焦并不需要限定在一个领域。比如美国一个超高净值的家族,他们一方面先框定在支持弱势群体的权益,进一步聚焦在支持同性恋者的权利,另外一方面先将解决问题的方向定位在动物保护,进而聚焦在非洲保护大猩猩的栖息地。这两个是非常不同的领域,但是他们这个家族对两方面都非常有兴趣,都会去做。

第三,基于以上两点,开始着手规划定义我实现的目标是什么,即具体要达到怎样的效果。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慈善从个人的角度来讲,是很难面面俱到的,因此要先着手订立一个明确的方向;而同时,依个人能力而言,也并非要限定在一个焦点。

采用何种策略达成目标

在路线图的下一个节点,是要考虑如何来做出改变,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最终能够完成设定的目标。事实上,每个人所认同的能够带来改变的方式是很难统一的。有的人认为必须得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带来正向的变化;有的人觉得要从改变意识出发,改变政府的意识、提高公众的意识才能够带来正面的变化;但是也有一些人会倾向要从推动政策变革入手;除此之外,通过研究才能引导变化、通过创新造就变化……在一个家族里面对于策略的认同也是不尽相同的,同时会根据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因此,策略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根据所选慈善项目的实际发展情况,符合科学、严谨、时代发展、地域特质及个人倾向的上诉策略,都是可以尝试使用的。但应及时跟踪,在出现偏差时以便修正。

如何评估进步

在路线图上的下面一步,需要制定的是如何评估进步,或说怎样衡量是否达到了按上述几项规划出的既定目标。这一部分也是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完成的:第一种方法,用目标与结果进行比较,看一看所捐赠的那些项目是否达到了最初设定的预期结果。第二种方法,是可以对过程进行一个评估,看看捐赠项目的推进过程是否需要进行调整。第三种是近年来一些年青一代慈善家乐于使用的评估方式,投资回报,即衡量所做的慈善项目有没有社会效益的回报,将这些回报放在一个金钱的价值上去衡量,得到一个虚拟的数值以供参考,可直接与投入作比较。另外,还有两种相对复杂和专业的评估方式,分别为聚类评估和控制实验法,投入比较昂贵,不建议太多或频繁使用。

让谁参与进来

路线图上最后的一个节点是考量让谁参与进既定的慈善、捐赠项目中来,或是与谁来合作。

决定投入慈善事业的企业家,不论是长者还是年轻一代,都要先想一个问题:你想在慈善上花多长时间?是全职来做,还是由于工作原因,可能每个月只能花几天,甚至几个小时的时间来做慈善。

紧接着想第二个问题,你想在公众面前曝光吗?与人们耳熟能详的比尔·盖茨、扎克伯格这些知名慈善家相比,更多的慈善家其实是默默无闻的。

第三个问题是,你希望家人参与进来么?你要如何推进、监督、实现你的慈善项目。在自己的办公室与朋友或是员工一起做慈善?还是建立一个基金会?或是找到一家合作的专业机构?

事实上,这几个问题汇总起来,就得出了最后的答案,依据个人的时间、精力、人际关系和所选项目的规模和专业性等问题,最终可以得到你需要怎样的人来协助一起达成你的慈善目标。

作者:希瑟·格雷迪,版权归《家族企业》杂志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洛克菲勒家族、盖茨家族、小扎,富豪家族做慈善前都会先画张图

策略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根据所选慈善项目的实际发展情况,符合科学、严谨、时代发展、地域特质及个人倾向的上诉策略,都是可以尝试使用的。

继去年9月1日实施的“慈善法”提出正式概念之后,2017年7月26日,银监会和民政部联合发布了《慈善信托管理办法》(银监发[2017]37号,以下简称《办法》),为慈善信托这一参与慈善公益活动的“工具”进一步从制度上做到了规范和完善。《办法》对于慈善信托的设立、备案、财产的管理和处分、变更和终止、促进措施、监督管理和信息公开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定。

由此,近日来业内不仅开始讨论慈善信托业务对于信托行业转型的可能性引导,亦开始预判本土财富人群或财富家族慈善公益力度的增加。事实上,除了需要政策上的指引,本土富豪家族及财富人群,在参与慈善公益事业时也需要一个系统性的前期规划。

我们不时能够看到国外富豪家族倾身慈善的举动,如比尔盖茨、小扎等,其中最知名的,无疑是洛克菲勒家族,自1931年成立洛克菲勒基金会,到20世纪50年代创建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20世纪70年代又成立了洛克菲勒家族基金会等一系列致力公益慈善的机构,洛克菲勒家族活跃于慈善和公共服务领域已80多年。

那么在规划慈善路径这方面,是否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成熟案例?当然!事实上,比想象中更简单,因为不一定要翻阅厚重的案例罗列,他们其实有一条简明扼要的“慈善路线图”,五个重要节点把握好,即可“轻松上路慈善之旅”。

在规划慈善事业时,一个主要工具就是“慈善路线图”。这不是一个点对点的简单描述,其中每个步骤根据每一个人不同的选择,最终能够描绘出一条不一样的路径。而在这条路线图上,影响其走向的,是五个关键性的选择节点——动力、目标、策略、评估、合作。

为什么要捐赠?

踏上慈善道路的第一个节点,是要先想清楚为什么要捐赠。捐赠有很多不同的原因,也取决于个人不同的价值观。

比如有的人可能是因为家庭的原因,像洛克菲勒家族几乎所有人都曾经进行过捐赠,因为这是家族的传统、使命与价值观,而家人也期待他们这样做。同时这里还体现了一种可能性,可以称之为传承,将家族的慈善理念坚持下去。

而有些人则由于一些特殊的经历决定进行捐赠;或是因为宗教信仰,认为捐赠是一种义务;也可能是因为一个承诺或愿望,希望这个世界变成一个更好的世界;还有的人可能是希冀寻求认同感,让大家来认可他的慷慨,比如说有一些人他们会为高校捐赠,然后他们会把自己的名字写在这所学校的建筑上,这就是一种认同和认可。事实上,在考虑为什么捐赠时,也可以通过分析来找到答案,有些人的捐赠行为是通过事前分析,发现社会上存在的诸多问题,以解决这些问题的角度出发,从而开始考虑针对性的捐赠。另外,我们可以看到,还有一些人的捐赠原因,是希望把自己的遗产保留下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基于原因的多样化,我们迈入慈善的初级阶段首先应确立自己的初衷,由此能够更好的通过慈善来定义自己,进而可以将它作为一个提供服务的工具,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或事。

图1

通过两个图表,简单看一下美国的基本捐赠情况。一方面看捐赠来源(图1),另一方面看看美国人们更关心什么议题,愿意在什么领域进行捐助(图2)。

图2

想要达成什么目标

慈善路线图上的第二个节点,应是想要达成什么目标,确定了这一点,才能考量如何来实现。在制定目标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三个方面:

首先,要框定问题。即为个人(或家族)投身慈善要解决的问题先寻求一个大方向——选择面对挑战的规模,是大的挑战?比如要解决气候变化,或是让所有无家可归的人都有一个家;还是要应对一些具体的挑战?比如说卫生安全问题。针对什么样的人群,是少数民族或是弱势群体?是否有地域限制,是在家乡,还是大型城市或乡村?或者限定在自身感兴趣的某一机构范围内,比如大学或者其他阶段性教育机构。

其次,在大方向确定后要进行精确地聚焦。事实上,聚焦并不需要限定在一个领域。比如美国一个超高净值的家族,他们一方面先框定在支持弱势群体的权益,进一步聚焦在支持同性恋者的权利,另外一方面先将解决问题的方向定位在动物保护,进而聚焦在非洲保护大猩猩的栖息地。这两个是非常不同的领域,但是他们这个家族对两方面都非常有兴趣,都会去做。

第三,基于以上两点,开始着手规划定义我实现的目标是什么,即具体要达到怎样的效果。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慈善从个人的角度来讲,是很难面面俱到的,因此要先着手订立一个明确的方向;而同时,依个人能力而言,也并非要限定在一个焦点。

采用何种策略达成目标

在路线图的下一个节点,是要考虑如何来做出改变,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最终能够完成设定的目标。事实上,每个人所认同的能够带来改变的方式是很难统一的。有的人认为必须得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带来正向的变化;有的人觉得要从改变意识出发,改变政府的意识、提高公众的意识才能够带来正面的变化;但是也有一些人会倾向要从推动政策变革入手;除此之外,通过研究才能引导变化、通过创新造就变化……在一个家族里面对于策略的认同也是不尽相同的,同时会根据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因此,策略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根据所选慈善项目的实际发展情况,符合科学、严谨、时代发展、地域特质及个人倾向的上诉策略,都是可以尝试使用的。但应及时跟踪,在出现偏差时以便修正。

如何评估进步

在路线图上的下面一步,需要制定的是如何评估进步,或说怎样衡量是否达到了按上述几项规划出的既定目标。这一部分也是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完成的:第一种方法,用目标与结果进行比较,看一看所捐赠的那些项目是否达到了最初设定的预期结果。第二种方法,是可以对过程进行一个评估,看看捐赠项目的推进过程是否需要进行调整。第三种是近年来一些年青一代慈善家乐于使用的评估方式,投资回报,即衡量所做的慈善项目有没有社会效益的回报,将这些回报放在一个金钱的价值上去衡量,得到一个虚拟的数值以供参考,可直接与投入作比较。另外,还有两种相对复杂和专业的评估方式,分别为聚类评估和控制实验法,投入比较昂贵,不建议太多或频繁使用。

让谁参与进来

路线图上最后的一个节点是考量让谁参与进既定的慈善、捐赠项目中来,或是与谁来合作。

决定投入慈善事业的企业家,不论是长者还是年轻一代,都要先想一个问题:你想在慈善上花多长时间?是全职来做,还是由于工作原因,可能每个月只能花几天,甚至几个小时的时间来做慈善。

紧接着想第二个问题,你想在公众面前曝光吗?与人们耳熟能详的比尔·盖茨、扎克伯格这些知名慈善家相比,更多的慈善家其实是默默无闻的。

第三个问题是,你希望家人参与进来么?你要如何推进、监督、实现你的慈善项目。在自己的办公室与朋友或是员工一起做慈善?还是建立一个基金会?或是找到一家合作的专业机构?

事实上,这几个问题汇总起来,就得出了最后的答案,依据个人的时间、精力、人际关系和所选项目的规模和专业性等问题,最终可以得到你需要怎样的人来协助一起达成你的慈善目标。

作者:希瑟·格雷迪,版权归《家族企业》杂志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