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徐志摩前妻张幼仪离婚多年后欲再婚 儿子的回答让人泪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徐志摩前妻张幼仪离婚多年后欲再婚 儿子的回答让人泪崩

梁实秋在《谈徐志摩》一文中评价她:“她沉默地、坚强地过她的岁月,她尽了她的责任,对丈夫的责任,对夫家的责任,对儿子的责任——凡是尽了责任的人,都值得尊重。”

在徐志摩、林徽因、陆小曼的N角恋里,张幼仪无疑是最黯淡,最少为人提及的一个。那三人自带大V属性,在民国圈的曝光量、流量都颇高,像张幼仪这样不炒作又务实的人,民众关注度自然低。我们知道她被徐志摩抛弃,也知道她逆袭为一代女银行家,可鲜少人真的了解她那逆袭人生中真切的苦与难。

1915年徐志摩与张幼仪结婚,1918年张幼仪生下长子徐积锴,徐志摩出国念书,1920年张幼仪来到英国陪伴徐志摩,风流才子徐志摩一边与林徽因热恋,一边还是与张幼仪过夫妻生活,两人闹离婚时张幼仪已经怀孕。注意了,渣男事后不愿负责的经典对话来了。徐志摩说:“赶快打掉”,张幼仪说:“可是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徐志摩回答说:“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最后张幼仪还是坚持生下了这个孩子,与徐志摩在柏林签字离婚。这是中国史上依据《民法》的第一桩西式文明离婚案。

离开徐志摩后,命运没有轻松饶过她。张幼仪在德国边工作边学习,她知道自己的孩子将成长在没有父亲的环境,为了能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她选择了念幼儿教育专业。然而那个她离婚时坚持要生下来的孩子,在三年后就生病离世了。她抱着孩子的骨灰,痛不欲生,这个孩子是张幼仪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那个畏首畏尾的张幼仪也跟着那个孩子死去,一无所有便一无所惧,要想人生继续前行,必须重生。

她严肃的人生理念与德国严谨认真的文化风格十分契合,她开始找到自己的价值。她将自己的人生分为“去德国前”与“去德国后”。去德国以前,凡事都怕,到德国后,一无所惧。

回国后,张幼仪在东吴大学教德语,在四哥张嘉璈的支持下,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的副总裁,在她管理之下,银行第二年便转亏为盈,银行三年后资本超二千万元,创下金融界奇迹。

徐志摩和张幼仪的八弟张禹九(没办法,他是徐志摩脑残粉)在上海开“云裳”服装公司,邀请张幼仪出任总经理,由她打理公司一切事务。卖成衣,选料考究,设计精美别致,他们家的衣服很快在上海风靡起来,甚至上层名媛纷纷以穿“云裳”服装为荣。张幼仪也成了首屈一指的女装时尚掌门人。

张幼仪二哥张君劢主持成立国家社会党,她受邀管理整个党的财务。抗战爆发后,她屯积军用染料,大发了一笔横财。

蕴藏在她身体里的经营能力得到了极大发挥。

她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家人的帮助,更离不开她自身的努力和实力。每天上午九点开始在办公室忙碌,下午五点家庭教师上门为她补习。她总是最迟离开办公室,她特地把办公桌安排在最里面,方便掌控周遭的一切。

离婚三年后,徐志摩在给陆小曼的信中提到张幼仪时,赞叹道:“一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这两年来进步不小,独立的步子站得稳,思想有通道。”

网友评价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关系:“今天你对我爱搭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用这句话评价张幼仪,未免太忽视张幼仪的人品与风度。作为前妻,是她料理了徐志摩的后事,是她照顾徐志摩的父母,也是她每月寄钱帮助陆小曼。敢问这俗世间有几人能有她这般气度?

作为母亲,她把儿子徐积锴培养成优秀的土木工程师。解放前夕,张幼仪移居香港生活,与邻居中医苏纪之有了感情,结婚前写信征求儿子意见。徐积锴回信:“母孀居守节,逾三十年,生我抚我,鞠我育我……综母生平,殊少欢愉,母职已尽,母心宜慰,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人,儿请父事。”大意是:“母亲守节30年,生我养我育我,这份恩情与天地同重,可是看看母亲您的一生呢,很少有快乐的时刻......您已经尽到母亲的职责,可您的心也需要抚慰啊,谁曾安慰过母亲您呢?谁曾陪伴在母亲您的身边呢?如果母亲找到这样的人,儿子我会一定会把他当做父亲一样侍奉。”句句情真意切,看完让人泪奔。张幼仪真是太不容易了,还好她的孩子懂她的苦。

她此生没有对不起任何人。梁实秋在《谈徐志摩》一文中评价她:“她沉默地、坚强地过她的岁月,她尽了她的责任,对丈夫的责任,对夫家的责任,对儿子的责任——凡是尽了责任的人,都值得尊重。”

后来张幼仪把她与徐志摩的关系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我是秋天的一把扇子,只用来驱赶吸血的蚊子。当蚊子咬伤月亮的时候,主人将扇子撕碎了。”有人问她爱不爱徐志摩,她答道:“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个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的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与徐志摩的婚姻造就了张幼仪的不幸,但她没有选择让这份不幸蔓延。在网上读关于张幼仪的文章,都自带女性逆袭的鸡汤属性,给她立励志flag,什么“最难的那些年,她让自己的人生变得壮阔”,什么“离开你,让我成为更好的我自己”。可无论她将她的后半生过得多么骄傲多么威风凛凛,当你细细品读她的人生时,总是不由得怜惜和难过,读完后眼角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湿润。她经历了太多不同的不幸,感受了太多不同的事态,最后,她让她的人生了无遗憾。不是所有的好姑娘都能拥有好的婚姻,张幼仪那经历世事变迁却始终不变的坚忍灵魂,让人钦佩不已。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徐志摩前妻张幼仪离婚多年后欲再婚 儿子的回答让人泪崩

梁实秋在《谈徐志摩》一文中评价她:“她沉默地、坚强地过她的岁月,她尽了她的责任,对丈夫的责任,对夫家的责任,对儿子的责任——凡是尽了责任的人,都值得尊重。”

在徐志摩、林徽因、陆小曼的N角恋里,张幼仪无疑是最黯淡,最少为人提及的一个。那三人自带大V属性,在民国圈的曝光量、流量都颇高,像张幼仪这样不炒作又务实的人,民众关注度自然低。我们知道她被徐志摩抛弃,也知道她逆袭为一代女银行家,可鲜少人真的了解她那逆袭人生中真切的苦与难。

1915年徐志摩与张幼仪结婚,1918年张幼仪生下长子徐积锴,徐志摩出国念书,1920年张幼仪来到英国陪伴徐志摩,风流才子徐志摩一边与林徽因热恋,一边还是与张幼仪过夫妻生活,两人闹离婚时张幼仪已经怀孕。注意了,渣男事后不愿负责的经典对话来了。徐志摩说:“赶快打掉”,张幼仪说:“可是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徐志摩回答说:“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最后张幼仪还是坚持生下了这个孩子,与徐志摩在柏林签字离婚。这是中国史上依据《民法》的第一桩西式文明离婚案。

离开徐志摩后,命运没有轻松饶过她。张幼仪在德国边工作边学习,她知道自己的孩子将成长在没有父亲的环境,为了能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她选择了念幼儿教育专业。然而那个她离婚时坚持要生下来的孩子,在三年后就生病离世了。她抱着孩子的骨灰,痛不欲生,这个孩子是张幼仪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那个畏首畏尾的张幼仪也跟着那个孩子死去,一无所有便一无所惧,要想人生继续前行,必须重生。

她严肃的人生理念与德国严谨认真的文化风格十分契合,她开始找到自己的价值。她将自己的人生分为“去德国前”与“去德国后”。去德国以前,凡事都怕,到德国后,一无所惧。

回国后,张幼仪在东吴大学教德语,在四哥张嘉璈的支持下,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的副总裁,在她管理之下,银行第二年便转亏为盈,银行三年后资本超二千万元,创下金融界奇迹。

徐志摩和张幼仪的八弟张禹九(没办法,他是徐志摩脑残粉)在上海开“云裳”服装公司,邀请张幼仪出任总经理,由她打理公司一切事务。卖成衣,选料考究,设计精美别致,他们家的衣服很快在上海风靡起来,甚至上层名媛纷纷以穿“云裳”服装为荣。张幼仪也成了首屈一指的女装时尚掌门人。

张幼仪二哥张君劢主持成立国家社会党,她受邀管理整个党的财务。抗战爆发后,她屯积军用染料,大发了一笔横财。

蕴藏在她身体里的经营能力得到了极大发挥。

她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家人的帮助,更离不开她自身的努力和实力。每天上午九点开始在办公室忙碌,下午五点家庭教师上门为她补习。她总是最迟离开办公室,她特地把办公桌安排在最里面,方便掌控周遭的一切。

离婚三年后,徐志摩在给陆小曼的信中提到张幼仪时,赞叹道:“一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这两年来进步不小,独立的步子站得稳,思想有通道。”

网友评价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关系:“今天你对我爱搭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用这句话评价张幼仪,未免太忽视张幼仪的人品与风度。作为前妻,是她料理了徐志摩的后事,是她照顾徐志摩的父母,也是她每月寄钱帮助陆小曼。敢问这俗世间有几人能有她这般气度?

作为母亲,她把儿子徐积锴培养成优秀的土木工程师。解放前夕,张幼仪移居香港生活,与邻居中医苏纪之有了感情,结婚前写信征求儿子意见。徐积锴回信:“母孀居守节,逾三十年,生我抚我,鞠我育我……综母生平,殊少欢愉,母职已尽,母心宜慰,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人,儿请父事。”大意是:“母亲守节30年,生我养我育我,这份恩情与天地同重,可是看看母亲您的一生呢,很少有快乐的时刻......您已经尽到母亲的职责,可您的心也需要抚慰啊,谁曾安慰过母亲您呢?谁曾陪伴在母亲您的身边呢?如果母亲找到这样的人,儿子我会一定会把他当做父亲一样侍奉。”句句情真意切,看完让人泪奔。张幼仪真是太不容易了,还好她的孩子懂她的苦。

她此生没有对不起任何人。梁实秋在《谈徐志摩》一文中评价她:“她沉默地、坚强地过她的岁月,她尽了她的责任,对丈夫的责任,对夫家的责任,对儿子的责任——凡是尽了责任的人,都值得尊重。”

后来张幼仪把她与徐志摩的关系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我是秋天的一把扇子,只用来驱赶吸血的蚊子。当蚊子咬伤月亮的时候,主人将扇子撕碎了。”有人问她爱不爱徐志摩,她答道:“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个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的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与徐志摩的婚姻造就了张幼仪的不幸,但她没有选择让这份不幸蔓延。在网上读关于张幼仪的文章,都自带女性逆袭的鸡汤属性,给她立励志flag,什么“最难的那些年,她让自己的人生变得壮阔”,什么“离开你,让我成为更好的我自己”。可无论她将她的后半生过得多么骄傲多么威风凛凛,当你细细品读她的人生时,总是不由得怜惜和难过,读完后眼角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湿润。她经历了太多不同的不幸,感受了太多不同的事态,最后,她让她的人生了无遗憾。不是所有的好姑娘都能拥有好的婚姻,张幼仪那经历世事变迁却始终不变的坚忍灵魂,让人钦佩不已。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