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永波看来,共享经济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共享的方式是规模化的方式,而且共享还让供给的方式产生规模化。所以,不论是滴滴还是ofo,还是充电宝,都是在原本的供应链结构里面发生了质的改变,或者是一个打破。
像共享单车,就是在用户原本的未知需求被满足以后,所有的计划型的需求出来之时,ofo和摩拜这样的服务型企业,一次性的解决了消费者的需求。唐永波认为,小电也要经历这样的发展过程。“在今天这样一个时间节点和投放数量来讲,我们先解决那些你可能有充电宝,但是你出去的时候忘了带线,或者忘了带充电宝的未知需求。”他还补充道,这是我们改变消费者行为习惯的一个非常科学、非常行之有效的消费行为路径。未来,小电还要解决更多与出行相关的小功率的充电需求。
在未来的一到两年时间,小电将扎扎实实占领100个核心城市,投放1000万个充电宝,为1亿以上的消费者提供基础的服务。
我就是去年在校友会上找王刚和朱啸虎,他们的原话真的是这样,我当时不认识,我只加了朱啸虎的微信,还没聊过天,我跟王刚是老同事。我说有个项目特别好,想请你们俩投一下。我还找谁呢?他说肯定是朱啸虎,第二天就发了微信,然后他就飞过来了。
这是一个共享的时代,最早从滴滴开始到自行车,再到充电宝,再到后面有更多的篮球等等的共享。我们一直在想共享的核心理论是什么,我们到底是基于什么在共享,整个社会为什么出现共享的一个方式。从我们的理念的判断来看,只有两件事情会让共享这件事来发生。第一从B端讲,共享的方式是规模化的方式,第二是让供给的方式产生规模化。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面,我们看到了ofo和摩拜有两个非常有名的营销案例出来,第一个是他们做了一个月卡,我自己也领了,你可以零元骑一个月。出了月卡之后也出现了一元的月卡和季卡,这都是在推动消费行为习惯改变。当我们原本的未知需求被满足以后,所有的计划型的需求出来之时,能不能有这样的服务型企业,一次性解决消费者的需求。
共享领域有时候也一样,非常的相似。自行车刚出来的时候,我当时在杭州,说实话我对自行车不以为然,我觉得谁会骑自行车。但自从我来了北京第一次在国贸地铁站出来,我发现离我的酒店大概有1.5公里,那时候特别热,我骑了自行车之后我就爱上了它,因为北京反正也没人认识我,穿西装骑自行车也无所谓。像我这样典型的需求是未计划型需求,当我选择这样的物种的时候当时没有计划,可是这时候还满足不了学生这样,以自行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计划型的需求人群。但今天ofo已经在出月卡、季卡了,而当这个成本足够让你不用买一辆自行车的时候,主流人群和已知需求就完全会被改变。
这是我们改变消费者行为习惯的一个非常科学、非常行之有效的消费行为路径。而小电是今年上半年四月份正式推出市场的一个服务。我们不仅仅去解决在手机充电这件事情,我们发现在未来五到十年,随着小功率智能设备的普及,随着可穿戴智能设备的普及,所有的出行相关的小功率智能设备的充电需求会越来越多。
因为我们的愿景和梦想只想解决大家充电这个需求,所以我们想打造一个纯粹充电的环境。在北京有一个很有名的段子,前段时间客服凌晨一点多接到投诉电话,说充了小电的电,账号里面被盗取60多万,当时我们很紧张。客服问消费者什么情况,他说我们用了你的电,我的账户里面就少了65万,你们小电必须赔偿。我们听完了之后默默的把手机挂掉了,安心的睡了。为什么呢?一看就是个碰瓷的,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小电是立志于打造一个非常纯净的充电环境,我们任何一个线头只能提供充电,我们无法获取你手机里任何一个数据,仅仅帮你充电。小电所有全国70个城市,所有的仓库里面随便抽样检查,看看有没有能给你手机里面数据传输的功能。
在上个星期刚刚发布的小程序的榜单里面,小电是共享充电里面的第一名,共享里小程序类的第二名,所有程序的第三名,全网第15名,而这仅仅是4个月时间。可见所有的消费者在手机发现红慌的时候有如此的需要。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小电做了两个最底层的基础,在此也给所有的创业者一些建议,当我们去创建一个团队的时候,我们打这场仗的时候,有攻有守。
今天小电是刚刚上市的企业,我们希望在过去70个城市的基础上,在未来的一到两年时间里面,我们扎扎实实占领100个核心城市。我们投放1000万个充电宝,为1亿以上的消费者提供基础的服务。
回到我们愿景的最初,还是那句话,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服务,通过我们安全的产品,通过我们的投放,能让所有的消费者在身边,当你手机发生红慌的时候能找到小电。通过小电让你不用带线,小电共享充电宝随处可见,谢谢大家的聆听。
来源:http://36kr.com/p/5088881.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