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以后是硬实力较量,七灵石动画认为市场留给他们的机会依然很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以后是硬实力较量,七灵石动画认为市场留给他们的机会依然很多

市场的红利期已经过去了,国产动画观众的审美和要求都在提高,下一个阶段市场会需要更多的精品内容,尽管我们比很多同行要迟上两年创业,但是可做的细分内容还是很多的。

作者 | 张一童

这是三声报道的第276家创公司

2016年对于七灵石而言是一个转折点,这种转折不仅仅指的是业务上的调整。

从承接日本动画制作,到整包国产动画项目,研发原创动画IP,用七灵石CEO叶伟的话来说,对于七灵石而言,这是从单纯的制作公司到一家真正的创业公司的转变。

和许多同行相比,尽管在动画行业深耕多年,但一直以承接日本动画项目为主,直到2015年底才真正决定进入国产动画市场的七灵石实际上是一个晚归者,它未能享受到情怀包装下的红利期,也未能和大平台绑定以更早获得更多头部IP的制作机会,而同业者甚至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市场经验和粉丝基础。

不过在叶伟看来,在最初的红利期之后,国产动画观众的审美和要求都在提高,尽管一些创业早的公司已经在团队、技术、资源壁垒、原创品牌粉丝效应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先发优势,但相比国外成熟的动漫市场和品牌,国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叶伟

“这是一场马拉松,七灵石不怕输在起跑线上,希望与其它国内公司共同努力,做出真正国际化的国产动画。”叶伟对《三声》说。

转折点2016

2010年,龚震华和友人在日本创立了神龙动画公司(已于2014年底退出),2011年他个人又在国内创立七灵石。创办之初,龚震华发现国内高端动画团队非常缺乏,他决定以5年为周期,通过承制的方式培养团队,七灵石承担了大量日本动画的制作工作,参与了过百部动画片和6部动画大电影的部分制作,这其中不乏《LoveLive!》、《黑子篮球》、《EVA》、《攻壳机动队》、《进击的巨人》这样的热门作品。直到2015年,七灵石还是一家以承接日本业务为主的制作公司,也陆续培养了近百人的动画团队。

此时的七灵石是龚的一人公司,尽管七灵石也尝试接了一些国产动画的制作工作,但基本都以协力和PV制作为主。单一的承制业务与战略目标和整体规划的欠缺已经阻碍到了公司的发展。

2015年底,叶伟的加入带来了改变。作为龚多年的好友,叶伟自2005年便从综艺行业转战动漫原创行业,在动画原创行业有10余年的经验和资源。2016年初,七灵石陆续引入了新的合伙人,进行融资重组,并将原创作为新的战略方向,先后引入了盛万文化和晨耀资本的投资。

这样的转折也带来了团队的变化,此前七灵石的团队几乎全部都是中期承制人员。现在七灵石的制作团队涵盖了动画从前期策划到后期制作的多个环节,并有配套的市场和发行团队。七灵石在日本设有分公司,以中前期团队为主,并入股了日本RED ONE动画公司。

可做的东西还很多

从2011年到2015年,这五年之间七灵石一直以承制日本动画项目为主要业务,尽管也承接了一些国内作品的PV和协制工作,但是并未将太多的精力放在国内动画市场。

这和当时国内的动画市场环境有关,叶伟告诉《三声》,当时的国产动画报价远不及日本,很多整包业务对于当时的七灵石而言根本无法接,拖欠款项也是很常见的现象,很多时候甚至需要制作方垫付,加之当时国内的创业融资环境还不够好,所以七灵石一直没有在国产动画上放过多的精力。

而现在,国内二次元市场的迅速兴起,让行业涌现出了更多的新公司,也涌入了更多的资本力量,这些都让七灵石看到了国内市场的更多空间。不过当它决定回归国内市场的时候,它所要面对的是许多或是已经自成体系,或是已经绑定平台的同行们,并且这其中的大部分甚至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市场经验和粉丝基础。

不过在叶伟看来,市场留给七灵石的空间依然很多。尽管近两年国产动画的新作和新类型越来越多,但在叶伟看来,题材多样性的欠缺依然是现阶段国产动画的突出体现。“其实我们过去接触到的日漫里,运动、机甲、少女,它的题材是非常丰富的。”叶伟对《三声》说。

《铁鸥》

今年CCG,新浪微动漫在会场外摆放了巨大的机甲雕塑,这是针对其出品的动画《铁鸥》的一次宣传。这部机甲题材的动画作品正是由七灵石承制的。而七灵石目前还有另外两部国漫作品正在制作之中,一部是与企鹅影业合作的《帝王攻略》,另一部是和快乐工场合作的《白夜玲珑》。这两部作品所涉及的题材同样是此前国产动画并未有过尝试的。

“实际上,如何做好古风二维漫画一直是一个难题,全世界都没有特别成功的案例。我们希望通过《帝王攻略》做一些尝试,包括《白夜玲珑》我们希望能把做成一部真正唯美的少女动画标杆作品。”叶伟告诉《三声》。

《白夜玲珑》

而七灵石自主研发的原创项目则是一部偶像题材动画,叶伟表示即使同为偶像题材,在垂直的细分领域上也是不一样的,他们背后的盈利模式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在这种环境下,叶伟认为他们可做的东西还很多。

而在题材之外,这种信心更多来源于对于市场的判断。在2013年国漫市场刚刚兴起之时,国内观众对于国产动画作品有着极高的包容度,叶伟将这称为国漫的一个红利期。而现在,伴随着国产动画作品数量和质量的不断提升,红利期之后,观众的审美和要求都在迅速提升,这种变化下,市场的竞争会变为精品内容的竞争。而不只是国漫,在叶伟眼中,整个泛娱乐和大文化行业精品内容都非常稀缺,但只有依靠精品内容的不断推动,行业才能够持续发展。

“我希望七灵石能够成为不断推出精品内容以推动产业市场发展的公司。”叶伟对《三声》说。

而与日本动画团队多年的合作和磨合,为七灵石积攒下了更多势能,也形成了叶伟口中“匠心独运”的企业文化。

“我们多年来都融入在日本的动画制作体系之中,这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日本动画的制作理念,并且以此为基础,融会贯通成为了我们自己制作体系和制作理念。七灵石企业文化的关键词是:匠心、创新、协作,为了梦想而匠心独运。”叶伟对《三声》说,“我们正在把在日学习工作多年积累的制作能力用于中国原创动画,希望成为匠心独运的公司、做出真正国际化的作品。”

对于七灵石而言,这并非一次玩票性质的回归,叶伟希望七灵石能够20年、30年的长线发展下去,不过短期目标同样重要,“三年之内,希望能够成为中国2维动画制作的头部公司之一。”叶伟对《三声》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以后是硬实力较量,七灵石动画认为市场留给他们的机会依然很多

市场的红利期已经过去了,国产动画观众的审美和要求都在提高,下一个阶段市场会需要更多的精品内容,尽管我们比很多同行要迟上两年创业,但是可做的细分内容还是很多的。

作者 | 张一童

这是三声报道的第276家创公司

2016年对于七灵石而言是一个转折点,这种转折不仅仅指的是业务上的调整。

从承接日本动画制作,到整包国产动画项目,研发原创动画IP,用七灵石CEO叶伟的话来说,对于七灵石而言,这是从单纯的制作公司到一家真正的创业公司的转变。

和许多同行相比,尽管在动画行业深耕多年,但一直以承接日本动画项目为主,直到2015年底才真正决定进入国产动画市场的七灵石实际上是一个晚归者,它未能享受到情怀包装下的红利期,也未能和大平台绑定以更早获得更多头部IP的制作机会,而同业者甚至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市场经验和粉丝基础。

不过在叶伟看来,在最初的红利期之后,国产动画观众的审美和要求都在提高,尽管一些创业早的公司已经在团队、技术、资源壁垒、原创品牌粉丝效应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先发优势,但相比国外成熟的动漫市场和品牌,国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叶伟

“这是一场马拉松,七灵石不怕输在起跑线上,希望与其它国内公司共同努力,做出真正国际化的国产动画。”叶伟对《三声》说。

转折点2016

2010年,龚震华和友人在日本创立了神龙动画公司(已于2014年底退出),2011年他个人又在国内创立七灵石。创办之初,龚震华发现国内高端动画团队非常缺乏,他决定以5年为周期,通过承制的方式培养团队,七灵石承担了大量日本动画的制作工作,参与了过百部动画片和6部动画大电影的部分制作,这其中不乏《LoveLive!》、《黑子篮球》、《EVA》、《攻壳机动队》、《进击的巨人》这样的热门作品。直到2015年,七灵石还是一家以承接日本业务为主的制作公司,也陆续培养了近百人的动画团队。

此时的七灵石是龚的一人公司,尽管七灵石也尝试接了一些国产动画的制作工作,但基本都以协力和PV制作为主。单一的承制业务与战略目标和整体规划的欠缺已经阻碍到了公司的发展。

2015年底,叶伟的加入带来了改变。作为龚多年的好友,叶伟自2005年便从综艺行业转战动漫原创行业,在动画原创行业有10余年的经验和资源。2016年初,七灵石陆续引入了新的合伙人,进行融资重组,并将原创作为新的战略方向,先后引入了盛万文化和晨耀资本的投资。

这样的转折也带来了团队的变化,此前七灵石的团队几乎全部都是中期承制人员。现在七灵石的制作团队涵盖了动画从前期策划到后期制作的多个环节,并有配套的市场和发行团队。七灵石在日本设有分公司,以中前期团队为主,并入股了日本RED ONE动画公司。

可做的东西还很多

从2011年到2015年,这五年之间七灵石一直以承制日本动画项目为主要业务,尽管也承接了一些国内作品的PV和协制工作,但是并未将太多的精力放在国内动画市场。

这和当时国内的动画市场环境有关,叶伟告诉《三声》,当时的国产动画报价远不及日本,很多整包业务对于当时的七灵石而言根本无法接,拖欠款项也是很常见的现象,很多时候甚至需要制作方垫付,加之当时国内的创业融资环境还不够好,所以七灵石一直没有在国产动画上放过多的精力。

而现在,国内二次元市场的迅速兴起,让行业涌现出了更多的新公司,也涌入了更多的资本力量,这些都让七灵石看到了国内市场的更多空间。不过当它决定回归国内市场的时候,它所要面对的是许多或是已经自成体系,或是已经绑定平台的同行们,并且这其中的大部分甚至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市场经验和粉丝基础。

不过在叶伟看来,市场留给七灵石的空间依然很多。尽管近两年国产动画的新作和新类型越来越多,但在叶伟看来,题材多样性的欠缺依然是现阶段国产动画的突出体现。“其实我们过去接触到的日漫里,运动、机甲、少女,它的题材是非常丰富的。”叶伟对《三声》说。

《铁鸥》

今年CCG,新浪微动漫在会场外摆放了巨大的机甲雕塑,这是针对其出品的动画《铁鸥》的一次宣传。这部机甲题材的动画作品正是由七灵石承制的。而七灵石目前还有另外两部国漫作品正在制作之中,一部是与企鹅影业合作的《帝王攻略》,另一部是和快乐工场合作的《白夜玲珑》。这两部作品所涉及的题材同样是此前国产动画并未有过尝试的。

“实际上,如何做好古风二维漫画一直是一个难题,全世界都没有特别成功的案例。我们希望通过《帝王攻略》做一些尝试,包括《白夜玲珑》我们希望能把做成一部真正唯美的少女动画标杆作品。”叶伟告诉《三声》。

《白夜玲珑》

而七灵石自主研发的原创项目则是一部偶像题材动画,叶伟表示即使同为偶像题材,在垂直的细分领域上也是不一样的,他们背后的盈利模式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在这种环境下,叶伟认为他们可做的东西还很多。

而在题材之外,这种信心更多来源于对于市场的判断。在2013年国漫市场刚刚兴起之时,国内观众对于国产动画作品有着极高的包容度,叶伟将这称为国漫的一个红利期。而现在,伴随着国产动画作品数量和质量的不断提升,红利期之后,观众的审美和要求都在迅速提升,这种变化下,市场的竞争会变为精品内容的竞争。而不只是国漫,在叶伟眼中,整个泛娱乐和大文化行业精品内容都非常稀缺,但只有依靠精品内容的不断推动,行业才能够持续发展。

“我希望七灵石能够成为不断推出精品内容以推动产业市场发展的公司。”叶伟对《三声》说。

而与日本动画团队多年的合作和磨合,为七灵石积攒下了更多势能,也形成了叶伟口中“匠心独运”的企业文化。

“我们多年来都融入在日本的动画制作体系之中,这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日本动画的制作理念,并且以此为基础,融会贯通成为了我们自己制作体系和制作理念。七灵石企业文化的关键词是:匠心、创新、协作,为了梦想而匠心独运。”叶伟对《三声》说,“我们正在把在日学习工作多年积累的制作能力用于中国原创动画,希望成为匠心独运的公司、做出真正国际化的作品。”

对于七灵石而言,这并非一次玩票性质的回归,叶伟希望七灵石能够20年、30年的长线发展下去,不过短期目标同样重要,“三年之内,希望能够成为中国2维动画制作的头部公司之一。”叶伟对《三声》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