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被指抄袭的《中餐厅》首播收视不俗,但这样的成绩还能维持多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被指抄袭的《中餐厅》首播收视不俗,但这样的成绩还能维持多久

2017年,美食综艺更是进入了深度生长的快车道,卫视综艺和网综并行,近20余档节目争相竞艳。

作者:单琳

湖南卫视青春合伙人经营体验类节目《中餐厅》于7月22日晚间开播。节目积极响应“一带一路”的号召,将“源自中国,但属于世界”的核心观念融入节目中,由赵薇、黄晓明、周冬雨、张亮、靳梦佳5位当红明星作为合伙人在泰国经营一家中餐厅,将中国美食推向世界。新颖的节目模式和人气明星加持,让这部综艺稳居同时段收视榜首,成绩亮眼。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近20余档美食综艺霸屏,看似繁花似锦却鲜少有爆款产生,《中餐厅》能否打破当下格局,突破重围成为美食综艺的黑马呢?

人设分工明确,剧情略显仓促

因为五位嘉宾是在泰国的一个海岛上经营餐厅,陌生的环境褪去了他们身上的明星光环。没有众多粉丝鼎力支持,没有亲朋好友献计献策,如何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吸引到外国游客对于餐厅和中华美食的关注,进而产生一批固定客源,保证餐厅能够顺利经营下去成为最大的挑战。

人设上,第一期节目中,五个明星嘉宾也明确了自己的分工。十项全能兼指点江山的店长——赵薇、搭讪游客揽生意、节约至上的副店长加跑堂——黄晓明、煮得一手好菜的主厨担当——张亮、年龄最小的周冬雨和靳梦佳则当选服务员。虽然看似权责分明,但从首期的播出效果来看,这一设计并未完全凸显出应有的效果,人物形象不够丰满,剧情推进略显仓促的问题被暴露出来。

首期节目中对于赵薇、黄晓明这对多年好友之间的相处着墨颇多,他们的性格特征自然得到比较全面的呈现,但张亮作为大厨的细节描绘太少,身为外交官的周冬雨泛起小迷糊,也让人搞不清其角色定位,至于靳梦佳,更没有什么存在感。

以张亮为例,作为主厨,自然应该树立厨艺精湛的形象,买食材、试菜、定价都有很大发挥空间来丰富人物,可惜这些镜头是少之又少,基本都是一笔带过;周冬雨和靳梦佳的人物性格更是扁平的没有什么张力,或许现在观众还喜欢周冬雨的偶尔小迷糊和靳梦佳的沉默寡言,但是有信心看12期吗?

剧情上,节目进展速度飞快。从店长赵薇给五人打电话确定身份、碰面、抵达餐厅、购置食材、定菜单、准备开张,一系列的故事被压缩在不到一个半小时的时长里,不仅急促,看不到准备的细节、人物关系的发展,而且很难让观众感觉到开餐厅准备工作的艰难,似乎只需要拿着导演组给的预算到超市买点食材、做个饭就能开餐厅。如果期望观众感同身受,必须依托小细节和大量素材做铺垫。总体来说,第一期在节奏上缺少故事该有的高低起伏和情感共鸣。

“形似”依然是逃不开的“原罪”

当然,即便表现亮眼,《中餐厅》依然背负着不能不被提及的形似“原罪”问题。今年年初,韩国综艺《尹食堂》就记录了四位明星嘉宾在巴厘岛经营一家韩国餐厅的过程。两档节目设定如此类似,难免会被放在一起比较。

从首期节目看来,无论是内容细节还是形式包装,还是几名艺人奔赴海外开设餐厅,在这段时光中感受人生的主线架构,都与韩国tvN综艺《尹食堂》如出一辙。也正因为这项“原罪”,《中餐厅》开播仅一天,豆瓣上为《中餐厅》打下一星的网友比率达到28.8%。

不仅是《中餐厅》,今年四月中旬结束的《向往的生活》也有类似的遭遇。同样是在湖南卫视播出,同属美食慢综艺的范畴,也同样被质疑涉嫌抄袭韩国综艺《三时三餐》,但最后也是不了了之,该节目仍拿到了豆瓣7.2分的不错成绩,以高收视和高口碑收官。而《中餐厅》能否和《向往的生活》一样,成为一档口碑颇佳的美食慢综艺还有待考察。

自2013年引进《爸爸去哪儿》之后,各大电视台对于韩国综艺节目的借鉴和抄袭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当下中国最火的综艺节目,在韩国都可以找到原型:

《极限挑战》原型MBC《无限挑战》;

《神奇的孩子》原型SBS《英才发掘团》;

《真正男子汉》原型MBC《真正的男人》;

《中国有嘻哈》原型Mnet《show me the money》等。

此前,《尹餐厅》的罗英石PD曾就记者提问说中国有抄袭《尹餐厅》模式的嫌疑时,开玩笑的隔空喊话:“我的节目版权并不贵,可以的话希望购买版权,我们会提供摄影指导及售后。照抄的话不仅很累,失败的例子也有很多。”

国内综艺屡次陷入抄袭的泥沼,原因除了在国内目前的现实环境下,从业者和观众普遍缺乏版权意识,可能还存在着其他的因素:

首先,国内综艺产业发展不完备,缺乏足够的原创开发能力。买或者抄,其实就是为了让项目有更大的成功率。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仿效一个成熟的模式制作出来的节目,试错成本更低,成功率更高。

其次,广电总局对于综艺的“限模令”,不允许购买模式,鼓励原创,使得即便购买版权的综艺在大环境下也不敢把这一点公开表明。所以,“匆匆上马”的一档节目,因为制作时间很短,节目创意又和别的节目类似,难免会被质疑涉嫌抄袭。这不仅是《中餐厅》出现的问题,也是当下国内综艺产业存在的弊病。

美食综艺扎推,《中餐厅》能否靠模式突围?

2017年,美食综艺更是进入了深度生长的快车道,卫视综艺和网综并行,近20余档节目争相竞艳:《拜托了冰箱第三季》、《姐姐好饿第二季》、《吃光全宇宙》《逛吃逛吃开饭啦》、《谁是你的菜》等美食综艺以不受套路约束的姿态迅速闯出一片天地。

为了增加节目的可看性,“明星”是目前美食综艺必不可少的元素。但一方面明星做菜是否能够达到美食节目观众的心理预期尚未可知,另一方面明星嘉宾反而会成为美食综艺的重点,节目主打明星嘉宾的表现与互动,做菜过程只能被一笔带过。这也是很多美食综艺节目的通病。

如今美食综艺节目可以说成为聚合利器,“美食+旅行”、“美食+情感”、“美食+文化”、“美食+八卦”、“美食+竞赛”等成为美食节目的新形式,突破了以往节目类型的单一,让美食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多元化,提升了美食综艺节目的看点。例如《姐姐好饿》将做饭与两性话题相结合;《吃光全宇宙》是一档旅行美食真人秀,将美食与旅行进行叠加。美食节与脱口秀或真人秀等其他类型叠加已然成为潮流。

从美食出发延伸出的“美食+”节目模式,致使娱乐化的美食综艺渐成市场主流,而美食反倒沦为配角。旅行、八卦、游戏、情感、脱口秀……当“美食+”模式引流来的诸多花样涌入美食节目,这些新形式一方面让美食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多元化,提升了美食综艺节目的看点;但是,另一方面,这些“添加剂”也慢慢变为美食综艺无法承受之重。

此番,湖南卫视《中餐厅》打破国内美食综艺的节目模式,让明星嘉宾带着中国美食走出国门,开起餐厅,宣扬中华美食文化。不得不承认,湖南卫视这次是在美食综艺上放了一个大招。这个聚集了中华美食、海外美景、文化交流和融合、创业经营体验、异国生活体验元素的综艺节目,能否凭借其治愈系风格,以及“明星+美食+劳动”的节目模式,去除抄袭阴影,保持向上势头,走出自己的创意道路,成为卫视美食综艺的现象级作品,还要看节目的后续发力情况了。

作为青春合伙人经营体验节目,《中餐厅》落座泰国小岛,以餐厅的经营运转为主线,打破了传统美食节目单调的“围着灶台转”的常规模式,将美食的外延扩大至思想,以美食文化为蓝本,将节目广度升级至对中华文化的传播与推广。

异国和中餐,本就是一个充满爱的矛盾体,如何在饮食文化同样丰富的泰国打造出类拔萃的中餐;用朴实又醇厚的中华味道宽慰异乡国人对家的想念;以“一带一路”为思想指引,展现“源自中国,属于世界”的核心理念?《中餐厅》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被指抄袭的《中餐厅》首播收视不俗,但这样的成绩还能维持多久

2017年,美食综艺更是进入了深度生长的快车道,卫视综艺和网综并行,近20余档节目争相竞艳。

作者:单琳

湖南卫视青春合伙人经营体验类节目《中餐厅》于7月22日晚间开播。节目积极响应“一带一路”的号召,将“源自中国,但属于世界”的核心观念融入节目中,由赵薇、黄晓明、周冬雨、张亮、靳梦佳5位当红明星作为合伙人在泰国经营一家中餐厅,将中国美食推向世界。新颖的节目模式和人气明星加持,让这部综艺稳居同时段收视榜首,成绩亮眼。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近20余档美食综艺霸屏,看似繁花似锦却鲜少有爆款产生,《中餐厅》能否打破当下格局,突破重围成为美食综艺的黑马呢?

人设分工明确,剧情略显仓促

因为五位嘉宾是在泰国的一个海岛上经营餐厅,陌生的环境褪去了他们身上的明星光环。没有众多粉丝鼎力支持,没有亲朋好友献计献策,如何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吸引到外国游客对于餐厅和中华美食的关注,进而产生一批固定客源,保证餐厅能够顺利经营下去成为最大的挑战。

人设上,第一期节目中,五个明星嘉宾也明确了自己的分工。十项全能兼指点江山的店长——赵薇、搭讪游客揽生意、节约至上的副店长加跑堂——黄晓明、煮得一手好菜的主厨担当——张亮、年龄最小的周冬雨和靳梦佳则当选服务员。虽然看似权责分明,但从首期的播出效果来看,这一设计并未完全凸显出应有的效果,人物形象不够丰满,剧情推进略显仓促的问题被暴露出来。

首期节目中对于赵薇、黄晓明这对多年好友之间的相处着墨颇多,他们的性格特征自然得到比较全面的呈现,但张亮作为大厨的细节描绘太少,身为外交官的周冬雨泛起小迷糊,也让人搞不清其角色定位,至于靳梦佳,更没有什么存在感。

以张亮为例,作为主厨,自然应该树立厨艺精湛的形象,买食材、试菜、定价都有很大发挥空间来丰富人物,可惜这些镜头是少之又少,基本都是一笔带过;周冬雨和靳梦佳的人物性格更是扁平的没有什么张力,或许现在观众还喜欢周冬雨的偶尔小迷糊和靳梦佳的沉默寡言,但是有信心看12期吗?

剧情上,节目进展速度飞快。从店长赵薇给五人打电话确定身份、碰面、抵达餐厅、购置食材、定菜单、准备开张,一系列的故事被压缩在不到一个半小时的时长里,不仅急促,看不到准备的细节、人物关系的发展,而且很难让观众感觉到开餐厅准备工作的艰难,似乎只需要拿着导演组给的预算到超市买点食材、做个饭就能开餐厅。如果期望观众感同身受,必须依托小细节和大量素材做铺垫。总体来说,第一期在节奏上缺少故事该有的高低起伏和情感共鸣。

“形似”依然是逃不开的“原罪”

当然,即便表现亮眼,《中餐厅》依然背负着不能不被提及的形似“原罪”问题。今年年初,韩国综艺《尹食堂》就记录了四位明星嘉宾在巴厘岛经营一家韩国餐厅的过程。两档节目设定如此类似,难免会被放在一起比较。

从首期节目看来,无论是内容细节还是形式包装,还是几名艺人奔赴海外开设餐厅,在这段时光中感受人生的主线架构,都与韩国tvN综艺《尹食堂》如出一辙。也正因为这项“原罪”,《中餐厅》开播仅一天,豆瓣上为《中餐厅》打下一星的网友比率达到28.8%。

不仅是《中餐厅》,今年四月中旬结束的《向往的生活》也有类似的遭遇。同样是在湖南卫视播出,同属美食慢综艺的范畴,也同样被质疑涉嫌抄袭韩国综艺《三时三餐》,但最后也是不了了之,该节目仍拿到了豆瓣7.2分的不错成绩,以高收视和高口碑收官。而《中餐厅》能否和《向往的生活》一样,成为一档口碑颇佳的美食慢综艺还有待考察。

自2013年引进《爸爸去哪儿》之后,各大电视台对于韩国综艺节目的借鉴和抄袭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当下中国最火的综艺节目,在韩国都可以找到原型:

《极限挑战》原型MBC《无限挑战》;

《神奇的孩子》原型SBS《英才发掘团》;

《真正男子汉》原型MBC《真正的男人》;

《中国有嘻哈》原型Mnet《show me the money》等。

此前,《尹餐厅》的罗英石PD曾就记者提问说中国有抄袭《尹餐厅》模式的嫌疑时,开玩笑的隔空喊话:“我的节目版权并不贵,可以的话希望购买版权,我们会提供摄影指导及售后。照抄的话不仅很累,失败的例子也有很多。”

国内综艺屡次陷入抄袭的泥沼,原因除了在国内目前的现实环境下,从业者和观众普遍缺乏版权意识,可能还存在着其他的因素:

首先,国内综艺产业发展不完备,缺乏足够的原创开发能力。买或者抄,其实就是为了让项目有更大的成功率。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仿效一个成熟的模式制作出来的节目,试错成本更低,成功率更高。

其次,广电总局对于综艺的“限模令”,不允许购买模式,鼓励原创,使得即便购买版权的综艺在大环境下也不敢把这一点公开表明。所以,“匆匆上马”的一档节目,因为制作时间很短,节目创意又和别的节目类似,难免会被质疑涉嫌抄袭。这不仅是《中餐厅》出现的问题,也是当下国内综艺产业存在的弊病。

美食综艺扎推,《中餐厅》能否靠模式突围?

2017年,美食综艺更是进入了深度生长的快车道,卫视综艺和网综并行,近20余档节目争相竞艳:《拜托了冰箱第三季》、《姐姐好饿第二季》、《吃光全宇宙》《逛吃逛吃开饭啦》、《谁是你的菜》等美食综艺以不受套路约束的姿态迅速闯出一片天地。

为了增加节目的可看性,“明星”是目前美食综艺必不可少的元素。但一方面明星做菜是否能够达到美食节目观众的心理预期尚未可知,另一方面明星嘉宾反而会成为美食综艺的重点,节目主打明星嘉宾的表现与互动,做菜过程只能被一笔带过。这也是很多美食综艺节目的通病。

如今美食综艺节目可以说成为聚合利器,“美食+旅行”、“美食+情感”、“美食+文化”、“美食+八卦”、“美食+竞赛”等成为美食节目的新形式,突破了以往节目类型的单一,让美食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多元化,提升了美食综艺节目的看点。例如《姐姐好饿》将做饭与两性话题相结合;《吃光全宇宙》是一档旅行美食真人秀,将美食与旅行进行叠加。美食节与脱口秀或真人秀等其他类型叠加已然成为潮流。

从美食出发延伸出的“美食+”节目模式,致使娱乐化的美食综艺渐成市场主流,而美食反倒沦为配角。旅行、八卦、游戏、情感、脱口秀……当“美食+”模式引流来的诸多花样涌入美食节目,这些新形式一方面让美食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多元化,提升了美食综艺节目的看点;但是,另一方面,这些“添加剂”也慢慢变为美食综艺无法承受之重。

此番,湖南卫视《中餐厅》打破国内美食综艺的节目模式,让明星嘉宾带着中国美食走出国门,开起餐厅,宣扬中华美食文化。不得不承认,湖南卫视这次是在美食综艺上放了一个大招。这个聚集了中华美食、海外美景、文化交流和融合、创业经营体验、异国生活体验元素的综艺节目,能否凭借其治愈系风格,以及“明星+美食+劳动”的节目模式,去除抄袭阴影,保持向上势头,走出自己的创意道路,成为卫视美食综艺的现象级作品,还要看节目的后续发力情况了。

作为青春合伙人经营体验节目,《中餐厅》落座泰国小岛,以餐厅的经营运转为主线,打破了传统美食节目单调的“围着灶台转”的常规模式,将美食的外延扩大至思想,以美食文化为蓝本,将节目广度升级至对中华文化的传播与推广。

异国和中餐,本就是一个充满爱的矛盾体,如何在饮食文化同样丰富的泰国打造出类拔萃的中餐;用朴实又醇厚的中华味道宽慰异乡国人对家的想念;以“一带一路”为思想指引,展现“源自中国,属于世界”的核心理念?《中餐厅》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