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掌财经 财艾笨
最近,乐视的负面新闻铺天盖地,应接不暇。迄今为止,没有哪家企业可以得到那么多媒体的“垂爱”,近乎每天都有乐视的负面新闻爆出,曾经的商业帝国,转瞬即逝,让小编不免想起一首诗词: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辗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红楼梦《好了歌》注解
红楼梦,何尝不是黄粱一梦。富贵的突然贫贱了,贫贱的又突然富贵了;年轻的突然衰老了,活着的又突然死掉了,人世无常,一切都是虚幻。想教训儿子光宗耀祖,可他偏偏去当强盗;想使女儿当个贵妇,可她偏偏沦为娼妓;想在官阶上越爬越高,可是偏偏成了囚徒。命运难以捉摸,谁也逃脱不了它的摆布。可是世上的人们仍不醒悟,还在你争我夺,像个乱哄哄的戏台,闹个没完。
乐视帝国岂不是一场黄粱一梦,美好之事,亦不过顷刻之间,转眼成空。前一年人们还在吹捧乐视神话,转眼间乐视已经轰然倒塌。世事无常,贾跃亭又岂会预料到这种结果。下面,小编带领大家看一个商业帝国如何从“金满箱、银满箱”到“辗转企业人皆谤。”
乐视生态模式的成功
2004年,一个叫贾跃亭的人默默的创立了乐视,一直到2013年之前,乐视在互联网界都是一个不知名的存在,没人知道前10年他在做什么。我们只是知道,一个叫乐视的电视公司,在2013年之后突然横空出世,成功打造了以生态圈为核心的乐视模式。在这里,小编简单介绍一下,乐视生态模式具体是什么?
乐视生态包含4层架构5大引擎,4层架构指“平台+内容+终端+应用”,分别涵盖内容生产、集纳、传输、终端覆盖和第三方应用的完整生态;5大引擎包含平台层的云视频平台和电商平台,内容层的乐视影业、乐视网,终端层的硬件及软件服务;应用层即LeTV Store,让电视成为互联网生活的大屏延展。
具体来说,“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乐视生态:
1、平台:乐视网云视频平台、乐视致新电商平台、网酒网电商平台。
2、内容:乐视网影视库,体育频道、网络院线、高画质视频、轮播频道、乐视影业发行的影视剧。
3、终端:乐视盒子、乐视超级电视、乐视超级手机、乐视超级自行车、乐视超级汽车。
4、应用:为智能电视打造的中国第一智能电视应用市场。
乐视的成功很大程度来源于它独特的生态模式,贾跃亭曾在一次演讲中说过:“全球的企业都可以借鉴乐视的成功!” ,现在看来,这句话也已经被人们当成了一句笑话。
乐视一开始只是个卖电视的互联网公司,当时正是国产智能手机爆发的时期,乐视电视也是走的跟那些国产智能手机小厂一样的套路—卖期货,即先收钱,再看销量决定是否生产和销售。
结果不到一年的时间,乐视突然就以一个横跨视频网站,影视娱乐,电视,手机,体育,金融,云计算甚至汽车等多个产业的妖怪企业活跃在市场上。
乐视在梦想家贾跃亭的领导下,走上了疯狂扩张之路。
影视娱乐方面乐视买下了国内不少重量级IP作品,或者投巨资拍摄或买独播版权。硬件方面从最初的乐视盒子试水硬件到乐视超级TV和乐视手机都在用低价高配的策略,从而达到快速抢占市场份额的战略目标,也确立了其硬件+内容+平台+应用的成功的生态模式。体育直播方面则拿下了中超,亚冠,英超等重磅体育赛事的转播权,乐视体育更是从乐视网的一个子贫道发展成为一个基于赛事运营+内容平台+智能化+增值服务的全产业链体育生态型公司。
从乐视网到乐视盒子,从乐视盒子到乐视电视,再从乐视电视到乐视手机,一切都水到渠成,乐视模式似乎无所不能战无不胜。早在2014年处,梦想家贾跃亭就有了做汽车的想法,贾跃亭进军汽车既源于对特斯拉的观察,也源于对乐视生态模式的自信。贾跃亭看到特斯拉电动汽车通过智能操作,酷炫外观及互联网销售颠覆传统汽车的魔力,也捕捉到了特斯拉在互联网体验(包括影视娱乐等)上的不足。
贾跃亭感觉到了乐视进军汽车业务的机会,他认为,乐视在电视、手机采用的互联网生态模式同样适用于汽车。他对未来的汽车的发展趋势做了几个判断,第一电动化,第二智能化,第三互联网化,第四社会化。而这四个趋势恰恰是传统车企的弱点,而是互联网企业的优势。
就这样,梦想家在2014年下半年在美国硅谷建立了核心研发团队,开始积极的筹备超级汽车的项目。至此,以超级电视为核心的家庭互联网,以乐视手机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以超级汽车为核心的智能交通互联的三个智能终端布局算是完成了。
但梦想家并没有停止扩张的脚步,互联网金融是贾跃亭的又一个目标。支付宝,微信支付与京东金融他们的成功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海量的用户和高频的交易,而乐视通过视频资源,超级TV和智能手机的布局,也积攒不少的活跃用户。贾跃亭于是也想在金融界分一杯羹,随即他邀请了原中国银行前副行长王永利加盟,负责乐视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运营,创建了乐视的金融业务。
打破行业壁垒,促进多业态融合是创新的最好土壤,不但出新,创造新产品,新价值,还降低了综合成本,去除了多个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成为乐视模式无往不利的保证。
乐视模式经历多年实践,一路攻城拔寨,许过的愿,立过的誓,全都一一实现,这不是运气或单纯执行力强的结果,也不是战略方针正确的必然,它确实是商业模式下的蛋,商业模式涵盖了一切,战略、眼光、卡位,执行,互动、互携,缺一不可。
乐视在这种生态模式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股票更是创了创业板的奇迹。
乐视股价神话
2015年,5月13日,乐视网市值攀升至1526.57亿元,超过了地产龙头万科的1429.22亿元。虽然股价时时变动,这或许算不上什么标志性事件,但是两年时间,一个是经历了黄金十年的地产行业龙头曾经风光无限,另一个则是四年多前刚上市的互联网新锐,如今在股市上平起平坐了,这不得不让人唏嘘。
乐视股价五个月翻了五倍。
2014年12月10日,互联网上突然散出消息称乐视网[-3.56%资金研报]董事长贾跃亭等公司代表在北京某医院与乐视的股东代表(嘉实基金、银华基金、交银施罗德、大成基金、明耀投资)进行了一次交流会。此后不久的12月23日,乐视股价在达到28.2元的最低价后开始启动了惊心动魄的股价飙升旅途。
从2014年12月23日开始的连续24个交易日里,乐视股价几乎是没有反复地一路上升,从最低价28.2元直冲到56.6元。此后仅仅回调三天,乐视股价再度一鼓作气,最终在农历新年前一天冲上了92.8元阶段性高位。此后乐视股价开始平缓运行,从春节后复盘到4月下旬的近两个月时间里,乐视股价恢复平静的常规走势。不过从4月20日开始,蓄积已久的乐视股价再度发力,而且能量似乎超越以往任何一波行情。从4月20日的82元开始,仅仅16个交易日就达到了179元,涨幅接近120%。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创造奇迹的公司,股票却在今年4月中旬突然停牌了。
过度扩张的隐患
2015年前后,中国股市进入一轮快牛。贾跃亭的资本游戏开始越玩越大,电视不过瘾,贾总又做起来手机,手机和电视基本是一个路子,硬件定价到BOM,杀的其他厂商无法跟进,同时靠资本市场的红利补贴硬件。
手机的寿命不如电视,两年的内容利润要补贴硬件其实是有点问题的,商业逻辑上讲不通。
而贾总并不是到手机为止,而是又盯上了新能源汽车,准备复制一把特斯拉。
手机是几亿能玩的起来的,但是汽车动辄投入就是百亿级别,乐视自己并没有赚多少钱,它要靠资本市场的运作去筹钱。
如果说手机只是不赚钱,补贴也补不了多少,那汽车就是烧钱的无底洞,很快贾总就感觉捉衿见肘。
屋漏偏遭连夜雨,资本市场从快牛变成了慢熊,原本贾总可以通过股价上涨来质押股份换贷款,解决资金问题,而股价下去了,质押贷款就少了。
乐视的真正挑战在于触碰了证监会的监管红线。而当其模式最后一环受阻,便迅速导致一系列危机的连锁反应。
首先,乐视生态的负债危机被迅速放大。众所周知,乐视缺乏稳定的利润现金流来源,在电视、手机、体育、汽车等领域的大投入都面临较大亏损,而如果无法兑现上市承诺,建立资本退出通道,也难以再获得持续的外部融资支持,最后,贾跃亭将面临持续扩大的亏损和资金缺口。36氪此前曾报道,乐视生态整体的负债总额超过300亿,但该数据遭到乐视官方否认。
其次,乐视网的股价和估值遭遇严重冲击。从2014年到2016年,国内A股市场正好经历了从狂热到低谷的转折,尤其在乐视网从2015年12月7日停牌后将近6个月的时间里,上证综指跌幅达到18.02%,同期创业板跌幅也达到18.58%。乐视网2016年6月3日复牌时,股价最高点为60.98元,截至11月8日收盘时,股价报38.99元,跌幅超过34%。
市场风云突变,乐视影业注入失败,导致乐视网在资本市场的原有的高成长预期破灭,股价不断下跌,并放大了贾跃亭股权高质押的风险,打乱了乐视网定增的计划。而一度有望为亏损创业公司提供融资通道的战略新兴板搁浅,也阻断了乐视生态业务寻求上市的另一种可能。
同时,伴随业务扩张,乐视在营销、广告、薪酬、运营等各领域成本的激增,也加重了贾跃亭面临的资金危机。
去年九月开始,乐视体育、乐视手机相继传出欠款、拖欠工资、裁员等消息;11月6日,贾跃亭接受腾讯科技独家专访,首次公开承认乐视扩张过快导致资金紧张,要“停车检修”。
于是,到了2016年11月,贾总发了公开信,乐视危机开始揭幕。
贾跃亭公开信发出的结果是让合作伙伴的信心动摇。首先是手机供应链上面的企业,手机供应链账期很长,乐视有一大笔应付账款,这个公开信一发,供应商上门收账,乐视的资金链骤然紧张。之后就是恶性循环,因为资金紧张,各种同学援助,高息借款都用来解燃眉之急,地产大鳄入股也是不得以。循环至今,终于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来了。
全面崩塌
2017年7月6日,贾跃亭正式卸任乐视网董事长,并退出董事会,不再担任乐视网任何职务,至此,贾跃亭与自己创立12年之久的上市公司平台,唯一的关联便是,其99.06%股权被司法冻结的“控股股东”身份。
同一天,贾跃亭对外声明称,“我会尽责到底……我仍旧是乐视控股的执行董事和最大股东”,然而贾跃亭所持有的乐视控股92.07%股权也已被司法冻结,而且彼时贾跃亭人已在美国。“辞去上市公司CEO、甚至更多其他重要职务,就是为了全力以赴实现FF91最快量产上市。”贾跃亭在声明中说。
不仅如此,6月底,贾跃亭所持有的乐视控股92.07%股权,乐风移动香港有限公司、乐视移动智能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和贾跃亭、甘薇名下银行存款共计人民币12.37亿元被司法冻结,之前欲出售的世茂工三项目和乐视控股持股40%的大圣科技的股权、红利,也遭到冻结。
在司法冻结之前,贾跃亭除了将乐视网股权几乎全部质押,而且在4月贾跃亭通过乐视控股持有的乐视影业大多数股权以质押方式转给了融创方面,6月,乐视汽车80%的股权被质押,乐视持有的易到667.37万股权数质押股权被质押给了韬蕴资本系企业。贾跃亭通过百乐文化持有的乐视体育的部分股权去年下半年已经遭质押。
贾跃亭“负责到底”的声明,并未安慰在乐视大厦扎了帐篷讨债的供应商。
7月14日晚间乐视网发布了2017年上半年业绩预告,让人震惊的是,乐视网业绩首度大变脸,上半年净利润预亏约6.37-6.42亿元,这是乐视从2010年上市以来上半年业绩的首次亏损,同比增幅约为-324%。
值得关注的是,与乐视网2017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几乎同时发布的是,2016年年度报告更正公告,补充或修订内容显示,乐视网的应收账款前五名欠款方均来自乐视系,包括乐视智能终端科技有限公司、乐视移动智能、乐视电子商务、乐帕营销服务、乐视控股等,应收账款总计约29亿元,坏账准备8844.39万元;而乐视网去年前五大客户均为关联方,包括乐帕营销服务、乐视智能终端、乐视移动智能、北京东方车云、Le Corporation Limited,乐视网对该五大客户的销售额总计约98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的44.56%。乐视网解释称,这是公司业务模式和发展所致,是必要的。
2010年和2011年乐视网年报都称,乐视网前五名销售客户和供应商与公司不存在关联关系,公司高层及实际控制人等在主要客户、供应商中无直接或间接权益。而2012年及之后几年年报并未有类似解释。
根据被披露的一份金融机构对乐视系的尽调报告得知,截至2016年9月末,“乐视系”总资产约为670亿元,总负债为630亿元,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400亿元,整个体系亏损高达97.3亿元。其中手机为最大亏损源,约亏损56.6亿元,其次是乐视体育亏损26.3亿元,还有一直烧钱的乐视汽车亏损13.4亿元。
7月13日,涉及乐视控股、乐视移动、电子商务等多个部门的员工,前往北京朝阳区劳动人事仲裁院申请劳动仲裁,原因是乐视欠薪。
贾跃亭构造的“硬件负利或硬件免费”,收取后端的会员费、广告费以及服务费等的模式,上述乐视前高管曾对经济观察报称,这是一种计算模式,类似于通过不同产品的交叉营销,前期低价销售,后期通过广告、会员费等把收益拿回来,但是这个算盘不能兑现,就可能资金链断掉。或许看到这问题,贾跃亭才顶着压力进军新能源汽车,不断布局乐视影业、乐视体育、乐视金融等,但这些均仍需要一定的投入周期。
去年11月2日起的乐视网股价陡然暴跌,然后又牵引出乐视拖欠供应商货款上百亿元的传闻,美国法拉第工厂项目因欠款而停工……在一番传闻愈演愈烈与乐视否认辟谣后,晴天霹雳般,四日后的11月6日,一手缔造乐视生态之谜的贾跃亭发布内部信长文,反思烧钱扩张模式弊端之余,也承认了“资金链紧张后劲明显乏力”,旋即,乐视网和酷派集团股价双双大跌。屋漏偏逢连夜雨,原本要注入上市的乐视影业也遭暂停,因其98亿元注入上市的业绩对赌协议未实现。随后,涉及600亿元的两大项目搁浅传闻来袭。
去年底,贾跃亭的“中国好同学”给乐视投资6亿美元,但并未化解乐视的资金链危机。于是,今年1月,贾跃亭通过出让个人股权和企业增发等方式,引入融创作为第二大股东注资150亿元,然而,乐视并未脱离困境,反而向深渊快速坠落。
至此,一个商业帝国便落下帷幕,有人说是一台汽车撞翻了乐视,有人说是过度扩张使得乐视危机崩塌......,无论何种原因,乐视帝国倒塌已成事实,未来乐视何去何从,我们也无从知晓。世间一切美好事物,何尝不是梦幻泡影。韶华白首,也不过转瞬。
版权声明:
本资讯号除注明来源的文章外,均为云掌财经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引用请注明本公众号【云掌财经】
ID:yunzhangcaijing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