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半年三次“约会”,劲牌“借壳”海南椰岛的坊间猜想靠谱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半年三次“约会”,劲牌“借壳”海南椰岛的坊间猜想靠谱吗?

有了设想,家底几何?能不能支撑海南椰岛重回巅峰?

文 | 云酒团队

刚刚过去的一周,劲酒很忙!

除了茅台和泸州老窖的高管率队到访调研参观外,海南椰岛集团副总裁、酒业发展公司董事长洪河一行7人,也低调的来劲牌参观交流。

据公开的信息表示,劲酒和海南椰岛双方针对原料采购、技术研发、生产技术等几大主题开展沟通,并就保健酒厂房建设、技术提升、原材料采购的业务支持进行了深入探讨。

这已经不是海南椰岛的第一次到访了,半年多时间以来,劲酒和海南椰岛的这种正式会晤就已经进行了三次。

一个是保健酒行业的老大,一个是曾经的老大,半年三次,很明显,劲酒和海南椰岛这是“搞事情”的节奏啊!

劲牌上市猜测再起波澜

三次亲密接触保健酒行业唯一的上市公司海南椰岛,让劲牌借壳海南椰岛上市的传闻在坊间流传起来。

云酒头条认为,这个猜测——不靠谱!

劲牌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上市诉求。

之前劲酒董事长总裁吴少勋也公开表示:“走到今天,企业还在行驶中,还处于一个半成品。为什么不上市,也因为还是半成品。”即便是今天,劲牌公司营收近百亿,在吴少勋的眼里,企业离成品还有很长的距离。

此外,吴少勋还清楚的知道,上市对企业意味着什么:

失去财务自由权;

在激烈外部竞争中变得不设防;

根据证监会规定,未来25%的企业股权收益将被投资方收割;

原始股权有可能分散,公司管理层将被迫放弃经营舵轮;

部分持股的骨干员工将丧失前进的动力。同时,进入公司的新鲜血液将难以激励。使新老员工成为两个间隔巨大鸿沟的对立阶层。

然后仅仅换来25%股权获得的外部融资。

尽管上市资格因体制原因在国内属于稀缺资源,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上市对劲牌来说是一个很不划算的买卖。就是为了融资,劲牌完全可以找银行借,可以发债,可以找战略投资者定向入股,可以公开募股。而且劲牌近几年在金融、矿业、化工等各个领域的投资也非常成功,融资对企业而言也并非什么难事。

那劲牌上市做什么?

海南椰岛为何躺枪

再说传闻中的另一个主角海南椰岛,躺枪的背后让人思考,海南椰岛这些年到底怎么了?在保健酒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为何他并没有特别明显的起色?

有分析人士表示,面对新的行业机遇没有坚持出击和投入,以至于错过变过错。在劲酒对餐饮市场发力的时候,定位礼品酒的椰岛鹿龟酒也曾果断进行过拦截,鉴于产品定位不同,包装容量的不同,拦截并不成功,溃败严重。然而企业并没有痛定思痛研发适合市场的新产品,组建新渠道,而是没有然后了。

其次,复杂的股权纠纷导致主业不定,酒业发展受阻。海南椰岛因市值不大,股权分散,多年来一直没有真正的控股股东,导致内讧严重。

隶属于“宝安系”的富安控股做二股东时,更是拉着椰岛参与房地产业务,将主业放在地产身上,使得前期椰岛积累的市场成果及成功经验未能得到充分的运用。

与此同时,企业高层管理和技术层面人员变动频繁,甚至唯一的一个酒类国家级评委也离开企业,产品研发滞后,市场开拓无力。

富安走了,东方财智来了,但仅从近两年上市公司融资定增及开展衍生业务公告内容来看,股权纷争貌似依然还在。

内讧不平,发展战略就难以深入贯彻,发展受阻,有个风吹草动就被猜测上,也就不奇怪了。

椰岛还有机会二次崛起吗?

既然上市传闻不攻而破,那么海南椰岛三次找上劲酒很有可能是深度交流,同时借助保健酒关注度提高,市场不断升温的背景,希望在保健酒市场领域进行一系列的深度合作,从而实现二次崛起的宏愿。

这个猜测源于椰岛集团公司董事长冯彪点燃的“双响炮”。冯彪出身大宗商品交易和商贸,拥有多家资产管理公司。入主海南椰岛之前,主要出没于二级市场,是比较有名牛散。入主上市公司,一来就是两家,先后成为海南椰岛和做中成药的嘉应制药的第一大股东。

任何投资都是有深刻的考量的。这次冯彪先入股保健酒企业,再入股医药行业,很难不让人将两者想象在一起。再加上此次拉上劲酒一起,或许他对椰岛酒业有更长远的规划,对市场有更宏大的设想。

有了设想,家底几何?能不能支撑海南椰岛重回巅峰?

首先看看椰岛近期的成绩单。2016年椰岛实现营收8.46亿元,同比增长92.94%,净亏损3500万元。2017年上半年营收3.9亿元,同比增长52%,净利润继续亏损706万元,同比大幅减亏,止亏趋势明显。

品牌方面,尽管椰岛错过了保健酒行业飞速发展的几年,但至少鹿龟酒本身的品牌价值还是被认可的。即使在主业衰退的阶段,仍然连续四年被评为保健酒行业第一品牌。

战略层面,冯彪明确提出,将集中资源发展保健酒主业,加大市场投入力度,将保健酒业做大做强。今年7月,冯彪巡检酒业全国市场时强调的三个关键词语,也暗示了这一点。

一是“破茧成蝶”。破茧成蝶,过程是痛苦和挣扎的,挣扎过后就能获得重生。

二是“解放思想”。椰岛有着辉煌的过去,退步落伍了,要重振旗鼓就要抛弃旧的观念,敢于突破,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让自己进步。

三是“王者归来”。公司已经聘请了权威第三方专业公司进行三年战略规划的设计,希望用三年时间来实现椰岛真正的王者归来。

组织方面,海南椰岛将原有业务进行剥离和合并,最主要的就是将房地产部门大幅裁人,业务进一步收缩;将椰岛鹿龟酒和饮料整合成一个独立的销售公司;为了降低成本,海南椰岛酒业把部分直营市场改为经销商经营等。

市场层面,确保福建、江西、湖南三大主销区,扩大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市场份额,积极开展经营模式改革,全面推进新营销体系建设。此外,还同主流电商平台联合,推动销售系统统一联动。

生产层面,积极推进技改二期工程,逐步稳定释放酒业产能等。

但仅凭这些,海南椰岛酒能二次崛起了吗?

依然不够!

首先横亘在企业发展道路之前的就是股权问题。股权太分散,没有实际控股人,股权不决出个高下,话语权不彻底明晰,纷争就会不断,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类似富安控股的故事还会在企业内重演。而股权问题又不能够一蹴而就,即便冯彪想愚公移山,也要有条件一展拳脚。只有股权问题尘埃落定,才是企业真正谈发力的时候。

第二,业内人士也并不看好海南椰岛的三年计划,如今的保健酒行业是劲酒一家独大,各大骨干酒企纷纷跟风百花齐放,水是越来越深。

尽管有着辉煌的过去,椰岛酒业目前占有的消费者心智资源其实非常有限,仅凭生产、营销、组织、宣传上的重新发力,想三年实现逆袭,即便是有着充足的行业资源,也不敢打包票,只有交给时间去检验。

椰岛能否逆袭,你怎么看?文末留言等你分享!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海南椰岛

  • 海南椰岛(600238.SH):2025年一季报净利润为-650.54万元,同比亏损减少
  • 海南椰岛(600238.SH):2024年年报净利润为-1.36亿元,同比亏损减少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半年三次“约会”,劲牌“借壳”海南椰岛的坊间猜想靠谱吗?

有了设想,家底几何?能不能支撑海南椰岛重回巅峰?

文 | 云酒团队

刚刚过去的一周,劲酒很忙!

除了茅台和泸州老窖的高管率队到访调研参观外,海南椰岛集团副总裁、酒业发展公司董事长洪河一行7人,也低调的来劲牌参观交流。

据公开的信息表示,劲酒和海南椰岛双方针对原料采购、技术研发、生产技术等几大主题开展沟通,并就保健酒厂房建设、技术提升、原材料采购的业务支持进行了深入探讨。

这已经不是海南椰岛的第一次到访了,半年多时间以来,劲酒和海南椰岛的这种正式会晤就已经进行了三次。

一个是保健酒行业的老大,一个是曾经的老大,半年三次,很明显,劲酒和海南椰岛这是“搞事情”的节奏啊!

劲牌上市猜测再起波澜

三次亲密接触保健酒行业唯一的上市公司海南椰岛,让劲牌借壳海南椰岛上市的传闻在坊间流传起来。

云酒头条认为,这个猜测——不靠谱!

劲牌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上市诉求。

之前劲酒董事长总裁吴少勋也公开表示:“走到今天,企业还在行驶中,还处于一个半成品。为什么不上市,也因为还是半成品。”即便是今天,劲牌公司营收近百亿,在吴少勋的眼里,企业离成品还有很长的距离。

此外,吴少勋还清楚的知道,上市对企业意味着什么:

失去财务自由权;

在激烈外部竞争中变得不设防;

根据证监会规定,未来25%的企业股权收益将被投资方收割;

原始股权有可能分散,公司管理层将被迫放弃经营舵轮;

部分持股的骨干员工将丧失前进的动力。同时,进入公司的新鲜血液将难以激励。使新老员工成为两个间隔巨大鸿沟的对立阶层。

然后仅仅换来25%股权获得的外部融资。

尽管上市资格因体制原因在国内属于稀缺资源,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上市对劲牌来说是一个很不划算的买卖。就是为了融资,劲牌完全可以找银行借,可以发债,可以找战略投资者定向入股,可以公开募股。而且劲牌近几年在金融、矿业、化工等各个领域的投资也非常成功,融资对企业而言也并非什么难事。

那劲牌上市做什么?

海南椰岛为何躺枪

再说传闻中的另一个主角海南椰岛,躺枪的背后让人思考,海南椰岛这些年到底怎么了?在保健酒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为何他并没有特别明显的起色?

有分析人士表示,面对新的行业机遇没有坚持出击和投入,以至于错过变过错。在劲酒对餐饮市场发力的时候,定位礼品酒的椰岛鹿龟酒也曾果断进行过拦截,鉴于产品定位不同,包装容量的不同,拦截并不成功,溃败严重。然而企业并没有痛定思痛研发适合市场的新产品,组建新渠道,而是没有然后了。

其次,复杂的股权纠纷导致主业不定,酒业发展受阻。海南椰岛因市值不大,股权分散,多年来一直没有真正的控股股东,导致内讧严重。

隶属于“宝安系”的富安控股做二股东时,更是拉着椰岛参与房地产业务,将主业放在地产身上,使得前期椰岛积累的市场成果及成功经验未能得到充分的运用。

与此同时,企业高层管理和技术层面人员变动频繁,甚至唯一的一个酒类国家级评委也离开企业,产品研发滞后,市场开拓无力。

富安走了,东方财智来了,但仅从近两年上市公司融资定增及开展衍生业务公告内容来看,股权纷争貌似依然还在。

内讧不平,发展战略就难以深入贯彻,发展受阻,有个风吹草动就被猜测上,也就不奇怪了。

椰岛还有机会二次崛起吗?

既然上市传闻不攻而破,那么海南椰岛三次找上劲酒很有可能是深度交流,同时借助保健酒关注度提高,市场不断升温的背景,希望在保健酒市场领域进行一系列的深度合作,从而实现二次崛起的宏愿。

这个猜测源于椰岛集团公司董事长冯彪点燃的“双响炮”。冯彪出身大宗商品交易和商贸,拥有多家资产管理公司。入主海南椰岛之前,主要出没于二级市场,是比较有名牛散。入主上市公司,一来就是两家,先后成为海南椰岛和做中成药的嘉应制药的第一大股东。

任何投资都是有深刻的考量的。这次冯彪先入股保健酒企业,再入股医药行业,很难不让人将两者想象在一起。再加上此次拉上劲酒一起,或许他对椰岛酒业有更长远的规划,对市场有更宏大的设想。

有了设想,家底几何?能不能支撑海南椰岛重回巅峰?

首先看看椰岛近期的成绩单。2016年椰岛实现营收8.46亿元,同比增长92.94%,净亏损3500万元。2017年上半年营收3.9亿元,同比增长52%,净利润继续亏损706万元,同比大幅减亏,止亏趋势明显。

品牌方面,尽管椰岛错过了保健酒行业飞速发展的几年,但至少鹿龟酒本身的品牌价值还是被认可的。即使在主业衰退的阶段,仍然连续四年被评为保健酒行业第一品牌。

战略层面,冯彪明确提出,将集中资源发展保健酒主业,加大市场投入力度,将保健酒业做大做强。今年7月,冯彪巡检酒业全国市场时强调的三个关键词语,也暗示了这一点。

一是“破茧成蝶”。破茧成蝶,过程是痛苦和挣扎的,挣扎过后就能获得重生。

二是“解放思想”。椰岛有着辉煌的过去,退步落伍了,要重振旗鼓就要抛弃旧的观念,敢于突破,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让自己进步。

三是“王者归来”。公司已经聘请了权威第三方专业公司进行三年战略规划的设计,希望用三年时间来实现椰岛真正的王者归来。

组织方面,海南椰岛将原有业务进行剥离和合并,最主要的就是将房地产部门大幅裁人,业务进一步收缩;将椰岛鹿龟酒和饮料整合成一个独立的销售公司;为了降低成本,海南椰岛酒业把部分直营市场改为经销商经营等。

市场层面,确保福建、江西、湖南三大主销区,扩大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市场份额,积极开展经营模式改革,全面推进新营销体系建设。此外,还同主流电商平台联合,推动销售系统统一联动。

生产层面,积极推进技改二期工程,逐步稳定释放酒业产能等。

但仅凭这些,海南椰岛酒能二次崛起了吗?

依然不够!

首先横亘在企业发展道路之前的就是股权问题。股权太分散,没有实际控股人,股权不决出个高下,话语权不彻底明晰,纷争就会不断,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类似富安控股的故事还会在企业内重演。而股权问题又不能够一蹴而就,即便冯彪想愚公移山,也要有条件一展拳脚。只有股权问题尘埃落定,才是企业真正谈发力的时候。

第二,业内人士也并不看好海南椰岛的三年计划,如今的保健酒行业是劲酒一家独大,各大骨干酒企纷纷跟风百花齐放,水是越来越深。

尽管有着辉煌的过去,椰岛酒业目前占有的消费者心智资源其实非常有限,仅凭生产、营销、组织、宣传上的重新发力,想三年实现逆袭,即便是有着充足的行业资源,也不敢打包票,只有交给时间去检验。

椰岛能否逆袭,你怎么看?文末留言等你分享!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