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不死鸟”佳兆业绝处逢生的传承基因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不死鸟”佳兆业绝处逢生的传承基因

在陷入困境长达两年之后,“不死鸟”佳兆业集团重新现身资本市场。佳兆业“起死回生”背后的传承基因:家族模式+家族信托。

郭英成卷土重来

8月17日,港股佳兆业(01638-HK)获选成为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同时还被纳入恒生港股通指数、恒生港股通中小型股指数及恒生港股通小型股指数,相关调整将于下月4日星期一开市后正式生效。

今年5月,佳兆业被纳入MSCI明晟中国小型指数,此番再入港股相关指数,反映佳兆业“起死回生”后公司价值还是备受市场肯定及投资者认同。

如果要给近三年的佳兆业及其创始人与董事局主席郭英成的曲折经历下一句批语的话,也不用太多词汇,就简单二个字——“命硬”。

三年前也就是2014年,因“锁房危机” 陷入债务风波,郭英成突然辞任公司一切职务后,一直没有在公开场合露面,股票复牌时间遥遥未知,外人眼中原本蒸蒸日上的佳兆业,几乎在一夜之间陷入崩溃边缘。

在陷入困境长达两年之后,“不死鸟”佳兆业集团重新现身资本市场。

是什么绊住了佳兆业高歌猛进的脚步?

改革开放后,一批批潮商在创业路上筚路蓝缕,勇闯世界,发展成为行业姣姣者,可这个富豪人群均有一张相似的画像——“低调求财”。

2009年12月 佳兆业在香港联交所敲钟上市

被香港媒体称为“隐形富豪”的郭英成兄弟,虽几次登上胡润百富榜,却也是十分低调,其发迹的经过也同样不为人知。

郭英成出生于1969年,今年48岁,祖籍广东普宁。而佳兆业成立于1999年,那年郭英成正好30岁。

那么,郭英成30岁之前到底是干什么?至今没有比较详尽的报道,也可以说是个“谜”。

港媒有这样一段简单的文字,据郭英成自己说:“未搞房地产生意之前,我们在潮汕一带做贸易及工业生意,因为见同乡搞房地产生意有声有色,所以自己也参与其中。”

或许,这个说法较接近于谜底吧!

2014年,郭英成担任深圳大学董事会董事

郭英成为首的郭氏兄弟发家,是以“旧改专家”面目出现的,通过开发深圳烂尾楼项目起家。

佳兆业在港上市那一年,郭英成被评为深圳地产十大贡献力人物、十大领军人物,后又被深圳大学聘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客座教授。

成功创业的背后,付出的艰辛超乎想象,这一点郭英成也不例外。

2014年10月17日,有香港本地电台引述市场消息称,佳兆业主席郭英成被扣查,并称与4天前深圳市委原常委、政法委书记蒋尊玉被有关部门带走的消息有关。

尽管佳兆业公司向《彭博》、经通社等澄清,主席并未有被扣查,消息属于误传,可当日中午的佳兆业股价还是“受惊”, 收盘大跌7%。

这一事件,直接拉开了佳兆业危局的序幕,仅不到一个月,又有媒体爆出佳兆业在深圳所有房源项目被锁定的消息。

到了该年12月21日,佳兆业确定,被锁定的项目为佳兆业中央广场等4个楼盘。

当日,公司还公告了被暂停许可证、子公司限制转让股权以及暂停龙岗旧城改造项目等一系列事项。

而在此前10天,郭英成宣布辞任佳兆业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提名委员会主席、薪酬委员会成员及公司授权代表等一切职务。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更使佳兆业境况雪上加霜的是,2015年第一天晚间,公司发布公告称,因郭英成辞职事项触发的一项4亿港元融资及应计利息,未能如约偿还。

如同冰川雪崩一样,第一片冰块塌掉后,接下来就是哗啦啦的大崩塌。一方面是包括华润信托、爱建信托等24家金融信托几个的集中催债;另一方面是杭州、武汉等一批批开发楼盘被查封或者“锁盘”。

期间,佳兆业内部虽展开艰难的自救,也曾接洽万科想卖盘救急,还找过政府沟通。可种种自救手段都不见成效,不仅看不到转机,事态反而步步恶化,佳兆业破产或者被重组看上去仅是时间问题。

表面上看,导致佳兆业危局是过度扩张后出现的资金链问题,有的也是传统房企在融资模式上存在的固有弊端。

比如太过于依赖外源资金,一手大举拿地,另一手大肆借贷,特别是“借旧还新”等融资方式,负债率长期居高不下,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很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以至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不少恐龙级大企业就是这样倒下的。

痛定思痛,今年6月28日的佳兆业股东周年会上,一位年过半百股东在与郭英成的对话中,也表达了对佳兆业债务的担忧。

郭英成在耐心作答时也表示:佳兆业未来多元化是以轻资产为主,现在才刚刚开始。另外,今年佳兆业发了一笔34.5亿美元的票据,与此前相比,融资模式上也多样化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绊住了佳兆业高歌猛进的脚步?

回看一下,点燃一切麻烦的导火线是“锁盘事件”。

时至今天,只有某市一个部门官网给了一个含含糊糊的解释——开发商存在违规行为,可哪一处违规,根据哪一项法条处理等,只字不提。

如此说来,通过旧城改造来实现土地出让,目前是国内城市开发一个最头疼的事情。

红油漆刷下一个“拆”字,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利益关系在碰撞,也是所有土地出让项目最不透明的。

佳兆业能在深圳被封为“旧改专家”,并由此发端,也能从一个侧面看出其在当地拥有强大的政府公共能力。否则,其在别的城市的旧改项目推进,为何远不如在深圳那么顺利了。

“亲不逾矩、清不远疏”,家族企业在发展的“快跑”路上,如何处理好政商关系很重要,尤其是厘清“为”与“不为”的界限,否则,多踏一步,可能是万丈深渊。

佳兆业“起死回生”背后的传承基因:家族模式+家族信托

佳兆业2009年在香港上市以来,以郭英成为首的郭氏三兄弟在企业控制权方面的设计是很清晰的。

郭英成、郭英智、郭俊伟三兄弟,同为企业创始人,郭英成出任董事会主席,老三郭英智为董事会副主席,而大哥郭俊伟却只担任股东而非在公司任职,三兄弟则通过一个家族信托共同控股佳兆业。

家族信托的安排,其实不光是为了避免子孙后代败家,也不光是为了财富缔造者们去世后,避免家族内部卷入“宫斗剧”等争产风波。

其实,家族信托除了能很好的规避遗产税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效,就是财产的安全隔离,可以充当财产的“防火墙”。一旦企业或者企业主遇到风险或倒闭时,通过信托框架就可让传承资产从个人资产剥离。

也就是说,家族信托的设置,从某些方面来说,保有了深陷债务泥潭中郭氏三兄弟的“家底”。没有这一点,郭英成出席股东大会时,也就没有喊出“未来会越来越好”的底气。

另外,郭英成“隐身”二年,一度辞去公司所有职位,是郭氏兄弟代替他出面应付事态。在这一点上,家族式治理中成员之间的极强凝聚力就在危机中发挥最大化的效用。

以地缘和血缘为纽带的商帮济困作用

很多人说,2015年2月之后,若被融创收购成功,或许是佳兆业最好的结局。

可大家不妨想一想,融创为了收购提出的那么多苛刻的条件,与其说孙宏斌是“白武士”,不如说是乘危下刀的黑面劫道人。

佳兆业“命硬”,成了“不死鸟”,与老乡相助有关。如果没有那些“潮汕好兄弟”,历经近二年的困境之后,郭英成有望看到柳暗花明的那一天吗?

以地缘和血缘为纽带的潮汕商帮,做事讲究抱团,帮助郭英成家族脱困并非孤例。当年黄光裕案发后,合生创展的朱孟依也受牵连。

当然,正如观察者指出,佳兆业能起死回生,复牌“重见天日”,也有多方利益和压力下的多方退让的结果。

由于牵涉的公众利益太多,一些留下的问题,可以以后慢慢解决,重新现身的郭英成能不能弥合佳兆业的旧伤痕,排解各种不利影响以及转型路上的新愁,尚需进一步观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佳兆业

2.9k
  • 佳兆业集团:2024年营收115.6亿元,同比减少55.8%
  • 佳兆业集团:佳兆业香港计划及瑞景香港计划均已获法院批准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不死鸟”佳兆业绝处逢生的传承基因

在陷入困境长达两年之后,“不死鸟”佳兆业集团重新现身资本市场。佳兆业“起死回生”背后的传承基因:家族模式+家族信托。

郭英成卷土重来

8月17日,港股佳兆业(01638-HK)获选成为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同时还被纳入恒生港股通指数、恒生港股通中小型股指数及恒生港股通小型股指数,相关调整将于下月4日星期一开市后正式生效。

今年5月,佳兆业被纳入MSCI明晟中国小型指数,此番再入港股相关指数,反映佳兆业“起死回生”后公司价值还是备受市场肯定及投资者认同。

如果要给近三年的佳兆业及其创始人与董事局主席郭英成的曲折经历下一句批语的话,也不用太多词汇,就简单二个字——“命硬”。

三年前也就是2014年,因“锁房危机” 陷入债务风波,郭英成突然辞任公司一切职务后,一直没有在公开场合露面,股票复牌时间遥遥未知,外人眼中原本蒸蒸日上的佳兆业,几乎在一夜之间陷入崩溃边缘。

在陷入困境长达两年之后,“不死鸟”佳兆业集团重新现身资本市场。

是什么绊住了佳兆业高歌猛进的脚步?

改革开放后,一批批潮商在创业路上筚路蓝缕,勇闯世界,发展成为行业姣姣者,可这个富豪人群均有一张相似的画像——“低调求财”。

2009年12月 佳兆业在香港联交所敲钟上市

被香港媒体称为“隐形富豪”的郭英成兄弟,虽几次登上胡润百富榜,却也是十分低调,其发迹的经过也同样不为人知。

郭英成出生于1969年,今年48岁,祖籍广东普宁。而佳兆业成立于1999年,那年郭英成正好30岁。

那么,郭英成30岁之前到底是干什么?至今没有比较详尽的报道,也可以说是个“谜”。

港媒有这样一段简单的文字,据郭英成自己说:“未搞房地产生意之前,我们在潮汕一带做贸易及工业生意,因为见同乡搞房地产生意有声有色,所以自己也参与其中。”

或许,这个说法较接近于谜底吧!

2014年,郭英成担任深圳大学董事会董事

郭英成为首的郭氏兄弟发家,是以“旧改专家”面目出现的,通过开发深圳烂尾楼项目起家。

佳兆业在港上市那一年,郭英成被评为深圳地产十大贡献力人物、十大领军人物,后又被深圳大学聘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客座教授。

成功创业的背后,付出的艰辛超乎想象,这一点郭英成也不例外。

2014年10月17日,有香港本地电台引述市场消息称,佳兆业主席郭英成被扣查,并称与4天前深圳市委原常委、政法委书记蒋尊玉被有关部门带走的消息有关。

尽管佳兆业公司向《彭博》、经通社等澄清,主席并未有被扣查,消息属于误传,可当日中午的佳兆业股价还是“受惊”, 收盘大跌7%。

这一事件,直接拉开了佳兆业危局的序幕,仅不到一个月,又有媒体爆出佳兆业在深圳所有房源项目被锁定的消息。

到了该年12月21日,佳兆业确定,被锁定的项目为佳兆业中央广场等4个楼盘。

当日,公司还公告了被暂停许可证、子公司限制转让股权以及暂停龙岗旧城改造项目等一系列事项。

而在此前10天,郭英成宣布辞任佳兆业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提名委员会主席、薪酬委员会成员及公司授权代表等一切职务。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更使佳兆业境况雪上加霜的是,2015年第一天晚间,公司发布公告称,因郭英成辞职事项触发的一项4亿港元融资及应计利息,未能如约偿还。

如同冰川雪崩一样,第一片冰块塌掉后,接下来就是哗啦啦的大崩塌。一方面是包括华润信托、爱建信托等24家金融信托几个的集中催债;另一方面是杭州、武汉等一批批开发楼盘被查封或者“锁盘”。

期间,佳兆业内部虽展开艰难的自救,也曾接洽万科想卖盘救急,还找过政府沟通。可种种自救手段都不见成效,不仅看不到转机,事态反而步步恶化,佳兆业破产或者被重组看上去仅是时间问题。

表面上看,导致佳兆业危局是过度扩张后出现的资金链问题,有的也是传统房企在融资模式上存在的固有弊端。

比如太过于依赖外源资金,一手大举拿地,另一手大肆借贷,特别是“借旧还新”等融资方式,负债率长期居高不下,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很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以至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不少恐龙级大企业就是这样倒下的。

痛定思痛,今年6月28日的佳兆业股东周年会上,一位年过半百股东在与郭英成的对话中,也表达了对佳兆业债务的担忧。

郭英成在耐心作答时也表示:佳兆业未来多元化是以轻资产为主,现在才刚刚开始。另外,今年佳兆业发了一笔34.5亿美元的票据,与此前相比,融资模式上也多样化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绊住了佳兆业高歌猛进的脚步?

回看一下,点燃一切麻烦的导火线是“锁盘事件”。

时至今天,只有某市一个部门官网给了一个含含糊糊的解释——开发商存在违规行为,可哪一处违规,根据哪一项法条处理等,只字不提。

如此说来,通过旧城改造来实现土地出让,目前是国内城市开发一个最头疼的事情。

红油漆刷下一个“拆”字,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利益关系在碰撞,也是所有土地出让项目最不透明的。

佳兆业能在深圳被封为“旧改专家”,并由此发端,也能从一个侧面看出其在当地拥有强大的政府公共能力。否则,其在别的城市的旧改项目推进,为何远不如在深圳那么顺利了。

“亲不逾矩、清不远疏”,家族企业在发展的“快跑”路上,如何处理好政商关系很重要,尤其是厘清“为”与“不为”的界限,否则,多踏一步,可能是万丈深渊。

佳兆业“起死回生”背后的传承基因:家族模式+家族信托

佳兆业2009年在香港上市以来,以郭英成为首的郭氏三兄弟在企业控制权方面的设计是很清晰的。

郭英成、郭英智、郭俊伟三兄弟,同为企业创始人,郭英成出任董事会主席,老三郭英智为董事会副主席,而大哥郭俊伟却只担任股东而非在公司任职,三兄弟则通过一个家族信托共同控股佳兆业。

家族信托的安排,其实不光是为了避免子孙后代败家,也不光是为了财富缔造者们去世后,避免家族内部卷入“宫斗剧”等争产风波。

其实,家族信托除了能很好的规避遗产税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效,就是财产的安全隔离,可以充当财产的“防火墙”。一旦企业或者企业主遇到风险或倒闭时,通过信托框架就可让传承资产从个人资产剥离。

也就是说,家族信托的设置,从某些方面来说,保有了深陷债务泥潭中郭氏三兄弟的“家底”。没有这一点,郭英成出席股东大会时,也就没有喊出“未来会越来越好”的底气。

另外,郭英成“隐身”二年,一度辞去公司所有职位,是郭氏兄弟代替他出面应付事态。在这一点上,家族式治理中成员之间的极强凝聚力就在危机中发挥最大化的效用。

以地缘和血缘为纽带的商帮济困作用

很多人说,2015年2月之后,若被融创收购成功,或许是佳兆业最好的结局。

可大家不妨想一想,融创为了收购提出的那么多苛刻的条件,与其说孙宏斌是“白武士”,不如说是乘危下刀的黑面劫道人。

佳兆业“命硬”,成了“不死鸟”,与老乡相助有关。如果没有那些“潮汕好兄弟”,历经近二年的困境之后,郭英成有望看到柳暗花明的那一天吗?

以地缘和血缘为纽带的潮汕商帮,做事讲究抱团,帮助郭英成家族脱困并非孤例。当年黄光裕案发后,合生创展的朱孟依也受牵连。

当然,正如观察者指出,佳兆业能起死回生,复牌“重见天日”,也有多方利益和压力下的多方退让的结果。

由于牵涉的公众利益太多,一些留下的问题,可以以后慢慢解决,重新现身的郭英成能不能弥合佳兆业的旧伤痕,排解各种不利影响以及转型路上的新愁,尚需进一步观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