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古人才不像你这么无聊,没有手机可刷却有十大雅事偷闲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古人才不像你这么无聊,没有手机可刷却有十大雅事偷闲

苏东坡有云:“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雅事不必拘泥于形式也不会拘于时代,倘若内心有寻雅之心,所到之处皆是自在!

有人慨叹,“自手机兴,风雅难再”。现代社会,手机绑架了你的生活,“低头族”比比皆是,上网、玩游戏、看视频,似乎离开了面前的屏幕,便会无所适从。

好了,古人都不像你这么无聊!没有手机的束缚,十大雅事却是浪漫在了骨子里。既修身亦养性,个中的隽永与清新,即是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内心丰富的情感与深厚文化内涵的明证。

苏东坡有云:“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雅事不必拘泥于形式也不会拘于时代,倘若内心有寻雅之心,所到之处皆是自在!

焚香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净席。”

焚香、点茶、挂画、插花,宋人有四般闲事,是那时文人精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四艺”。焚香正是为首。

曾几何时,燕居焚香,士大夫们聚于庭院幽室,把盏闻香,以香为媒,寻找的却是共同的精神追求。

焚香如品茗,是雅士高妙的享受。士子们红袖添香夜读书,晨钟暮鼓,香气氤氲,却是“修蛾慢脸,不语檀心一点,小山妆。蝉鬓低含绿,罗衣淡拂黄。闷来深院里,闲步落花傍。纤手轻轻整,玉炉香。”

把盏闻香,一缕温馨。 懂得享受生活中的意趣,才会将这般的美事植入宅中,这一个色香声味俱全的夏秋之夜,才会变得如此撩人又如此宁静。

“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

抚琴

宋 《听琴图》​

“一壶酒,一盏茶,一席字,一柱香,时光悠悠,心野无涯。”抚琴者静心拨弦,聆听者恭听出神。

抚琴是一种情趣,也是一种寄托,古琴琴音含蓄、深沉,音韵悠长,正是雅士们的风格。

南宋 夏圭 《临流抚琴图》

“琴之为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唐)薛易简《琴诀》

元 王振鹏 《伯牙鼓琴图卷》

“高山流水遇知音”,画中有琴,画中有音,古风古画古琴韵,便是意味深长的意境。

对弈

“黑白胜负无已时,目送孤鸿出云外。”

在古代,要凸显下智商和手速,不必王者荣耀,对弈下棋就再好不过。这不单是排遣无聊的娱乐,亦是运筹帷幄,掌控全局的谋略锻炼,唐太宗李世民便是个中高手。

《明皇会棋图》

围棋不仅是文人士子的消遣,更含有隐逸之意。深山、松下,亭台楼阁,不问世事,专注对弈。

个中滋味,自有体会。

《深山会棋图》

读书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今人闲暇读书者少矣,手机早已绑架了时间。却可知曾国藩有云: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对于古人来说,读书并非包袱,而是修行。“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使人明志、谦虚、平静。曾国藩家训:“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内心清静,自有远大。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赏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中国画的气韵之美与西方的那种繁复和华丽是截然不同的。譬如中国的山水画,便是其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其讲求意境之美,远取其势、近取其质。灵动、飘逸、留白,“气、韵、思、景、笔、墨”六位一体,将对自然与人的哲思,在画中融为一体。

正所谓“望秋云,神飞场;临春风,思浩荡”,赏画之雅,如与人谈经辩道,亦是一场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

知其美,更知其如何美,运思落笔皆有深意,是为美事。

撷花

“花,花。深浅,芬葩。凝为雪,错为霞。莺和蝶到,苑占宫遮。已迷金谷路,频驻玉人车。芳草欲陵芳树,东家半落西家。愿得春风相伴去,一攀一折向天涯。“

古人赏花,色、香、姿只是其中一面,所谓“神重于形“,花之后的灵动与情愫,才是根本。

所以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灵逸;有了“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怅然;有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热泪,有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傲骨 。

说的是花颜,赋的是深情。愿有良人撷花牵马,游遍海角天涯。

品茗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国人好饮茶,茶中滋味,恍若人生,可静心修身。,如果能来上一杯暖茶,生活还有什么值得烦恼的呢?

《卢仝烹茶图》

人有千种,世有百态,茶亦是如此。黑、红、黄、青、白、绿,因生长环境、制作技艺等等不同,茶汤口感亦是差异迥然,选茶如识人,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那一杯,才是正解。

取悦的是味蕾,更关怀你的心。总有属于自己的那杯茶。

酌酒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纵横五千年喝酒最出名的人物,莫过于李太白。“李白斗酒诗百篇”,衣袂飘飘的诗仙用一杯酒喝下长安的落霞,用一杯酒洗去临安的繁华;用一杯酒谢过汪伦的情谊,用一杯酒快意塞外的豪侠;用一杯酒体味月下的孤寂,用一杯酒献给沧桑的天涯。

追求自有自在的生活,功名利禄生死荣辱于我如浮云。“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这是中国酒的精髓所在。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候月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月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系中,其实早已成为了人们情感的载体,有着丰富的意蕴。侯月之时,就是感情迸发的时刻。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狂放不羁四处漂泊的诗仙终究还是有那么思乡的一刻;“举杯邀明月,把酒问青天”,一生洒脱的摩羯男苏东坡总是离不开那杯酒,朗月所在的青天,不知是否给了他答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仲初的内心显然内敛而敏感,淡淡忧伤的感怀如清风拂面。

夜深之时,树下候月,良辰美景,只余温柔如水。

寻幽

有人曾经这样总结:“中国人游山玩水,不似西方人抱着征服之心,而是欣赏其深邃幽缈、深不可测的含蓄之美,所以叫‘寻幽探胜’。”

这着实讲得不错。

《西园雅集图》

与西方野蛮式的“探险”与“征服”相比,中国古人讲究的是“天人合一”,在道家看来,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天人合一的精神不仅促进了自然山水审美意识的开发和生长,且使中国的美学具备了亲和的态度。

那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宁静;那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空寂。在自然的山河流水间,洗净杂念;在嘤嘤的虫鸣与鸟语中,安抚内心。

寻幽的过程,亦是认知自己的过程。

三千年读史无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风雅之事,不如香茗一杯,细细品味。

文字为茶边求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古人才不像你这么无聊,没有手机可刷却有十大雅事偷闲

苏东坡有云:“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雅事不必拘泥于形式也不会拘于时代,倘若内心有寻雅之心,所到之处皆是自在!

有人慨叹,“自手机兴,风雅难再”。现代社会,手机绑架了你的生活,“低头族”比比皆是,上网、玩游戏、看视频,似乎离开了面前的屏幕,便会无所适从。

好了,古人都不像你这么无聊!没有手机的束缚,十大雅事却是浪漫在了骨子里。既修身亦养性,个中的隽永与清新,即是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内心丰富的情感与深厚文化内涵的明证。

苏东坡有云:“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雅事不必拘泥于形式也不会拘于时代,倘若内心有寻雅之心,所到之处皆是自在!

焚香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净席。”

焚香、点茶、挂画、插花,宋人有四般闲事,是那时文人精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四艺”。焚香正是为首。

曾几何时,燕居焚香,士大夫们聚于庭院幽室,把盏闻香,以香为媒,寻找的却是共同的精神追求。

焚香如品茗,是雅士高妙的享受。士子们红袖添香夜读书,晨钟暮鼓,香气氤氲,却是“修蛾慢脸,不语檀心一点,小山妆。蝉鬓低含绿,罗衣淡拂黄。闷来深院里,闲步落花傍。纤手轻轻整,玉炉香。”

把盏闻香,一缕温馨。 懂得享受生活中的意趣,才会将这般的美事植入宅中,这一个色香声味俱全的夏秋之夜,才会变得如此撩人又如此宁静。

“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

抚琴

宋 《听琴图》​

“一壶酒,一盏茶,一席字,一柱香,时光悠悠,心野无涯。”抚琴者静心拨弦,聆听者恭听出神。

抚琴是一种情趣,也是一种寄托,古琴琴音含蓄、深沉,音韵悠长,正是雅士们的风格。

南宋 夏圭 《临流抚琴图》

“琴之为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唐)薛易简《琴诀》

元 王振鹏 《伯牙鼓琴图卷》

“高山流水遇知音”,画中有琴,画中有音,古风古画古琴韵,便是意味深长的意境。

对弈

“黑白胜负无已时,目送孤鸿出云外。”

在古代,要凸显下智商和手速,不必王者荣耀,对弈下棋就再好不过。这不单是排遣无聊的娱乐,亦是运筹帷幄,掌控全局的谋略锻炼,唐太宗李世民便是个中高手。

《明皇会棋图》

围棋不仅是文人士子的消遣,更含有隐逸之意。深山、松下,亭台楼阁,不问世事,专注对弈。

个中滋味,自有体会。

《深山会棋图》

读书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今人闲暇读书者少矣,手机早已绑架了时间。却可知曾国藩有云: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对于古人来说,读书并非包袱,而是修行。“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使人明志、谦虚、平静。曾国藩家训:“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内心清静,自有远大。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赏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中国画的气韵之美与西方的那种繁复和华丽是截然不同的。譬如中国的山水画,便是其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其讲求意境之美,远取其势、近取其质。灵动、飘逸、留白,“气、韵、思、景、笔、墨”六位一体,将对自然与人的哲思,在画中融为一体。

正所谓“望秋云,神飞场;临春风,思浩荡”,赏画之雅,如与人谈经辩道,亦是一场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

知其美,更知其如何美,运思落笔皆有深意,是为美事。

撷花

“花,花。深浅,芬葩。凝为雪,错为霞。莺和蝶到,苑占宫遮。已迷金谷路,频驻玉人车。芳草欲陵芳树,东家半落西家。愿得春风相伴去,一攀一折向天涯。“

古人赏花,色、香、姿只是其中一面,所谓“神重于形“,花之后的灵动与情愫,才是根本。

所以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灵逸;有了“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怅然;有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热泪,有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傲骨 。

说的是花颜,赋的是深情。愿有良人撷花牵马,游遍海角天涯。

品茗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国人好饮茶,茶中滋味,恍若人生,可静心修身。,如果能来上一杯暖茶,生活还有什么值得烦恼的呢?

《卢仝烹茶图》

人有千种,世有百态,茶亦是如此。黑、红、黄、青、白、绿,因生长环境、制作技艺等等不同,茶汤口感亦是差异迥然,选茶如识人,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那一杯,才是正解。

取悦的是味蕾,更关怀你的心。总有属于自己的那杯茶。

酌酒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纵横五千年喝酒最出名的人物,莫过于李太白。“李白斗酒诗百篇”,衣袂飘飘的诗仙用一杯酒喝下长安的落霞,用一杯酒洗去临安的繁华;用一杯酒谢过汪伦的情谊,用一杯酒快意塞外的豪侠;用一杯酒体味月下的孤寂,用一杯酒献给沧桑的天涯。

追求自有自在的生活,功名利禄生死荣辱于我如浮云。“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这是中国酒的精髓所在。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候月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月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系中,其实早已成为了人们情感的载体,有着丰富的意蕴。侯月之时,就是感情迸发的时刻。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狂放不羁四处漂泊的诗仙终究还是有那么思乡的一刻;“举杯邀明月,把酒问青天”,一生洒脱的摩羯男苏东坡总是离不开那杯酒,朗月所在的青天,不知是否给了他答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仲初的内心显然内敛而敏感,淡淡忧伤的感怀如清风拂面。

夜深之时,树下候月,良辰美景,只余温柔如水。

寻幽

有人曾经这样总结:“中国人游山玩水,不似西方人抱着征服之心,而是欣赏其深邃幽缈、深不可测的含蓄之美,所以叫‘寻幽探胜’。”

这着实讲得不错。

《西园雅集图》

与西方野蛮式的“探险”与“征服”相比,中国古人讲究的是“天人合一”,在道家看来,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天人合一的精神不仅促进了自然山水审美意识的开发和生长,且使中国的美学具备了亲和的态度。

那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宁静;那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空寂。在自然的山河流水间,洗净杂念;在嘤嘤的虫鸣与鸟语中,安抚内心。

寻幽的过程,亦是认知自己的过程。

三千年读史无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风雅之事,不如香茗一杯,细细品味。

文字为茶边求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