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AI(人工智能)产业正迎来高速发展的契机。最明显的变化则是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不断增多,也让人们看到了AI产业在融合中高速裂变所带来的发展机会。
8月14日,创新工场、搜狗和今日头条三家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企业聚在一起,共同发起了“AI Challenger全球AI挑战赛”。创新工场创始人兼CEO李开复、搜狗首席执行官王小川、今日头条顾问、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张宏江对当前中国AI产业的现状、问题与机遇纷纷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那么,具体来说创新工场、搜狗和今日头条三大人工智能领军企业的结合发生了怎样的“碰撞”?三大公司的企业代表人物指出了目前中国AI产业中存在的哪些问题?
李开复:中国的AI产业能看到几大机会和问题
李开复表示:我十分看好整个AI产业的发展与巨大的潜力。在AI领域,中国至少能看到几个机会:首先,中国的数据量巨大。这将帮助和推动更多公司走向AI领域,不仅是互联网公司,如果是中国银行、保险、运营商这类公司都通过数据的巨大价值推动业务发展,对创业公司也带来更多的合作机会。
其次,中国年轻人目前很适合进入AI领域。中国教育尤其在理工跟数学方面相对做的很好,有大量年轻人看到机会会进入这个领域,成为潜在AI工作者。
此外,中国在接受和利用AI升级方面会更主动,比如在银行软件、保险软件等领域,在AI和深度学习时代来临时,中国会做的效果更好,这是AI人才市场的一大机会。
与此同时,李开复也指出目前中国AI产业存在的问题:中国欠缺一些深入行业的AI公司。比如说类似IBM Watson这样的、能够针对企业需求开发数据这样的公司,这些应用在医疗、零售、教育等领域的都会产生价值。从业界的发展来看的话,进步很大,但也有差距,包括BAT、搜狗、今日头条等,距离世界最顶尖的水平也还是有差距,学术界的差距还是十分巨大。
王小川:中国AI产业痛点是教育和人才储备方面的缺陷
王小川指出中国AI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全球最强互联网公司里有好几家中国公司,但高校计算机系TOP100里只有2家中国院校,相对比较落后。在人才储备上,中国企业无法像Google类的巨头,AI人才遍地都是,能从国外引进几个就是很幸福的事情。中国高校基础人才供给有很大的差距。
但是王小川表示:今天看起来缩小差距还是很有希望的。中国公司跑得很快,比如说现在公司都在反哺高校,并让小型AI创业公司能够有起步机会,这件事情是有非常大意义的,中国的AI产业就可以继续推动,说不准5年后就会把美国压在下面,如果做不到,我们好不容易建起来的全球领先领域又掉回去了。王小川希望能够利用搜狗的优质数据和应用场景助力AI产业的发展,让全球科研工作者取得更大的成就与进步,一同推动人工智能领域更快更好地发展。
张宏江:AI人才泡沫并不是一件坏事
从人工智能概念大热开始,AI相关人才的身价也随之水涨船高,相比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年薪极高。这让人们惊呼AI产业人才的泡沫化极高。
张宏江认为:所谓百万年薪AI人才泡沫,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这说明了,当业界认识到一种新技术能够使产业往上升级的时候,自然会看到人才的普遍缺乏的现状,因为革命来的速度太快。这个现象不止是出现在中国,全球的现象都很普遍。因为目前所有企业都需要这样的人才,不只创业公司,而是现有各个产业都需要用AI改善生产效率,用AI做机器人取代装备线上工人,用AI做大数据分析等工作。以今日头条为例,今日头条的人工智能实验室今年一月份成立,现在50人,希望年底扩到200人。
创新工场、搜狗、今日头条三家结合着眼于解决“产业数据缺失”难题
创新工场、搜狗、今日头条三方都认为,数据、算法、计算能力是人工智能的三大基石,其中,数据更是人工智能科研最宝贵的资产。如果没有足够好的数据,就无法取得世界顶级的科研成果。因此创新工场、搜狗、今日头条三家合作的“AI Challenger全球AI挑战赛”也在为中国创造最大的科研数据集与世界级AI竞赛平台,以此推动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科研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学术界和创业团队所能获得的数据资源,通常远少于业界顶级企业。因此,如何将高质量的数据集建设与科学研究、技术产品研发、人才培养有效结合,对人工智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成为一大挑战。那么具体来说,应如何解决此问题?
“之前的数据集已经远远不够了。”李开复说,之前他去美国,很多美国顶尖教授都在感叹自己已经追不上美国互联网巨头了。“虽然这些教授的能力绝对不比谷歌工程师差,但是他们没有数据、没有大的计算能力。”同样,这也是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所面对的问题。李开复提倡应通过资源分享,使大数据可以更广泛对接,来实现大数据的更多价值。
“我们是出于对数据的共识走在一起的。”张宏江说。“开放能够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让算法研发进展更快。我们也将从中受益。它们可以应用数据更快地验证和产生新的创意、新的应用场景。”
王小川表示:在此之前,搜狗已经和清华大学共同做了9年的联合研究。双方在数据、人才、资金上进行不间断的交流和互相输送,在去年,更联合成立了天工智能计算研究院。但王小川仍在思考,是否可以把数据公开给更多的国内高校,共同推进研发。
三巨头对于AI产业发展的“几大期待”
李开复指出三巨头合作的“AI Challenger全球AI挑战赛”目前在全球是“独一无二”的。李开复称:此次大赛对全球开放的,目前在美国还没有看到类似的活动,希望此次能通过三方合作,作为抛砖引玉的第一期。而在第二期希望有更多公司来贡献更多数据,让它成为真正改变全世界的数据库。
王小川认为,现在我们要做的是用自己的数据为产业做贡献,把中国AI的研究能力提上去。对此,王小川有两个期待:
第一个期待是高校像企业一样做出很好的研究性成果。因为有些企业有思维惯性、有自己的路径,但高校用到数据后则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可以比企业做得更好、更深。
第二个期待:参赛者能够让数据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参赛者得到的会是真实的数据,也许有更大的发挥。这也是有难度地方。比如怎么能做出不同的算法、产生不同的价值等。
张宏江表示:希望通过这次数据分享能够引领更多的中国企业、个人以及学校参与进AI产业来,把“开源”的想法变成在AI产业的新实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